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前后北京市怀柔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病原体的构成及流行特征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市怀柔区哨点监测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标本,使用ABI 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博卡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病原体的扩增核酸检测。结果 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共检测1 148份样本,病原检出阳性率24.65%(28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后(2020—2021年)的总体病原阳性检出率(79/522,15.13%)明显低于疫情暴发前(2018—2019年)(204/626, 3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83, P<0.01)。0~<2岁及2~<5岁年龄组疫情后的病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15%、 45.45%)高于其他年龄组(χ2=73.053,P<0.01);疫情前副流感病毒(14.22%)、肺炎支原体(12.75%)、肠道...  相似文献   

2.
陆莹  陈叶  陈会杰  邵庆峰  齐英  张琳琳 《医学动物防制》2022,(11):1061-1063+1067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沈阳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该地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19年沈阳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资料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沈阳市报告流感样病例114 843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3.35%;2018年报告病例103 313例,ILI%为2.81%;2019年报告病例134 651例,ILI%为3.37%,不同年份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10.40,P<0.05)。流感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流感样病例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3.13%。2017—2019年沈阳市从3 976份标本中分离到流感毒株293株,毒株阳性率为7.37%,293株流感毒株依次为甲型H1NI型170株、季节性H3N2型83株、B型40株,不同监测年份流感主导优势型别不同(χ2=34.58,P<0.05)。结论 2017—2019年沈阳市流感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背景下,2016年4月—2022年3月国内深圳市和济南市流感流行特点,了解我国南北方地区流感流行差异。 方法 使用深圳市和济南市国家级哨点医院2016—2022监测年度流感样病例(ILI)和流感病原学监测资料,分析流感流行特征和趋势。 结果 2016—2022监测年度深圳市和济南市国家级哨点医院的门急诊病例中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分别为2.25%、3.45%。两地区ILI%最高的年份均为2021—2022监测年度。ILl年龄构成均以0~4岁为主(分别占40%、46%)。按月分析两地区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与ILI%变化的相关性,两者趋势均存在正相关(r=0.238,P<0.05;r=0.425,P<0.001)。两地区不同监测年度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均不相同,呈交替变化,但每年流行的型别及高峰期的优势毒株型别基本一致。 结论 2020—2021监测年度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初期,深圳市和济南市流感活跃程度明显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且流行毒株型别单一,其余监测年度基本符合我国南、北方地区流感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铜川市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趋势及病原学特点,为铜川市的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系统收集2011—2021年铜川市流感样病例、病原学检测和暴发疫情等数据,利用Excel 2010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1—2021年铜川市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16 537例,占1.13%,报告暴发疫情47起,流感发病呈上升趋势(χ趋势2=786.412,P<0.001),不同监测年的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888.773,P<0.001)。流感疫情呈单峰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高峰为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1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占74.15%。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1 410份,阳性率为17.50%,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占34.11%,核酸阳性检出率在不同监测年和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所采取的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对季节性流感(简称流感)的流行模式产生了影响, 流感活动强度显著降低, 未再检测出B/Yamagata谱系。全国流感哨点监测数据显示, 2012—2019年度, 流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 年均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4.5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后, 我国流感的常规季节性规律被打破, 2020—2021年度呈极低流行水平(年均检测阳性率<1.0%), 2021—2022年度冬季高峰复现。自2022年12月26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 社会活动逐步恢复, 流感活动强度出现反弹, 呈现反季节流行, 并出现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流感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强调多病共防, 建议长期、持续监测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等的流行趋势;注重促进重点人群的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加强普及防控知识, 提高公众自我防病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绵阳市2019—202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为绵阳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绵阳市2019—2021年流感监测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绵阳市2019—2021年流感共报告发病55 97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88.08/10万。报告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cases, ILI) 103 723例,年平均ILI%为3.58%。2019年流感报告发病率、ILI%、阳性检出率均远超过历年同期水平。人群分类构成以15岁以下学生为主。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涪城区20 118例(占35.94%)、游仙区6 394例(占11.42%)、江油市5 800例(占10.36%)。2019—2021年共收到并检测ILI标本10 126份,阳性率19.53%;标本阳性检出率以15岁以下学生为主。历年流感病毒优势毒株呈现出交替流行的趋势,2019年以A(H3)型为主,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阳性检出率均较低,2021年除检出2份A(H9)型外,其余均为BV型。2019—2021年共报告ILI暴发疫情43起,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冬季,场所以小学居多。结论 2019—2021年绵阳市流感病例、ILI、病原学监测、暴发疫情的特征基本一致,15岁以下的学生及学校仍为重点关注人群及场所。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下,流感的低发水平进一步印证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5-2016年咸阳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流行情况以及病原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咸阳市两家哨点医院流感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流感病毒毒株分型和分离,同时收集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病原学检测数据及暴发疫情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咸阳市两个哨点医院共报告ILI 4 125例,就诊比例(ILI%)为3.33%,监测周期中各月ILI%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集中在0~15岁组,占总数的62.86%,60~岁组最少。哨点医院采集ILI标本1 396份,阳性254份,阳性率18.19%,12个月的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峰值与ILI、ILI%高峰值相一致;流行株由季节性H3转变为B型,散发有其他型别。男性女性之间无差异。共发生暴发疫情4起,均在学校。结论咸阳市流感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儿童、学生是防控重点对象。流感监测具有预警作用,可根据监测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青海省西宁地区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变迁规律,为高原地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导出流感样病例核酸和病毒分离数据。采用集中度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6—2021年西宁地区14岁以下儿童流感特征。结果 采集14岁以下儿童ILI鼻咽拭子标本11 493例,占58.00%(11 493/19 814)。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4.16%,病毒阳性分离率为25.45%,其中核酸阳性检出率2018—2019年为20.72%、以H1N1(pdm09)和B型/Victoria系为主;2017—2018年为19.03%,以4种病毒混合感染为主;2019—2020年为13.99%、以甲型H3N2为主,不同年份流感病毒优势毒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33,P<0.001)。流感发病高峰主要在12月中旬,占34.44%。核酸阳性检出率居前3的为12~<14岁(27.57%)、6~<9岁(20.69%)和9~<12岁(19.88%),随年龄增加检出率显著上升(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对重庆市流感传播和流行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流感防控措施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流感哨点监测系统收集重庆市2018—2020年流感监测资料,分析流感流行的季节性特征,比较2020年与2018—2019年各年同期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和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评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流感流行特征的影响。结果 流感监测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2018—2020年度重庆市报告ILI%依次为3.53%、2.23%和1.20%;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97%、23.81%和2.65%。2018—2019年ILI%分布相似,2020年2月开始,ILI%骤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在2018—2019年每年12月至次年3月达到高峰,2020年2月后迅速下降,3月降为0。ILI%与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呈正相关(r=0.404 8,P<0.05)。2020年与2018—2019年各年同期相比,ILI%增长率分别为-66.09%和-46.3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下降81.03%和88.87%,其中1月降幅较小,下降率为39.87%;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和分析无锡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动态和病原学特征,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无锡市流感监测哨点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发病动态?流感病毒分离资料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共监测报告ILI病例29 658例,ILI占门诊病例总数的比(ILI%)平均为3.18%?采集咽拭子标本3 54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437株,分离率为12.33%?ILI和ILI%的高峰期为2009年8~11月,ILI?ILI%和流感病毒分离率三者的高峰相互吻合,并与流感优势毒株交替变化一致?结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出现造成无锡市流感监测数据发生变化,关注ILI动态?ILI%动态?毒株型别交替变化和新型毒株的出现,可以评价和预警流感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云南省文山州流感病例及病原学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文山州流感监测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文山州哨点医院共报告的ILI%平均为1.91%,3 a报告的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60,P <0.05)。ILI%高峰出现于7~8月和11月~次年1月,同一年度不同月份IL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a共采集标本3 130份,分离毒株402株,阳性率12.48%,2016年、2017年的优势株为甲型H1N1、H3N2和BV,2018年优势株为甲型H1N1。结论流感病毒活动和流感样病例数之间呈正相关,文山州流感疫情高峰期为夏季和冬季。不同亚型的毒株交替占优势。流感样病例监测已成为人禽流感病例早发现、早诊断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方舱医院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风险因素,实施有效控制措施,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内传播风险。方法 采用风险矩阵法对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对风险程度排前5的因素采取优先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效果,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风险程度排前5的因素分别是工勤人员个人防护、职业暴露、流程布局、空气消毒、医疗废物处置,对每个因素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工勤人员个人防护错误率下降至1.39%(χ2=11.55,P=0.001),职业暴露发生率下降至0(χ2=4.50,P=0.041),医疗废物处置错误率下降至2.22%(χ2=4.66,P=0.031),方舱流程布局得到明显优化,每班工作人员下班脱防护用品时间下降至40 min,每天空气消毒时间达到国家要求。结论 风险矩阵法可有效识别、评估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后,可显著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9年广州市花都区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广州市花都区流感样病例及病毒型别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及病原分布。结果 2019年全区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百分比(ILI%)为6.49%,高于2018年(4.97%),低于2017年(7.32%)。2019年全区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5起,多于2018年(32起)。涉疫单位分别为:小学35起(占77.78%),幼儿园、中学各5起(各占11.11%),以小学为主。全区10个街镇中8个有疫情报告,其中以新华街和狮岭镇最多。45起暴发疫情中,A(H3N2)型流感病毒30起,B(Victoria)型流感病毒7起,A(H1N1)型流感病毒4起,共同感染1起,未定性3起。2019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标本519份,阳性267份,阳性率为51.45%,低于2018年(56.87%),高于2017年(45.80%)。阳性标本中,188份为A(H3N2)型流感病毒(占70.41%),57份为B(Victo...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季节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SARIMA)模型用于预测海南省某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的可行性,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第1周至2019年第52周海南省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ILI监测数据,通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ARIMA)模型,比较各模型的拟合效果,确定最优预测模型。结果 2016—2019年,该院每年流感样病例存在两个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2月和10月。本研究建立的最优模型为ARIMA(1,1,1)(0,1,1)52,模型拟合优度检验BIC值最小为-0.365,R2=0.563,残差序列为白噪声(Ljung-Box Q=14.690,P=0.474)),短期拟合效果较好。结论 ARIMA(1,1,1)(0,1,1)52模型能够较好拟合海南省ILI病例的发病趋势,对该院开展ILI病例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差异,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市2021—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拭子标本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病毒载量分析。结果 纳入121例病例,确诊病例占54.5%。确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不同性别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6,P=0.006);不同年龄组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3,P=0.008)。在病毒载量方面,确诊病例组与无症状感染者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Z=1.124,P=0.261)。年龄≥60岁的确诊病例组与无症状感染者组的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7,P=0.033),两组病毒载量中位数M(P25,P75)分别为12 466.5(1 861.3,168 323.6)、3 256.3(972.8,42 043.3)copies/ml。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2014—2019年度安庆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登录“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哨点监测数据和聚集性/暴发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度安庆市ILI%为3.47%,不同年度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占64.78%。哨点监测病原学阳性率为12.11%,主要为季H3和新甲H1型,不同年度病原学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与病原学阳性率呈正相关(r=0.54,P<0.05)。共报告40起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由新甲H1和BV型引起;不同季节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乡村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19年度安庆市流感活动呈现冬季和夏季2个高峰,冬季为甲、乙型混合流行,夏季为单一的季H3亚型。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季,以小学为主。2014—2019年度,季H3、新甲H1和BY型交替或并列成为优势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前后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儿科门诊患儿就诊量变化及其特点。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中有挂号登记的年龄0~16岁的儿科门诊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疫情前后就诊量,重点是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就诊量的变化及其与年龄、季度分布的关系。结果: (1)2018年和2019年的门诊量中呼吸道感染均为主要就诊原因(分别占60.6%和60.5%), 而2020年的门诊患者中以非呼吸道感染为主,呼吸道感染仅占47.4%。2020年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流感的就诊量较2018年和2019年均显著下降(P<0.05);(2)每年呼吸道感染就诊者中均以婴幼儿占比最高,学龄期儿童最少(P<0.05), 且均为第四季度最高。不同于2018年和2019年,2020年第二季度呼吸道感染就诊量显著下降,年内各季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每年呼吸道传染病均以流感为主,且均为第一季度就诊量最高, 与年内其他季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于2018和2019年全年均有散发流感病例,2020年的流感病例全部发生在第一季度,且99%集中在1月份。结论: COVID-19疫情后北京某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尤其流感的就诊量较疫情前显著下降,这与疫情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个人防护密不可分。建议在冬春季加强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及流感预防的健康宣教,促进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和手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我市2009-2010年度流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规律,为预测和防控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0年度流感哨点监测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的就诊比例(ILI%),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ILI%高峰在2009年第43周,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0.58%。结论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可反应流感活动状况,ILI流行高峰与核酸检测阳性高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河北省某市2020—2021年小学生近视情况,为制定近视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20—2021年某市小学生视力筛查资料,2020年20 552人,2021年20 602人。视力筛查和近视判定标准按《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进行。结果 2021年参与调查的小学生近视率为38.68%(7 969/20 602),低于2020年的40.47%(8 318/20 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0,P<0.01)。2021年和2020年女生近视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71、47.604,P<0.01);城区近视率均高于郊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0、70.912,P<0.01);近视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204.903、2 364.109,P<0.01);轻度近视占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高度近视占比2020年呈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2021年从四年级开始随着年级...  相似文献   

20.
刘惠  陈浩  李单  马洁  邓辉  金懿 《医学动物防制》2023,(11):1101-1104
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北区学生结核菌素纯蛋白微生物(tuberculin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试验筛查结果和学校结核病发病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市渝北区2018—2021年所有学校入学新生、高二年级学生PPD试验结果及学校结核病确诊病例信息,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8—2021年渝北区PPD试验筛查强阳性率3.08%(3 169/103 032),发现结核病病例33例,PPD试验强阳性率随学生年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000,P<0.001)。2018—2021年共处置386起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4起聚集疫情,接触者PPD试验筛查强阳性率为3.96%(514/12 964)。2021年调查处理98例学校结核病病例,91.84%为学生病例,接触者PPD试验筛查强阳性率4.20%(191/4 544),预防性服药比例为4.71%(9/191)。学校结核病聚集疫情的PPD试验强阳性率大于散发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