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通路;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作用。 目的:验证丹参酮Ⅱ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致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SD大鼠心脏,利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取上述第3代心肌成纤维细胞,用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15,30,60,120 min或6,12,24 h后收集细胞,用不同浓度(10-5 mol/L、10-4 mol/L)丹参酮ⅡA预处理2 h后再加入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120 min或24 h后收集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7及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磷酸化Smad3及Smad7的表达,刺激终末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均P < 0.01);磷酸化Smad3及Smad7蛋白表达量在刺激后1 h达到峰值,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 < 0.01)。高浓度丹参酮ⅡA预处理可显著下调磷酸化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表达(均P < 0.01)。两种浓度的丹参酮ⅡA预处理均可上调Smad7蛋白表达(P < 0.05,P < 0.01)。提示丹参酮ⅡA对心肌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mad7蛋白表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3磷酸化,部分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证实在多种微环境下可以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肝细胞,但诱导条件及诱导分化率尚无定论,选择合适的诱导剂及诱导剂浓度尤为重要。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最适浓度。 方法:不同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肝细胞表面标志物甲胎蛋白、白蛋白表达及肝细胞合成功能。 结果与结论:随诱导时间延长,可观察到多极性的肝细胞样细胞。7 d时甲胎蛋白表达阳性,14 d达最大值后即开始下降(P < 0.05),此后各浓度组间表达无差别(P  > 0.05)。14 d时白蛋白表达阳性,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递增(P  < 0.05),且细胞生长因子浓度越高,阳性细胞数越高(P < 0.05)。诱导早期(9~15 d) 白蛋白上清液中白蛋白水平与诱导剂浓度成正比(P < 0.05)。18 d或21 d达高峰后下降,此时各浓度组间含量无差别(P  > 0.05)。结果显示高浓度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率,诱导剂最适浓度为肝细胞生长因子60 μg/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4.5 mg/L。  相似文献   

3.
背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星状细胞凋亡,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星状细胞凋亡有关。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作用下,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原代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SD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复苏、传代,细胞增殖明显时用于实验。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为单纯肝星状细胞培养;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将10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肝星状细胞;TRAIL组:将2 mg/L的TRAIL作用于肝星状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TRAIL组:将肝细胞生长因子预先刺激肝星状细胞24 h,再加入2 mg/L TRAIL。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显示肝细胞生长因子及TRAIL分别在50~200 μg/L、0.5~1.5 mg/L各浓度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率无影响,TRAIL在2 mg/L作用下对肝星状细胞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TRAIL组的中晚期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组(P < 0.05);肝细胞生长因子+TRAIL组DR5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 < 0.01)。提示在TRAIL作用下,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可能与肝细胞生长因子上调活化肝星状细胞表面DR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波动性高血糖较持续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可能更严重。 目的:观察波动性高糖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丙二醛、抗氧化因子合成的影响。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取经培养鉴定后的内皮祖细胞,细胞同化后分别给予5.5 mmol/L,20 mmol/L,5.5/20 mmol/L葡萄糖(5.5,20 mmol/L的葡萄糖培养液每8 h更换1次)及20 mmol/L甘露醇。干预72 h后,MTT法检测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丙二醛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结果与结论:20 mmol/L和5.5/20 mmol/L葡萄糖作用72 h,内皮祖细胞增殖减少、凋亡率增高(P < 0.01),培养液中丙二醛水平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P < 0.01),均以5.5/20 mmol/L葡萄糖作用最明显(P  < 0.01)。说明波动性高糖较恒定性高糖更易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波动性高糖环境下氧化应激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作者先期研究表明,在鼠胚第17-19天胎肝存在一类FLK-1+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的特征性标志,并具有多向分化功能。目的:验证胎肝FLK-1+细胞治疗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提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胎肝FLK-1+细胞;RT-PCR检测FLK-1+细胞Oct-3/4、Rex-1基因;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FLK-1+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模型小鼠仅输入生理盐水,实验组模型小鼠尾静脉输注诱导分化FLK-1+细胞(1×106细胞),16 h后两组取血测定肝功能,观察64 h小鼠死亡率。结果与结论:胎鼠肝脏FLK-1+细胞高表达Oct-3/4、Rex-1,白蛋白表达的FLK-1+细胞阳性率为0.6%。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3 d后FLK-1不表达,Oct-3/4和Rex-1表达显著下降或消失。经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后96.38%的FLK-1+细胞表达白蛋白。诱导3d的FLK-1+细胞移植后16 h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组64 h死亡率为61.5%与对照组(8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胎鼠肝脏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3 d的FLK-1+细胞移植可较好地改善急性肝损伤的肝细胞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川芎嗪延缓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其相关基因产物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株,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TNF-α组加入10 μg/L TNF-α;川芎嗪干预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 μg/L的TNF-α作用30 min后,分别加入川芎嗪50,100,200,400,600, 1 000 mg/L;PDTC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 μg/L的TNF-α作用30 min后,再加入终浓度18 μmol/L的核因子κB阻断剂PDTC。 结果与结论:MTT结果显示100,200,400,600,1 000 mg/L的川芎嗪均能抑制HSC-T6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10 μg/L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HSC-T6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明显增多(P < 0.01或P < 0.05),200,400,600 mg/L的川芎嗪及18 μmol/L的PDTC均可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HSC-T6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P < 0.01),且随着川芎嗪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DTC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T6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核因子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0,P < 0.01)。说明川芎嗪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表明乙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并引起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减少,但乙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观察乙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变化。 方法:应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置于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mmol/L 乙醇中作用24 h,MTT法进行细胞毒性药物实验;置于0,100,200,300,400,500 mmol/L乙醇中作用6,12,24 h,AnnexinV/ 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置于0,427 mmol/L 乙醇中作用24 h,RT-PCR法检测与凋亡有关的基因bcl-2 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427 mmol/L 是乙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AnnexinV/ PI检测结果表明,与0 mmol/L组比较,随作用时间的延长与乙醇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破坏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0 mmol/L组比较,乙醇作用24 h后427 mmol/L组bcl-2 mRNA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增加(P < 0.05)。说明乙醇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线粒体膜电位破坏、线粒体功能障碍、bcl-2和Caspase-3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各种白内障形成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并化生为纤维细胞,但其信号通路尚不清楚。 目的:探讨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中的作用。 方法:使用10 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0,1,3,6,12,24 h,RT-PCR检测刺激不同时间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环氧合酶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及磷酸化ERK1/2的表达。在阻断实验中应用特异性ERK1/2的阻断剂PD98059 阻断ERK信号转导通路1 h,再用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细胞6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后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环氧合酶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 < 0.01),同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磷酸化ERK1/2活性增强,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而增加,30 min时达到最高峰(P < 0.01),6 h后恢复至基线水平;PD98059可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环氧合酶2的表达 (P < 0.01)。说明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在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二硫苏糖醇(DTT)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发生内质网应激的过程中自噬相关指标表达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0 mmol/L DTT处理LO2细胞0、6、12和24 h,诱导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自噬相关基因5(Atg5)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的产生情况。采用400 nmol/L的雷帕霉素预处理LO2细胞1 h,再给予2.0 mmol/L的DTT处理24 h,观察雷帕霉素预处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2.0 mmol/L DTT处理LO2细胞6、12和24 h后,细胞中GRP78、PERK、ATF4、CHOP、Atg12、Atg5和LC3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0 h组显著上调(P 0.05);同时LC3Ⅱ/LC3Ⅰ也较0 h组显著增高(P 0.05);透射电镜检测发现,DTT处理6、12和24 h后,细胞中均可见自噬小体的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DTT处理细胞6、12和24 h后,细胞凋亡较0 h组显著增加;而经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预处理后,DTT诱导的细胞凋亡显著下降(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可诱导自噬的发生,而雷帕霉素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质网应激诱导的LO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组成型光形态建成1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 目的: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凋亡和组成型光形态建成1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条件永生性小鼠肾小球足细胞株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检测肾小球足细胞凋亡指数和死亡指数,以筛选最佳剂量效应葡萄糖浓度。用30 mmol/L葡萄糖溶液干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高糖组),并设立对照组和采用30 mmol/L甘露醇干预的甘露醇组。 结果与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葡萄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诱导肾小球足细胞凋亡和死亡(P < 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进一步加大,肾小球足细胞死亡指数明显升高,而凋亡指数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 < 0.05),其CO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 < 0.05)。 结果证实,高糖可诱导肾小球足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O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microRNA-486-5p(miR-486-5p)在氧化应激引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凋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 MSCs经培养鉴定后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2O2组、miR-486-5p模拟物+H2O2组、抑制物(αnti-miR)+H2O2组及相应的阴性对照(scrambled control)+H2O2组。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氧化应激诱导h MSCs凋亡过程中miR-486-5p的表达变化。用脂质体分别转染miR-486-5p的模拟物、抑制物及阴性对照到h MSCs。应用MTT、Hoechst标记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miR-486-5p对氧化应激介导细胞活性下降及凋亡效应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Akt与其磷酸化水平,采用试剂盒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H2O2诱导h MSCs凋亡过程中miR-486-5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h MSCs中过表达miR-486-5p,能使细胞在氧化应激情况下活性显著下降,凋亡发生率增高,蛋白Bcl-2/Bax比值、caspase-3酶原含量及Akt磷酸化水平降低,caspase-3活性增强;而使用抑制物阻遏miR-486-5p的作用后,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活性增加,凋亡发生率降低,蛋白Bcl-2/Bax比值及Akt磷酸化水平升高,caspase-3活性下降。结论:过表达miR-486-5p促进氧化应激引起的h MSCs凋亡,阻遏miR-486-5p的作用抑制氧化应激条件下的h MSCs凋亡,其中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外源性H2O2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加入终浓度为12.5 mol/L的H2O2诱导氧化应激,随后用30~100μmol/L DHA作用细胞4~24 h;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色法分析HO-1酶活性;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免疫荧光检测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的核转位。最后通过HO-1 siRNA干扰后,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ARPE-1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DHA能以浓度依赖性方式诱导ARPE-19细胞表达HO-1 mRNA和蛋白,同时,HO-1的酶活性也随着DHA浓度的递增而增强;DHA处理也能诱导Nrf2核转位。此外,H2O2处理可促进ARPE-19细胞凋亡,并诱导其产生ROS。同时给予100μmol/L DHA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和ROS生成显著降低。转染HO-1 siRNA或用HO-1抑制剂ZnPP处理后,可明显降低DHA对细胞凋亡率和ROS的抑制作用。结论: DHA可能通过Nrf2途径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HO-1,从而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脂联素(adiponectin)对H2O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活力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并观察细胞形态,检测脂联素对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活力损伤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脂联素对tau蛋白磷酸化及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和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活性的影响。结果:脂联素减轻了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P0.01)。脂联素上调了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的PP2A活性,明显减轻此时tau的异常过度磷酸化(P0.01)。PP2A抑制剂冈田酸阻断了脂联素的保护作用(P0.01)。脂联素同时使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的GSK-3β磷酸化水平上升(P0.01)。结论:脂联素减轻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及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2A并抑制GSK-3β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调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的细胞增殖情况;H9C2心肌细胞分为Control组、NC组、H2O2组、GDF-15+H2O2组,各组细胞处理24 h后收集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GDF-15的mRNA及蛋白表达;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2′,7′-二氯二氢荧光素黄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PI3K、p-AKT蛋白表达。10 μmol/L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H9C2心肌细胞,通过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GDF-15+H2O2组及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细胞活力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Ki67、Bcl-2、Bax、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H2O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活力均受到抑制,且有浓度依赖性(P<0.05),由于200 μmol/L的H2O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可抑制将近一半的细胞增殖,选择200 μmol/L的H2O2作为研究对象;与Control组比较,H2O2组GDF-15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细胞增殖显著降低,凋亡率增加,ROS水平升高,Ki67、Bcl-2、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2O2组比较,GDF-15+H2O2组细胞GDF-15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细胞增殖显著增加,凋亡率降低,ROS水平降低,Ki67、Bcl-2、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PI3K/AKT信号抑制剂组细胞活力及Bcl-2、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GDF-15+H2O2组,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GDF-15+H2O2组(P<0.05)。结论:上调GDF-15表达可促进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中ROS水平,Ki67、Bcl-2、Bax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Nitric oxide (NO) attenuates hydrogen peroxide (H2O2)-mediated injury to H9C2 cardiomyoblast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cultured H9C2 cardiomyoblasts were treated with H2O2 for 2 h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he NO donor, diethylamine nitric oxide (DEANO). DEANO (30 μM) attenuated H2O2-induced apoptosis in H9C2 cells. H2O2-exposed H9C2 cells resulted in apoptosis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estimated by DNA fragmentation assay, nuclear morphology stained with fluorescent dye, Hoechst 33258 and Annexin V staining. Pretreatment with z-VAD-FMK, a pancaspase inhibitor, or z-DEVD-CHO, a specific caspase-3 inhibitor, completely suppressed the DNA ladder in response to H2O2. An increase in caspase-3-like protease (DEVD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during apoptosis, but no caspase-1 activity (YVADase) was detected. Treatment of H9C2 cells with 100 μM H2O2, resulted in a strong activation of JNK/SAPK. However, the activation of JNK/SAPK was clearly attenuated by 30 μM DEANO. Furthermore, the dominant negative JNK and SEK1-expressing cells displayed a marked decrease in a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This inhibition of JNK1 in the system is involved in the protection of H2O2-induced apoptosis in H9C2 cardiomyoblas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A-I模拟肽L-4F是否减轻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氧化应激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条件培养基EGM-2MV诱导分化培养EPCs。对培养EPCs先以PI3K/AKT抑制剂LY294002(30 μmol/L)干预2 h后加入L-4F(75 mg/L)4 h,再加入100 μmol/L H2O2 24 h。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各实验组培养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评价细胞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及脂质过氧化程度;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蛋白水平。结果: L-4F预处理显著抑制了H2O2诱导的细胞活力降低、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及细胞凋亡。H2O2下调p-AKT的蛋白水平,L-4F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p-AKT的蛋白水平。LY294002抑制了L-4F减轻EPCs损伤的作用。结论: 载脂蛋白A-I 模拟肽L-4F部分通过PI3K/AKT通路减轻H2O2诱导的EPCs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emaphorin 3A(Sema 3A)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构建Sema 3A过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UVECs,过表达效果以q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待测细胞以200μmol/L H_2O_2处理4 h;qPCR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以相应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以MTT法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及Bcl-2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Sema 3A过表达能显著增加H_2O_2诱导的HUVECs凋亡、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以及LDH和MDA含量,同时显著抑制SOD活性和细胞活力;Sema 3A对未经H_2O_2处理的HUVECs没有损伤效应,即其对HUVECs的损伤具有H_2O_2依赖性。结论:Sema 3A能显著加重H_2O_2诱导的HUVECs损伤,在氧化应激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建立H2O2致HUVECs氧化损伤模型后,利用不同浓度(1、10和100μg/L)BDNF处理HUVECs,同时设置未损伤对照组、H2O2损伤后PBS处理组和Trk B inhibitor组(同时加入100μg/L BDNF和1∶1 000的Trk B inhibitor)。利用MT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同时测定各组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簇(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Trk B、p-Trk B、cleaved caspase-3、Bcl-2及Bax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未损伤组相比,经H2O2氧化损伤后,PBS处理组的HUVECs存活率显著下降,LDH和MDA含量显著上升而SOD和GSH的活性显著下降,细胞中NO分泌功能显著降低而ET-1和ICAM-1的分泌浓度则显著增加,ROS的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上升,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下降;与PBS处理组相比,不同浓度BDNF处理组中HUVECs的存活率逐渐上升,LDH和MDA含量逐渐下降,而SOD和GSH活性逐渐上升,细胞中的NO分泌量显著上升而ET-1和ICAM-1分泌量逐渐下降;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则逐渐下降,Trk B和p-Trk B水平均显著上升,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逐渐下降而Bcl-2蛋白表达逐渐上升,但BDNF的作用均受到Trk B inhibitor的抑制。结论:BDNF能够通过提高HUVECs细胞存活率,增强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降低ROS产生和细胞凋亡率而保护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并通过其与Trk B结合后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对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过氧化氢损伤2 h;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和假肢体缺血预适组这3组分别用5%大鼠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和假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孵育12 h,再用过氧化氢损伤2 h。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mRNA水平,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和晚期缺血预适应血清可以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细胞死亡,减少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减少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并能增加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测金属络合物四硫代钼酸铵(ATTM)的硫化氢(H2S)释放能力并进一步观察其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皮肤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反应瓶法检测ATTM在细胞培养基中释放的H2S,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或罗丹明123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照相术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结果:与H2S供体GYY4137类似,ATTM在细胞培养基中可剂量依赖性地释放H2S。在25~400 μmol/L 的浓度范围内,ATTM处理对人皮肤细胞(HaCaT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紫外线照射或外源性给予ROS供体(过氧化氢,H2O2)处理均可增加HaCaT细胞内ROS的含量。400 μmol/L H2O2处理可明显降低HaCaT细胞的存活率(P<0.01),而在H2O2处理前给予ATTM预处理,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其中在100和200 μmol/L浓度时ATTM具有最好的细胞保护作用(P<0.01)。400 μmol/L H2O2处理还可损害细胞的ΔΨm和细胞膜并使LDH释放增加(P<0.01)。而在细胞遭受损伤前给予200 μmol/L ATTM预处理可明显改善ΔΨm的水平(P<0.05)并抑制LDH从细胞内释放(P<0.01)。结论:ATTM具有释放H2S的能力并可保护人皮肤细胞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