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传统手术方法依赖术者的经验和目测解剖标志来安置髋臼假体往往会产生偏差,而在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髋臼假体位置的精确度。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精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文杂志,纳入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用RevMan5.0.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临床试验合计6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假体位置放置更精准超[RR=0.22,95%CI(0.14~0.34),P < 0.000 01]、双下肢不等长较传统手术轻[RR=-4.61,95%CI(-7.74~-1.48),P=0.004];而外展角度[RR=-1.76,95%CI(-5.02~1.50),P=0.29]、前倾角度[RR=-1.28,95%CI(-5.68~3.12),P=0.57]、术后脱位率[RR=1.25,95%CI(0.05~31.66),P=0.89]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导航技术与传统手术在髋臼位置的精确度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关于锁骨骨折选择植入物内固定亦或保守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对锁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医学网中检索2000年1月到2013年12月有关锁骨骨折治疗方面的文献,按照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对所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所需的原始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锁骨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骨不连率[RR=0.16,95%CI(0.07,0.38),P < 0.000 1]、畸形愈合率[RR=0.15,95%CI(0.07,0.34),P < 0.000 01]、延迟愈合率[RR=0.20,95%CI(0.06,0.70),P=0.01]及治疗后1年残余疼痛发生率[RR=0.24,95%CI(0.12,0.51),P=0.000 2],可以提高Constant Score(CS)评分[MD=3.68,95%CI(1.61,5.76),P=0.000 5],然而尚不能认为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RR=0.63,95%CI(0.06,0.70),P=0.22]。提示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面,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所选文献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尚需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结论。故在临床上选择锁骨骨折治疗方法时,仍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决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急性髌骨脱位在临床中多见,对于其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尚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和保守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4期)、MEDLINE(1966年至2012年4月)、EMBase(1966年至2012年4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12年4月)、PubMed(1966年6月至2012年4月)、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4月),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期刊中的相关文献。筛选出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复发率、术后膝关节Kujala评分、基于Kujala评分的优良率以及随访期间再次手术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包含380例患者,其中手术组203例,保守组1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急性髌骨脱位患者,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在术后复发率(RR=0.54,95%CI:0.28-1.07)、膝关节功能的Kujala评分(WMD=5.50,95%CI:-4.46-15.45)、基于Kujala评价优良率(RR=2.53,95%CI:0.47-13.56)及随访期间再次手术情况(RR=1.09,95%CI:0.72-1.65)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进一步对随访2-5年的短期随访组及随访5-7年的长期随访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仅在短期随访组的膝关节Kujala评分方面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WMD=15.52,95%CI:5.67-25.38,P < 0.05)。说明对于急性髌骨脱位,手术和保守治疗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后患者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相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上优势明显。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疗效,比较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 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维普等数据库,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对照试验,提取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和功能恢复优良率等数据,采用RevMan5.0.25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11个临床对照研究,共1 227例患者,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87例,动力髋螺钉组64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动力髋螺钉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住院时间较短[RR=-2.56,95%CI(-3.27,-1.85),P < 0.000 01]、置入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09,95%CI(-62.73,-37.45),P < 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R=0.39,95%CI (0.28,0.55),P < 0.000 01],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RR=4.19,95%CI (3.04,5.34), P < 0.000 01]和功能恢复优良率[RR=2.25,95%CI (1.49,3.40),P=0.000 1]均较高。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但显著缩短住院时间、置入后下床负重时间,降低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Harris评分及功能恢复优良率,在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中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方式包括交锁髓内钉技术和微创经皮钢板技术。大量回顾性研究都证实这两种策略临床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孰优孰劣,目前仍无定论。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BM、万方、CNKI数据库中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文章,并手工检索相关中英文杂志,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然后,按照Cochrane Collaboration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选取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软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胫骨功能恢复作为评价指标,并用RevMan 5.1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377例患者,其中交锁髓内钉组188例,微创经皮钢板组1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比较中,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WMD=0.58,95%CI(-28.91,30.07),P=0.97]、软组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1,95%CI(0.22,1.18),P=0.11]及胫骨术后Johnner-Wruhs功能评价优良率[RR=1.03,95%CI(0.91,1.17),P=0.63]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相比于交锁髓内钉组,微创经皮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WMD=1.99,95%CI(0.15,3.83),P=0.03],骨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RR=1.84,95%CI(1.03,3.27),P=0.04]。说明利用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基本一致,但微创经皮钢板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愈合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疼痛是全膝关节置换后阻碍患者早期恢复的重要原因,持续硬膜外镇痛和持续股神经阻滞均是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的有效方法,但哪种方法镇痛效果更好且并发症较少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硬膜外镇痛与持续股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WanFang等数据库,同时检索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10-01,纳入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硬膜外镇痛与持续股神经阻滞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英文,8篇中文,共680例患者,其中持续股神经阻滞组患者343例,持续硬膜外镇痛组患者3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持续股神经阻滞组与持续硬膜外镇痛组在全膝关节置换后6,12,24,48 h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与持续硬膜外镇痛组相比,持续股神经阻滞可减少恶心/呕吐(RR=0.36,95%CI:0.21-0.63,P=0.003)、尿潴留(RR=0.08,95%CI:0.04-0.16, P < 0.001)和头晕(RR=0.24,95%CI:0.06-0.99,P=0.05)的发生率。提示与硬膜外镇痛相比,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同样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训练,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治疗股骨干骨折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9期)、MEDLINE(1966-01/2011-09)、EMbase(1984-01/2011-09)、CNKI(1979-01/2011-09)等数据库,收集比较扩髓和不扩髓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 分析,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 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36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扩随组 656例,不扩髓组704例。Meta分析表明,与不扩髓髓内钉相比,扩髓髓内钉固定能降低成人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率(RR = 0.20,95%CI 0.07~0.82,P=0.02)、再次手术率(RR=0.25,95%CI 0.11~0.59,P=0.002)、延迟愈合率(RR = 0.30,95%CI 0.14~0.64,P=0.002)等,对于内固定失败率(RR=0.68, 95% CI 0.28~1.70,P = 0.41)、病死率(RR 0.94, 95% CI 0.19~4.58,P=0.94)、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RR 1.53,95% CI 0.37~6.32, P=0.7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扩髓髓内钉比不扩髓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联硝酸甘油合用药的疗效是否要优于单用,尚缺乏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评估硝酸甘油单用与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2期)、Medline、Embase、Science Direct、SIGLE、GreyNe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硝酸甘油单用与联用比较用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对其疗效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8个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715例患者,方法学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硝酸甘油联用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优于单独应用(RR =0.79,95%CI:1.56~3.08,P < 0.01;RR =0.72,95%CI:0.64~0.81,P < 0.01)。但上述结果可能存在各种偏倚,建议根据临床症状及循证医学证据选用恰当的联用药物而非滥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常用的两种固定形式,至于选择哪种固定方式更好目前仍存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刊至2014年11月25日,检索文献语种无限制。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患儿年龄3-15岁,应用改良Jadad方法学评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6篇研究文献,共2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 与外固定架相比,弹性髓内钉固定后总体并发症[RR=0.30,95%CI:0.19-0.46,P < 0.001]与针道感染[RR=0.286,95%CI:0.13-0.61,P=0.001]的发生率较低,针尾激惹[RR=1.86,95%CI:1.35-2.56,P < 0.001]的发生率较高,而两组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外固定架相比,弹性髓内钉固定具有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对于单纯性儿童股骨干骨折,推荐选择弹性髓内钉固定;而对于下肢高能量损伤、多发伤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外固定架是更好的选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卢勇  史亮  高振  李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33):6247-6251
背景:经典中医古方在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疗效,但以系统科学方法进行Meta分析以明确其总体疗效的报道不多。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经典古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为经典古方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0)、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01/2010)、维普数据库(2001/2010)等国内各大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经典中医古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包括1 235例受试者在内的随机对照试验17个,Jadad评分4个2分,其余均为1分,且所有研究均处于C级,质量不高。经典古方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3.82, 95%CI[2.70~5.41];症状积分WMD=-1.95,95%CI[-2.19~1.72];腰椎骨密度WMD=0.04,95%CI[0.03~0.06],其他部分骨密度WMD=0.04,95%CI[0.03~0.06]。经典古方加西药对比西药,总有效率OR=3.09,95%CI[1.58~6.07]。提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中医经典古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背景:纤维蛋白黏合剂作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纤维蛋白黏合剂对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1975年至2012年10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手动检索相关骨科杂志。中文检索词: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织胶水。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量,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输血率,患者平均住院日,置换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总计310例患者,其中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患者为168例,对照组患者为1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置换后,纤维蛋白黏合剂可明显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的置换后引流量(MD=-386.88,95%CI:-583.66- -190.10,P < 0.01);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明显降低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输血的概率(RR=0.53,95%CI:0.42-0.83,P < 0.01)。纤维蛋白黏合剂可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MD=-3.56, 95%CI:-4.97- -2.16, P < 0.01),同时改善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后的膝关节活动程度(MD=16.48, 95%CI:5.94-27.02,P < 0.01)。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18, 95%CI:0.18-7.84,P=0.86)。结果证实,纤维蛋白黏合剂可以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引流量及输血率,止血疗效较好,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有关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微型钛板固定与丝线悬吊固定比较的文献较多,但大多研究的样本量存在局限,对于微型钛板应用的优缺点缺乏客观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对颈椎疾患的修复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由2名评价员检索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PubMed、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CNKI、CMB、VIP、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5年3月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Meta分析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个研究,6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手术时间[SMD=-0.02,95%CI(-0.57,0.54),P=0.95 > 0.05]、术中出血量[SMD=0.07,95%CI(-0.26,0.40),P=0.69 > 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在有效性方面: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相比,微型钛板固定术后JOA评分较高[SMD=0.26,95%CI(0.10,0.42),P=0.001< 0.05]、椎板开门角度较大[SMD=0.25,95%CI(0.02,0.48),P=0.04 < 0.05]、颈椎曲度维持较好[SMD=0.46,95%CI(0.27,0.65),P < 0.000 01]、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RR=0.40,95%CI(0.29,0.56),P < 0.000 01]。提示临床上采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修复颈椎病时,使用微型钛板固定与丝线悬吊固定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型钛板固定组在JOA评分、椎板开门角度方面优于丝线悬吊固定组,并能有效的防止颈椎曲度丢失及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但因原始研究质量不高,样本不大,建议临床上谨慎使用,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否进行髌骨置换一直存有争议。 目的:比较人工膝关节置换中未行髌骨置换与行髌骨置换后的临床疗效,分析目前关于髌骨置换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策略。 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lsevier、Embase、OVID、ProQuest、Springer、BlackWell、JohnWiley、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2011-11-15前发表的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非髌骨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相同样本的多篇文献选择其随访时间最长者。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再手术率、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和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8篇,共7 075例患者(置换组3 463例和非置换组3 6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前痛的发生率在髌骨置换组和非髌骨置换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150,95%CI:0.129-0.185,P > 0.05);但与非髌骨置换组比较,髌骨置换组术后5年以上再手术率降低(RR=0.135,95%CI:0.118-0.166,P < 0.05);两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WMD=-0.144,95%CI:-1.122-2.109,P > 0.05)。提示人工膝关节置换中行或不行髌骨置换疗效相当,应鼓励更多使用国家关节置换登记系统数据为全膝关节置换中是否植入特定髌骨假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关于非手术及手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一直存在争议,相关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缺乏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系统评价非手术与手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期)、CBM、CNKI、Ovid及WanFang Data,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检索时限均从建库或建刊至2014年2月,纳入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及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文献,患者共874例,非手术组441例,手术组4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手术组相比较,非手术组总的并发症率更低[OR=0.41,95%CI(0.26,0.63),P < 0.000 1],但跟腱再断裂率高[OR=2.86,95%CI(1.62,5.02),P=0.000 2],瘢痕粘连=0.07,95%CI(0.03,0.19),P < 0.000 1]。而两者在患者满意度、浅表感染、恢复正常运动、深部感染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非手术修复与手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相比,可有效降低总的并发症及瘢痕粘连率,但跟腱再断裂率较高。受样本量及方法质量学的限制,以上结论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