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5例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和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t=7.230,P0.01)、出血量(t=8.084,P0.01)、住院天数(t=5.505,P0.01)及骨折愈合时间(t=2.871,P0.01)均显著少于钢板组。钢板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38.2%)显著高于联合组(9.5%)(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与Rasmussen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创伤较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较短、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经验和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自2000年10月~2008年3月31例患者接受该方法治疗。该手术采用踝前内侧和外侧切口,暴露胫骨远端关节面和外侧腓骨,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胫骨,重建钢板或克氏针固定腓骨,外固定支架的近侧螺钉置于胫骨骨折近端,远侧螺钉置于跟骨和距骨颈上。对31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进行随访,按Ruedi分型: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14例。结果采用Teeny等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17例(54.8%),良10例(32.2%),中2例(6.5%),差2例(6.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显著减少伤口并发症及骨不愈合、延迟愈合,能较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该术式可作为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但仍有螺丝钉松动,钉道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斜T型钢板结合植骨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2014年12月分别采用斜T型钢板配合植骨(内固定组)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外固定组)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病例共55例,其中内固定组23例,外固定组32例。比较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术后6~18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内外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12周(平均8.3周)、7~16周(平均9.9周)。两组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6个月内固定组掌倾角(11.56±4.49)°、桡骨高度(11.21±2.67)mm明显优于外固定组[(7.66±3.73)°、(6.78±2.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外固定组尺偏角[(18.73±5.23)°、(16.02±3.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两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91.3%(21/23)、78.1%(25/3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4%(1/23)、9.38%(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老年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选择植骨内固定能达到理想复位,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模拟股骨颈骨折,以李治罡设计的股骨颈骨折外固定器进行外固定。模拟作用于股骨头不同方向的压力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肌骨颈、股骨干、外固定钢针等各节点的主应力σ1、σ3和位移值。还以应变电测技术与原理对模拟股骨颈骨折外固定器固定后进行应变电测量,测量了股骨干、外固定器钢针等各测点的应变、得出了各测点的应力值。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股骨颈骨折外固定器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具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髓内针固定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髓内针固定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方法 解剖20例C57BL/6小鼠股骨,了解小鼠股骨形态结构特点.12~16周龄的C57BL/6小鼠50只,采用髓内针手术技术,在股骨髓腔内插入直径0.2mm导针后,通过制作的骨折造模架,造成闭合性股骨中段骨折,经导针插入26G(直径0.45mm)不锈钢针,通过X线及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骨折愈合过程.结果 术后通过X线证实横行骨折32例,短斜行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2例,X线及组织学检查表明,其骨折愈合过程为典型的软骨内骨化,建模成功率为96%,可重复性高.结论 髓内针手术技术建立的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方法安全、快捷、简单;其骨折愈合为典型的软骨内骨化,可重复性高,能较好地用于骨折愈合和骨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26例,男16例,女10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C1型3例,C2型10例,C3型13例。比较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术后8~12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并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按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对术后腕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术后1周、术后8周分别测量掌倾角[(12.02±3.57)°、(11.99±3.59)°]、尺偏角[(20.34±4.31)°、(20.31±4.29)°]、桡骨高度[(12.39±6.81)mm、(12.38±6.79)mm],术后1周、术后8周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周与术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6月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10例,良11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0.8%(21/26);并发症发生率为15.4%(4/26)。结论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配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且固定牢靠,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再移位。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的大多数外固定支架都是机械的框架结构,对骨折端有较大的应力遮挡,不利骨折愈合,课题组结合现代骨科理论的发展,设计了一种带有燕尾滑动装置的外固定器,在保证固定强度可靠的情况下,利用自身重力及肌力的收缩,给予骨折端适宜的压力,从而有利于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目的:观察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5-01/2011-03河南省中医院骨科采用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固定的胫腓骨双骨折患者30例为治疗组,以往在河南省中医院骨科使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随访患者20例为对照组。两组除外固定器不同外,其他条件均衡一致。 结果与结论:从安全性、膝踝关节活动度、X射线片等指标综合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仅1例伤口感染,对照组2例固定针松动,1例进针点伤口感染,通过临床对症处理,达到满意恢复。初步表明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缩短骨痂的塑形期。关键词:胫骨骨折;外固定器;生理加压;安全性;骨折愈合时间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7.02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克氏针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 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3例,男性10例, 女性13例,年龄27岁~63岁,平均44岁,按AO桡尺骨远端骨折的分型:A3型4例,C2型13例,C3 型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5~33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关节面均平整,桡骨未见 明显短缩,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①经皮克氏针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 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的优点;②术中注意复位顺序及支架安放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肱骨干骨折不同手术固定方法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英华  焦兆德  王莉 《医学信息》2005,18(7):814-817
目的评价肱骨干骨折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对采用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三种固定方法治疗的17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加压钢板组、交锁髓内钉组、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月、6月、5月。外固定器组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例数为10例(13.2%),与其他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伤口感染、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肱动脉损伤及1次、2次、3次各手术次数例数分别为4(5.3%)、3(3.9%)、7(9.2%)、4(5.3%)、72(94.7%)、4(5.3%)、0(0%),与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是目前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器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1年2月~2006年2月,采用微型外固定架牵引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3例,其中新鲜骨折38例,陈旧骨折5例.结果 术后随访6~22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7周,无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良率达97.7%.结论 外固定器治疗Bennett骨折,方法简单、损伤小、复位固定可靠,可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是治疗Bennett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羟基磷灰石涂层Schanz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方法总结2008年2月~2010年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例,平均年龄71.7岁,应用羟基磷灰石涂层Schanz钉和外固定架﹙Orthofix﹚治疗。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折愈合,愈合过程中无螺钉及外固定支架的松动。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Schanz钉和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兔股骨骨折类造模实验中,关于股四头肌肌腱是否会影响固定装置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股四头肌肌腱对兔股骨骨折模型中外固定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使用外固定架制作兔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切断股四头肌肌腱,对照组保留股四头肌肌腱,2周后行X射线检查观察在骨折造模开始到成功阶段2组外固定架失效的数量。结果与结论:(1)X射线检查:造模后2周实验组1只兔外固定架螺钉游离于股骨外,对照组7只实验兔外固定架螺钉游离于股骨外,其中1只螺钉折断,螺纹部分留置于股骨内;(2)外固定架失效率:实验组1只兔外固定架失效,失效率4%,对照组12只兔外固定架失效,失效率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明切断兔股四头肌肌腱可以有效地保证术后兔外固定架的稳定性,间接的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萎缩性骨不连:骨折修复过程完全停止,骨端萎缩吸收,骨痂无明显生长,髓腔封闭不通,断端之间无骨性连接,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骨折端周围血供破坏明显、固定不稳、感染、口服药物及全身因素相关。 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在动物身上建立或形成类似人类疾病的模型,通过动物模型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过程,在了解疾病的基础上开创或改进疾病的治疗。 背景:建立标准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是研究萎缩性骨不连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的必要条件,而目前常见的造模方法不能准确模拟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实际。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右侧胫骨中下段截骨,采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维持4 mm 缺损间距;其中实验组烧灼截骨端周围1 mm骨膜,对照组不处理骨膜。实验于2018-01-02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TCMF1-2018002。结果与结论:造模后每组分别出现1例外固定架松动,2组均未发生感染;影像学检查显示造模后6周,2组胫骨骨折断端间均无骨性连接,且无进一步愈合迹象;实验组第12周时影像学与组织学显示呈典型萎缩性骨不连表现;对照组第12周影像学显示8只模型呈现肥大性骨不连特征,6只模型影像学具有萎缩性骨不连特征。提示采用环形外固定支架配合烧灼断端骨膜可成功构建萎缩性胫骨骨不连模型。ORCID: 0000-0002-9406-3242(张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Ilizarov's method of external fixation with compression or distraction for lesions of the limbs demonstrates new possibilities in osteogenesis. Its performance with double horizontal pinning on several external rings calls for precautions to avoid lesions of the vessels, nerves and joints. This study, based on anatomic sections radiographed after opacification of the arterial system, makes it possible to propose rules for insertion of the pins. Insertion of the anteromedial pins of the thigh should be made 2 cm in front of the line of projection of the femoral artery, between the middle of the inguinal ligament and the posterior margin of the medial condyle. Insertion of the posterolateral thigh pins should be made 2 cm lateral to the line of projec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between the center of the ischiotrochanteric interval, the apex of the popliteal fossa and the posterior aspect of the head of the fibula.
Bases anatomiques pour l'implantation fémorale du fixateur externe d'Ilizarov
Résumé La méthode d'Ilizarov de fixation externe des lésions des membres avec compression ou détraction met en évidence des possibilités nouvelles d'ostéogenèse. Sa réalisation avec double embrochage horizontal sur plusieurs anneaux extérieurs nécessite des précautions pour éviter des lésions vasculo-nerveuses et articulaires. Le travail, basé sur des coupes anatomiques radiographiées après opacification du système artériel, permet de proposer des règles d'implantation des broches. La pénétration des broches antéro-internes de la cuisse doit se faire à 2 cm en avant de la ligne de projection de l'artère fémorale, entre le milieu de l'arcade crurale et le bord postérieur du condyle interne. La pénétration des broches postéro-externes de la cuisse doit se faire à 2 cm en dehors de la ligne de projection du nerf sciatique, entre le milieu de la distance trochantéro-ischiatique, le sommet du creux poplité et la face postérieure de la tête péronière.
  相似文献   

16.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2l例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的手术方式治疗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5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0.9%。结论胫骨Pilon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方式,可以获得较好效果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Pilon骨折。方法对58例严重胫骨Pilon骨折采用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小切口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8例中优27例,良18例,可9例,差4例,总优良率77.6%。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4个月。结论应用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Pilon骨折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内固定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Vancouve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内固定器内固定。结果8例随访6—2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对位满意,平均愈合时间16周(10-25周)。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内固定器内固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36例,完整随访33例。男25例,女8例;平均年龄34.3岁(17—65岁);左侧7例,右侧24例,双侧2例。以Mayo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0.6个月(8个月~12个月)。Mayo评分平均85分(64~95分),优24例,良6例,中3例。结论 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能提高术后肘关节的稳定性,保证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可使肘关节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创伤大,造模后存活率较低,而改良Allen法和股骨开放截骨法制作动物模型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器械,建模时间及出血较少,适用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作。 目的:建立一种既能成功维持长时间存活,并符合临床特征,又简便易行的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单纯股骨骨折组和股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通过双侧小切口开放截骨造成股骨中端横行骨折并植入内固定建立股骨骨折模型,改良Allen法自制打击装置造成大鼠T10段脊髓急性挫伤性损伤,两种方法融合制造股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制模成功后不同时间点大体情况及4周后骨折断端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均成活,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但可利用双上肢缓慢匍匐向前移动,前3 d进食少,活动少,夜间采用尾端悬吊后,骨折患肢未出现缺血坏死,到达第4周时,单纯股骨骨折组死亡1只,股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共死亡4只,成活率为83.33%,髓腔内固定未见脱出,两组骨折断端均有连续骨痂生成,从体积上来看,股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骨痂组织明显大于单纯股骨骨折组。证实将改良Allen法与小切口股骨外侧开放截骨法结合后,简单易行,可以成功制作股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成活至第4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