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 ,mesenchymalstemcell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它的分化程度低 ,在特定的条件下 ,能诱导分化形成多种非造血组织细胞 (如 :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等 )。本实验对成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初步的组织化学检测 ,并对其生长方式进行了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实验动物为成年SD大鼠 ,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饲养观察一周后使用。主要试剂为DMEM培养液 ,胎牛血清 ,胰蛋白酶和Percoll分离液。1.2 方法1.2 .1 骨髓中间充质干…  相似文献   

2.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出生长状态好、高纯度、增殖能力强和数量充足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将其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和细胞移植的重要前提。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有效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将SD大鼠双侧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贴壁接种法进行细胞纯化、传代。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特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采用体外诱导剂诱导细胞分别向成骨、成软骨、成脂方向分化。 结果与结论:全骨髓贴壁接种法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旺盛、纯度高,细胞生长形态呈长梭形,极性排列,细胞生长呈S形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为29 h,细胞在连续传10代后仍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CD44、CD29、CD90均呈阳性表达,CD45、CD34、CD11b则呈阴性表达。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剂诱导后,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矿化结节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结果验证全骨髓贴壁接种法是一种简便可靠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能获得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实验鉴定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最佳,且具有多向诱导分化能力,适合作为后续实验的种子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不同首次换液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一种简单易行、扩增效率高的方法。方法 3月龄雄性SD大鼠提取原代BMSCs,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并应用3组不同首次半量换液时间(24h,48h,72h)进行培养传代,测定生长曲线和细胞的存活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细胞表面抗原CD44和CD166的表达。结果 分离的BMSCs48h后细胞完全贴壁生长,呈形态均一的纺锤形单核细胞状,第3代细胞培养1w后呈长梭型,呈平行排列生长。48h半量换液组细胞增殖活性及生存率最高,其次为24h和72h组;表面标志物CD44和CD166均呈阳性。结论 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BMSCs,且效率高、纯度高,48h首次半量换液更适合BMSCs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方法,为MSCs的进一步诱导分化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筛选合适培养基及适应血清含量,传代扩增,测定生长曲线和贴壁率,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膜抗原和细胞基质蛋白属性。结果:MSCs属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MSCs在含10%小牛血清L-DMEM培养液中生长性状相对稳定,1、3、5代细胞生长曲线、贴壁率基本相同,增殖速度快,群体倍增时间约为34小时,贴壁存活率高,适应性强,传代后12小时贴壁率达89%。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表达CD44、CD54、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I型胶原(Collagen I)。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含10%小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中,细胞稳定扩增。  相似文献   

5.
背景:培养出生长状态良好、数量足够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其作为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 目的:寻求快捷有效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观察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筛选法进行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免疫荧光分析细胞骨架,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边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微丝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骨架系统。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CD44、CD71、CD90均呈阳性表达,而CD13、CD34、CD45、CD133呈阴性。提示,经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在形态学和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方面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经鉴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第3代活性最佳,可用于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6.
背景:细胞移植是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目前尚缺乏脑脊液对细胞影响的实验依据。 目的:动态观察体外脑脊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变化。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扩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接种于脑脊液中,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鉴定脑脊液对细胞表型的影响。取生长良好的第5代细胞,分别用含小牛血清的L-DMEM和脑脊液培养。 结果与结论: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成功有效地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鉴定结果为CD90、CD106、CD71、CD29阳性,CD45阴性。脑脊液培养后细胞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并可见少量小圆细胞,表现为神经样细胞,表形鉴定结果为CD90、CD106、CD71、CD29阳性,CD45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弱阳性(<1%)。细胞具有相似的S形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基本相似。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脊液培养基中可继续生长和增殖,无诱导分化作用,且细胞对生长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极低,体外培养难度较大。体外分离培养纯度高、活力强、生物特性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及细胞的体内、体外实验显得至关重要。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表面标志物鉴定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 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分别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 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以梭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的细胞集落,细胞生长旺盛,可连续稳定传代10代以上。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征且生长活跃。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CD90,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呈阴性表达。成脂、成骨诱导后,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法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操作简单,可大量分离、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实验所用的全骨髓贴壁法法为组织工程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备受重视,得到广泛研究。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及其临床学的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 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isolation,cultivation,identif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6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非造血干细胞,易于获得和分离培养,且具有多向分化及高度增殖的能力。目前研究发现它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肝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潜能,已经成为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 目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方法: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分别在特定诱导体系中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分化。 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法能获得90%以上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均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24.04±0.49) h;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71.63%和28.37%;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脂肪、骨和软骨细胞分化。说明全骨髓分离培养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丽娜  谢华 《解剖学研究》2009,31(6):420-423
目的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以不同培养条件,探讨体外获得高质量、高活性的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方法。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双侧股骨,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为10%国产TBD胎牛血清+DMEM组、10%国产TBD胎牛血清+DMEM/F12组、12.5%国产TBD胎牛血清+DMEM/F12组、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组4组,3只/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培养法,以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作为培养基,取3只大鼠作为一组。比较不同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全骨髓贴壁法中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组原代细胞即可7~9 d达融合,传代到第4代细胞活力仍很好。其余3组原代细胞达融合的时间均超过10 d,且传代后细胞活力差,容易出现老化。密度梯度离心培养法原代贴壁细胞太少,无法达融合。结论本实验采用的培养方法中,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的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是体外获取成年大鼠BMSCs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着对其细胞免疫学研究的深入 ,目前已建立了多种分离纯化并扩增的方法 ,为其在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背景: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分离法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大,密度梯度离心法虽然能够获得纯度高的单核细胞,但由于多次离心可造成细胞的大量流失且对细胞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使其应用值得商榷。 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及鉴定。 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试剂盒行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Von Kossa法及茜素红进行矿化结节染色以及电镜下检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的形态结构。 结果与结论:经诱导后细胞出现与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学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Von-Kossa法及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阳性。表明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增殖。  相似文献   

13.
黄芪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SCs)分化的特点以及黄芪对BMSCs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浓度为20、50、100、200μl/ml的黄芪注射液诱导BMSCs,分别在1、5、24 h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MTT方法检测黄芪对BMSCs活性的影响。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固缩,核质比减小,有细长突起形成,部分细胞间可见网络状连接。巢蛋白阳性细胞在1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染色最强,而NSE和GFAP阳性细胞在2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阳性细胞数量最多,染色最强,MAP-2抗体染色只在1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和2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出现少量阳性细胞。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以及作用不同时间均对BMSCs的活性产生影响。结论:在黄芪作用下,BMSCs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标志物,随着时间的延长,进一步表达神经元特异标志物和胶质细胞特异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表明乙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并引起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减少,但乙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观察乙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变化。 方法:应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置于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mmol/L 乙醇中作用24 h,MTT法进行细胞毒性药物实验;置于0,100,200,300,400,500 mmol/L乙醇中作用6,12,24 h,AnnexinV/ 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置于0,427 mmol/L 乙醇中作用24 h,RT-PCR法检测与凋亡有关的基因bcl-2 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427 mmol/L 是乙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AnnexinV/ PI检测结果表明,与0 mmol/L组比较,随作用时间的延长与乙醇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破坏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0 mmol/L组比较,乙醇作用24 h后427 mmol/L组bcl-2 mRNA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增加(P < 0.05)。说明乙醇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线粒体膜电位破坏、线粒体功能障碍、bcl-2和Caspase-3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前期研究低渗结合自然沉降分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上,以工程学关于颗粒流体力学为指导,求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液中的沉降速度。通过自然沉降速度法分选及鉴定细胞,建立一个简单易行的分离、纯化、增殖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目的:探讨自然沉降法分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确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密度区间(ρ1),扫描电镜测量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直径(d),液体密度计测算出培养液的密度(ρ2),黏度计测算出培养液的黏度(μ),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沉降速度(Vt)。以此沉降速度从兔的骨髓细胞中分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并观察其增殖能力、细胞纯度、细胞分化潜能,同时测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率,记录原代培养时间。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电镜测量得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直径为(20.37±4.58) μm,进一步确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液中的沉降速度为50-55 mm/h。②通过自然速度沉降法可成功从兔骨髓组织中分选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选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呈成纤维样集落生长,经诱导后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③与梯度密度离心法比较,自然速度沉降法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原代培养时间短,细胞集落形成率高的特点。④自然速度沉降法在间充质干细胞分选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也不添加任何分离介质,仅通过物理原理自然沉降,可能对细胞损伤小,使细胞原有的生物学特性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16.
背景:hoechst33342可以用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但是其标记的最佳浓度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Hoechst33342对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标记率的影响,以及其荧光持续时间。 方法:贴壁筛选提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成骨、成脂诱导后染色,用不同浓度Hoechst33342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检测标记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率、标记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持续时间。 结果与结论:① hoechst33342可以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其最佳标记浓度为5 mg/L,标记持续时间较长,30 d未见猝灭。②其荧光激发后对细胞有损伤作用,标记浓度超过10 mg/L时,可致细胞死亡。③标记浓度在7.5 mg/L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标记浓度在2.5 mg/L时,标记时间较短,7 d时荧光减弱,14 d荧光消失。结果表明,hoechst33342可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的最佳浓度为5 mg/L;细胞表型鉴定CD45阴性,CD44,CD90均呈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