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羊膜独有的结构可阻止某些物质通过,能保证包裹内组织正常营养供应,而且具有抗粘连、组织相容性好、炎性反应轻、纤维包裹少及可降解等特性。目的:比较新鲜羊膜及脱细胞羊膜修复腱鞘缺损,预防肌腱粘连和促进肌腱愈合的作用。方法:取60只雄性来亨鸡,制作双足第三足趾制备肌腱及腱鞘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修复,新鲜羊膜组采用新鲜人羊膜修复腱鞘缺损,脱细胞羊膜组采用人脱细胞羊膜修复腱鞘缺损,对照组不做腱鞘修复。修复后进行第三足趾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观察:修复后2周,3组均存在充血水肿及炎症反应,新鲜羊膜组最轻,对照组最严重,3组水肿及炎症反应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修复12周,各组假鞘较修复后4周明显成熟,新鲜羊膜组及脱细胞羊膜组假鞘表面细胞致密层状排列整齐,表面光滑;对照组假鞘表面细胞排列紊乱,结构松散,可见表面纤维组织突出假鞘表面;②生物力学测试:脱细胞羊膜组、新鲜羊膜组修复后4,8,12周的肌腱滑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前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脱细胞羊膜组、新鲜羊膜组修复后4,8周的肌腱最大拉伸断裂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新鲜羊膜组高于脱细胞羊膜组(P<0.05),3组修复后12周的肌腱最大拉伸断裂强度无差异;③结果表明:新鲜羊膜和脱细胞羊膜均可用于重建腱鞘缺损,预防肌腱粘连,新鲜羊膜在促进早期肌腱愈合方面优于脱细胞羊膜。  相似文献   

2.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其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目的:观察脱细胞处理的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兔跟腱缺损的疗效,以及其作为异种肌腱移植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将40只日本大白兔制作双后肢跟腱缺损实验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2组,脱细胞猪肌腱组用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修复,自体肌腱组用自体肌腱修复,术后用3-0肌腱线改良HEMI-KESSLER法进行端端原位吻合。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2周内,脱细胞猪肌腱组与自体肌腱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两组移植后局部反应小,伤口一期愈合,屈踝功能恢复正常。③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肌腱缝合处胶原纤维相互衔接。结果说明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能成功修复兔跟腱缺损,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移植排斥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肌腱滑液鞘对肌腱体内再生的作用。 方法 将36只罗曼鸡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把左趾深屈肌腱滑液鞘的上、下、右侧分离,不切断趾深屈肌腱。同种异体脱细胞肌腱用部分分离的腱滑液鞘包裹,并固定在趾深屈肌腱左侧。B组直接把同种异体脱细胞肌腱固定在去除肌腱滑液鞘的趾深屈肌腱左侧。另取右趾深屈肌腱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第4、8、12周取材进行趾深屈肌腱最大载荷、弹性模量的生物力学检测及HE染色的组织学检测。结果 术后第4、8、12周时,除第4周A、B组在弹性模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A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都大于B组(P<0.05)。随时间延长,A组胶原纤维增多,排列紧密,方向一致,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较轻。而B组胶原纤维数量逐渐减少、排列逐渐散乱,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明显高于A组。结论腱滑液鞘有助于肌腱再生,说明合适的体内环境对肌腱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临床上肌腱缺损病人找到合适肌腱替代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肌腱损伤:肌腱的过度使用、退变和外伤,均会引起肌腱的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急性肌腱损伤的原因主要有:挫伤、撕裂及拉力过载。拉力过载甚至导致肌腱实质的断裂或肌腱附着点的撕脱骨折。急性肌腱损伤多发生于运动量大的年轻人,或因外伤而发生。慢性肌腱损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长,多由肌腱的炎症及变性造成。部分药物,如喹诺酮类也可造成肌腱损伤。 肌腱粘连:肌腱有内源性愈合和外源性愈合两种愈合机制。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是肌腱的营养来源。肌腱发生损伤后,肌腱周围结构遭到破坏,使肌腱细胞得不到足够营养供应,增殖较慢,即内源性愈合不能迅速参与到肌腱修复当中。腱周炎性细胞大量聚集,并渗透到肌腱损伤部位,形成肉芽组织,最后机化形成瘢痕粘连肌腱,这就是外源性愈合。因此,要减少乃至完全预防肌腱粘连,重要的是对肌腱周围结构的重建,促进内源性愈合及抑制外源性愈合。 背景:关于肌腱损伤重建术后肌腱粘连已有大量研究,但目前尚不能做到肌腱的无粘连重建。 目的:侧重于人羊膜、药物、生长因子3个方面,综述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和Medline数据库中2000年1月到2019年4月期间收录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tendon injury,tendon adhesions,drug,human amniotic membrane,growth factor”,中文检索词为“肌腱损伤,肌腱粘连,生长因子,羊膜,药物”。选择文章内容与预防肌腱损伤后粘连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最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羊膜及脱细胞羊膜用于预防肌腱粘连效果满意。药物可以从多方面产生作用,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当药物与缓释载体结合后效果更佳。多数生长因子既有促进肌腱愈合的作用,又有促使粘连组织形成的作用,通过干预生长因子在损伤局部的浓度,可以减少粘连组织的形成。 ORCID: 0000-0002-3708-1372(冯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指屈肌腱、肌腱粘连、肌腱愈合为关键词,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使用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之前的有关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手指屈肌腱粘连原因是因为屈肌腱损伤和腱周环境的破坏,导致外源性愈合参与过多形成肌腱粘连。通过手术锐性分离肌腱粘连组织,修复或重建腱周组织,可治疗屈肌腱粘连;而通过应用生物屏障、采用防粘连药物和改良的缝合方法等能有效预防屈肌腱粘连。结论 根据手指屈肌腱粘连原因,屈肌腱粘连应以预防为主。在损伤修复过程中,行多种方法综合干预,可有效减少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如何使肌腱修复后少发生或不发生粘连,尽快实现其滑动功能又不影响肌腱本身的愈合? 目的:观察聚乳酸防粘连膜在肌腱损伤修复后的防粘连效果。 方法:选择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手部屈伸肌腱断裂患者60例(共95根肌腱),随机分为2组。生物防粘连膜组采用弘健医用膜包裹吻合口1.5~2.0 cm;对照组不使用生物防粘连膜。修复后6个月屈肌腱采用TAM系统评定,伸肌腱采用Miller分级法评定,比较其综合优良率。 结果与结论:修复后均随访达半年以上,生物防粘连膜组综合优良率为90%(45/50),高于对照组综合优良率67%(30/45)   (P < 0.05)。提示聚乳酸防粘连膜临床应用简单便捷,有效降低了肌腱修复后粘连的形成,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化肌腱植入体内修复的肌腱其抗拉强度达不到正常肌腱的数值。为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我们选择罗曼雏鸡足趾屈肌腱细胞与可降解聚羟基乙酸筛网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用此工程化肌腱修复20只罗曼鸡第二趾深屈肌腱0.5~0.8cm缺损。术后第2、4、6、8周取材,测定样品中材料的重量、羟脯氨酸含量及抗拉强度等力学特性指标。结果显示,植入2、4、6、8周,支架材料重量下降很快,至第8周基本降解;修复的肌腱中代表胶原合成总量的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增加,但变化不明显;修复的肌腱断裂能量和抗拉强度均随时间呈一先降低后逐渐增大的变化,抗拉强度在第8周才达到正常肌腱的23%。结果提示,植入的组织工程化肌腱在其材料迅速降解的同时,胶原生成量并不多,二者出现明显的不匹配,导致修复的肌腱抗拉强度低。  相似文献   

8.
背景:处理同种异体肌腱最主要目的是减少免疫原性和保持肌腱结构与活性。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低温冷冻法操作复杂、费时,所保存的肌腱活性较低。 目的:以玻璃化法保存鸡屈趾深肌腱,探索其作为肌腱移植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将成年来亨鸡跖趾关节远侧屈趾深肌腱切断,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移植同种异体玻璃化肌腱与自体肌腱。术后2,4,8,12,16周观察移植肌腱在形态结构、羟脯氨酸含量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玻璃化肌腱移植组早期存在轻度的免疫排斥反应,但不影响肌腱愈合与重建。两组肌腱周围产生中度粘连,移植后肌腱中段的羟脯氨酸含量先减少,8周后逐渐增高,而吻合口部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逐渐增高,两组间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8周内玻璃化肌腱移植组吻合口部的破裂强度与弹性模量低于自体肌腱移植组(P < 0.05),12周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肌腱中段部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玻璃化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生物活性好、免疫原性低,是良好的肌腱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9.
肌腱损伤后的粘连是手外科领域的难题之一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肌腱愈合存在内源性愈合和外源性愈合两种机制[1] ,其中外源性愈合被认为是粘连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 ,不少学者认为应设法抑制外源性愈合而促进内源性愈合。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细胞因子逐渐被学者们所认识并被证实其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 ,故在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肌腱愈合中 ,相关细胞因子起关键的调控作用[2 ] 。在肌腱修复过程中 ,通过细胞因子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来解决肌腱损伤修复和术后粘连是学者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现就肌腱损伤…  相似文献   

10.
植入人胎羊膜预防损伤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肌腱端端吻合要中植入人胎羊膜后周围的形态学改变以及愈合状况。方法:切断鸡双足爪肌腱后行常规吻合术,左侧值入人胎羊膜,石侧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后2、3、4、6、8周时取材对标本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周时羊膜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并有少量为细胞及异物巨细胞,以后逐渐减少、消失,6 ̄8周时肌腱愈合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结论:损伤的肌腱周围植入人胎羊膜能有效地预防粘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聚-DL-乳酸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50只。对每只鸡的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3周、6周、2月、3月、5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2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20只鸡,可吸收膜组和对照组各10只,80只进入实验结果统计中。肉眼下可吸收膜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与周围纤维组织粘连较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电镜下可吸收膜组3月后以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以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3月后可吸收膜组的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具有防止肌腱粘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远节指骨基底掌侧和背侧止点平面的差别,为西摩骨折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手部残肢10具,其中左手3例,右手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2~5指分别有10指,全部手指无外伤手术史、无畸形。自远节指间关节水平掌侧及背侧分别切开,于末节指骨水平分离各指的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记录其与末节指骨掌侧及背侧关节面的距离,比较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掌、背侧的止点水平。 结果 指深屈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2.19±0.27)mm,中指(2.50±0.14)mm,环指(2.23±0.16)mm,小指(1.83±0.19)mm;指伸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0.12±0.02)mm,中指(0.18±0.02)mm,环指(0.12±0.05)mm,小指(0.06±0.01)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深屈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3.73±0.45)mm,中指(4.33±0.45)mm,环指(3.53±0.46)mm,小指(3.16±0.41)mm;指伸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1.77±0.06)mm,中指(1.76±0.20)mm,环指(1.77±0.06)mm,小指(1.47±0.10)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基底的止点较指深屈肌腱的止点距关节面更近,为西摩骨折的发生机制提供了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远节指骨基底掌侧和背侧止点平面的差别,为西摩骨折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手部残肢10具,其中左手3例,右手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2~5指分别有10指,全部手指无外伤手术史、无畸形。自远节指间关节水平掌侧及背侧分别切开,于末节指骨水平分离各指的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记录其与末节指骨掌侧及背侧关节面的距离,比较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掌、背侧的止点水平。 结果 指深屈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2.19±0.27)mm,中指(2.50±0.14)mm,环指(2.23±0.16)mm,小指(1.83±0.19)mm;指伸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0.12±0.02)mm,中指(0.18±0.02)mm,环指(0.12±0.05)mm,小指(0.06±0.01)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深屈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3.73±0.45)mm,中指(4.33±0.45)mm,环指(3.53±0.46)mm,小指(3.16±0.41)mm;指伸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1.77±0.06)mm,中指(1.76±0.20)mm,环指(1.77±0.06)mm,小指(1.47±0.10)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基底的止点较指深屈肌腱的止点距关节面更近,为西摩骨折的发生机制提供了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实验证实外源性6-磷酸果糖能降低肌腱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量,减轻肌腱术后粘连的形成。 目的:观察6-磷酸果糖对肌腱术后粘连形成的影响。 方法:取72只兔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n=36),分别于腱鞘内注入6-磷酸果糖与生理盐水,术后4,8周后行肌腱粘连检测、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1,2,4,8周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肌腱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术后4,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肌腱缝合处光滑,屈趾肌腱滑动距离较长,肌腱滑动受限较轻(P < 0.05),但两组最大抗断裂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实验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证实6-磷酸果糖能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减轻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滑膜化肌健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形成的滑膜化肌鞘内移植后的形态变化。方法:在30只兔后肢的第2践腱鞘内移植入滑膜化肌腱段替代趾深屈肌腱。在不同时相点观察移植肌腱的愈合状况,粘连程度及屈趾功能。结果:滑膜化肌腱与受体肌腱之间形成了牢固的纤维性结合,粘连轻。结论: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构建的滑膜化肌腱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肌腱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Sixty human hands from adult cadaver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hiasma tendinum (Camper) of the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tendon in the finger. Two hundred forty fingers were microdissected and examined morphometrically.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asma tendinum could be divided into nine types. The most common type shows that the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tendon divides into four bundles, the two inner of which cross each other.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chiasma tendinum in the middle finger is the longest and widest, while in the little finger it is the shortest and narrowes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iasma tendinum and the long vinculum of the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tendon was also obser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the most common type the long vinculum lies distal to the chiasma lying between the two terminal tendons of the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The authors suggest three functions for the chiasma tendinum: (1) it provides a pathway for the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tendon; (2) it increases the stability and balance of the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and (3) it prevents hyperextension of the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 1994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异种生物型膜预防新西兰大白兔趾伸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成年新西兰大门兔54只,不分性别,随机分A、B、C组,每组18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超薄膜组,C组为薄膜组.将新两兰大白兔左足第三趾伸肌腱切开,再缝合,B、C两组分别局部包裹超薄膜及薄膜.手术后2、4、6周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杳和炎性反应评估.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两组肌腱愈合进程无明显差异.B组肌腱内未见明显炎性反应,外保护膜薄而均匀,炎性反应较轻.C组肌腱炎性反应较重,外保护膜出现水肿与纤维素样变性.结论局部应用超薄膜及薄膜均能减轻肌腱术后粘连,前者局部炎性反应较轻,而后者见明显炎性反应.超薄膜是一种较理想的预防肌腱粘连的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8.
带血管蒂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血供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提供生物力学和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5只,其中12只分两组一侧行带血管蒂趾长屈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对侧为游离肌腱移植对照组,术后12周取材,分别行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带血管蒂肌腱组移植跟腱组织学形态近似正常跟腱,肌腱最大拉伸力为正常跟腱的67.7%,而游离肌腱组移植跟腱的腱纤维为瘢痕包裹,最大拉伸力为跟腱的35.3%,两者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带血管蒂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优于游离肌腱移植.  相似文献   

19.
Tissue-engineered tendon scaffolds have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tendon and ligament injuries, especially those associated with tumors, trauma, and congenital deficiencies where autograft or allograft tissue might not be available in sufficient quantity for reconstruction. In this study, a tendon scaffold was produced that: (1) has decreased/absent cellular material histologically, as well 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NA conten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aterial it is derived from-fresh-frozen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tendon; (2) is cytocompatible in vitro; (3) has been modified to produce increased pore size and porosity; (4) retains 76-78% of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t is derived from; (5) is readily infiltrated by fibroblast-like, mononuclear host cells; and (6) does not exhibit a host-cell-mediated foreign-body immune response after implantation in viv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