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骨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机械性能,可通过骨的传导及诱发新骨形成等作用实现骨的自身修复,是一种高效、安全、性价比较高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可作为修复囊性破坏的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术后缺损的修复材料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及开发利用。 目的:总结近年有关骨填充材料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骨填充材料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 2009-10。检索关键词:骨填充材料,骨肿瘤,骨缺损。最终纳入22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自体骨复合物修复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有效方法。同种异体骨作为可被宿主生物学吸收重建的永久性植入材料,其相对于其他材料有很大优势。对于四肢良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尤其是较大的骨缺损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2.
俞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25):4683-4686
背景:由于肿瘤造成的骨组织缺损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如何修复骨缺损是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 目的:介绍各种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中的应用,并观察硫酸钙人工骨复合自体骨修复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骨填充材料,骨肿瘤,骨缺损”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 filled materials,bone tumor,bone defect”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11-01 PubMed及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共检索到文献40篇,最终纳入符合标注的文献24篇。 结果与结论:用于骨肿瘤骨缺损的骨填充材料众多,主要分为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合成材料。有学者应用复合材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每种材料在修复骨肿瘤骨缺损中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理想的骨肿瘤骨缺损填充材料。通过骨组织工程技术获得所需的骨填充材料,可能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翟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51):9655-9658
背景:人工骨材料作为骨移植替代物修复骨缺损,是医学和生物材料学领域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目的:总结近年有关骨修复材料在骨折及骨缺损中的应用现状。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骨修复材料治疗骨折、骨缺损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2009-10。检索关键词为“骨折,骨修复,假体置换,材料”。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排除一些重复性研究。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最终纳入26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目前研究较多的骨修复材料有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脱钙骨基质,硫酸钙颗粒,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等。纳米级组织工程骨材料则是利用纳米技术在纳米结构单元或纳米数量级(1~100 nm)下生产的新型材料,研制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比普通羟基磷灰石有更为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无细胞毒性,能促进和加快骨创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背景:探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可替代同种异体骨作为骨缺损的修复材料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治疗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应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于临床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31例和同种异体骨材料修复病例36例。观察植入材料后4,8,12周摄X射线片植骨吸收情况及植骨材料降解率。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两组病例在随访期间植骨材料降解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良性骨肿瘤植骨区无复发。患者植入材料后3个月X射线片示骨缺损部位有新骨生成。结果表明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临床疗效和同种异体骨接近。  相似文献   

5.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常遗留较大的松质骨缺损,需要有效的植骨填塞和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运用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特点。 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以“纳米人工骨,胫骨,骨折” 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有关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48篇,筛选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同时对采用纳米人工骨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纳入分析的42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其中优39例,良2例,可1例。检索分析表明纳米人工骨是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人工植骨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骨传导性好,无排斥、过敏反应,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16):2977-2980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合理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方法:以“组织工程,骨缺损,人工骨,纳米材料” 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eering, bone defect, artificial bone, biological degrad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组织工程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组织工程纳米级人工骨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 结果:可生物降解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组织工程。修复效果相当或接近自体骨,来源充足,既无免疫排斥反应,又避免取自体骨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不影响运动员重返赛场,运动员患者乐于接受。复合材料人工骨在解除运动员患者的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制成的支架,不但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较高的亲和性,而且能提高了骨诱导活性,能够促进新骨的形成。可生物降解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在临床使用的初步情况表明,与人体生物相容性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愈合情况良好。 结论:骨缺损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一直为运动损伤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化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为运动损伤骨缺损修复带来了契机。组织工程复合材料可以发挥不同材料的优势,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硫酸钙人工骨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填充中的愈合情况,探讨其在骨肿瘤患者中的重建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骨外科收治的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良性骨肿瘤患者,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分别采用硫酸钙人工骨、同种异体骨以及自体骨修复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每组各选择随机样本40例。根据术后随访的X线结果和相关临床资料。评估不同移植骨在良性骨肿瘤缺损填充中的降解、吸收和愈合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获得3~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7个月。随访期自体骨组、硫酸钙人工骨组和同种异体骨组均未发生深部感染、植骨不愈合、伤口不愈合、植骨部位骨折及肿瘤复发等相应的并发症,临床获益率达100%。三组病例在骨愈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愈合率也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填充良性骨肿瘤刮除后的骨缺损,愈合效果与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相近。且硫酸钙人工骨生物相容性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一直是骨科研究的热点,尽管目前各种骨修复材料及方式较多,但没有一种能够非常完美地替代人骨。 目的:针对组织工程学和钛板及钛网植骨修复骨损伤的研究作一综述。 方法: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2000-01/2011-10),以组织工程,人工骨修复,钛板,钛网植骨为关键词。将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章纳入研究范围,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与传统材料或方法修复骨损伤和陈旧的文献。对查阅到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有实用价值的文献详细分析并加以总结概括。 结果与结论:初次检索到204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将27篇文献纳入研究。传统方法修复损伤的骨常常遇到组织相容性不佳,材料不足,无法随个体生长等问题,极大降低修复体的应用效果,而钛网植骨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排斥反应小,可任意塑形,植入后能与宿主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且有一定的固定支持作用,从而能获得满意的骨缺损修复。 关键词:人工骨;组织工程;钛板;钛网植骨;骨修复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32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创伤、感染、肿瘤切除以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等所导致的四肢骨缺损的治疗仍是骨科临床最常见、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目的:文章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复合人工骨的作用机制、局部基因治疗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01/2009-12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缺损修复相关的内容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缺损,人工骨,基因治疗”或“VEGF,Bone defect,Bone substitute,Gene therap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缺损修复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 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5篇文章进行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增加血管渗透性和血管发生的特殊生长因子,在骨的生长、发育和重建中密切协调血管发生和骨发生的关系,而目前的人工骨材料只具有传导成骨的特性,所以改善人工骨材料中的血管生成可促进血运丰富骨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李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16):2980-2984
背景:目前人工股骨头生物材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材料学特点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人工股骨头,研究进展,临床应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股骨假体置入后的生物力学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18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人工关节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科研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人工关节从材料到设计,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种人工骨置入材料不仅具有合适的孔隙结构、表面形貌和理化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符合材料的细胞毒性要求,有望成为理想的骨科植入体。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复合材料研究的不断发展,人工骨材料生产工艺的提高,学科工作者将获得结构和性质类似于人体组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生物医学材料,为人工骨修复材料和人工假体的开发及骨缺损修复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背景:传统复位和外固定技术对骨裂、规则性骨折等轻伤性骨折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关节等部位的复杂骨折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人工生物材料在骨损伤治疗中逐步成熟与多样化。 目的:对骨损伤治疗的材料学措施进行综述,并对相关材料的性质尤其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的免疫反应进行分类与分析。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1990/2011关于损伤性骨折治疗及其材料学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生物材料,生物学特性”或“bone,biological materials,biological propertie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损伤治疗措施及材料学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94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4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科疾病中,受暴力运动冲击造成的损伤性骨折是致病的主要因素,骨修复及骨移植材料的研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运用材料学手段进行治疗的措施日趋成熟。从内固定材料、金属假体材料以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研制和临床应用来看,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骨修复人工生物材料必备的的特征和运用的基础,也是各种材料在实践运用工程中必须面临和克服的难题。 关键词:骨;损伤;生物材料;免疫;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8.034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骨缺损治疗方面,近几年集中在骨修复替代材料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催生了很多全新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特性不同,各有优势和缺点。如何正确选择与应用是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值得讨论和推敲。 目的:通过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在应用中的相关文献分析,评价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生物性能,有利于骨科医师更好的理解几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理化、生物性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人工骨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近期临床效果并非是与传统材料的最终比较结果。人工骨材料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验证尚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确切疗效尚须长期的临床观察。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人工骨材料抑制是骨科的研究热点。分别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材料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治疗骨缺损的理化、生物性能,安全性综合比较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成为骨移植的金标准。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取骨又造成第二术区的创伤,因而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②同种异体骨的来源比自体骨多,但与宿主间的免疫排斥反应,并有感染疾病如肝炎病毒的可能。③人工骨材料成型迅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合成与缺损骨形态接近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人工骨材料的骨诱导性和仿生物性骨结构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④现有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均存在各自不同某些缺陷,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质量的需要。未来能代替天然骨骼,解决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应当是优势的组合,是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骨移植支架材料一直是骨科学的研究热点。 目的:综述骨移植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09年 CNKI(医学版)数据库和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整合系统中有关骨移植支架材料与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理想的骨移植支架材料应具备的条件包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多孔三维立体结构、可塑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骨诱导性、易消毒性。目前常见的骨移植支架材料基本归为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4类,重组合异种骨、组织工程骨等可归为异种骨及人工骨的衍生物。一些衍生物还可以复合抗生素等其他物质。尽管各类骨移植材料品类繁多,但各有优点与不足。临床治疗骨缺损,尤其大量或节段性骨缺损,迫切需要一种适宜的填充材料,作为最有潜力的异种骨移植,尚需进一步研究来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类骨基质材料(New Bone-matrix Material,NBM)的研制及其细胞相容性的初步检测,为骨组织工程探寻一种新型复合类细胞外基质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和NBM体外联合培养进行相差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NBM材料上发生良好的粘附、增殖,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份。结论:NBM是一种新研制的有机-无饥复合类骨基质材料,具有网状孔隙结构;在体外与BMSC复合培养时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对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功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移植物的选择。 目的:对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的种类、材料性质、相关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2009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如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组织工程韧带、异种韧带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供选择的移植物有自体组织替代物、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生物组织工程韧带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生物材料如异种韧带等,目前还处于实验探索及研究阶段。人工合成材料与组织工程韧带近几年研究较多,但其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很难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去抗原处理技术的出现,有效去除异种韧带的免疫原性,提高其组织相容性已不是没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异种韧带来源广泛,获取方便、价格低廉、适用性广等优势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6.
背景:新型骨修复材料固骼生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临床修复骨缺损可以发挥出良好的键合性,有效促进软组织及骨组织的键合。 目的:分析固骼生材料修复四肢骨折所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67例四肢骨折致骨缺损患者,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17-81岁,均实施固骼生材料修复治疗。修复后3 d,检测血常规、心肾功能及血清学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等水平;修复后随访12个月,X射线观察植骨融合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病例,各项实验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生任何排斥和非特异炎症反应,植骨区未出现不适感或者异常症状;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呈骨性愈合,植骨不融合1例,可能不融合1例,不确定融合2例,可能融合33例,坚强融合30例,植骨融合率为94%。表明采用固骼生材料修复四肢骨折所致骨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修复效果良好,植骨融合率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