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目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是否需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恢复影像学上的解剖复位还存在争议。 目的:对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以及万方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所有对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进行比较的文献。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篇,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腕关节背伸活动度[MD=-0.87,95% CI(-3.31,1.58),P=0.49],屈曲活动度[MD=-2.79,95% CI(-6.47,0.88),P=0.14],旋前活动度[MD=-0.08,95% CI(-1.49,1.64),P =0.92],旋后活动度[MD=-0.7,95% CI(-3.52,2.12),P=0.63]以及并发症的发生[MD=1.35,95% CI(0.71,2.56),P=0.36]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手术组桡骨长度更接近于正常的解剖长度[MD=2.46,95% CI(1.78,3.15),P < 0.01];手术组尺倾角 [MD=3.73,95% CI(2.97,4.48),P < 0.000 01]以及掌倾角[MD=6.81,95% CI(3.72,9.90),P < 0.000 1]更接近于正常的解剖角度。两组患肢腕关节屈伸,旋前旋后活动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手术组解剖复位程度明显优于非手术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中国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较为广泛,但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对中国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万方数据库(1982/2011)、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0),以“表皮生长因子”和“深Ⅱ度烧伤”为检索词,收集有关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与不采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相比较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53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第2周和第3周创面愈合率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 2,P=0.01);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瘢痕增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 < 0.000 01);而在减少烧伤创面疼痛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6)。表明应用表皮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和减少瘢痕增生的形成,但对缓解创面疼痛程度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MP-9 R279Q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获取2012年1月1日以前发表的MMP-9 R279Q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分布的OR值及95%CI为效应指标,在纯合子比较模型、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中采用固定效应方法进行合并分析, 并进行偏倚评估,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纳入文献5篇,在MMP-9 R279Q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比较模型中合并OR值为0.925 (95% CI = 0.847-1.009),纯合子比较模型合并OR值为0.866 (95% CI = 0.713-1.052),显性模型合并OR值为0.909 (95% CI = 0.809-1.020),隐性模型合并OR值为0.902 (95% CI = 0.750-1.086)。结论 MMP-9 R279Q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现有一些文献报道证实,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在某些方面较微骨折术好,但关于两种术式优劣比较,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证据。 目的:整合现有临床研究的数据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分析,明确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否在提高临床功能方面优越于微骨折术。 方法:文章检索了电子数据库MEDLINE,EMBASE,CINAHL和 Cochrane Register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79年到2015年1月。收集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和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疗效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8篇文献。在比较最终随访的IKDC评分(WMD=-9.93;95%CI:-13.16至-5.43;P < 0.000 01)和5年随访的各项评分(SMD=-0.30;95%CI:-0.55至-0.05;P=0.02)方面,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比微骨折术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功能。在最终随访的Tegner评分(WMD=0.44;95%CI:0.04至0.84;P=0.03),最终随访的Lysholm评分(WMD=-10.21;95%CI:-33.68至13.26;P=0.39)和2年随访的各项评分(SMD=-0.25;95%CI:-0.92至0.43;P= 0.47)的对比中,未发现微骨折术的优越性。结果证实,自体软骨细胞移植能带来更稳定更长久的临床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比微骨折术更能达到缓解疼痛、提高功能的目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否都优越于微骨折术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支持。  相似文献   

5.
背景: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治疗股骨干骨折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9期)、MEDLINE(1966-01/2011-09)、EMbase(1984-01/2011-09)、CNKI(1979-01/2011-09)等数据库,收集比较扩髓和不扩髓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 分析,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 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36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扩随组 656例,不扩髓组704例。Meta分析表明,与不扩髓髓内钉相比,扩髓髓内钉固定能降低成人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率(RR = 0.20,95%CI 0.07~0.82,P=0.02)、再次手术率(RR=0.25,95%CI 0.11~0.59,P=0.002)、延迟愈合率(RR = 0.30,95%CI 0.14~0.64,P=0.002)等,对于内固定失败率(RR=0.68, 95% CI 0.28~1.70,P = 0.41)、病死率(RR 0.94, 95% CI 0.19~4.58,P=0.94)、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RR 1.53,95% CI 0.37~6.32, P=0.7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扩髓髓内钉比不扩髓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透明质酸: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由氨基葡萄糖组成的多糖,主要分布于关节软骨、滑液、皮肤和房水中,具有调节生物化学过程、提供支持和润滑的功效,在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富血小板血浆:是自体外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制品,对于自身无免疫排斥反应,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能够刺激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诱导血管生成,对软组织损伤修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背景:透明质酸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于这两者之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尚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有关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其WOMAC评分、IKDC评分、目测类比评分、Lequesne指数及不良事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纳入21篇文献,共1 872例患膝,其中富血小板血浆组963例,透明质酸组909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富血小板血浆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WOMAC评分明显低于透明质酸组[MD=-5.84,95%CI(-10.11,-1.57),P=0.007;MD=-9.48,95%CI(-13.02,-5.95),P < 0.000 01;MD=-10.47,95%CI(-13.95,-7.00),P < 0.000 01],治疗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透明质酸组[MD=-5.02,95%CI(-8.87,-1.18),P=0.01;MD=-3.33,95%CI(-4.89,-1.76),P< 0.000 1],治疗后3,6,12个月的IKDC评分高于透明质酸组[MD=7.10,95%CI(3.88,10.32),P < 0.000 1;MD=7.88,95%CI(5.12,10.65),P < 0.000 01;MD=6.85,95%CI(2.50,11.19),P=0.002],治疗后6,12个月的Lequesne指数低于透明质酸组[MD=-0.82,95%CI(-1.31,-0.32),P=0.001;MD=-2.37,95%CI(-2.93,-1.81),P < 0.000 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46,95%CI(0.94,2.24),P=0.09];③结果表明相较于透明质酸,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更能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更持久。 ORCID: 0000-0003-4045-0340(王养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纤维蛋白黏合剂作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纤维蛋白黏合剂对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1975年至2012年10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手动检索相关骨科杂志。中文检索词: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织胶水。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量,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输血率,患者平均住院日,置换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总计310例患者,其中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患者为168例,对照组患者为1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置换后,纤维蛋白黏合剂可明显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的置换后引流量(MD=-386.88,95%CI:-583.66- -190.10,P < 0.01);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明显降低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输血的概率(RR=0.53,95%CI:0.42-0.83,P < 0.01)。纤维蛋白黏合剂可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MD=-3.56, 95%CI:-4.97- -2.16, P < 0.01),同时改善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后的膝关节活动程度(MD=16.48, 95%CI:5.94-27.02,P < 0.01)。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18, 95%CI:0.18-7.84,P=0.86)。结果证实,纤维蛋白黏合剂可以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引流量及输血率,止血疗效较好,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骨关节炎具有较强的遗传倾向,且之前的一些研究己经确定并证实了存在骨关节炎相关易感基因。在希腊、英国、西班牙、中国和韩国也有关于骨关节炎与Asporin基因多态性关联性的研究,但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骨关节炎与Asporin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01/2010-07有关骨关节炎病例对照研究的论著文章,文献中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H-w)遗传平衡定律。以“osteoarthritis,Asporin”为英文关键词,以“骨关节炎,Asporin,基因”为中文关键词,共检索到48篇文献。应用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 结果与结论:总计纳入文献6篇,共有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 560例,对照组2 672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 800例,对照组1 416例。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总研究人群中D14/其他所有基因的合并效应量OR值=1.23,95%CI为(0.94~1.61),P > 0.05;D13/其他所有基因的合并效应量OR值=0.90,95%CI为(0.76~1.06),P > 0.05。分层分析显示,在亚洲组D14/其他所有基因和D13/其他所有基因,P均 > 0.05;在欧洲组D14/其他所有基因,P > 0.05;D13/其他所有基因合并效应量OR值=0.83和95%CI为(0.72~0.95),P< 0.05。在髋关节骨关节炎中,D14/其他所有基因和D13/其他所有基因的P均 > 0.05。总体来说髋、膝关节骨关节炎与Asporin基因无关联。但在欧洲人群D13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有关联,Asporin基因多态性中的D13等位基因在欧洲人群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可能是一种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9.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跳骤停(CA),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临床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66-01至2008-08)、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4-01至2008-08)、万方数据库(1994-01至2008-08),收集心肺复苏ROSC后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结果 进行荟萃(Meta)分析,比较ROSC后亚低温治疗和常温治疗的结果 .结果 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合并分析表明,与常温治疗组相比,院外CA ROSC后亚低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出院生存率[OR=2.29(95% CI,1.75~2.98),P<0.01]、改善出院时神经功能[OR=2.04(95% CI,1.55~2.67),P<0.01]和远期神经功能[OR=2.17(95% CI,1.44~3.27),P<0.01],但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肺复苏ROSC后亚低温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出院时和远期神经功能,提高出院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大量文献报道证实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在某些方面较开放手术好,但关于两种术式优劣比较,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证据。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关节镜下射频松解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进行对比。 方法:检索EMbase、Medline、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link、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0年1月至2014年5月。收集关节镜下射频松解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篇文献,病例数合计为830例,在其中关节镜下射频松解组394例,开放手术组436例。结果显示在主要观察指标中,关节镜下手术组术后疼痛发生率(RR=0.33,95%CI:0.27-0.42,P < 0.001)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40,95%CI:0.23-0.70,P=0.001)比开放手术组低,而术后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09,95%CI:0.52-2.26,P=0.82);在次要观察指标分析中,关节镜组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方面优于开放手术组(P < 0.05),在其他2项指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关节镜下组织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在疗效、复发率、手术时间等方面并无差异,而在切口长度美观、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相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上优势明显。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疗效,比较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 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维普等数据库,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对照试验,提取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和功能恢复优良率等数据,采用RevMan5.0.25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11个临床对照研究,共1 227例患者,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87例,动力髋螺钉组64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动力髋螺钉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住院时间较短[RR=-2.56,95%CI(-3.27,-1.85),P < 0.000 01]、置入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09,95%CI(-62.73,-37.45),P < 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R=0.39,95%CI (0.28,0.55),P < 0.000 01],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RR=4.19,95%CI (3.04,5.34), P < 0.000 01]和功能恢复优良率[RR=2.25,95%CI (1.49,3.40),P=0.000 1]均较高。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但显著缩短住院时间、置入后下床负重时间,降低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Harris评分及功能恢复优良率,在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置换后引流可减少置换后伤口渗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仍有较多研究者认为引流不但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增加患者对伤口的恐惧,降低患者舒适度,因此,对于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一直是临床骨科医师争论的焦点。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中国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2月28日的相关文献,纳入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用RevMan5.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7个研究,共1 838例患者,均为随机平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引流组患者输血人数(RR=1.36,95%CI:1.03-1.79,P=0.03)、输血量(MD=0.59,95%CI:0.14-1.05,P=0.01)、失血量(MD=355.14,95%CI:204.93-505.35,P < 0.000 1)和住院时间(MD=1.04, 95%CI:0.62-1.47,P <  0.000 01)均高于不引流组,但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1,95%CI:0.64-1.30,P=0.62)。Meta分析的结果证实,髋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康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有关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微型钛板固定与丝线悬吊固定比较的文献较多,但大多研究的样本量存在局限,对于微型钛板应用的优缺点缺乏客观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对颈椎疾患的修复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由2名评价员检索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PubMed、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CNKI、CMB、VIP、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5年3月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Meta分析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个研究,6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手术时间[SMD=-0.02,95%CI(-0.57,0.54),P=0.95 > 0.05]、术中出血量[SMD=0.07,95%CI(-0.26,0.40),P=0.69 > 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在有效性方面: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相比,微型钛板固定术后JOA评分较高[SMD=0.26,95%CI(0.10,0.42),P=0.001< 0.05]、椎板开门角度较大[SMD=0.25,95%CI(0.02,0.48),P=0.04 < 0.05]、颈椎曲度维持较好[SMD=0.46,95%CI(0.27,0.65),P < 0.000 01]、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RR=0.40,95%CI(0.29,0.56),P < 0.000 01]。提示临床上采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修复颈椎病时,使用微型钛板固定与丝线悬吊固定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型钛板固定组在JOA评分、椎板开门角度方面优于丝线悬吊固定组,并能有效的防止颈椎曲度丢失及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但因原始研究质量不高,样本不大,建议临床上谨慎使用,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传统全膝关节置换的镇痛方式较多,但这些方法常常带来一些不良事件。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评价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周围局部注射镇痛药后镇痛效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WANGFANG有关全膝关节置换镇痛的文献,检索年限均为2000-01-01/2011-04-30。纳入所有全膝关节置换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两组其他处理措施相同,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中关节周围局部注入混合镇痛药。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1.2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后共纳入10个研究,合计694例受试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全膝关节置换传统镇痛方式相比,试验组置换后目测类比活动评分较低[WMD=-1.04,95%CI(-1.26,-0.82),P < 0.000 01]、置换后目测类比静止评分较低[WMD=-0.67,95%CI(-0.81,-0.54),P < 0.000 01]、置换后再镇痛例数少[RR=0.26,95%CI(0.17,0.40),P < 0.000 01]、置换后再镇痛吗啡需要量少[WMD=-6.89,95%CI(-8.91,-4.86),P < 0.000 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差不大[RR=0.62,95%CI(0.21,1.84),P=0.39]。当前证据表明,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周围局部注射镇痛药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镇痛方式,但是疗效和安全性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有关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病例对照研究。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9月。两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病例对照研究,包含非小细胞肺癌组织8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CD133表达方面,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比癌旁组织或正常组织高[OR=8.15,95%CI(4.61, 14.41),P < 0.000 01],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比无淋巴结转移的高[OR=1.83,95%CI(1.06, 3.17),P=0.03],中低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比高分化的高[OR = 2.09,95%CI(1.42, 3.08),P=0.000 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病理分级Ⅰ级和临床Ⅱ-Ⅲ级CD133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06,95%CI (0.66,1.70),P=0.81]。现有研究表明,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其能否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预后的可靠指标尚不确定,需要进行更多设计严谨、细致的高质量流行病学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背景:传统手术方法依赖术者的经验和目测解剖标志来安置髋臼假体往往会产生偏差,而在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髋臼假体位置的精确度。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精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文杂志,纳入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用RevMan5.0.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临床试验合计6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假体位置放置更精准超[RR=0.22,95%CI(0.14~0.34),P < 0.000 01]、双下肢不等长较传统手术轻[RR=-4.61,95%CI(-7.74~-1.48),P=0.004];而外展角度[RR=-1.76,95%CI(-5.02~1.50),P=0.29]、前倾角度[RR=-1.28,95%CI(-5.68~3.12),P=0.57]、术后脱位率[RR=1.25,95%CI(0.05~31.66),P=0.89]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导航技术与传统手术在髋臼位置的精确度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关于非手术及手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一直存在争议,相关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缺乏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系统评价非手术与手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期)、CBM、CNKI、Ovid及WanFang Data,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检索时限均从建库或建刊至2014年2月,纳入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及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文献,患者共874例,非手术组441例,手术组4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手术组相比较,非手术组总的并发症率更低[OR=0.41,95%CI(0.26,0.63),P < 0.000 1],但跟腱再断裂率高[OR=2.86,95%CI(1.62,5.02),P=0.000 2],瘢痕粘连=0.07,95%CI(0.03,0.19),P < 0.000 1]。而两者在患者满意度、浅表感染、恢复正常运动、深部感染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非手术修复与手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相比,可有效降低总的并发症及瘢痕粘连率,但跟腱再断裂率较高。受样本量及方法质量学的限制,以上结论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脂肪栓塞在下肢骨折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为糖皮质激素,但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甲强龙在预防下肢长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中的作用进行定量评价。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甲强龙预防下肢长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以相对危险度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6篇文章,共410例患者,甲强龙组患者184例,安慰剂组206例。合并分析的结果显示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发生脂肪栓塞综征的相对危险度为0.20 (RR=0.20,95%CI=0.09~0.43,Z=4.07,P=0.000)。证实应用甲强龙可以显著降低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