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由于椎弓根毗邻结构的重要性,一旦置钉偏差损伤毗邻结构后果极为严重,虽然胸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置入螺钉的安全性明显大于椎弓根螺钉,但关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应用不同截面积的螺钉的力学研究尚少有人涉及。目的:分析中上胸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应用不同截面积螺钉的力学特征。方法:取5具新鲜成人胸椎T1-T10标本及相连的一段肋骨(长50-60 mm),以双功能骨密度测试仪测量椎体骨密度,排除骨质疏松椎体,同时行胸椎CT扫描。按照CT测量结果置入直径分别为5.5,6.0和6.5 mm的椎弓根螺钉,进行CT扫描证实螺钉的位置,生物力学测试机上测量每颗螺钉的最大拔出力。结果与结论:38个骨密度正常的标本共分别置入25枚5.5 mm、25枚6.0 mm和26枚6.5 mm螺钉,由于螺钉破坏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和螺钉穿破椎体,共得出68枚螺钉最大拔出力结果,三者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812.36±147.22)N,(868.64±160.48)N,(946.48±157.58)N,其中6.5 mm与5.5 mm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中上胸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中应用直径5.5 mm以上的椎弓根螺钉,可获得坚强的内固定,可满足临床内固定需要。  相似文献   

2.
置入胸椎"椎弓根-肋骨"单元螺钉的应用解剖和力学测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置入胸椎"椎弓根-肋骨"单元(简称PRU)螺钉的应用解剖和力学性能.方法测量35具尸体标本PRU横径(W)、纵径(H)、置入螺钉长度(L)和中心轴水平面成角(E).6具较新鲜标本,在T10、在T11和T12分别置入椎弓根螺钉(A组)、PRU螺钉(B组)和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螺钉(C组),测量3组螺钉的最大拔出力F-max和拔出4 mm的能量吸收值E-4 mm.结果W为13.2~16.1 mm,L为38.5~52.7 mm,E为28.3°~15.4°,H为6.3~7.0 mm.A组F-max为808 N,E-4mm 1709 Nm,B组F-max 812 N,E-4mm 1720 N m,C组F-max 795 N,E-4mm 1687 Nm,经t检验,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RU置入螺钉的安全范围明显大于椎弓根螺钉,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上胸椎周围结构复杂,椎弓根横径相对较小,椎体前方存在重要组织脏器,螺钉偏离轴线或螺钉过长,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有必要对其周围重要结构做一了解。 目的:分析上胸椎椎弓根螺钉轴线与椎体前重要毗邻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 方法:对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T1-T4平行椎弓根轴线CT扫描,观察椎弓根螺钉沿椎弓根轴线置入时椎体前方食管、气管、主动脉弓、颈动脉、椎动脉等结构的位置,测量每一椎体两侧椎弓根轴线与这些结构的最短距离。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240个测量参数被分析,T 1-3左侧椎弓根轴线与食管距离小,T2左侧椎弓根最小;T 2-4右侧椎弓根轴线与气管距离小;T3,T4右侧椎弓根轴线与右主支气管距离小;颈动脉和椎动脉无损伤的危险性。62%的患者主动脉弓在T4平面,且无损伤危险性。提示左侧椎弓根螺钉易损伤食管,右侧椎弓根易损伤气管,颈动脉、椎动脉和主动脉弓不易损伤。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仔细分析CT数据可以确定易损伤结构的解剖位置。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腰骶移行椎上一节段腰椎的形态特点,为腰骶移行椎合并腰椎滑脱、不稳症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提供依据。 方法 对59例腰骶移行椎上一节段腰椎标本的矢状径、横径,峡部的高度、厚度;椎弓根的纵径、横径;椎板的高度、厚度;脊椎指数及退变情况等进行观测。 结果 腰骶移行椎上一节段椎体前后径(34.1±2.7)mm,横径(47.5±4.6)mm;峡部高度(12.9±1.6)mm;峡部厚度(9.0±1.2)mm;椎弓根纵径 (10.6±2.4)mm,椎弓根横径 (14.0±2.4)mm;椎板高度(18.2±2.6) mm,椎板厚度 (5.7±1.2)mm。脊椎指数:1:4.35; 81.4%(48例)发生椎体增生,未发现峡部裂。 结论 腰骶移行椎上一节段腰椎椎体各径线及椎弓根横径较正常L4椎体大,可选择直径稍大的椎弓根螺钉;峡部厚度较正常L4增加;峡部不存在发育薄弱和局部缺损。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行脊柱侧凸矫形术,通过徒手置钉技术、器械矫形原理对侧凸进行矫形。结果 共置入衍射17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经术后CT检查,除13枚胸椎螺钉通过横突肋骨复合体进入椎体,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进入椎体外,其余151枚胸椎椎弓根螺钉完全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术前平均冠状位胸主弯Cobb角为(72.80±7.98)°,术后平均Cobb角为(20.85 ±7.25)°,畸形矫正率为71.4%,均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 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置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陕西省陕北地区12~15岁青少年脊柱正常与脊柱侧凸患者胸椎的解剖结构特点,为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详细资料,并为科学设计螺钉尺寸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根据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的影像CT资料,将12~15岁青少年分为两组:青少年脊柱正常组(ASN 组,n=120)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Lenke 1型,AIS 组,n=30),将连续扫描的胸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分析与测量。测量指标包括椎弓根宽(PW)、椎弓根高(PH)、模拟钉道长(VSL)、椎管橫径(TD)与纵径(LD)、椎弓根外偏角(α角)、椎弓根最大外偏角(β角)、椎弓根头倾角(θ角)和椎弓根面积(PA)。 结果 青少年脊柱正常组胸椎椎弓根的形态学指标: PW:12~13岁,T4~T9相对狭窄,T5、T6最小[男(3.71±0.72) mm,女(3.53±0.60)mm],14~15岁,T4~T6相对狭窄,T4、T5最小[男(4.29±0.93) mm,女(4.27±1.20)mm];PH:12~13岁,T1~T12逐渐增大,T1最小[男(6.19±1.06) mm,女(7.21±2.76)mm],14~15岁,T1~T11逐渐增大,T11~T12减小,T1最小[男(7.51±1.55) mm,女(7.48±2.09)mm];VSL:12~13岁,T1最小[男(29.56±3.24) mm,女(28.25±2.12)mm];T12最大[男(34.80±4.76) mm,女(35.98±3.40)mm],14~15岁,T1最小[男(31.81±3.43) mm,女(29.60±4.78)mm],T12最大[男(41.54±3.35) mm,女(40.52±5.58)mm];TD与LD:ASN组和AIS 组的TD与LD规律相似,T1~T3 横径大于纵径,T4~T7 横径与纵径相似,T7~T12TD小于LD;α角:ASN 组和AIS组的α角变化规律相似,先递减后递增,T5~T12 α角均5°以下,几乎与矢状轴平行,β角:ASN 组和AIS 组的β角变化规律相似,T1~T3快速减小,T4~T7缓慢减小,T7~T12缓慢增大;θ角:ASN 组和AIS 组的θ角变化规律相似,先递增后递减,T5~T8 θ角最大;PA:ASN 组和AIS 组的PA变化规律相似,先递减后递增,T4~T8相对狭窄。与脊柱正常组相比,脊柱侧凸组腰椎的凸侧PW比凹侧更窄,VSL更长,α角更大。 结论 脊柱正常组胸椎各节段置入螺钉的适合尺寸及脊柱侧凸组椎弓根参数特点,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掌握胸椎解剖结构,提高置钉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量腰椎的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所成的夹角,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测量100例成人志愿者和15具成人尸体腰椎标本的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夹角。 结果 志愿者的X线片上所测夹角L1~5分别为90.7°±3.0°,92.8°±3.0°,94.6°±2.3°,96.6°±2.6°,100.5°±3.2°;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尸体标本上所测夹角分别为89.8°±3.3°,91.9°±2.7°,93.8°±2.4°,95.1°±2.4°,99.2°±3.6°,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左右侧无显著差异(P>0.05)。X线片上与尸体标本上测量的L1、L2、L3的角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L4、L5的角度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手术时将椎弓根螺钉按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所成的夹角置入,可以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不同研究关于寰椎经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进钉点和钉道角度数据各有不同。 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设计理想的进钉路径,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骨性参数,评估寰椎椎弓根高度及椎动脉沟环变异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           方法:从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中随机选出2009-10-01/2010-06-30 期间头颈联合部未见异常62例患者CT血管造影扫描资料,利用其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三维多平面重建成像,测量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进钉点位置、钉道角度、最大进钉长度、钉道在椎弓根内的长度,同时观察寰椎沟环变异的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男女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分别为(4.4±1.2),(3.8±0.8) mm,其中高度≥3.0 mm占91%。男女进钉点位置至正中线距离分别为(21.7±1.2),(20.8±1.3) mm;钉道内倾角分别为(10.1±2.1)°,(10.3±2.6)°;最大进钉长度分别为(26.9±1.8),(26.5±1.8) mm;椎弓根钉道长度分别为(8.0±1.1),(7.9±1.2) mm。寰椎沟环变异发生率为25.8%,其中Ⅱ~Ⅳ型后环发生率为21.0%。这表明椎弓根最小高度及Ⅱ~Ⅳ型椎动脉后环变异直接影响螺钉置入;MPR成像技术能设计理想的螺钉置入方案,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患者术前三维CT解剖测量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维CT;数字化骨科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02  相似文献   

9.
背景: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后CT扫描评价可以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并且避免螺钉置入时对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目的:对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CT评价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为提高改进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以及CT扫描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方法:对SCI数据库2002至2011年收录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CT评价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实验研究分析,分析文献的作者、机构以及国家地区明确世界范围对该领域的不同研究情况,分析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CT评价的可行性、准确性、解剖结构风险以及疾病的临床应用,明确CT扫描对于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范围。 结果与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CT扫描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螺钉置入前CT扫描胸椎椎弓根及周围相邻结构评价椎弓根的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避免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发生,螺钉置入后CT扫描胸椎椎弓根以及螺钉系统,评价螺钉置入的效果以及满意度,为制订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上中胸椎椎弓根-肋单位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上、中胸椎椎弓根—肋单位的CT测量,探索胸椎弓根外螺钉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阴性结果的胸椎CT扫描图像,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48.8岁,对T1~T8测量下列解剖指标:椎弓根横径,椎弓根钉道长度,椎弓根—肋单位横径,椎弓根外螺钉钉道长度,椎弓根外螺钉内倾角,椎弓根外螺钉最大内倾角,椎弓根外螺钉最小内倾角。结果:胸椎弓根—肋单位横径(12.97~18.88)mm明显大于胸椎弓根横径(5.03~8.67)mm,胸椎弓根外螺钉钉道长度(46.05~61.47)mm明显长于胸椎弓根螺钉钉道长度(36.92~41.74)mm,椎弓根外螺钉内倾角从T1~T8有递减趋势,且均有一个相对安全的误差区间。结论:胸椎弓根外螺钉技术安全性高于胸椎弓根螺钉技术,使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处于发育高峰的青少年和成人骨骼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若以成人的标准去置钉青少年群体则有较大危险性。 目的:观测青少年中上胸椎影像解剖学特点,为青少年中上胸椎经椎弓根置钉及经椎弓根-肋头单元置钉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30例无脊柱区病变青少年(13-18周岁)T1-T12节段行CT扫描(0.625-1.25 mm)后,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按不同节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宽和椎弓根-肋头单元宽的总体走势接近,均呈“V”型,最小值位于T4处,并且两者之间相对应椎体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椎弓根钉道长度和椎弓根-肋头单元钉道长度之间其走势基本一致,均呈逐渐递增趋势,最小值为T1,最大值位于T10处,二者之间相对应的椎体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椎弓根横断面角与椎弓根-肋头单元横断面角的走势相似,T1-T10总体也呈下降趋势,并且与各相应椎骨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椎弓根矢状面角与椎弓根-肋头单元矢状面角的曲线走势基本相近,均呈波浪型,并且与各相应椎骨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相同节段的椎弓根-肋头单元可以提供较椎弓根相对安全的置钉钉道。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椎弓根螺钉:椎弓根置钉是目前脊柱内固定的常用方法,椎弓根形态学参数决定置钉成功率,对于发育中的青少年脊柱疾患,椎弓根螺钉同样发挥重大作用。  三维重建测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对人体组织结构进行3D重建,可清晰完整、更加直观地表现人体组织特点,得到的测量数据更准确,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背景:关于成人胸腰段椎弓根形态的研究已经发表了大量文献,但对青少年椎弓根形态的了解较少,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青少年脊柱疾患日益增多且精确的形态学研究较少。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12-15岁青少年腰椎的解剖结构,为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详细资料,确定安全合适的螺钉大小,并为螺钉尺寸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收集内蒙古地区65例12-15岁青少年正常胸腰CT资料,根据年龄分2组,12-13岁31例,14-15岁34例。将连续扫描的胸腰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分析与测量,指标包括椎弓根宽、椎弓根高、椎管横径、椎管纵径、椎弓根长、椎弓根外偏角、椎弓根最大外偏角、椎弓根头倾角及椎弓根面积。 结果与结论:①2组L1-L4 椎弓根宽小于椎弓根高,L5椎弓根宽与椎弓根高相似,椎弓根宽决定螺钉直径,男性大于女性;②12-13岁,螺钉长L1-L5均为40-45 mm;14-15岁,螺钉长L1-L4为40-45 mm,L5为45-50 mm;③2组规律相同,椎管横径均大于椎管纵径,椎管横径、椎管纵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椎弓根外偏角:12-13岁L1-L2变化不大,L2-L5逐渐增大;14-15岁L1-L5逐渐增大,2组均男性大于女性;⑤椎弓根最大外偏角:2组规律相同,L1-L5逐渐增大,随年龄增长而减小,左右侧与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年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⑥椎弓根头倾角: 12-13岁为3°-8°,14-15岁为0°-5°;随年龄增长而减小,L3-L4男女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⑦椎弓根面积:2组规律相同,L1-L5逐渐增大,L4-L5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⑧根据椎弓根参数分析可得出正常青少年腰椎各节段置入螺钉的适合尺寸,帮助临床医师掌握腰椎解剖结构,提高置钉准确性。 ORCID: 0000-0001-5877-8358(许阳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有研究表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手术效果要优于开放手术,但既往研究中对置钉角度与螺钉稳定性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不同角度置钉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猪椎体标本30个,分别按照不同的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置钉,通过机器测试各标本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10°及15°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置钉的螺钉最大拔出力及最大能量明显优于0°角组(P < 0.05)。当应力超出最大拔出力时,螺钉的拔出力呈现缓降趋势,冠状面及矢状面10°及15°夹角组曲线相似,斜率优于0°角组(P < 0.05)。结果证实,置钉角度为经皮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提供有力帮助,螺钉开始松动后,把持力呈现稳步下降趋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为脊柱腰段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30例横断面标本,观测椎体、椎弓根、椎孔、椎弓板等结构。结果椎体横、矢径,以及椎孔横径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女性,P0.0001),但椎孔矢径无性差(P=0.6441),而不同椎体间椎孔矢径存在差异(P=0.0349),不同椎体的横、矢径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脊椎指数均1:4.5,且存在性别差异(P0.0001),不同腰椎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8);腰椎椎板夹角变化较大(70°~90°),同椎骨A、B两个断面该角的大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但无性差、各椎体间也无显著性差异;椎弓根横径、OE径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女性,P0.0001),不同椎体的该两径存在显著差异(P0.0001),但该两径值的侧差无显著性差异(P0.6070);Z角在不同腰椎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但无性差、侧差(性别P=0.4153,侧差P=0.7579)。结论⑴不同性别、不同腰椎间的形态数据存在显著差异;⑵椎体横、矢径,椎孔横、矢径,脊柱指数,椎弓板夹角均可作为诊断腰椎孔狭窄的参考指标;⑶椎弓根螺钉选择需结合术前影像测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寰枢椎解剖结构特殊,同胸腰椎相比,置钉点缺乏固定的解剖标志,而且椎弓根结构变异较大,目前一致的观点是建议个体化的置钉方案。骨科数字软件技术的发展为术前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目的:原创设计出3D矩阵模型,观察寰椎椎弓根通道、置钉安全区,测量最佳置钉方案,简化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案的术前设计。 方法:将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12例健康成人的寰椎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三维重建后利用.dwg文件导入3dmax2009。确定三维参照坐标和进钉点,用3dmax中参考建模命令建立17×17×2,间距2.5°,水平面角0°-40°,矢状面角0°-40°,共578个元素模拟椎弓根螺钉阵列模型,通过透视图观察直径为3.5 mm,长度为22 mm模拟螺钉在椎弓根通道中的情况,从而确定安全区,测量最佳置钉方案及螺钉角度。   结果与结论:12例受试者矩阵研究元素总数目为17×17×2×12,共6 936个元素单位。其中175个元素符合进钉要求,左、右侧椎弓根内螺钉数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利用数字3D建模技术能有效、简单、精确的进行寰椎椎弓根置钉的术前设计。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14 岁青少年经“椎弓根- 肋椎单元”螺钉固定、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学上置钉 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14 岁青少年胸椎行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观测经肋椎单元固定和经椎弓根固定的 形态结构,测量其横径、长度、内倾角、置钉安全角度范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椎经“椎弓根固定”相 关指标如下:横径随椎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螺钉钉道长度随椎序的增加呈逐 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螺钉内倾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 置钉最小和最大内倾角得出安全角度范围为17°~42°,其中置钉安全范围最大位于第1 胸椎,左右两侧无显著性 差异。胸椎经“椎弓根- 肋椎单元固定”相关指标如下:横径随椎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左右两侧无显 著性差异;钉道长度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内倾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减小 的趋势,左右无显著差异;最小和最大内倾角得出安全角度范围为28°~50°,其中置钉安全范围最大位于第1 胸椎, 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胸椎经“椎弓根固定”和胸椎经“椎弓根- 肋椎单元固定”2 种方式测量的各项数据均 有显著性差异,且胸椎经“椎弓根- 肋椎单元固定”的各项测量数据明显宽于胸椎经“椎弓根固定”的各项测量 数据。结论:在手术前置钉时,应根据患者术前CT结果,优先选择胸椎经“椎弓根- 肋椎单元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人双侧的胸椎及腰椎椎体解剖学参数,为新型防神经根损伤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纳入200例健康志愿者,在仰卧位CT片上测量胸椎T1~12及腰椎L1~5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的分段长度(椎体段、椎弓根段和椎板段)、进钉外展角及椎弓根峡部宽度和高度。计算各解剖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 纳入胸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21岁,腰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05岁。胸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19.09±2.36)mm,右侧(19.77±2.54)mm;螺钉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7.67±1.19)mm,右侧(8.17±1.16)mm;螺钉椎板段长度为左侧(9.94±2.02)mm,右侧(9.06±1.71)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8.61± 2.57)°,右侧(8.44±2.71)°;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8.44 ± 2.71)mm,右侧(5.95 ± 1.16)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1.76±1.86)mm,右侧(11.79±2.24)mm。腰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26.99 ± 3.37)mm,右侧(27.06±3.24)mm;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10.00±1.58)mm,右侧(10.37 ± 1.53)mm;椎板段长度为左侧(12.74±2.16)mm,右侧(13.96±2.46)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16.16±2.93)°,右侧(16.31±3.05)°;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9.72±1.59)mm,右侧(9.45±1.84)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4.50±2.83)mm,右侧(14.05±2.39)mm,胸椎与腰椎螺钉椎体段长度、椎弓根段长度、椎板段长度、进钉外展角各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L5椎弓根峡部高度分别与椎弓根峡部宽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通过对正常人群胸椎及腰椎椎骨较为细致的相关解剖学测量,可获得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较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