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置入内固定治疗。 目的:评估与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综合分析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种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置入内固定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背景:严重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其抗旋转能力差,单单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容易失败。如内固定后出现股骨头塌陷、股骨颈短缩、小转子内侧失稳髋内翻、头颈旋转、头颈切割穿钉、钢板拨钉及钢板断裂等现象。故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置入内固定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96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组48例,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内固定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估。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动力髋螺钉组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内固定后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14%)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P0.05)。提示单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较多,失败率较高;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能重建股骨后内侧结构,弥补动力髋螺钉的缺点和不足,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植物有传统的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然而目前哪种内植物治疗方法较好仍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3种内植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差别。 结果与结论:①置入后1周、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 < 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②置入后3,6,12个月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 < 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背景:转子间骨折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一是髓外固定的钉板系统,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另一种是髓内固定的髓内钉系统,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为代表。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 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3个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延长(P < 0.05);末次随访时Parker-Palmer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动力髋螺钉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切割、髋内翻等并发症出现,最终骨折愈合。提示两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可更早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背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传统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2007-06/2010-03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情况匹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采用00Cr18Ni14Mo3不锈钢、Ti6Al4V钛合金或纯钛,部分钛合金或纯钛产品表面经阳极化处理,非灭菌包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耐体液电解,耐腐蚀强,性质稳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 0.01)。锁定加压接骨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组(94.6%,87.9%,P < 0.01)。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更合理,操作简便、微创、固定稳固、骨折易愈合,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或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内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临床比较常见的内固定方法主要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虽然动力髋螺钉因为价格便宜和操作简单等原因,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其固定失效的概率较大,而髓内固定弥补了髓外固定的不足。 目的:对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可行性评价,并与动力髋螺钉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方面,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更加显著(P < 0.05)。提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更适合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现在国内外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仍主张早期行骨折内固定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常用的内固定系统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两者的对比研究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后的髋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方法:纳入6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3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4例。通过X射线正、侧位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后髋关节功能状况(根据Sander’s评分系统评价)。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Tronzo-EvansⅢ、Ⅳ、Ⅴ型)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较好、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Tronzo-EvansⅠ、Ⅱ型)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固定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具有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尤其适合不稳定型骨折。  相似文献   

8.
翟生  吕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2):3595-3603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主要分为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哪种内固定方式能够更好地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1966至2013年间发表的所有比较股骨近端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关于内固定后股骨干骨折、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再手术率、切口感染、内固定后疼痛(包括髋关节疼痛和大腿疼痛)、手术时间、失血量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3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患者总数4 7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 757例。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间、再手术率、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内固定后髋关节周围疼痛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髓内固定比动力髋钢板固定失血量少(P=0.003);髓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动力髋钢板固定组(P=0.003)。提示与动力髋钢板螺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髓内钉固定失血量少,但增加了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在手术时间、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再手术率、切口感染、髋关节周围疼痛这些结局指标方面,髓内钉与动力髋钢板螺钉两种内固定方式无明显差异。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差异很大,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为得出更可靠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使用统一结局指标、随访时间较长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髋关节动力螺钉是临床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是经过改进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它的运用解决了以往内固定的不足。 目的:比较髋关节动力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36例用髋关节动力螺钉固定,40例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固定,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 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组的髋部畸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髋关节动力螺钉组(P < 0.05),髋关节动力螺钉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78%(28/36),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组为82%(33/40)。结果可见两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固定组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的内固定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各有优缺点。 目的:探讨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 方法:检索CENTRAL(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Medline 、EMBASE、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Cochran手册提出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统计软件Stata11.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章有12篇,Gamma钉组888例,动力髋螺钉组981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接受Gamma钉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动力髋螺钉患者比较:置入后股骨干骨折风险增高、置入时间较短、置入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置入后感染风险、内固定优良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与动力髋螺钉相比,接受Gamma钉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时间短,出血少但置入后股骨干骨折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1.
背景:钛合金和不锈钢是两种较为常用的内固定植入材料,但两种材料的治疗效果和生物相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的:分析钛合金和不锈钢内固定材料置入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及生物相容性。 方法:纳入脊柱结核患者71例,其中男35例,女36例,年龄17-81岁,35例进行钛合金内固定材料置入治疗,36例进行不锈钢内固定材料置入治疗。随访12个月,分析两组脊柱后凸畸形角度变化、治疗效果、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及材料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的脊柱后凸畸形角度、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末次随访的脊柱后凸畸形角度、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钛合金内固定组治愈34例(97%),不锈钢内固定组治愈33例(92%),两组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未发生感染等不良反应。表明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置入钛合金或不锈钢内固定材料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双动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方法,但具体哪种方式疗效更好临床上仍有争议。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的不同方案用于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54例65岁以上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采用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Harris得分以评估疗效,随访复发率、不良事件及材料宿主反应。 结果与结论:应用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的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似(89%,81%,P > 0.05),但2年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0%,P < 0.05),且均未发生脱位、髋臼磨损、假体松动等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中期效果与全髋关节置换相似,但显著降低了复发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Currently, surgical implant fixation is mainly applied for spinal tuberculosis. How to choose implant materials, however,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 alloy and stainless steel for rabbit spinal tuberculosis. METHODS: Thirty rabbits were chosen to prepare spinal tuberculosis models. Then, the rabbits were equivalently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underwent implant fixation with stainless steel or titanium alloy, respectively. At 30 days after implantation,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wo materials in the repaired region of spine were observed and detect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biocompatibility, infection and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could not been found in the titanium alloy group; in contrast, infection appeared in three rabbits of the stainless steel group. Flexion, extension and lateral bending displacements under the spinal loading in the titanium allo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stainless steel group (P < 0.05); axial pull-out strength in the titanium allo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tainless steel group (P < 0.05); flexion, extension, lateral bending and axial compression in the titanium allo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stainless steel group (P < 0.05). In conclusion, titanium alloy material has good biocompatibility that can be us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the spin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动力髋螺钉固定,如能避免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骨量丢失,或是采用其他手段增加固定螺钉把持力,将改善动力髋螺钉固定的治疗效果。 目的:对比研究3种固定方式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采用常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骨水泥强化后动力髋螺钉固定及主钉道压配植骨配合动力髋螺钉固定3种固定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骨水泥组和植骨组。 结果与结论:经固定后2年随访,植骨组、骨水泥组和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5%,80%,70%。植骨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 < 0.05),出现螺钉固定失败情况与骨水泥组相当。对照组较其他2组相对更多出现退钉等内固定失败情况。结果表明,与其他常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骨水泥强化后动力髋螺钉固定方式相比较,主钉道压配植骨配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疗效及安全性更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较多,但缺乏相关比较,临床医生选择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 目的: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和动力髁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效果的差异。 方法:将37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组19例,动力髁螺钉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创伤、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髁螺钉组相比,锁定钢板组置入内固定后出现骨痂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早(P < 0.05),下地活动早,功能恢复好。根据Karlstorm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髁螺钉组(P < 0.05)。提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优于动力髁螺钉。  相似文献   

16.
背景:髋部髓内加压螺钉和股骨近端短重建钉因手术操作简单,以及针对亚洲人的特殊设计,适合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但是目前缺乏两者临床疗效比较的研究报道。 目的:比较髋部髓内加压螺钉和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将2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2组干预:髓内加压螺钉组110例,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105例,通过观察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死亡率、术后并发症、行走能力等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髓内加压螺钉组35例能够独立步行,57例需要步行辅助器行走,18例无法行走。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28例患者能够独立步行,48例需要步行辅助器行走,29例无法行走。髓内加压螺钉组活动功能优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P <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表明髓内加压螺钉相对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能方便、准确、稳定的进行骨折内固定,并且提供术中加压,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率较低,更适合应用于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 cm是否需要复位固定仍有争议。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 cm复位固定的临床价值。 方法: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创伤骨科2010-01/2011-03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 cm的患者,分别进行小转子复位固定(实验组,n=35)和不复位固定(对照组,n=35)。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采用髓内系统固定,小转子移位用钢丝或螺钉固定。分别于固定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现象,未发现感染。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髋关节评分结果显示,固定后1个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固定后3,6,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小转子复位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 cm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但如患者一般状况较差,建议不必复位固定小转子。  相似文献   

18.
背景:对于年轻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内固定方法均能提供有效而坚固的固定;而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类型,何种内固定的疗效最佳尚在争论。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140例146髋纳入研究,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70例(74髋),动力髋螺钉组70例(72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以评估疗效。 结果与结论:1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相比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更具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两组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以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报道较多,但两者比较分析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和倒置微创内固定两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经皮加压钢板置入21例,倒置微创系统置入15例,年龄65~91岁。观察置入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全部获得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经皮加压钢板组优良率87%,倒置微创内固定组87%。两组患者并发症少,没有患者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提示对于使用髓内固定系统有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用此两种微创髓外固定系统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