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骨形成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具有很强的诱导成骨能力。 目的:对骨形成蛋白功能、信号转导及调控机制及其信号通路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0)Medline(1999/2010)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骨形成蛋白、骨形成蛋白受体、Smad 蛋白、信号转导、信号调控”和“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receptors, Smads,Signal transduction,Signaling regulation”。从骨形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骨形成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及调控,骨形成蛋白信号通路异常与人类疾病3方面进行总结。共检索到110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7篇文章。 结果与结论:骨形成蛋白主要通过 Smad 依赖性和Smad 非依赖性2条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此过程受到细胞内外许多蛋白的调控,此外骨形成蛋白信号通路异常与人类某些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受体调控和转换信号并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使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受体调节是机体对运动适应的重要调节方式。 目的:总结运动对受体的影响、受体的适应性变化及运动受体细胞信号转导规律。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数据库(2000/2010),检索词分别为“受体,运动,适应”和“receptor regulation,exercise,adaption”。共检索到137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7篇文章。从受体概念、受体的分类和功能,受体的功能与调节,运动对受体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对受体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变化和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与结论:运动训练引起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上调,使瘦素和胰岛素分泌发生适应性改变。适宜运动使雄激素受体结合容量和受体数量提高,长期大运动量训练和力竭使雄激素受体结合容量和受体数量下降,意味着保护细胞免受过量或长期刺激而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急性应激使机体各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减少,对于防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紊乱,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尽早去除创面坏死组织、重建皮肤结构和功能,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的关键和最终目标。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拥有无可置疑的潜能。 目的:总结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现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10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epidermal stem cells,basic stud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5-01/2010-10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表皮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271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 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增殖能力的细胞,具有慢周期性和对基底膜的黏附能力,其增殖分化受到壁龛及Wnt信号通路、MAPK、c-Myc、Notch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因子等的调控。目前尚无公认的特异性标志物,可用于创面修复、基因治疗、组织工程领域。随着表皮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将为皮肤基础研究、创面功能修复和皮肤遗传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角质形成细胞为基础的再上皮化过程是皮肤创面得以顺利修复的关键环节之一。有研究报道在小鼠缺血性创面中microRNA-210负向调控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阻碍创面再上皮化的进行,提示microRNA可能通过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活动,进而参与创面修复过程。 目的:全面了解microRNA对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活动的影响,指导创面愈合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的选择,以及为异常创面修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keratinocyte,microRNA”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2011-05),语言限定为英文。共收集文献59篇,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方向与本文无关、内容重复性研究,共保留12篇文章。对所保留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后,另添加文献30篇以及microRNA数据库2个。 结果与结论:microRNA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能力具有调控作用,特别在缺血性创面中对再上皮化有阻碍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仍为体外实验,需要将现有发现向动物模型以及临床研究转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中国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较为广泛,但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对中国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万方数据库(1982/2011)、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0),以“表皮生长因子”和“深Ⅱ度烧伤”为检索词,收集有关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与不采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相比较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53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1);第2周和第3周创面愈合率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 2,P=0.01);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瘢痕增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 < 0.000 01);而在减少烧伤创面疼痛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6)。表明应用表皮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和减少瘢痕增生的形成,但对缓解创面疼痛程度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人们对创面愈合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创面处理经验的积累,创床的准备对于创面修复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目的:全面了解创面愈合的机制,明确影响创面愈合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1)和 PubMed 数据库(1994/2011),检索词分别为“TIME原则,创面准备,创面愈合”和“TIME principles, wound bed preparation, wound healing”,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分析创面愈合临床应用原则及效果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文献 498 篇,阅读标题和摘要后,按纳入标准,共纳入22篇。TIME为创面处理过程中创床准备4项原则性的方法的首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即:T指清除创面坏死组织(tissue);I指控制炎症、减轻感染(infection/inflammation);M指保持创面正常的湿度为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上皮化创造条件(moisture);E 指去除创缘迁移受损的表皮(edge of wound, non migrating)。目前TIME原则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创面处理指导工具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保护蛋白、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及其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OPG/RANKL/RANK)骨代谢信号通路是对应力敏感的通路之一。不同性质的运动会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刺激,影响骨代谢信号通路。 目的:观察不同性质的运动对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00/2011通过计算机检索 CNKI,HighWire和Elsevier数据库中关于“应力刺激与OPG/RANKL/RANK”的相关的论文报告。以“应力刺激,OPG/RANKL/RANK”或“应力刺激,骨代谢”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的文章内容与应力刺激对信号通路的影响有关,选择相关近期发表的文献或者是发表在权威期刊的文献。共检索到215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1篇文章。 结果与结论:运动对骨骼不断产生机械应力刺激,这种机械应力刺激可以通过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OPG/RNAKL/RANK信号调节系统而调节骨组织代谢。但是相关文献中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背景:循环纤维细胞是近些年来在外周血液发现的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种白细胞亚群,由于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因此被认为可以促进创伤的修复。但其促进慢性创面修复的潜在作用研究尚少。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对循环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潜在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方法:分别以“循环纤维细胞、慢性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细胞治疗”和“circulating fibrocytes、An-healing wounds、diabetic foot ulcer、wound healing、cell 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94至2015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5年,检索内容为循环纤维细胞、慢性创面的难愈机制以及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54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循环纤维细胞因其安全、有效并能较好的发挥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细胞治疗已开始应用于创面修复。循环纤维细胞是在外周血发现的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个新型白细胞亚群,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并在伤后早期进入损伤部位,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动物研究证实,应用循环纤维细胞可改善慢性创面尤其是糖尿病慢性创面的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干细胞能够分泌多种伤口愈合相关因子。 目的:总结并分析干细胞分泌的创面愈合相关因子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可行性,及其可能的调控及修复机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Google、Pubmed及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chronic wound,refractory wound,cutaneous,wound healing,wound repair,diabetic wound,stem cell-derived conditioned medium,cellular cytokine solution”。中文检索词为“创面修复,创伤修复”。选择论点论据可靠且分析全面的与干细胞分泌的促进伤口愈合因子密切相关的文章,排除内容重复文献,最终纳入34篇文献进行总结综述。 结果与结论:多种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富含创面愈合相关因子,可作为细胞因子制剂治疗难愈性创面。然而由于干细胞来源不同,体外培养条件不同,其因子分泌状况也有所差异,因此应用何种来源的干细胞分泌因子,如何在体外最大限度地刺激干细胞产生创面愈合相关因子以及其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时机、频次和剂量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创面愈合是动态的、严格有序的生物学过程,再上皮化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皮肤创面的再上皮化主要依赖于表皮细胞从创缘向创面中心的迁移。创面形成后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创周细胞氧耗的增加,导致创面形成低氧的微环境,低氧已经被证明能够促进表皮细胞迁移和创面愈合。创面形成后由于跨上皮电势差的消失产生内源性的直流电场,此电场是创面愈合过程中指导表皮细胞向创面中心迁移的最重要的方向信号。此外,创面形成后产生的炎症因子一氧化氮被证实也能够促进表皮细胞迁移和创面愈合。综上所述,低氧、电场和一氧化氮可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向创面中心迁移进而加快创面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整合素家族为跨膜糖蛋白受体家族,其作用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相互之间的黏附功能。整合素通过双向信号转导,影响细胞的分化、增生与凋亡;整合素信号系统还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产生细胞凋亡,影响瘢痕的形成。本文就整合素家族参与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分化、促进创面收缩,增强细胞外基质的收缩能力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与创面愈合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新型天然类敷料的性能特点和在运动性皮肤创伤中应用前景。 方法:以“敷料,天然生物材料,皮肤创伤”为中文关键词;以“surgical dressing, natural biomaterials, leptin and healing of wound”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4-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天然累敷料与皮肤创伤相关的文章;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3余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全文后,排除内容重复文献筛选后纳入22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传统的敷料虽然有一定的吸湿和保护作用,但愈合过程中易黏连伤口,造成二次损伤,并且止血能力不足,透气性能差等。临床应用或实验的敷料很少由单一原料制备,一般是一种或几种原料共同合成,这样弥补了单一材料的不足并使其各自发挥优势。目前,纳米银敷料、复合材料敷料、细菌合成纤维敷料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比较好的疗效。但大部分新型敷料还停留在临床试验或试用阶段,各种敷料的原料特点或自身缺陷对其大规模生产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论:应用于运动性皮肤创伤的敷料的发展将着重在于:一方面要加强止血、止痛、促进创伤快速修复的敷料发展;另一方面敷料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恶劣环境;同时加强智能敷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形成过程中、骨折愈合后以及骨质破坏后骨诱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启动调节因子和别的信号通路共同促进新骨形成。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调节可以作为未来骨修复领域的一个新的靶点。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1988年以来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在软骨内成骨、维持成人骨骼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骨的发育以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分别以“骨形态发生蛋白、软骨内成骨、骨修复”,“bone  reduc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作用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诱导骨再生潜能在脊柱外科手术、骨折后愈合以及骨破坏后骨诱导等诸多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在骨形成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也作为启动调节因子和别的信号通路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新骨形成,出生后,骨形态发生蛋白也参与骨骼动态平衡的维持。在骨的微环境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其他影响骨质动态平衡的信号通路共同为诱导骨形成的合成代谢疗法提供了一个新靶点,这为骨修复时骨形态发生蛋白控制新骨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背景: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多种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外基质等。目前关于机械力及其力学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瘢痕疙瘩的进展研究已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热点之一。 目的:总结参与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相关机械信号转导通路进展,为进一步认识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及防治瘢痕疙瘩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keloid,molecular mechanism,mechanical stress;cutaneous scar,mechanobiology,mechanosignaling pathwa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选择内容与瘢痕疙瘩相关分子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参与其机械力改变的力学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文章,共纳入23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相关机械信号转导通路如转化生长因子β/Smad,MAPK,整合素,Wnt/β-catenin,RhoA/ROCK和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在瘢痕疙瘩的形成及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多项临床实验也表明了部分机械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在伤口愈合或减轻瘢痕增生方面的有效性。从机械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瘢痕疙瘩发病机制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大部分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其次,各个机械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及交叉性还需深入研究,以便实现防治瘢痕疙瘩的突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基因转录后的表达与 调控,其表达模式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体现在不同的miRNAs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差异。 某些miRNAs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在创面愈合的炎症期抑制炎性介质的表达;某些miRNAs能够促进增生期创面 细胞的增殖、迁移,有利于创面的快速修复;在创面重塑期,某些miRNAs又能够通过抑制无痕愈合信号通路的 相关蛋白质来促使瘢痕修复。糖尿病创面通常伴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感染。部分miRNAs 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激活或抑制不同且特定的信号通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糖尿病创面的愈合。本文 主要综述了mi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不同阶段的调控研究进展,以及miRNAs促进、抑制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 以期为后续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Exposure to microgravity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compromised immune function in space travellers, resulting i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poor wound healing, and cancer. Since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leptin was capable of modulating immune respons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effects of microgravity on the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rat lung lymphocytes and then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leptin-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mechanisms of lymphocyte activation in these same conditions. In control conditions (T-flasks cultured cells) leptin was not able by itself to increase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or induc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either IL-2 production or expression of lymphocytes activation markers, such as CD25 and CD71, while it markedly enhanced the positive effects induced on these parameters by concanavalin A (ConA). Using clinostatic rotating wall vessel (RWV) bioreactors to simulate a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we found that ConA responsiveness was inhibited. Moreover, under these conditions, leptin was not able to reverse these impaired functions. Accordingly with the above cited inhibitory effects exerted by the simulated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evidence was also obtained of defects in lymphocyte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induced by the incubation in RWV bioreactors, namely concerning decreased ConA-mediated PKC activity, and reduced expression of NF-κB, c-fos, and ERK1/2. Again, leptin appeared to be unable in restoring a physiologic increase of these parameters, different from what could be observed after complementation of the ConA-mediated signalling with 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which instead demonstrated to overcome the inhibition of lymphocytes activating func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背景:壳聚糖与胶原联合可更有效地止血。 目的:评价胶原/壳聚糖止血敷料的材料学性能及应用于外科伤口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以“生物材料,止血敷料,纱布,胶原/壳聚糖,生物相容性”为中文关键词,以“biomaterial;hemostatic material;bioresorbable material;hemostasis effect;hemostatic mechanism”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6与生物敷料、胶原/壳聚糖止血材料在伤口或创面止血过程中应用相关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广谱抑菌、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及止血,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与组织相容性,可用于指端损伤和肉芽创面的治疗,如制成伤口敷料、可吸收缝线、止血材料、防粘连剂、药物缓释及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平战时伤口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背景:各种材料以多种形式制成的创面敷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复合应用或是制成凝胶、药膜的形式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目的:评价不同敷料在创面的实验研究或者临床应用。 方法:以 “敷料;创面;实验;应用”为关键词,对维普数据库2002-01/2011-10的相关文章进行计算机检索,纳入与敷料和创面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类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对22篇文献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米银、聚维酮碘、壳聚糖、康复新等是用于实验动物创面的主要材料,分别与中空活性炭纤维、明胶海绵复合或是制成原位凝胶、药膜形式的材料,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壳聚糖、纳米银或者银离子、猪胶原纤维、生物光素、液超妥藻酸盐、痊愈妥等材料可用于临床患者创面,多是以复合或是制成水凝胶等形式,有利于发挥各自性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