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脊髓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过表达与脊髓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有关。 目的:观察自体嗅黏膜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干预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与动物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方法:制作半横断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或生理盐水,以及损伤处植入自体嗅黏膜。 结果与结论:干预后7,14 d自体嗅黏膜组、β-七叶皂甙钠组、自体嗅黏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 < 0.05),自体嗅黏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组BBB评分高于自体嗅黏膜组、β-七叶皂甙钠组 (P < 0.05)。干预后1,3,7,14 d自体嗅黏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组脊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对照组、自体嗅黏膜组、β-七叶皂甙钠组(P < 0.05)。结果提示自体嗅黏膜移植与β-七叶皂甙钠之间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此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9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损伤组又设1、3、7、14、28d5个时相点,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神经功能评分法(BBB法)评价大鼠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增加、VEGF表达下调,大鼠的运动功能缺失,经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有所改善,VEGF表达上调,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结论: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联合应用嗅球组织细胞和β-七叶皂甙钠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嗅粘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对Caspase-3及FasL表达与神经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自体嗅粘膜移植组(B组),自体嗅粘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组(C组),β-七叶皂甙钠组(D组)。每组分为1、3、7、14 d 4个时间点。制作脊髓半切模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对动物后肢功能进行BBB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L、Caspase-3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B、C、D组BBB评分均高于A组,FasL、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较A组少,C组BBB评分较B、D组高,FasL、Caspase-3阳性细胞数较B、D组少。B、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体嗅粘膜与β-七叶皂甙钠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神经运动功能;此种保护作用可能与联合治疗能够抑制FasL、Caspase-3途径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多项研究已证实嗅鞘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培养GFP转基因小鼠嗅鞘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SD大鼠T9脊髓全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变化,用β-actin作内参。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 d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 < 0.05),造模后7,14,21和28 d回到假手术组水平。嗅鞘细胞移植后21 d,嗅鞘细胞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 < 0.05)。提示全横断脊髓损伤致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早期表达上调,随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无差别;嗅鞘细胞移植后期可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变化,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与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神经细胞继发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成年SD 大鼠共50 只,依据其损伤和治疗的情况分为五组。空白组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损伤组为脊髓打击损伤组,rh-EPO 组单纯采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β-SE 组单纯采取茁-七叶皂甙钠治疗,联合治疗组采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与β-七叶皂甙钠治疗,比较各项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BBB 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rh-EPO 组、β-SE 组和损伤组;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优于rh-EPO 组、β-SE 组;联合治疗组的Ca2+含量显著高于rh-EPO 组、β-SE 组;联合治疗组的Mg2+含量显著低于rh-EPO 组、β-SE 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与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BBB 运动功能评分,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延缓神经细胞继发性损伤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异种嗅鞘细胞移植联合中药干预下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异种嗅鞘细胞移植组、异种嗅鞘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组,损伤组又设1、3、7、14、28 d 5个时相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9的表达,同时电镜观察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超微结构不同程度损害、MMP-9表达上调,经干预治疗后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MMP-9表达下调。结论:脊髓损伤后MMP-9表达水平增加与伤后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MP-9在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异种嗅鞘细胞移植联合中药对脊髓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电针在脊髓损伤的康复过程中有其一定的临床作用,同时以嗅鞘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治疗在部分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两者是否具有协同应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对前脊髓综合征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及P75NTR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督脉电针组、嗅鞘细胞移植组、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经嗅鞘细胞移植和督脉电针治疗2周后 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免疫组化检测P75NTR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较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高(P < 0.05);嗅鞘细胞移植组和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的脊髓损伤部位以及相邻的组织内均有P75NTR表达,且督脉电针+嗅鞘细胞移植组阳性表达明显较嗅鞘细胞移植组多。实验证实督脉电针联合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明显增高大鼠前脊髓综合征邻近组织的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督脉电针可以有效促进移植的嗅鞘细胞在宿主内存活。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证实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以减轻脊髓损伤的病理程度,但是近20年未再有突破性进展。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坏死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18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60只,造模后即刻给药,β-七叶皂甙钠组腹腔注射5 mg/kgβ-七叶皂甙钠,甲基强的松龙组腹腔注射100 mg/kg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于治疗后8,24,96 h,治疗后7,14 d 5个时间节点处死实验动物并取损伤段脊髓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坏死神经细胞数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均于治疗后8 h出现坏死细胞且7 d达高峰,14 d时水肿减轻但坏死细胞并未减少,但β-七叶皂甙钠及甲基强的松龙两组同一时间点上坏死细胞数目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吸光度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β-七叶皂甙钠组与对照组在96 h内增加快速,而甲基强的松龙组缓慢均匀增加,24 h以内β-七叶皂甙钠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但均低于甲基强的松龙组(P0.05),96 h后β-七叶皂甙钠及甲基强的松龙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 d后各组均开始缓慢下降。结果表明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通过减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用药2周时间内的效果与甲基强的松龙相似。  相似文献   

9.
背景:嗅鞘细胞兼具有许旺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性,能分泌多种神经生长因子和营养因子,改善脊髓损伤局部的微环境、诱导轴突的再生及髓鞘化、促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目的:总结当前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最新研究成果,将研究思路和最新研究进展相结合进行综述。 方法:以“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12-01),以“嗅鞘细胞,移植,脊髓损伤”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2000-01/2012-01),文献检索语种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文献。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372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23篇文献进行分析。大量动物及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嗅鞘细胞移植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局部形态及功能的恢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了新途径。但是如何解决嗅鞘细胞的来源问题、如何避免异体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以及异种移植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是限制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自体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将有可能成为后续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于脊髓损伤,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对策,近年来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修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NG2是主要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分子,对轴突有抑制作用。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NG2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嗅鞘细胞移植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作用途径。方法:将11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嗅鞘细胞移植组及DF12组各28只。空白组仅切开T10全椎板及T9,T11部分椎板,对脊髓未作其他处理;其他3组应用脊髓横切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嗅鞘细胞移植组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每侧断端植入20000 cells;DF12组于相同部位注射DF12培养液。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3,7,14,28,42和56d时,取材按照SP试剂盒的操作步骤检测NG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空白组NG2呈低表达,在模型组、DF12组脊髓损伤24h后损伤部位的NG2的表达开始升高,7d时达到顶点,4周时NG2表达明显降低,6,8周时仅在局部有所表达。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1d时NG2表达开始增加,主要在损伤部位,在各时间点与模型组、DF12组相比NG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高于空白组NG2各时间点的表达。提示嗅鞘细胞移植后NG2的表达水平降低,嗅鞘细胞具有抑制NG2表达的作用,可消除或减轻细胞外基质中对轴突有抑制作用的化学屏障,这可能是其治疗脊髓损伤促进轴突再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联合应用氯化锂(LiCl)后,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修复效果,并探讨二者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MASCIS impactor)制作大鼠脊髓打击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OECs组、LiCl组、OECs+LiCl组及空白对照组。分期用实验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评分法对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并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价及比较各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OECs组与OECs+LiCl组BBB评分较LiCl组与对照组在2周后各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1);OECs+LiCl组BBB评分在4周后显著高于OECs组(P<0.01);组织学检查观察到OECs组与OECs+LiCl组的组织学改变与LiCl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OECs+LiCl组相对于OECs组表现出更明显的促神经纤维再生。以上结果提示OECs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在联合LiCl后更加显著,表明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的营养支持在脊髓损伤治疗中起了主要作用,其同损伤宿主神经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一些不利于损伤修复的炎症因子表达减少。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表达的影响。 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T10脊髓外伤性截瘫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设未损伤脊髓的假手术组做对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假手术组均接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PBS。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损伤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 < 0.05)。提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后能使损伤脊髓局部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程度降低。这可能是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背景: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药,可以减轻受损神经组织水肿和改善脊髓损伤区微环境。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依达拉奉组脊髓损伤后6 h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 h脊髓损伤区域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 h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可观察到PKH-26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联+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及荧光金阳性神经纤维数: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最多,依达拉奉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对照组最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依次为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依达拉奉组>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有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鼠自体嗅成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嗅成鞘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作用和促进受损轴突再生的能力,为临床应用自体OECs修复脊髓损伤进行可行性研究.方法以改良的Allen法建立脊髓(T9~10节段)损伤模型后,将动物分为自体OECs悬液组和Hanks液对照组,分别移植含自体OECs的细胞悬液和Hanks液,以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NGFR p7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移植效果;通过BBB行为学评分记录两组动物后肢恢复功能.结果镜下观察可见自体OECs悬液组动物脊髓损伤处的空洞较对照组明显缩小.而自体OECs悬液组免疫荧光标记纤维中夹有NGFRp75标记的OECs,且随标记的NF纤维走行方向排列.行为学观察可见自体OECs悬液组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恢复.结论自体OECs悬液多点注射有助于脊髓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乌司他丁能减轻炎性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脊髓损伤后移植细胞的存活率。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培养液+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入乌司他丁,联合组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同时腹腔注入乌司他丁。 结果与结论:移植4周后联合组下肢运动功能优于细胞移植组和乌司他丁组(P < 0.05),细胞移植组和乌司他丁组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移植后4周,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联合移植组多于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多于乌司他丁组和空白对照组(P < 0.01)。移植后8周,联合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其他3组(P < 0.05或P < 0.01)。提示乌司他丁联合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电生理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乌司他丁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在众多疗法中效果较佳,成为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移植方法为局部移植,存在操作复杂、创伤大、重复移植治疗困难等缺点。寻找一种简单易行且疗效好的移植方法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目的:分析嗅鞘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脊髓半切模型,随机分4组: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D/F12静脉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定期行CBS功能评分及组织学检查,评价脊髓修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的功能恢复和组织学改变优于D/F12静脉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间无显著差别。说明嗅鞘细胞静脉移植可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并修复脊髓损伤,其疗效与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