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CD44可作为结直肠腺癌干细胞的一个特异性的标志物,近年发现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在结直肠腺癌中有表达。 目的:观察CD44+/Oct4+细胞在原发性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数量、位置及分布方式。 方法:取108例结直肠腺癌、18例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及18例伴不典型增生的结直肠腺瘤标本制成48点共3块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定位CD44+/Oct4+肿瘤细胞,观察计数并在苏木精-伊红切片的对应位置上观察其形态特征。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果显示,癌旁正常肠黏膜中未见CD44+/Oct4+细胞,在伴不典型增生的腺瘤中可见极少量CD44+/Oct4+细胞,结直肠腺癌中可见到少量CD44+/Oct4+细胞。双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腺管样结构基底膜侧或共壁腺体的共壁侧,呈小灶状或散在点状分布;细胞呈卵圆形或立方状,胞浆稀少,胞核规则,均质深染,呈卵圆形或高柱状。其数量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579,P < 0.01),与肿瘤浸润深度有一定关联(r=0.236,P < 0.05)。结果提示CD44+/Oct4+细胞可能是结直肠腺癌干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DCLK1是在有丝分裂后的神经元中发现的一种跨膜微管相关蛋白激酶,近些年来发现其可能是肠道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 目的:观察DCLK1与Ki67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探讨是否可以将DCLK1+/Ki67-作为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 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DCLK1与Ki67的表达,并与正常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腺瘤组织比较。 结果与结论:DCLK1和Ki6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7%,34.7%,其数量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和腺瘤组织;DCLK1的表达与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而Ki67的表达仅与浸润深度有关(P < 0.05);DCLK1与 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0,P=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DCLK1+/Ki67-细胞数量约为2.01%,主要分布于肠黏膜隐窝的基底部及共壁腺管的共壁处,细胞核大深染且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少见,细胞质较少。DCLK1+/Ki67-细胞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组织中均存在,且分化程度越低,细胞数量越多,故无论从细胞数量和位置,还是细胞形态,都表明DCLK1+/Ki67-细胞符合肿瘤干细胞的特征,可以将DCLK1+/Ki67-作为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方法:建立结直肠腺瘤及腺瘤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比较分析差异蛋白质斑点,切取酶解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成功建立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其平均蛋白质点分别为1672±73和1732±46,早期恶变组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质斑点有28个,其中15个下调,13个上升;质谱分析鉴定出23个蛋白质,鉴定率达82.14%;合并重复鉴定的蛋白质,共获得的差异蛋白13种,其中8种为上调蛋白,5种为下调蛋白,分为6类,包括蛋白酶抑制剂、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角质素、信号转导蛋白及未知蛋白。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能灵敏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异常改变,本研究鉴定的蛋白质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背景: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成为制作角膜塑形镜的理想材料,其对眼屈光和眼生理的影响受到关注。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Q值等变化。 结果与结论: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7、P=0.18;t=-0.94、P=0.35;t=-0.52、P=0.6;t=1.00、P=0.32);佩戴前后1年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03、P=0.00)。提示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安全、有效,对眼生理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背景:外八字的脚外翻破坏了膝关节正常力的分布,使关节一侧所受的生物应力增大,对侧相对减少。 目的:更进一步认识“外八字”步态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特征。 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石家庄市部分20~25岁的青年男性进行足底压力测试,通过分析筛选出双足步态均正常的青年男性39人为正常步态组,筛选出双足步态均为外八字的青年男性39人为异常步态组分别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异常步态组青年左足足底第3跖骨峰力值明显高于正常步态组(P < 0.01),第5跖骨、足弓两区域骨峰力值明显低于正常步态组(P < 0.05)。正常步态组青年左、右足足底第1跖骨、第5跖骨两区域冲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异常步态组青年左、右足足底第2,4跖骨冲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P < 0.05)。异常步态组与正常步态组青年左足足底第3跖骨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足跟内侧、足跟外侧两区域冲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右足足底足跟内侧区域冲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外八字”行走会导致蹬伸时的推进力不是斜向向前,行走方向上的蹬地力较小;行走过程中足受力顺序不是沿足纵弓的方向,而是有一定的夹角,因此足弓不能起到减震的作用,冲量的增大也就增加损伤的概率。所以“外八字”步态者应当注意足底压力和作用时间的关系,增加足与地面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小冲击力值,避免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NKD1和β-连环素(β-catenin)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KD1和β-catenin在正常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NKD1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其异位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D1的表达和β-catenin异位表达呈负相关(rs=-0.691,P<0.01)。结论 NKD1的表达下调与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VITA 3D Master比色板是近年来新推出的新型比色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的:评价牙本质比色对铸瓷修复体临床精确比色的意义。 方法:分别使用常规比色法和常规比色法联合牙本质比色法(联合比色法)为30例患者的患牙颈1/3 、中1/3、 切1/3进行比色。在CIE1976L*a*b*色度系统下,用单反数码相机(Canon D50)对2种比色方法制作的铸瓷修复体与同名牙进行色度值测定和分析。并对各种新型比色方法进行举例分析。 结果与结论:常规比色法制作的修复体△L*为1.22±0.16,△C*为1.19±0.20,△H*为0.31±0.05,△E*为1.32±0.13;联合比色法制作的修复体△L*为1.03±0.11,△C*为1.12±0.19,△H*为0.29±0.03,△E*为1.23±0.11。常规比色法制作的修复体满意22例,联合比色法制作的修复体满意23例。患者对2组修复体色彩还原效果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学意义(P > 0.05),2组修复体色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与结直肠肿瘤恶性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例正常人,12例结直肠息肉与47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所有受试者均按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进行分组。利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转甲状腺素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在血清中,TTR在结直肠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下调。在正常人与结直肠恶性肿瘤,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中,TTR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TTR在pT1(Ⅰ期)与pT4(Ⅳ期)血清样本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他组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R表达与结直肠肿瘤恶性度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MP-2和TIMP-4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手术切除的新鲜结直肠腺癌及其对应正常肠组织中MMP-2和TIMP-4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MP-2、TIMP-4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qRT-PCR实验显示MMP-2 mRNA和TIMP-4 mRNA在结直肠腺癌和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种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肠组织中低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MP-2和TIMP-4蛋白在结直肠腺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正常肠组织中的阳性率依次为81.11%和87.78%、63.33%和73.33%、40.00%和40.00%、18.00%和26.00%,两种蛋白在不同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MMP-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TIMP-4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中MMP-2与TIMP-4蛋白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253,P=0.016)。结论 MMP-2和TIMP-4在结直肠腺癌中高表达,其代谢失调可能共同参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结直肠腺癌蛋白质组学图谱,评价蛋白质分子作为潜在结直肠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6例结直肠腺癌患者,分别采集患者的结直肠腺癌组织和其癌旁正常组织,我们使用非标定量法(label free)对26个结直肠腺癌组织和26个匹配的正常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蛋白质组学检测,分析结直肠腺癌蛋白质组学图谱。用ROC曲线对候选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蛋白质组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我们共鉴定了3 674个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419个,其中包括226个上调蛋白和193个下调蛋白;筛选出2个具有诊断价值的结直肠腺癌候选标志物,RNA结合基序蛋白3(RBM3)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71.4%;中性粒细胞胞质因子1(NCF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灵敏度为85.7%,特异性为72.7%。结论 结直肠腺癌发生时,机体发生明显的蛋白质分子水平的变化,NCF1和RBM3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背景:当肝移植胆管铸型诊断明确时移植肝因为胆道梗阻和反复感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胆管铸型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检测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胆管铸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从中筛选出可供早期诊断胆管铸型的预警指标。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内镜诊治或胆道造影已经确定发生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5例的肝功能指标,其中胆管铸型组7例,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13例;以胆道内镜检查肝移植后胆道正常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周,正常组与胆道并发症各分组受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移植后1个月胆管铸型组、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高于胆道正常组( < 0.01),胆管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低于胆管铸型组( < 0.05)。提示胆管铸型是原位肝移植后潜在的并发症,γ-谷氨酰转肽酶可作为原位肝移植后胆管铸型组的预警指标,也是肝移植后鉴别黄疸原因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胆道镜检查和外科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修饰技术多种多样,它们在效率、可靠性及安全性方面各有不同。 目的:对比3种新型化学转染试剂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瞬时转染效率。 方法:采用Fugene HD、Lipofectamine LTX及Attractene分别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转染试剂的转染效率,锥虫蓝染色观察转染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存率。 结果与结论:Lipofectamine LTX转染效率最高,显著高于Fugene HD和Attractene[(32.50±2.12)%,(4.30±0.64)%,(1.70±0.08)%,P < 0.05]。Lipofectamine LTX转染后的细胞生存率略低于Fugene HD及Attractene,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9.8±6.3)%,(92.4±4.2)%,(106.6±3.9)%,P > 0.05]。提示Lipofectamine LTX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为理想的化学转染试剂。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单侧支持钢板容易形成偏心支撑,易导致成角畸形,而若仅用外侧支持钢板又容易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 目的:比较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外锁定内支持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情况相对较复杂及粉碎程度较重的外侧,内侧采用支撑钢板;内外支持组则内外侧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随访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上止血带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随访发现,除完全负重时间外锁定内支持组明显早于双支持钢板组外(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与双支持钢板相比,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在完全负重时间上更具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明显改善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过程,但临床上对于单侧入路还是双侧入路还存在一定争议。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入路脊柱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全面收集椎体单侧与双侧入路脊柱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个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并采集数据,在严格文献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Meta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文献,241例患者。在止痛及骨水泥渗漏方面,两种脊柱入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9,P=0.56);在改善后凸角度方面,双侧入路优于单侧入路(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单侧入路优于双侧入路(P < 0.000 01)。表明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均能明显减轻疼痛,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二者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双侧入路可更好地改善脊柱后凸角度,但手术时间较长;鉴于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胰岛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不同部位影响胰岛移植成功率。 目的:比较糖尿病小鼠小网膜、肾被膜和腋窝3个部位胰岛移植效果,探索一个更理想的移植部位。 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纯化BALB/c小鼠胰岛;将胰岛移植到造模成功的糖尿病C57BL/6小鼠,按照不同的移植部位小网膜、肾被膜和腋窝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与结论:分离纯化后获得高纯度胰岛,每只供体可获得胰岛(102±4)个,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胰岛移植到糖尿病小鼠小网膜、肾被膜和腋窝3个部位后,均能降低血糖至正常范围,移植到小网膜与肾被膜的血糖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均低于腋窝血糖值(P < 0.05)。移植后第7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见小网膜部位移植胰岛形态基本完整,肾被膜部位移植胰岛形态不规则,腋窝部位移植物胰岛完全被破坏,伴炎症细胞浸润,小网膜和肾被膜降血糖效果优于腋窝。说明小网膜血供充足容量大,能够接纳较大体积的移植物,可能作为胰岛移植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蚀宁胶囊方是安徽中医学院丁锷教授在长期治疗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实践中,根据“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和“活血、祛瘀、生新”等理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剂。 目的:观察骨蚀宁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兔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为正常组,另外90只新西兰大白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加甲强龙的方法成功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兔随机分为骨蚀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仙灵骨葆对照组进行观察。分别于用药后4,8,12周处死,检测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骨蚀宁胶囊和仙灵骨葆均可升高股骨头坏死模型兔的血管内皮素和NO浓度,且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骨蚀宁胶囊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股骨头坏死明显减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或P < 0.05)。骨蚀宁胶囊各组间比较,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 < 0.01或P < 0.05),更接近正常组数据。说明中剂量骨蚀宁胶囊可以有效地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修饰和操作技术多种多样,它们在效率、可靠性及安全性方面各有不同。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化学转染试剂转染含不同启动子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在人胚胎干细胞中的表达效率。 方法:采用Fugene HD和lipofectamine2000分别转染无滋养层培养的H9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克隆,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载体pCAG-EGFP、pEGFP-N3在H9细胞中的表达效率。 结果与结论:Fugene HD转染的pCAG-EGFP、pEGFP-N3两种载体在H9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分别为(42.45±3.32)%、 (25.95±1.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lipofectamine2000转染的pCAG-EGFP、pEGFP-N3两种载体在H9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分别为(1.94±0.18)%、(1.49±0.33)%。采用Fugene HD转染的表达效率均高于lipofectamine2000转染的表达效率(P < 0.05)。结果显示在人胚胎干细胞的H9细胞系中,Fugene HD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lipofectamine2000;CAG启动子驱动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效率显著高于CMV启动子。  相似文献   

18.
背景:葡萄糖是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分化后胰岛素分泌细胞数量及分泌能力相关。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下,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后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 方法:使用胶原酶Ⅴ及Ficoll-400分离及纯化Wistar大鼠胰腺上皮细胞,获取胰腺导管干细胞,将干细胞分为10组,体外培养、增殖及分化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各组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进行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胰腺导管干细胞,光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化出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 结果与结论:葡萄糖浓度为20.6,25.6,  30.6 mmol/L组细胞的刺激指数高于其他组(P < 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葡萄糖浓度为15.6,20.6,25.6 mmol/L组细胞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其他组(P < 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实验中,当分化时培养液所含葡萄糖浓度为20.6~25.6 mmol/L时,所得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背景:随着食管支架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可回收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法快速发展。 目的:比较传统扩张器扩张疗法与放置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疗法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方法:纳入54例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扩张器组和支架组,支架组置入MTN-SE-G-18/60和MTN-SE-G-20/60两种不同型号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便于不同吻合口直径患者的选择;扩张组置入硅胶扩张器。随访观察治疗后1,3,6个月吻合口大小、吞咽困难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扩张组因需要反复扩张,咽喉部疼痛及局部渗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支架组,且有1例发生食管穿孔。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吻合口的直径均逐渐减小,但较治疗前明显增大。支架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扩张及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均优于扩张组,6个月时吻合口直径分别为0.94 cm和0.63 cmP < 0.01),能正常进食的比例分别为88%和48%(P=0.005)。提示,相对于扩张器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镜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全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的方法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短暂,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易接受,远期疗效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