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提前预警以降低一线治疗的失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门诊启动一线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2020年3月的HIV/AIDS患者基线人口学和随访资料,在此期间有耐药基因检测证实一线抗HIV治疗失败、更换含有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免费二线方案患者为治疗失败组,以同期病毒持续抑制患者作为对照,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 739例HIV/AIDS患者中有44例(2.5%)因病毒学失败更换含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 (OR=13.105,95% CI:5.025~34.176)和基线病毒载量≥1×105 拷贝/mL (OR=2.491,95% CI:1.210~5.128)是一线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一线治疗失败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体重指数、传播途径、从确诊到治疗间隔时长、是否有基本医疗保险无关。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与低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高基线病毒载量有关,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1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2年至2016年574例HIV/AIDS抗病毒随访记录和检测信息,并对人口学特征、CD_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HIV/AIDS 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长(P0.05);同时有93.73%(538/574)的HIV/AIDS艾滋病病毒载量降至100copies/m L以下。结论呼和浩特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骨髓抑制与CD4+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入组53例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住院的HIV/AIDS患者,观察外周血象特征、骨髓造血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HIV病毒载量情况,比较不同骨髓抑制程度与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的差异。结果 按CD4+T细胞计数,将53例患者分为CD4+T细胞>200个/μL组和CD4+T细胞≤200个/μL组,CD4+T细胞>200个/μL组16例,CD4+T细胞≤200个/μL组37例。CD4+T细胞≤200个/μL组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CD4+T细胞>200个/μ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200个/μL组中,三系减少8例,两系减少12例,一系减少9例;但在CD4+T细胞>200个/μL组,三系减少1例,两系减少2例,一系减少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骨髓分级分0、I~Ⅱ、Ⅲ~Ⅳ级三组,HIV病毒载量中位数分别为1.60 、4.08、4.67 Log(copies/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CD4+T细胞分别为156、131、28个/μ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 患者病毒载量越高,骨髓抑制现象越明显,导致血细胞减少为主的外周血血象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3—2015年秦皇岛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检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小值为4 个/μL,最大值为972 个/μL,均数为(365.4±196.0) 个/μL。其中≤200 个/μL 21例(18.75%);201~350个/μL 40例(35.71%);351~500 个/μL 27例(24.11%);>500 个/μL 24例(21.43%)。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皇岛市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对偏低,18.8%新发现病例已进入艾滋病期,应加强HIV检测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HIV/AIDS患者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其病毒学、免疫学疗效以及对耐药变异的影响。方法对辽宁、吉林、河南三省HIV/AIDS患者采用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进行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数、耐药变异基因型监测。结果经HAART治疗6个月,辽宁病例病毒载量下降5.7log10拷贝/ml,有8/11的病例病毒载量达到最低检测限(LDL)以下,病毒抑制率为72.7%。吉林病例病毒载量下降幅度3.8log10拷贝/ml,有11/24的病例病毒载量达到LDL以下,病毒抑制率为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辽宁HIV/AIDS患者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淋巴细胞平均增加164个/mm3,吉林患者平均增加24个/mm3,个体差异很大。在应用逆转录酶抑制剂后有耐药变异发生,且交叉耐药、多药耐药常见。结论在应用逆转录酶抑制剂时一定要加强监测,规范化管理,及时调整用药以节省有限的药物资源并防止耐药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失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HIV/AIDS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6月-2018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Excel的RAND随机函数生成的随机数字由小到大进行排序,选取排序前200例的HAART失访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在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随机选取的2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传播途径、基线疾病分期、目前疾病分期、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领药、婚姻状况、子女人数、地区、药物不良反应等12项因素与失访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接受HAART 12个月内失访85例,占总失访人数的42.5%,24个月内失访123例,占总失访人数的61.5%。将12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为传播途径、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药物不良反应,其调整的OR值及OR95%CI分别为6.26(2.99~13.10)、8.68(4.32~17.45)、10.52(2.77~40.00)。结论 HIV/AIDS患者HAART 失访大部分发生在开始治疗的2年内,对出现HAART有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及时处理或更换治疗方案,强化对注射吸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提升不理想HIV/AIDS感染者的个体指导和警示教育,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少失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6—2016年玉溪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基线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及其及时检测情况,了解不同人群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以及历年CD4+T淋巴细胞检测原始记录,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底,收集其相关人口学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504例HIV/AIDS中,2 718例(77.57%)患者在报告半年内获得CD4+T淋巴细胞检测,由2006年的20.38%上升到2011年的94.36%后保持稳定(P<0.001),25.16% (611/2 428)的新报告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表现为晚发现,且历年表现为上升趋势(P<0.001)。历年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HIV者,>50岁者,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者和男性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均较同性性传播感染HIV者和注射吸毒者;<50岁者,样本来源于VCT、哨点、婚检孕检者,女性为高。结论 玉溪市获得及时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比例逐年上升且基线免疫状况较好,医院发现人群、异性性传播人群、老年人群和男性持续发现较晚,必须不断的提高HIV检测的敏感性,以便早发现感染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IV与HCV合并感染早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的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HIV与HCV合并感染的首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另选取HIV单独感染患者和HCV单独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病毒载量,并进行HIV与HCV病毒载量、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HIV/HCV组CD45+、CD3+、CD4+和CD8+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702.50(443.25,1 788.50)cells/μL、564.00(356.00,1 337.75)cells/μL、75.50(25.50,179.00) cells/μL和506.50(315.50,1 030.50)cells/μL,CD4+/CD8+比值中位数为0.13(0.06,0.23),与HI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组CD45+、CD4+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显著低于H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组HIV 病毒载量为4.82(3.81,5.54)log10 copy/ mL,HIV组为5.24(4.23,6.00)log10 copy/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组HCV病毒载量为6.75(4.77,7.47)log10 copy/ mL,HCV组为6.47(5.91,7.04) log10 copy/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组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r=-0.525,P=0.017),HC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无显著相关性(P>0.05)。HIV/HCV组HIV、HCV病毒载量无显著相关性(r=-0.040,P=0.842)。结论 暂未发现HIV与HCV合并感染后在疾病的早期两种病毒出现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外周血CXCR5+CD4+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TFH)水平与HIV感染者血浆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μL)23例和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500/ μL)77例,以同期行健康体检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IV感染者外周血中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为(4.70±1.13) log /mL显著高于B组(2.74±0.74)log/mL(P<0.05)。A、B和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13.64±23.44)/μL、(334.10±31.52) / μL和(995.41±49.23) /μ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计数绝对值分别为(18.63±5.67) /μL、(59.35±13.73) /μL和(194.85±25.78) /μL,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83±4.05)%、(17.57±5.08)% 和(19.59±4.25)%,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且TFH计数可作为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HIV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HIV/AIDS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了解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及CD4恢复情况。方法 收集2005—2015年在柳州市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且年龄≥50岁的HIV/AIDS患者3 618例,对患者的资料包括基本信息、CD4+T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感染途径及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患者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性别患者随访期间CD4+T细胞计数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截止观察终点5年女性累计生存率为0.82,男性累计生存率为0.6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OR=1.909,95%CI:1.479~2.464,P<0.001)、BMI(OR=0.744,95%CI:0.574~0.965,P=0.026)、性别(OR=0.692,95%CI:0.503~0.952,P=0.023)、除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海南省经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失败HIV/AIDS患者的HIV-1基因型耐药特点,为海南省HIV/AIDS患者有效抗病毒治疗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采集2014—2019年ART治疗失败的患者血样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HIV-1毒株亚型与耐药突变特点。结果 172例治疗失败患者通过Pol基因区扩增及测序成功,其中男性150例(占87.21%),年龄中位数为35.81(27.38,41.32)岁,未婚者102例(占59.30%),性传播128例(占74.42%),治疗前CD4+ 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25.93(73.00,328.25)个/µL;HIV-1毒株亚型为CRF01_AE 122例(占70.93%),其次CRF07_BC亚型31例(占18.02%)。109例(63.37%)患者发生HIV-1低度以上耐药位点突变,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109例(占63.37%);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的耐药86例(占50.00%),NRTI/NNRTI同时发生耐药86例(占50.00%例);未发生蛋白酶抑制剂低度以上耐药位点突变。共检测出31种耐药位点,主要突变位点为M184V/I(38.95%),Y181C/I/V/L(23.26%),K65R(22.09%),V179D/E(20.93%)和K103N(19.77%)。对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V)、拉米夫定(3TC)、替诺福韦(TDF)、齐多夫定(AZT)的高度耐药构成比依次是61.05%、50.00%、40.12%、12.79%、3.49%。扩增阳性者耐药构成比在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病毒亚型、基线CD4+ T淋巴细胞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省ART治疗失败患者中,以NNRTIs耐药为主,应加强监测治疗效果及耐药情况,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减少耐药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綦家彬 《吉林医学》2012,33(7):1362-136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的高效抗反转录治疗(HAART)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HIV/AIDS患者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并检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结果:HAART开始12个月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长83.13个/μl,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实现部分免疫重建,但也存在较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阜新市2011—2019 年接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状况,分析患者治疗后免疫学失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进行筛选,检测患者CD4+T淋巴细胞、基因型耐药等情况,通过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243例HIV/AIDS患者纳入研究,总计随访2 680次,66例(占27.16%)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其中57例(86.36%)患者CD4细胞计数降低至或低于开始治疗前水平,甚至CD4细胞数<200个/μL;9例(占13.64 %)患者连续接受治疗≥ 1年CD4细胞计数< 100个/μL。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从确诊至启动治疗时间≥12个月(OR=1.73,95%CI:1.24~3.55)、离异或丧偶(OR=1.61,95%CI:1.10~3.21)、以CCR5为辅助受体(OR=1.67,95%CI:1.01~3.43)、以NVP为基础的治疗方案(OR=2.73,95%CI:1.84~3.55)、发生基因型耐药(OR=9.90,95%CI:1.35~23.68)与发生免疫学失败呈正相关,而CD4+T淋巴细胞数≥600个/μL(OR=0.03,95%CI:0.01~0.08)和服药依从性≥95%(OR=0.23,95%CI:0.11~0.48)与发生免疫学失败呈负相关。结论 HIV/AIDS患者应及早开展HARRT治疗,治疗过程中增加患者CD4+T 淋巴细胞数监测次数,及时掌握患者免疫系统恢复动态情况和耐药情况,同时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树立患者治疗信心,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江苏省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了解其免疫状态和疾病进程,为全省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对2020年新确证且尚未治疗的HIV感染者进行CD4+T细胞绝对计数检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D4+T细胞计数结果的因素。结果 2020年江苏省新发现HIV感染者2 175例,其中<30岁、同性传播、未婚、大专及以上学历、学生、检测咨询和流动人口CD4+T细胞绝对计数水平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医疗机构确诊人群更容易出现晚发现情况(P<0.05)。结论 江苏省近几年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干预策略效果明显,今后应对≥30岁、已婚或离异、异性传播、高中及以下学历、农民或民工或离退人员及医疗机构就诊人群加强关注,推进全省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服务,加大宣传、干预力度,尽早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5—2019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海南省2005—2019年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基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301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85.8%,男女性别比为6.05∶1;平均年龄为(35.95±13.37)岁;未婚者占53.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2.4%;WHO临床分期Ⅰ期者占82.9%;治疗病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P25,P75)为271(139,391)个/mm3;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35个月。2005—2019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病人中,男性、未婚者、≥50岁年龄组、同性性传播感染者、治疗时临床分期为Ⅰ期、确诊到治疗的时间间隔小于1个月者的构成比呈增加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者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P<0.001)。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其覆盖面逐渐扩大,治疗时机有所提前,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来安县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AID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免疫学效果和影响因素,为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21年来安县的HIV/AIDS数据,用卡片编号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随访库和抗病毒治疗库进行链接,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来安县HIV/AIDS治疗后第1年的CD4+ T淋巴细胞数较基线增长最多,增长值中位数为94.50(14.00~206.75)个/μl(Z=-6.146,P<0.05);启动ART后1年内免疫学治疗有效率为62.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D4+ T淋巴细胞数是免疫学治疗有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2007—2021年来安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较好,治疗后第1年C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HIV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及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HI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HIV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HIV感染患者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效果,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自愿检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水平,为了解本地区HIV 感染者和AIDS患者病情进展和治疗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110例HIV感染者在2010年1~6月和2011年1~6月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构成比进行比较;对2005-2010年加入一线抗病毒在治的艾滋病患者6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Easy-Q方法检测病毒载量,同时在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查阅患者的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1年较2010年未治疗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1和200 ~ 350个·μL-1之间的患者构成比均有所增加;宁夏累计在治60例AIDS患者中,随抗病毒治疗时间越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 350个·μL-1的患者构成比越多,治疗时间越短,<200个·μL-1的构成比越高(26.5%),x2=6.558,P<0.05;2010年和2011年检测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81,P=0.327),机会性感染以持续性发热所占比例最高为33.3%,腹泻和带状疱疹所占比例次之,分别为15.5%和14.3%.结论 宁夏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加快,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将增多;艾滋病患者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部分病人可重建免疫功能;部分治疗后病毒载量未降低的病人,可能面临治疗失败的危险,关注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同时也需要及时进行耐药监测以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抗病毒治疗停药患者病毒载量水平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河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和云南共6个省份的HIV抗病毒治疗停药患者进行横断面抽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治疗情况等数据,采集血液标本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并对病毒载量≥1 000拷贝/m L的样本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共调查467例患者,其中72.2%(337例)患者的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测序获得336份序列进行耐药分析,19.3%(65/336)患者检出耐药。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分别为4.6%(3/65)、87.8%(57/65)和10.8%(7/65)。未婚患者的耐药率要高于在婚的患者(P=0.003)。随着停药时间的增加,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比例在上升,而耐药的比例在下降。结论 HIV抗病毒治疗停药人群病毒载量和耐药率均较高,是HIV病毒包括耐药株传播的重要来源。需对该人群加强预防干预,阻断HIV及耐药株的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