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蔡文玮  陆平  盛净 《中国微循环》2005,9(4):251-254,260
目的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ilialnitircoxidesynthase,eNOS)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转染至体外培养的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规律的影响。方法三月龄雄性Wastar大鼠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cDNA3.1(-)转染组和pcDNA3.1-eNOS转染组,每组各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15只Wastar大鼠,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一月,处死所有20只大鼠,取出左侧颈总动脉,以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脂质体载体Fugene6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NOS和空载体pcDNA3.1(-)分别转染eNOS转染组和pcDNA3.l(-)转染组的平滑肌细胞,以RT-PCR法、原位杂交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eNOS基因的表达;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结果在转染pcDNA3.l-eNOS基因的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可以检测出e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其细胞增殖程度显著低于未转染eNOS基因者(P<0.05)。结论eNOS基因体外转染可以明显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双层细胞种植能有效提高内皮细胞保留率,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到内皮细胞中能提高其细胞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 目的:采用双细胞种植及修饰内皮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提高内皮细胞保留率和抗栓能力,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调控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观察对小口径人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方法:以4种不同组合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SMC,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种植在PTFE管腔面。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4种人工血管经旁路分别移植在4组兔的腹主动脉上。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60 d,种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组和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 > 0.05)。与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相比,未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膜明显增厚(P < 0.05);未转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膜较薄(P < 0.05)。提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可以促进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血管狭窄,但同时转入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可以抑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萍  陆平  蔡文玮  盛净 《中国微循环》2007,11(6):368-371,414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R抗体体内局部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三组。损伤术后,分别将缓冲液、对照抗体和IGF-1R抗体作用于大鼠损伤血管壁,观察三者对术后不同时期新生内膜增生、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经IGF-1R抗体干预后,与给予缓冲液和对照抗体干预相比:各时期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损伤后早期,VSMC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损伤后期,电镜下可见到较多的凋亡细胞。结论IGF-1R抗体可以抑制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减少再狭窄发生率,并可抑制损伤后早期V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背景:应用基因防治移植血管狭窄、闭塞现已被普遍公认,但如何增加其转染效率现已成为焦点及热点问题。 目的:观察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外源性Egr-1 DNA酶局部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方法:构建Egr-1 DNA酶,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乙烯醇包载Egr-1 DNA酶,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210只,随机分成3组,转基因组转染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Egr-1 DNA酶,空载体组单纯转染纳米粒子包载的空载体,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 结果与结论:转基因组内膜中Egr-1基因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 < 0.05);在术后7,14,28 d,转基因组内膜增生厚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 < 0.01);转基因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 < 0.05)。结果表明Egr-1 DNA酶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及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关键词:纳米粒子;DNA酶;移植静脉;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8.006  相似文献   

5.
血管平滑肌细胞构成新生内膜增生的重要部分,且在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能有效抑制血管球囊损伤和血管旁路移植术后新生内膜增生,从而可为血管术后再狭窄提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胡萍  盛净  陆平  蔡文玮 《中国微循环》2009,13(6):494-496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了解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规律及病理机制。方法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使用2F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侧颈总动脉,观察术后不同时期内膜、中膜增生的动态改变;对血管壁增殖的细胞进行鉴定;观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物SMα—actin表达的变化。结果损伤后7天薪生内膜开始形成,至3月时内膜增厚达最大,管腔明显狭窄,损伤动脉壁可见细胞大量增殖,大部分为平滑肌细胞。损伤早期血管壁表达SMα—actin减少,至损伤后期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结论应用球囊导管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血管损伤动物模型,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平滑肌细胞的表型改变、迁移及增殖是内膜过度增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过程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商品名:瑞白)+损伤组(rhG-CSF预防组)(n=28):皮下注射瑞白30 μg/kg,每日1次,共7 d后,行左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后1 h(n=4)、3 d(n=4)、5 d(n=4)、7 d(n=5)、14 d(n=6)取材;生理盐水+损伤组(NS+损伤组)(n=28):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同上时点取材。应用扫描电镜、伊文氏蓝染色、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颈总动脉损伤后再内皮化、新生内膜增厚及细胞增殖的情况。通过RT-PCR检测血管壁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结果: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明显增加损伤血管内皮的修复面积、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增加了血管壁eNOS mRNA表达 。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过程有血管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 hRAMP1 )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颈动脉球囊成形术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加贴壁培养法获得MSCs,并以携带 hRAMP1 的腺病毒转染MSCs获得 hRAMP1 基因修饰的MSCs(hRAMP1-MSCs)。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并球囊损伤血管成形术的兔模型,随机分为hRAMP1-MSCs组、MSCs组和对照组,模型建立成功后经耳缘静脉分别注射携带pAd2-EGFP-hRAMP1或pAd2-EGFP的MSCs和PBS,于细胞移植后7 d、14 d和28 d分别处死动物取材, 观察MSCs归巢、血管内皮化程度及内膜增生程度,同时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血管局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表达。结果: 细胞移植后不同时点hRAMP1-MSCs组和MSCs组损伤血管增生内膜均有CD31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分布,但以 hRAMP1-MSCs组内皮化程度明显,MSCs组次之,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移植后不同时点hRAMP1-MSCs组和MSCs组内膜增生面积及再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尤以hRAMP1-MSCs组降低明显;细胞移植后不同时点hRAMP1-MSCs组和MSCs组血清VEGF水平和血管eNOS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 hRAMP1-MSCs组又明显高于MSCs组(P<0.05);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在hRAMP1-MSCs组最少,对照组最多。结论: hRAMP1 基因修饰的MSCs能更有效促进损伤内膜快速内皮化,重组 hRAMP1 腺病毒载体不影响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潜能。基因联合干细胞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损伤动脉快速内皮化,降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Sry基因表达,探讨移植物动脉硬化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的来源。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骨髓细胞移植到雌性大鼠体内,制备嵌合体大鼠;4周后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分为4组:雌性同系移植组、雌性异系移植组、雄性异系移植组、嵌合体异系移植组。移植术后8周,取移植动脉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增生及新生内膜细胞α-SMA的表达;采用显微切割技术收集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用PCR扩增方法检测细胞Sry基因表达,分析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与受体骨髓细胞的关系。结果: 异系移植组移植动脉新生内膜中α-SMA表达阳性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致动脉内膜显著增厚,动脉壁新生内膜面积及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均显著高于同系移植组(P<0.01)。PCR分析显示,嵌合体异系移植组和雄性异系移植组一致,在约225 bp处均有1条特异性扩增条带,而雌性异系移植组则无相应的核酸扩增条带。结论: 受体骨髓细胞作为移植物血管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的来源,参与移植物动脉硬化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干细胞移植对血管成形后再狭窄的影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大鼠Thy-1.1干细胞局部移植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干细胞移植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影响,并评价干细胞移植对再狭窄的影响与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关系。方法:4~6周龄雄性SD大鼠用于制备骨髓Thy-1.1干细胞。雌性SD大鼠随机抽签法法分为3组,干细胞组:于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即刻将约5×106Thy-1.1干细胞注入至损伤血管局部;损伤组: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损伤组共用大鼠,损伤组取材左侧损伤颈总动脉,对照组取右侧未损伤颈总动脉。各组各于术后即刻、3,7,14,21,28d麻醉并处死大鼠,留取两侧颈总动脉标本。应用组织形态学方法检测内膜增生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RT-PCR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干细胞组内膜面积低于损伤组(P0.05)。②损伤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③干细胞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损伤组(P0.05)。提示Thy-1.1干细胞局部移植可抑制内膜增生,对球囊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这可能与Thy-1.1干细胞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促进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仍是影响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严重的临床问题。 目的: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诱骗寡脱氧核苷酸对损伤后的血管内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 方法:利用2F Fogarty导管损伤Wistar大鼠颈动脉,构建大鼠球囊损伤模型,在转染试剂Fugene 6介导下经血管腔内转染生长反应因子诱骗寡脱氧核苷酸,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观察其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早期生长反应因子诱骗寡脱氧核苷酸可以显著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同时也可以下调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表达显著增加的Cyclin D1。说明生长反应因子诱骗寡脱氧核苷酸可能通过抑制Cyclin D1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从而抑制损伤后的大鼠颈动脉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KLF4在大鼠颈动脉球囊剥脱血管中进行表达,观察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研究外源性KLF4对球囊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及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构建含有KLF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KLF4,将其导入内皮剥脱的血管壁。用HE染色观察血管新生内膜的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分别检测外源性KLF4在血管中的表达以及与增殖和分化标志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重组腺病毒pAd-KLF4可在血管壁中稳定表达KLF4。KLF4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的增厚,转染pAd-KLF4的血管,其内膜/中膜比值(I/M)(0.52±0.15)明显小于pAd对照组(2.48±0.38),P<0.05。pAd-KLF4组血管壁增殖标志蛋白PCNA和c-Jun表达也较pA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KLF4过表达可阻断损伤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进而抑制球囊剥脱后血管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ngⅡ 2型受体(AT2R)基因在体转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转染AT2R重组腺病毒载体(pAdCMV/AT2R)或空病毒载体(pAd-GFP),于术后7、14和21 d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HE染色方法,进行AT2R、AngⅡ 1型受体(AT1R)、PCNA在颈动脉壁中表达的变化及定量组织形态学分析;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血管中AT2R与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 pAdCMV/AT2R转染后,大鼠颈动脉AT2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P<0.01),21 d时仍维持较强表达。在14 d时pAdCMV/AT2R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27.29±5.81)% vs ( 72.25±4.47)%、(68.43±9.12)%,P<0.01],在AT2R表达阳性的部位PCNA表达阴性。在21 d时,pAdCMV/AT2R组的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0.78±0.06 vs 1.44±0.22、1.36±0.21, P<0.01),pAd-GFP组和未转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颈动脉AT1R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T2R基因在体转染可抑制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增生,AT2R基因转染后表达并发挥其生物学作用时,AT1R和AT2R之间不存在表达量上此起彼伏的关系,可能是建立在信号转导基础上的功能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P-selectin expression has been reported in platelets, endothelial cells,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n response to vascular injury. Here, we report P-selectin expression on macrophages in the arterial wall after carotid denudation injury and spontaneous atherosclerosis in atherosclerosis-prone apoE-deficient (apoE(-/-)) mice. Double-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revealed robust P-selectin expression in macrophage-rich regions of both denudation-induced carotid neointimal lesions and innominat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Co-localization of P-selectin with macrophages was verified at the single cell level using double immunostaining plus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for nuclei) counterstaining. No platelet staining was seen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macrophage staining, excluding platelet contamination. Furthermore, P-selectin mRNA expression was readily detectable in macrophage-rich plaques of atherosclerotic innominate arteries and blood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 from apoE(-/-) mice. Strong P-selectin expression was also seen in the areas of regenerated endothelium after arterial injury. In addition, co-localization of P-selectin with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was readily observed in denudation-injured carotid arteries at 7 and 14 days. We conclude that macrophages in carotid injury-induced neointimal lesions and spontaneous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of the innominate artery acquire the ability to express P-selectin, as does regenerating endothelium.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potential new paradigm in macrophage-mediated vascular inflammation, atherosclerosis, and neointimal hyperplasia after arterial inju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力霉素对损伤动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强力霉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动脉内膜增生、管腔重构的影响。方法:球囊导管扩张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模型。治疗组用强力霉素30 mg·kg-1·d-1干预。明胶酶谱法测定损伤动脉组织中MMPs的活性。用HE染色、VVG染色、免疫组化标记α-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方法观察损伤动脉内膜厚度、管腔重构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①强力霉素治疗组MMP-9活性在术后24 h、3 d分别比对照组低26.3%、34.5%(P<0.01);MMP-2活性在术后7 d比对照组低40.0%(P<0.01)。②强力霉素治疗使术后7 d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率(43.23%±1.06%)显著低于对照组(62.76%±1.02%)(P<0.01);使术后14 d、28 d新生内膜厚度比对照组分别少32.0%、38.8%(P<0.01),而管腔面积比对照组多58.0%、90.4%(P<0.01) 。结论:强力霉素可以显著降低血管损伤后MMPs活性,抑制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新生内膜增生以及管腔重构,提示它可能具有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