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小转子复位器复位固定移位的波及后内侧小转子骨块或大转子后外侧骨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Futamura A3型骨折中的后内侧小转子骨块或大转子后外侧骨块)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选用PFNA(AO)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实验组(15例)采用自行研制的小转子复位器对移位的小转子进行复位后空心螺钉固定;对照组(15例)不处理移位的小转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1±2.3)个月。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实验组下地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患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Harris评分及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背景: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髋部骨折,大部分骨折均为不稳定骨折,且合并小转子的移位,目前仍有许多报道使用动力髋螺钉修复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明显,但是在修复过程中是否行小转子固定仍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修复后髋内翻的发生情况。  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FMJS 外文全文数据库(EM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过程中小转子复位固定与否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事先制定的纳入与剔除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 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04例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组298例,小转子不固定组306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组髋内翻、其他并发症、疗效优良率均优于小转子不固定组(P均 < 0.000 1),其中髋内翻为[OR=0.17,95%CI(0.07,0.41),Z=3.99,P < 0.000 1]。小转子不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优于联合小转子固定组(P 均< 0.000 1)。提示在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小转子不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修复Tronzo-Evans Ⅲ型以上的转子间骨折在疗效优良率、髋内翻及其他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小转子不固定。说明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有利于预防股骨转子间骨折修复后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出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钢丝捆绑固定大小转子间骨折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但对于严重粉碎的骨质疏松骨折可能会加重骨折或无法固定所有骨折块。 目的:对比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 方法: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34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中,采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9例,采用爱惜邦聚丁酯带针缝线固定大转子骨折块15例。 结果与结论:所有大转子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移位、关节脱位、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i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1)。爱惜帮捆绑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钢丝捆绑组少(P < 0.01)。表明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大转子粉碎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采用爱惜帮缝合线固定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主要为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3种,究竟何种内固定更为安全、有效、可靠目前仍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3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骨一科2007-10/2009-12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Gamma钉组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A)组。比较3组患者的内固定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9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PFNA组总有效率较DHS组和Gamma钉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PFNA组内固定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DHS组和Gamma钉组(P < 0.05),PFNA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DHS组和Gamma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PFNA组内固定并发症明显低于DHS组和Gamma钉组(P< 0.05)。提示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小和骨质破坏少,固定更为牢靠,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植物有传统的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然而目前哪种内植物治疗方法较好仍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3种内植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差别。 结果与结论:①置入后1周、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 < 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②置入后3,6,12个月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 < 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内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临床比较常见的内固定方法主要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虽然动力髋螺钉因为价格便宜和操作简单等原因,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其固定失效的概率较大,而髓内固定弥补了髓外固定的不足。 目的:对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可行性评价,并与动力髋螺钉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方面,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更加显著(P < 0.05)。提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更适合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较强的抗剪切力作用,可较好维持股骨近端旋转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但存在应力过于集中于锁钉,置入固定螺钉前钻孔较大等缺点。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入可膨胀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置入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影像曝光时间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 < 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因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45例高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小转子是否重建(复位并固定)分为2组,小转子重建组25例,小转子非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以及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小转子重建组需要的手术时间(99.72±13.41) min较非重建组(88.90±16.53) min更长(t=2.369,P=0.023),二者在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术后3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69.06±5.64)分高于非重建组(63.35±5.93)分(t=2.982,P=0...  相似文献   

9.
吴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2):3491-3495
背景: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不稳定骨折比较常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重建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联合三叶草钛板内固定对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油市九〇三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头置换治疗,按照重建方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2),分别予以钢丝及张力带重建和三叶草钛板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用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时间、至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0.05)。表明对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头置换联合三叶草钛板内固定可以获得好的效果和较少的并发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短钉与长钉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尚缺少相关报道。目的:对比分析AO/ASIF-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治疗的AO/ASIF-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根据患者应用的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类型,将病例分两组,短钉组50例,长钉组48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数据。在随访中,对患者的骨折愈合、影像学及临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在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短钉组比较,长钉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P < 0.05);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长钉组与短钉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5.8±6.4)个月和(16.2±5.7)个月。患者因螺旋刀片切出或感染而再次实施手术的患者长钉组中有5例,短钉组中有3例,除上述再手术患者之外,两组其余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88)。在末次随访时,两组的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04)。长钉组与短钉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2%和16.0%,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75)。结果可见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治疗AO/ASIF-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折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别,相比短钉固定,长钉固定治疗AO/ASIF-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无临床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背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传统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2007-06/2010-03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情况匹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采用00Cr18Ni14Mo3不锈钢、Ti6Al4V钛合金或纯钛,部分钛合金或纯钛产品表面经阳极化处理,非灭菌包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耐体液电解,耐腐蚀强,性质稳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 0.01)。锁定加压接骨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组(94.6%,87.9%,P < 0.01)。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更合理,操作简便、微创、固定稳固、骨折易愈合,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或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2.
背景:双动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方法,但具体哪种方式疗效更好临床上仍有争议。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的不同方案用于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54例65岁以上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采用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Harris得分以评估疗效,随访复发率、不良事件及材料宿主反应。 结果与结论:应用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的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似(89%,81%,P > 0.05),但2年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0%,P < 0.05),且均未发生脱位、髋臼磨损、假体松动等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中期效果与全髋关节置换相似,但显著降低了复发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来以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报道较多,但两者比较分析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和倒置微创内固定两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经皮加压钢板置入21例,倒置微创系统置入15例,年龄65~91岁。观察置入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全部获得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经皮加压钢板组优良率87%,倒置微创内固定组87%。两组患者并发症少,没有患者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提示对于使用髓内固定系统有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用此两种微创髓外固定系统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后易发生髋内翻,关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文献中,对手术方式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内固定后髋内翻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后髋内翻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接受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分型、骨密度、受伤至内固定时间、内固定方式、小转子复位情况、术后负重时间作为因变量进行赋值,内固定后是否发生髋内翻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内固定后随访6个月以上。共12例患者内固定后发生髋内翻,发生率为15%,发生时间1-4个月。髋内翻角度94°-107°,平均99.1°。分析结果显示,骨折分型、骨密度、内固定后负重时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后髋内翻的影响因素(P < 0.05);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内固定方式、小转子复位情况不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后髋内翻的影响因素(P > 0.05)。将患者是否发生髋内翻作为因变量,将骨折分型、骨密度、内固定后负重时间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分型、骨密度、内固定后负重时间是引起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后髋内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髋部髓内加压螺钉和股骨近端短重建钉因手术操作简单,以及针对亚洲人的特殊设计,适合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但是目前缺乏两者临床疗效比较的研究报道。 目的:比较髋部髓内加压螺钉和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将2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2组干预:髓内加压螺钉组110例,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105例,通过观察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死亡率、术后并发症、行走能力等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髓内加压螺钉组35例能够独立步行,57例需要步行辅助器行走,18例无法行走。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28例患者能够独立步行,48例需要步行辅助器行走,29例无法行走。髓内加压螺钉组活动功能优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P <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表明髓内加压螺钉相对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能方便、准确、稳定的进行骨折内固定,并且提供术中加压,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率较低,更适合应用于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6.
背景: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的特点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适当稳定的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在长骨干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胫骨下段闭合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5-68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和随机排列表分两组治疗,微创组(n=32)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传统组(n=36)采用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及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微创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负重行走时间早于传统组(P < 0.05),术中出血少于传统组(P < 0.05)。随访10-21个月,微创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传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及力学原则,具有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等优势,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