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药子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由于黄药子具有肝毒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本文通过从古籍溯源到现代药理、毒理及抗毒研究,对黄药子治疗甲亢的“量-效-毒”进行全面认识。基于此,仝小林教授以黄药子作为治疗甲亢的核心靶药;在临床用量方面,仝教授常使用黄药子的剂量为9~15 g,且首次使用剂量一般不超过15 g;使用前需先查肝功能,肝功正常者方可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常佐以茵陈、赤芍、五味子等“保肝靶药”对抗黄药子的肝毒性,并定期复查肝功能,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2.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红曲的功效主要为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标靶为高血脂、脂肪肝。现代药理发现红曲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调脂、抗肿瘤、抗氧化、抗骨质疏松、抑菌等作用。红曲的综合毒性试验显示其具有一定的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外,还可诱发细胞突变,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其无免疫毒性及致畸风险。本品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临床使用剂量为0.46~3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黄连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3.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桑白皮:功效主要为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症靶为咳喘和水肿;标靶为高血糖;现代药理发现桑白皮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感染、调节免疫等作用;桑白皮的综合毒性试验显示其具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无免疫毒性,不具有致突变、致畸、致癌风险;本品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者忌服;临床使用剂量为3~5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桑白皮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4.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穿山龙功效主要为: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症靶为关节肿痛。标靶为甲状腺抗体阳性。现代药理发现生地黄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降血糖、抗肿瘤等作用。本品古籍中未言明毒性,不良反应少见。临床使用剂量为30~12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穿山龙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5.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茵陈的功效主要为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症靶为黄疸,标靶为高胆红素、高转氨酶、脂肪肝。现代药理发现茵陈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利胆、保肝、抗病原微生物、解热、镇痛、抗炎、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平喘、调节代谢、神经保护、抗氧化等作用。茵陈无毒,但微寒苦泄,故脾胃虚寒者、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阴虚者慎用。临床常用剂量为6~60 g,先煎利胆退黄效果更显著,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配伍使用,并积极探索茵陈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6.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确定:瓦楞子功效主要为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症靶为反酸;标靶为消化道溃疡、结节肿块;现代药理发现瓦楞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中和胃酸以保护胃黏膜、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压等作用;本品无毒,孕妇和过敏体质者慎服;临床使用剂量为9~6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瓦楞子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7.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杜仲:功效主要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症靶为腰痛、胎动不安。标靶为高血压。现代药理发现杜仲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血压、预防骨质疏松、拮抗子宫收缩、抗炎、保护神经等作用。本品无毒,但阴虚火旺者慎用。临床使用剂量为3~6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杜仲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8.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鸡内金的功效主要为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症靶为消化不良。标靶为消化道结石。现代药理发现鸡内金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系统分泌、降糖、降脂、缓解心肌缺血、抗结石等作用。本品无毒,安全性相对可靠,无论在古籍记载还是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的报道,其大剂量使用(300 g)时亦未见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剂量为1~30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鸡内金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9.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夏枯草:功效主要为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症靶为甲状腺肿大、乳腺肿块、目赤肿痛;标靶为甲状腺功能、高血压;现代药理发现夏枯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糖、降血压、抗病毒的功能;本品无毒,脾胃寒弱者慎用;临床使用剂量为9~6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夏枯草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海金沙功效主要为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症靶为小便涩痛。标靶为泌尿系统结石及胆结石、胆汁排泄障碍。现代药理发现海金沙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利胆、抗炎、抑制结石生成、抗氧化、抗菌促毛发生长、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海金沙无毒,安全性相对可靠,但肾阴亏虚慎服。临床使用剂量为6~12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海金沙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三七的功效主要为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症靶为出血、胸痛和外伤肿痛。标靶为血小板聚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三七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作用。其无明显毒副作用、无免疫毒性,不具有致突变、致畸、致癌风险。《药典》规定三七用量为3~9 g,研粉吞服时一次1~3 g,外用适量,临床医家使用经验中冲服多用0.5~11.25 g,入汤剂用量为3~15 g。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天麻:功效主要为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症靶为眩晕、头痛、痉挛、麻木;标靶为高血压、脑动脉供血不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天麻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氧化应激等具有一定作用;本品无毒,但是血虚无风、口干便闭、津液亏虚者慎服;临床使用剂量为15~45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其血压、头晕、头痛等轻重程度应用,并积极探索天麻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13.
黄药子的现代临床应用及其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面介绍黄药子的古今临床应用,重点介绍现代临床应用情况,并对某些疾病的作用机理进行阐述。对黄药子的毒性机理、配伍减毒作用等方面亦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对进一步研究黄药子的剂量、药效、毒性之间的关系,探求制约其毒性的配伍药对等内容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黄药子治疗瘿病始载于《千金月令》,其具有解毒散结、化痰消肿的功效,黄药子及其组方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黄药子含有毒性作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当掌握剂量、配伍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牡蛎:功效主要为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症靶为眩晕,失眠,汗出过多,白带过多,反酸。标靶为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淋巴结结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牡蛎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肝损伤、镇静、抗惊厥、抗癫痫、镇痛、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胃溃疡等作用,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在临床应用经验与使用注意事项中,牡蛎质重,宜先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生用,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煅用。临床使用牡蛎煎服剂量多为9~12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牡蛎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生地黄功效主要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症靶为内伤发热、内热出血、关节疼痛、便秘。标靶为口腔溃疡、快速性心律失常。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地黄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调节凝血功能、降血糖、保护心肌细胞、保护神经细胞、促进骨质形成等作用。本品无毒,但是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临床使用剂量为10~500 g,大剂量使用时须密切观察患者大便情况,以大便呈糊状为度。内服时应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生地黄用量与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17.
黄药子及含黄药子的制剂在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百日咳、食道癌、胃癌等疾病中有显著的作用,疗效确切,但是黄药子长期或者大量使用会导致肝损伤,甚至肝脏衰竭。临床及研究发现将黄药子与其他中药(当归、五味子等)配伍使用,能有效减少和预防其对肝脏的损伤。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梳理总结了黄药子与其他中药配伍减毒的相关研究,以期总结黄药子与其他中药配伍减毒的作用及其减毒机制,为黄药子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药子古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黄药子古今临床应用研究唐迎雪(山东中医学院济南250014)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bul-biferaL.的块茎,又名黄药、黄独、黄药根、黄药脂。以往临床医家喜用该药治疗甲状腺疾病,每收卓效。但同时发现其长期服用可导致中毒性肝炎。所以有的医家便畏其毒而主张弃之不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应用黄药子,笔者不揣浅陋,对其性能、临床应用、毒性及预防等作初步探讨。1药性及功效黄药子的药性及应....  相似文献   

19.
黄芩与黄柏协同保护黄药子致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药子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临床作用广泛,但是黄药子有毒,容易引起药源性肝损伤。观察黄芩、黄柏及其配伍与黄药子合用时,对黄药子所致肝毒性的缓解作用。该实验采用SD雌性大鼠,黄药子9 g·kg-1连续灌胃28 d造成肝毒性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评估转氨酶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形态学和生化指标评估表明,黄药子致大鼠肝毒性模型成功,肝细胞溶解、肿胀、脂肪变性,间隙有炎性细胞,肝组织可见局部点状、片状水肿变性,部分坏死。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ALP)显著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黄芩、黄柏及其配伍对黄药子引起的肝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黄芩配伍黄柏对黄药子引起的肝毒性产生强大的保护作用。能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01)和GSH含量显著提高(P0.001),肝组织细胞的病变程度得到明显改善。黄芩和黄柏及其配伍是通过提高肝脏的GSH和抗氧化水平,降低血清ALT,ALP和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细胞的损伤,达到保肝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熟地黄功效主要为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症靶为肾虚咳喘、肾虚耳鸣、肾虚腰痛、月经不调。标靶为低血红蛋白和低血小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熟地黄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焦虑、增强记忆力、促进造血、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耐缺氧、促进肝糖元合成等作用。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临床使用剂量为1~120 g,若应用大剂量熟地黄,常同时增加泽泻用量以利湿泄浊,防止熟地黄滋腻恋邪。同时可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切莫刻意追求大剂量使用,并积极探索熟地黄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