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在中国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人群中感染现状及其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相关性,对72例接受HSCT的患者HHV-6DNA血症进行连续监测。收集HSCT患者移植前和移植后1-12周EDTA抗凝的外周血标本共680份,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6DNA,并利用Hind Ⅲ限制性内切酶对HHV-6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MV抗原血症。结果显示,HSCT后62.5%(45/72)的患者至少1次出现HHV-6DNA血症,首次检出的中位时间为14(7-63)天;除1例患者检出HHV-6A型以外,其余所有HHV-6阳性患者均为HHV-6B型感染。65.3%(47/72)的移植后患者至少1次发生CMV抗原血症,首次检出的中位时间为43(14-105)天。HHV-6与CMV共感染(CMV^+/HHV-6^+)的发生率为52.8%(38/72).HHV-6DNA血症的首次检出时间早于CMV抗原血症(P〈0.0001)。HHV-6DNA血症阳性患者CMV抗原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HHV-6血症阴性患者[84.4%(38/45)vs33.3%(9/27),P=0.0001]。HSCT后的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出血性膀胱炎(HC)发生率较高[23.6%(17/72)],其中88.2%(15/17)的HC发生于HHV-6血症阳性患者.82.3%(14/17)发生于CMV^+/HHV-6^+患者。结论:HSCT后HHV-6感染以及HHV-6与CMV共感染状态普遍存在,且发生于移植后早期的HHV-6感染与发生时间相对较晚的CMV感染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血浆Re83d蛋白水平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I—aGVHD)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allo—HSCT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9d、0d、移植后14d、移植后28d、腹泻时多个时间点抗凝外周血,对发生aGVHD的患者进一步采集治疗1周及4周后抗凝外周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Reg3α蛋白浓度。结果表明,103例患者中无aGVHD17例,非aGVHD腹泻27例,单纯皮肤aGVHD10例,Ⅰ-Ⅱ度肠道aGVHD(GI—aGVHD)17例.Ⅲ-Ⅳ度GI—aGVHD32例。GI—aGVHD患者和非aGVHD腹泻患者腹泻时血浆Reg3et蛋白水平分别为111.5(54.7—180.2)ng/ml和23.9(14.5—89.5)ng/ml(P〈0.001)。Ⅲ-Ⅳ度GI—aGVHD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有效组17例与治疗无效组7例血浆Reg3a蛋白水平分别为137.2(51.7—205.4)ng/ml和679.4(122.3—896.8)ng/ml(P=0.028)。治疗无效组7例全部死于aGVHD相关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浆Reg3α蛋白浓度≥87.73ng/ml时预测Ⅲ-Ⅳ度GI—aGVHD的鉴别效度即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02),其诊断Ⅲ-Ⅳ度GI—aGVHD敏感度为81.48%,特异性为82.86%。移植后Reg3α[蛋白高水平组(〈87.73ng/m1)患者Ⅲ-Ⅳ度GI—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87.73ng/m1)(P〈0.001)。结论:移植后血浆Reg3α蛋白水平升高提示Ⅲ-Ⅳ度GI—aGVHD的发生,Ⅲ-Ⅳ度GI—aGVHD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血浆Reg3α蛋白水平不降低与预后不良相关,血浆Reg3α蛋白水平可作为提示GI—aGVHD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研究血浆炎性趋化因子CXCL9/Mig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的水平变化,以探讨该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中的作用。以3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发生0-Ⅰ度aGVHD者13例,Ⅱ度aGVHD者12例,Ⅲ-Ⅳ度aGVHD者10例。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测定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临床aGVHD发生前1周、aGVHD高峰时、aGVHD完全控制后血浆CXCL9/Mig水平。结果表明:中、重度aGVHD(Ⅱ-Ⅳ度)发生时血浆CXCL9/Mig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且随aGVHD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临床aGVHD表现出现前1周,血浆CXCL9/Mig水平已明显升高(P〈0.001)。血浆CXCL9/Mig水平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感染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XCL9/Mig血浆水平与aGVHD的发生明显相关,表明该因子在aGVHD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血浆CXCL9/Mig水平变化可作为aGVHD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指标,进而达到早期干预aGVHD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对我院100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对aGVHD、cGVHD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及其对复发和生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1例患者发生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为34.4%;14例发生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为17.7%。HLA相合程度与aGVHD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曾发生的Ⅱ-Ⅳ度aGVHD是发生cGVHD的危险因素(HR=2.303,P=0.088),女性因素为保护性因素(HR=0.401,P=0.055)。发生cGVHD者复发率较低。发生Ⅱ-Ⅳ度aGVHD为影响总生存率(OS)的危险因素(P〈0.05),重度(Ⅲ-Ⅳ)aGVHD患者的死亡率极高(81.0%),与0-Ⅰ度患者的死亡率(35.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GVHD和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L)尚不能分离,但GVL的益处可能被GVHD相关死亡因素抵消,因此需积极防治重度aGVHD。局限型cGVHD可能是长期生存的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CMV感染及CMV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NST后cM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抢先治疗提供参考。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80例在本院血液科行NST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DNA载量,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NST后62/80例发生cMV感染(77.5%),首次检出CMV—DNA阳性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5d(17—133),经抢先治疗后,移植后100d内CMV病累积发生率为11.3%。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预处理方案中使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合并其它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等)及移植前有真茵感染病史均为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CMV血症及预处理方案中使用ATG是CMV病的危险因素。合并Ⅱ-Ⅳ度aGVHD23例患者CMV感染率为91.3%(21/23),但与0-I度aGVHD组的CMV感染率71.9%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6)。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与CMV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预处理过程中使用ATG有可能增加NST后CMV感染和CMV病的发生率,CMV感染容易与其它疱疹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伴发。移植后亦应当重视对其它疱疹病毒及真菌的监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后受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104例HSCT受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后及恢复期受者的抗凝血标本,用CMVpp65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04例HSCT受者中29例移植后检出CMV 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27.88%,其中16例为CMV血症,13例为CMV病。29例经抗病毒治疗后25例抗原转为阴性,有效率86.21%,死亡4例,病死率13.79%。CMV感染患者中,受非血缘或单倍体相合异基因HSCT的患者与受同胞全相合异基因HSCT的患者CMV感染率分别为39.29%和14.58%,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Ⅰ度急性GVHD组CMV感染的发生率为19.44%,而Ⅱ-Ⅳ急性GVHD组为46.88%,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MV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急性GVHD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CMV pp65病毒抗原检测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病的监测指标,用于指导移植后抗病毒的治疗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7.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树突细胞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重建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HLA单倍体相合的HSCT患者进行研究,12名健康供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重建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结果白血病患者外周血DC、髓样树突细胞(MDC)和髓样树突细胞1型(MDC1)的百分比分别为0.13%、0.05%和0.03%,绝对值分别为7.89×10^6/L、1.52×10^6/L和1.33×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76%、0.65%和0.44%,绝对值分别为42.66×10^6/L、35.56×10^6/L和26.70×10^6/L,白血病患者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白血病患者髓样树突细胞2型(MDC2)、浆样树突细胞(PDC)的百分比分别为0.01%和0.07%,绝对值分别为0.15×10^6/L和2.60×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44%和0.14%,绝对值分别为2.40×10^6/L和8.50×10^6/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PDC比值明显减低(P=0.001)。移植后14天(+14天)MDC1、MDC2及PDC绝对值分别为1.45×10^6/L、0.32×10^6/L和1.60×10^6/L,达到患者移植前水平,但+100天内均未能恢复正常水平;MDC/PDC比值+14天(1.40)与移植前(0.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至+30天恢复正常(P=0.602)。+14天高PDC、DC组和低MDC/PDC比值组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较低PDC、DC组和高MDC/PDC比值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外周血DC百分比、绝对值及MDC/PDC比值均减少;移植后MDC/PDC比值恢复较快,+30天恢复正常,其他指标恢复较慢,+100天内均未恢复正常;且恢复情况与aGVHD相关。  相似文献   

8.
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探讨(G—CSF)动员骨髓加外周血联合进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PBSCT)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2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了单倍体相合未去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供者应用G—CSF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7天。实验组(A组)29例患者在供者动员的第7、8天分别接受1次hiBMT+PBSCT移植;对照组(B组)96例仅接受1次单倍体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T)。对两组患者应用相同的免疫抑制剂预防急性GVHD,观察临床的移植效果。结果表明:除hiBMT组有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移植失败外,其余全部患者移植后经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hiBM+PBSCT组和hiBMT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10-23)天和19(11—26)天;血小板数〉20×10^9/L时间分别为18(9—33)天和23(13—35)天。hiBM+PBSCT组和hiBMT组急性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31.03%和1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急性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是13.79%和10.41%(P〉0.05)、aGVHD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45%和5.21%(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48.2%和35.4%(P〉0.0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广泛型慢性GVHD发生率两组分别为23.3%和15.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疾病复发率分别是6.8%(2/29)和18.7%(18/96)(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G—CSF动员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更快,急性Ⅲ-Ⅳ度GVHD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增加,高危白血病的复发率下降,可以有效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CCL-2/MCP-1血浆水平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变化,以了解该趋化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特发性肺炎综合症(IP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选择2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无/度aGVHD14例,Ⅱ-Ⅳ度aGVHD8例,在22例中8例临床诊断为IPS。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每周测定血浆CCL-2/MCP-1水平并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前、aGVHD高峰时、aGVHD控制后或进展时(Ⅲ-Ⅳ度者)CCL-2/MCP-1水平与aGVHD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移植过程中CCL-2/MCP-1动态变化和IPS的关系。结果表明,Ⅱ-Ⅳ度aGVHD高峰时血浆CCL-2/MCP-1水平较移植前明显升高(p〈0.05),aGVHD被控制时CCL-2/MCP-1水平下降至移植前水平(p〈0.05),病情进展时CCL-2/MCP-1持续升高(P〈0.05)。发生aGVHD和/或IPS的患者CCL-2/MCP-1水平明显高于既无(或轻度)aGVHD又无IPS的患者(p=0.001)。临床诊断为IPS的患者。在移植过程中CCL-2/MCP-1水平明显升高(P=0.006)。结论:CCL-2/MCP-1血浆水平与aGVHD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IPS的发生明显相关,表明CCL-2/MCP-1在aGVHD及IPS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丽万滢  张良满 《护理研究》2007,21(12):3237-3239
[目的]探讨亲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护理。[方法]对12例血液病病人进行亲缘HLA至少1个位点不合的HSCT。预处理分别采用改良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氟达拉宾(Flu)+Cy+ATG,阿糖胞苷(Ara-C)+Bu+Flu+ATG方案。[结果]病人移植后造血均恢复顺利,除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病人植入失败自身恢复外,均达完全供者型植入。10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0/12),其中Ⅰ度4例,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2例,Ⅱ度~Ⅳ度的aGVHD累积发生率为51.4%,Ⅲ度~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为16.8%。巨细胞病毒(CMV)感染5例,累积发生率41.8%,其中1例为CMV间质性肺炎。[结论]亲缘HLA配型不合HSCT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需警惕移植后GVHD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精心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1年11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患者151次alloHSCT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异同,供受者血型异同,患者移植前巨细胞病毒(CMV)、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疾病种类、状态、病程,干细胞来源,HLA配型,预处理方案[含全身照射(TBI)或不含TBI],GVHD预防方案[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不含ATG],回输CD34+细胞、CD3+细胞数量,早期植活(≤14天或>14天)及移植早期感染(除外CMV感染)等因素与a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发生Ⅰ~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40.2%,发生时间为第1天至第85天,中位时间为第21天,其中43例发生Ⅰ~Ⅱ度aGVHD,17例发生Ⅲ~Ⅳ度aGVHD。完全缓解率为63.6%。发生Ⅰ~Ⅱ度aGVHD的患者早期生存率>90%,发生Ⅲ~Ⅳ度aGVHD的患者早期生存率为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差异,供受者血型差异,疾病诊断,疾病状态,疾病病程,预处理方案(含TBI或不含TBI),移植物来源,回输CD34+细胞、CD3+细胞数量,早期植入以及移植早期感染均与aGVHD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Coxregression)确定HLA配型  相似文献   

12.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 produces similar survival outcomes as HLA-matched sibling donor allogeneic HCST in younger patients with acquired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This study reported a 29-years-old man with SAA 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who underwent haplo-HSCT with a modified BU/CY + ATG conditioning regimen. Neutrophil and platelet engraftment were both achieved on day 14 after HSCT. The patient developed grade IV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 on day 20 and acquired cytomegalovirus (CMV) and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s on day 47. After the failure of methylprednisolone, basiliximab, ruxolitinib, and antiviral treatment,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steroid-resistant grade IV aGVHD and refractory CMV and EBV infections. We performed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nd infused CMV- and EBV-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fter that the stool volume and frequency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viral DNA was undetectable on day 80. This report provides helpful clinical experience for treating steroid-resistant aGVHD and refractory viral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HSCT的250例患者发生HC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例患者发生了HC,移植后180天的累积发生率为(28.80±0.29)%,其中轻度HC(Ⅰ-Ⅱ度)51例(70.83%),重度HC(Ⅲ~Ⅳ度)21例(29.17%);全部为迟发性(LOHC);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33(14—170)天,中位持续时间为[35.0±4.9(3~185)]d。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小于25岁、预处理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疾病高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Ⅱ-Ⅳ度、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的血缘关系供者移植为HC发病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急性Ⅱ-Ⅳ度GVHD[相对危险度(RR)=2.75;95%可信区间(CI)=1.63—4.66;P〈0.01]和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供者(RR=2.60;95%CI 1.52—5.20;P〈0.01)移植为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C发生对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RR=0.67,95% CI0.33—1.36)。结论HC是异基因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GVHD和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供者移植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供者来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受累部位及受累器官数的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进行的289例亲缘关系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allo-HSCT后aGVHD的发生情况、受累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受累器官数的分布.结果 289例患者中166例(57.4%)发生aGVHD;轻度(Ⅰ~Ⅱ度)52.1%,重度(Ⅲ~Ⅳ度)11.0%.发生aGVHD的166例患者中累及皮肤116例(69.9%),消化道79例(47.6%),肝脏25例(15.1%);其中亲缘关系HLA全相合组皮肤型19例(42.2%),消化道型25例(55.6%),肝脏型12例(26.7%);HLA不全相合组皮肤型为97例(80.2%),消化道型54例(44.6%),肝脏型13例(10.7%).HLA不相合组皮肤型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HLA全相合组(P=0.000).HLA全相合组累及皮肤的aGVHD的患者中Ⅱ度8例(17.8%),Ⅲ~Ⅳ度3例(6.6%);累及消化道的Ⅱ度aGVHD 22例(48.9%),Ⅲ~Ⅳ度3例(6.6%);HLA不全相合组累及皮肤aGVHD患者中Ⅱ度占38.8%,与HLA全相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度占11.6%,与HLA全相合组无明显差异;累及消化道的Ⅱ度aGVHD 36例(29.8%),与HLA全相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Ⅲ~Ⅳ度18例(14.9%),与HLA相合组比无差异.166例aGVHD患者中累及1个器官的115例(69.3%),其中Ⅰ~Ⅱ度103例(62.0%),Ⅲ~Ⅳ度12例(7.2%);累及两个器官的48例(28.9%),其中Ⅱ度37例(22.3%),Ⅲ~Ⅳ度11例(6.6%);累及3个器官的仅3例(1.8%),均为Ⅲ度.结论 HLA不全相合组aGVHD中皮肤型比例明显高于HLA全相合组;HLA全相合与不全相合组比较,轻度皮肤受累或胃肠道受累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重度者两组间无明显差别,对预后影响不大;aGVHD同时累及3个器官者重度aGVHD所占比例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供者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 ceptor,KIR)和受者HLA遗传背景与血缘关系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RSSOP)和(或)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分型技术检测HLA 基因型,采用PCR-SSP技术检测供者KIR基因型。对59例接受血缘关系HLA-ABDR全相合、非去除 T细胞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发生率在KIR-HLA相容组患者为32%,非相容组患者为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Ⅱ-Ⅳ级aGVHD在Bw4相容组患者为24%,Bw4非相容组患者为6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8)。真菌感染发生率在Bw4相容组患者为14%,Bw4非相容组患者为4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28)。髓系疾病中,真菌感染发生率在Bw4相容组与Bw4非相容组患者分别为12%和 8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02);C2相容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显著高于C2非相容组患者(P=0.01)。结论供者KIR和受者HLA遗传背景与血缘HIA全相合HSCT预后与 aGVHD发生率、OS率和真菌感染发生率均有相关关系。供者KIR与受者HLA相容时,受者aGVHD 发生率下降。选择Bw4相容的供者有助于减轻患者aGVHD及真菌感染发生率,选择C2相容的供者有助于提高患者OS率。研究结果为遗传学指标指导下供者优化选择提供分子依据,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浆巨细胞病毒(CM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cM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指导抢先治疗的I临床作用及特点。通过回顾性统计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14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及cMV检测数据并随访至移植后180d,分析患者特征、RQ-PCR检测结果、CMV感染及治疗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患者CMV感染和CMV肺炎发生率为81.5%和2.9%,主要发生在移植后2个月内。发生CMV感染后63例患者接受单药更昔洛韦、6例接受单药膦甲酸钠抢先抗病毒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8%,并表现出不同的疗效反应模式。女性、预处理中使用ATG或巴利昔单抗以及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患者更容易感染CMV。使用ATG或巴利昔单抗以及发生急性GVHD的患者中CMV感染发生的时间更早(P〈0.05)。急性GVHD、病毒DNA最大负荷量、阳性次数及治疗疗程与疗效有关(P〈0.05)。结论:allo-HSCT患者的CMV感染发生率仍然很高,RQ-PCR检测血浆CMV-DNA与临床转归有很强的相关性,是监测allo-HSCT患者CMV感染情况并指导抢先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过程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状况 ,探讨其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 5 0例 (急性 2 9例 ,慢性 2 1例 ) ;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 (CTX) +足叶乙甙 (Vp16 ) +全身照射 (TBI)或CTX +TBI方案 ;32例患者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孢菌素A(CsA) +短程甲氨蝶呤 (MTX)方案 ;18例患者采用霉酚酸酯 (MMF)联合CsA +短程MTX方案。结果 患者经allo PBSCT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 L和血小板 >2 0× 10 9 L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14 (10~ 2 2 )d和 2 0 (10~ 6 8)d。发生急性GVHD(aGVHD) 2 0例(40 % ) ,其中Ⅲ~Ⅳ度 6例 (12 % )。生存 6个月以上可评价的 33例中 2 2例 (6 6 7% )发生慢性GVHD(cGVHD) ,其中广泛性 11例 (33.3% )。aGVHD阳性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为 (2 77.3± 2 6 .4 )U L ,CD2 5+ 细胞为 (8.1± 3.4 ) % ,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 [分别为 (12 8.1± 96 .7)U L和 (3.6±1.7) % ](P <0 .0 5 )。采用MMF联合CsA +MTX方案组aGVHD和广泛性cGVHD发生率分别为 16 .7%和 9.1% ,明显低于常规CsA +MTX方案组 (分别为 5 3.1%和 4 5 .5 % ) (P <0 .0 5 )。本组患者中位随访30 (3~ 70 )个月 ,GVHD阳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