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我院肿瘤病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2012年我院肿瘤病区合格上报的116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ADE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116例ADR/ADE,男性高于女性,40岁以上占96.6%;临床药师上报例数51倒(严重或新的ADR25例),医师或护士上报65例(严重或新的ADR3例)。静脉滴注占79.0%,抗肿瘤药所致ADR/ADE最多,占27.3%,累及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多见。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日常工作后,明显改进ADR/ADE的上报质量,发现了临床用药隐患,确保了用药安全。临床仍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尤其是化疗药物,以减少ADR/ADE对患者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21例香菇多糖注射剂ADR/ADE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ADE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21例ADR/ADE病例中男性16例(76.19%),女性5例(23.81%),〉50a年龄组患者ADR/ADE构成比最多,占90.48%,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ADE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骨骼肌肉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ADR/ADE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胸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2—2014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6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85.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结核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药物,其次是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和胃肠道损害为主;严重的ADR 29例(11.03%);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2014年药师和护师上报ADR例数明显增加。结论 医师、护师、药师要共同努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知识宣传,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反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陈梅莉 《中国药房》2013,(48):4531-453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4月-2011年9月使用参麦注射液的4896例住院病例中发生ADR/ADE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96例患者中发生63例ADR/ADE,发生率为1.29%;首次用药即出现ADR/ADE的有39例(61.9%),且大部分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发生;ADR/ADE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和心血管系统;无联合用药与联合用药的ADR/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UADE病例中有4例属于超适应证用药;输液配制后放置时间超过1h的ADR/ADE发生率显著高于放置1h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参麦注射液时应注意把握药物适应证和配制时间等,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4年收集的263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63例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滴注(85.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结核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药物,其次是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和胃肠道损害为主;严重的ADR29例(11.03%);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2014年药师和护师直接上报ADR例数明显增加。结论:医师、护师、药师要共同努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知识宣传,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反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灯盏花素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不良事件(ADR/ADE)报告,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下载安徽省上报的灯盏花素注射剂ADR报告301份,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1份报告中,ADR占37.87%;ADE占62.13%。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灯盏花素注射剂ADR/ADE的原因复杂,提请临床医生、药师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药物警戒视角下黄体酮注射液致用药部位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原因,提出安全用药和风险管理建议。方法 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https://www.adrs.org.cn)中涉及河南省行政区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检索,检索时间2010年1月—2022年12月(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计),怀疑药品为黄体酮注射液,报告单位类别为医疗机构,筛选黄体酮注射液相关的ADR/ADE。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以“黄体酮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风险”等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检索周期2000年1月—2022年12月,剔除非安全性文献和重复文献,检索黄体酮注射液ADR/ADE。基于黄体酮注射液ADR/ADE发生特点,分析黄体酮注射液致ADR/ADE的风险来源,进而探讨控制措施并提出建议。结果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检索河南省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发现黄体酮注射液 ADR/ADE 个例报告 263例,涉及 ADR/ADE 表现 454例次,ADR/ADE例次数较多的损害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疼痛、脂膜炎、红斑、皮疹等。文献检索得到黄体酮注射液相关安全性文献 23篇,共提取出个例 ADR/ADE报告 125例,涉及 ADR/ADE表现 147例次,ADR/ADE例次数较多的依次为注射部位脂膜炎、硬结、疼痛、皮疹等。黄体酮注射液致用药部位损害的原因可能与不合理用药因素、辅料因素、说明书缺陷因素等有关。结论 建议提升黄体酮注射液质量标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最终保护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169例抗菌药物ADR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本院2006年度收集并上报的169例抗菌药物ADR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169例不良反应中涉及55种药品,以喹诺酮类(40.2%)居首,头孢菌素类(20.1%)、大环内酯类(11.2%)居第二、第三位。ADR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0.8%,居首位;消化系统损害(28.4%)和神经系统反应(18.3%)居前二、三位。ADR报告人职务依次是:药师(90.0%)、医师(7.7%)、护士(2.3%)。结论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是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关键,也是医院质量管理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与药品不良事件(ADE),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77例ADR报告,从涉及药物、给药剂量、给药途经、给药方法、药品质量等方面分析产生ADR/ADE的原因,采取相应警戒措施。结果与结论:增强了医务人员对ADR/ADE认识,减少ADR/ADE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肖志刚 《中国药业》2013,22(13):55-56
目的分析172例儿童清开灵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及其发生的特点,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检索2002年至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中儿童应用清开灵所致ADR/ADE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2例患儿中,3岁以下儿童73例(42.44%);联合用药28例,其中3岁以下儿童13例(46.43%);超适应证48例(27.91%);ADR/ADE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清开灵ADR/ADE,关注儿童合理用药,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不同专业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不同专业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自愿报告情况及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报告制度的认知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中医务人员的报告数据,导入ACCESS软件,用EXCEL统计分析报告情况及质量。结果本组资料中,来自医师的报告占总报告数的65.87%,高于药师(26.13%)和护士(8.0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质量分级标准,医务人员ADR报告的级别99%以上达到3级,但报告的基本信息存在缺失,如病历号缺失率高于10%、联系方式高于5%。2006年,医师、药师、护士上报的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为3.54%、4.20%、5.85%,2007年分别为5.55%、6.33%和12.28%。关联性评价中,护士的评价与市中心的评价一致比例最高。结论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关注的角度和报告技术要点的掌握并不一致,要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效率,必须调动和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持续不断地进行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2.
我院2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珊珊  赵平  张藜莉  李静 《中国药房》2013,(18):1704-1706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高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2年收集到的25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9例ADR报告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40.15%);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最多(75.68%);引发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品种和例数最多;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6.94%);有38例ADR由药师直接上报。结论:ADR虽不可避免,但医、药、护、患要共同努力,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临床药师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上报工作情况,分析ADR发生的一般规律、特征和危害,引起医务人员重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2年69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一般的ADR为64例,占92.7%;护士上报率高于医生,为43例次。占62.32%;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为42例次,占60.87%;中老年(≥41岁)患者ADR发生率约为55%(38/69),男性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女性;ADR涉及的药品共有43种,抗结核药居首位,其次为肾上腺皮质激素;ADR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或)系统,最常见的为循环系统,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医院应重视对上报的ADR信息进行通告,加强ADR知识的宣传,使医护人员建立ADR监测意识,提高分析及报告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朱运贵 《中南药学》2014,(6):596-605
目的通过对某省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药师和1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师、护士、药师的高危药品认知调查,进一步完善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某省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药师及1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师、护士、药师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是非题(包含药品使用和药物管理)、药物接触种类、药物差错情况、成因和自我评价5部分。结果 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药师:150名药师20道是非题的平均正确率为83.2%;大多数药师认为抗凝血药是他们在工作中接触最多,也是最易发生错误而需要加强管理的高危药品种类;药师的工作年限、职称、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等因素均对其得分产生影响;71.3%的药师认为"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相混"是其工作时最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多数药师认为自己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76.7%的药师希望获得额外培训,同时他们的得分也相对较高。1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168名医务人员20道是非题的平均正确率为83.0%;对工作中接触最多和最易发生错误而需要加强管理的药物以及工作时最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医师、药师和护士的选择不尽相同;除学历外,职称、工作年限、职业、是否获得过有关高危药物知识培训均对被调查者所得分数有影响,药师的得分高于护士;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自己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且绝大多数希望获得额外培训。结论被调查者对高危药品的定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平均正确率均>80%),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较为清楚(平均正确率80%左右),且多数医务人员认为须接受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医院可以针对药师、医师和护士的不同特点开展高危药品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高危药品的认知度和警惕性,完善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和危害,探讨ADR/ADE的防护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航天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129例ADR/ADE报告,按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统计。结果:129例ADR/ADE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2;静脉给药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方式;共涉及药品82种,引起ADR/ADE例次数最多的为抗感染药,共25种,其次为中成药,共24种;ADR/ADE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胃肠系统最为常见;原患疾病排第1位的是支气管炎。结论:临床应重视ADR/ADE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全方位加强ADR/ADE报告意义的宣传,提高认识,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尼富苓 《中国药房》2013,(48):4545-4546
目的:了解苦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004—2012年收集到的36例苦黄注射液致ADR/ADE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用药剂量及溶媒、联合用药、ADR/ADE发生时间、ADR/ADE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ADE的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ADR/ADE中,男性患者较多(占58.33%),与就诊的肝病患者性别比例相符;ADR/ADE大部分发生在首次给药后,最快为用药5min后,最慢为用药23d后;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8.46%);ADR/ADE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应重视和加强苦黄注射液致ADR/ADE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并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8.
刘亚辉  王挺 《北方药学》2012,9(1):86-8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109 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报告者比例是医师66.06%,护士11.93%,药师22.02%;新的和严重的ADR/ADE分别是14 例(12.84%)、15 例(13.76%);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ADE 为89 例占81.65%;涉及药品11 个大类65 种,其中排序首位的是抗感染药59例(54.13%),有24 种药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53.21%.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ADE 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质量。方法:采取系统抽样法,分别从我院2004-2009年每年报告中抽取100份,共计600份;运用EpiData3.02软件录入数据、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我院ADR/ADE报告总体填报质量不高,0~4级报告分别为25.50%、3.83%、4.67%、47.67%、18.33%;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信息缺失或填写不规范,关联性评价不准确等。经我院ADR监测小组修订后报告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ADR/ADE报告质量,努力发现存在问题,适时进行干预,逐步提高ADR/ADE报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