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尖牙埋伏阻生并不少见,但尖牙异位埋伏阻生合并牙瘤却极少见.现就近期临床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16岁,因右上颌尖牙未萌求治. 相似文献
2.
姜世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3,11(4):304-305
上中切牙对面容美观及各种口腔功能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若一旦缺失,则很难弥补这种损失。笔者自1988~1993年上半年,收治10例因上中切牙埋伏阻生致错(牙合)患者,占我院正畸诊室病例的0.75%。本文就埋伏阻生上中切牙的位置、形态、阻生 相似文献
3.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临床较多见 ,笔者自 1992年以来将这种牙拔除后移植到正常位置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8例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17~ 2 4岁 ,牙根均已形成。其中 13埋伏阻生 6例 ,2 3埋伏阻生 12例。有乳尖牙滞留者 14例 ,无乳尖牙滞留者 4例。2 治疗方法局麻下在龈唇沟或腭粘膜作切口 ,剥离粘膜瓣 ,去骨 ,拔除埋伏牙。将埋伏牙用盐水纱布包裹待用。测量第一前磨牙与侧切牙的距离 ,如距离较窄 ,片切少许移植牙的近远中面。制备牙槽窝 :如有乳尖牙存在 ,拔除后用圆凿 ,扩大牙槽窝并向上加深 ;如无乳尖牙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单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牙弓形态特点,为研究其病因及预防继发病症提供参考.方法 39名单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其中腭侧埋伏19名,唇侧埋伏20名,另设正常对照20名.三组患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患者拍摄CBCT并对牙弓的影像进行测量,比较三组之间以及阻生侧与非阻生侧的牙弓形态特点.结果 尖牙阻生患者的双侧牙弓比较显示,阻生侧前段及整侧牙弓长度均比非阻生侧小(P<0.001).腭侧组第一磨牙到腭中缝距离(24.06±1.68) mm小于唇侧组(24.86±1.31)mm和对照组(24.88±1.12) mm,腭侧组牙弓周长(72.29±3.50) mm小于唇侧组(75.96±5.26) mm,P<0.05.结论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可能与牙弓长度(尤其是前段)较短有关,且腭侧阻生可能还与牙弓宽度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5.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上颌切牙牙齿宽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国人上颌切牙宽度与尖牙阻生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方法选择103名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分为46名腭侧阻生组和57名唇侧阻生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上颌尖牙正常萌出的患者60名,作为对照组.测量这些患者的上颌切牙近远中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尖牙阻生患者的左右侧中切牙及侧切牙的近远中宽度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尖牙唇侧阻生患者的侧切牙宽度大于对照组,腭侧阻生患者的侧切牙宽度小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唇腭侧阻生患者的侧切牙宽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尖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上颌切牙宽度变化和尖牙阻生的位置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上颌阻生尖牙与正畸矫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凳恒尖牙的埋伏阻生较常见,且影响美观及功能。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对上颌阻生尖牙的综合处理。讨论了上颌阻生恒尖牙的发生原因,阻生尖牙的定位方法,阻生尖牙矫治方案的确定,阻生尖牙的外科协助处置以及正畸桥治阻生尖牙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维CT定位在上颌阻生尖牙拔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CT对拔除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准确定位,以减少拔除时的盲目性,避免对邻牙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方法:对30例临床上拔除较为困难的埋伏阻生尖牙,拍摄x线全景片和定位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22例较难判断的病例加摄三维CT进行定位,判断埋伏阻生尖牙是否位于唇侧或腭侧,或穿行于唇、腭侧间。结果:30例尖牙埋伏阻生病例,仅8例通过全景片加定位片能较准确地判断其位于唇侧或腭侧,其余22例因移动不明显而难以判断,在通过加摄三维CT后才能准确判断尖牙阻生的位置及与邻牙间的位置关系。结论:三维CT定位准确性高,可避免全景片和定位片因重叠及平面效果而造成的判断错误,减少手术进路的盲目性,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手术中对周围骨组织和邻牙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9.
埋伏阻生智齿拔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1993-1998年共手术拔除下颌埋伏阻生智齿42例,现作一回顾分析: 临床资料 1 42例埋伏阻生智齿中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18-46岁,粘膜下阻生15例,骨内阻生27例,其中近中埋伏阻生16例,颊向埋伏阻生5例,舌向埋伏阻生6例,水平埋伏阻生9例,垂直埋伏阻生6例. 2 发病次数,时间无一定规律性,一般均有半年以上的反复发作史,其中有18例因邻牙急性根尖周炎,不能定位的剧烈牙痛、面瘘、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直接就诊于我科,另24例因阵发性或持续性头痛而就诊于普内或神经内科,以偏头痛、神经性头痛、头痛原因待查等辗转治疗无好转而转入我科,经摄X片检查,确诊为埋伏智齿阻生. 相似文献
10.
张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3,(3):176-178
<正>除第三磨牙外,上颌尖牙最常见发生异位埋伏阻生,发病率约1%~2.5%,且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约2~3倍。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较多,如牙列拥挤、缺乏间隙、软硬组织疾病、萌出通道最长、侧切牙牙根异常或缺失、根骨黏连等[1,2]。尖牙埋伏阻生治疗主要包括:自体牙移植、拔除阻生尖牙联合正畸关闭间隙、拔除阻生尖牙联合修复治疗、外科手术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和姑息治疗等[3-5]。本文将报道1例尖牙高位埋伏阻生患者多学科联合治疗病例。 相似文献
11.
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在临床上很常见,它会影响上颌牙列的功能和美观。为消除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对牙颌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应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发病率、病因、诊断、临床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患者苏某,女,13岁,因右上中切牙不萌要求矫治。检查:恒牙(牙合),于前庭沟处可见右上中切牙即将破龈,余无特殊。头颅侧位片见右上中切牙埋伏阻生,呈水平位,冠向唇侧、根向腭侧,与其余前牙成90度夹角。诊断为右上中切牙水平埋伏阻生。 上、矫治前左、牵引中右、矫治后 附图 上中切牙水平埋伏阻生牙体内吸收一例 1、治疗过程:全口粘接方丝弓矫治器。右上中切牙拓足间隙后,外科暴露远中切角,粘一小拉钩,用弹力线向(牙合)方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曲面断层片中上颌阻生尖牙近远中向和垂直向的影像学分区,判定其与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中相应尖牙唇腭侧位及相邻恒切牙根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8例患者的94颗上颌阻生尖牙进行曲面断层片的拍摄和CBCT扫描。将曲面断层片中上颌阻生尖牙近远中向牙尖所处的位置分为5区(Ⅰ区-Ⅴ区),将牙冠所处的垂直向高度分为3部分(牙冠段,根中段,根尖段),其唇腭侧位置和相邻恒切牙的根吸收情况则由CBCT判定。结果:曲面断层片中上颌阻生尖牙近远中向的区域定位与CBCT中相应阻生牙的唇腭侧位之间有显著相关(P<0.001),唇侧阻生的尖牙常出现在曲面断层片中的Ⅰ、Ⅱ、Ⅲ区域,正中牙槽阻生的多在Ⅳ区域,腭侧阻生的常在Ⅴ区域,而垂直向的分段与之无显著相关。CBCT中相邻恒切牙的根吸收常发生在Ⅳ、Ⅴ区域和根中段、根尖段。曲面断层片中阻生尖牙近远中向和垂直向的区域划分均与CBCT中相邻恒切牙的根吸收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曲面断层片中上颌阻生尖牙近远中向的区域定位可以预测其唇腭侧位和相邻恒切牙的根吸收,垂直向的分段可用来判断相邻恒切牙的根吸收,而不可推测其唇腭侧阻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上颌恒尖牙的埋伏阻生较常见,且影响美观及功能。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对上颌阻生尖牙的综合处理.讨论了上颌阻生恒尖牙的发生原因,阻生尖牙的定位方法,阻生尖牙矫治方案的确定,阻生尖牙的外科协助处置以及正畸矫治阻生尖牙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病人女,31岁。左侧上颌前牙松动2年,加重半年病人于2年前自觉序侧上凳前牙松动,牙冠逐渐变黄,否认外伤史,不伴有其它自觉症状,故未到医院治疗。近半年来,感松动叫显加重,偶有牙龈肿胀、疼痛,故来就诊。询问病史发现,病人于13岁拔除片侧上颌滞留乳尖牙,但一直未见恒尖牙萌出,大约在25岁时,在医院进行了隐形活动义齿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埋伏阻生尖牙的冠易压迫侧切牙根并引起其吸收[1-2],矫治过程较为复杂.本文介绍矫治腭侧近中倾斜阻生尖牙(单侧或双侧)的导萌技巧. 相似文献
17.
埋伏阻生尖牙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齿畸形,多种因素可导致尖牙骨内移位形成颊、腭侧阻生.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埋伏阻生尖牙与上牙弓及腭部形态之间有密切联系,牙弓宽度、长度、腭穹隆深度及腭面积、腭体积均可能与埋伏阻生牙相关.对上颌形态的研究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对尖牙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治疗并发症.本文就埋伏阻生尖牙相关的上牙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全口曲面断层片对上颌阻生尖牙造成的切牙牙根吸收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上颌尖牙阻生病例19例,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及螺旋CT扫描,邀请10名口腔正畸学研究生通过曲面断层片判断阻生尖牙造成的切牙牙根吸收的数目和位置,以螺旋CT扫描结果为实际牙根吸收量,计算曲面断层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曲面断层片对上颌尖牙阻生造成的切牙牙根吸收诊断的灵敏度为46.3%、特异度为86.5%。阴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阳性诊断因为缺少可靠的牙根吸收定性指标而准确性较低。结论:不能单独依靠曲面断层片做出是否存在切牙牙根吸收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腭侧埋伏阻尖牙生和尖牙正常萌出患者的蝶鞍大小,检测鞍桥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择腭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作为实验组,共103例,尖牙正常萌出者作为对照组,共103例。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直径,依据蝶鞍的钙化程度将其分为Ⅰ、Ⅱ、Ⅲ型。结果:除蝶鞍深度外,蝶鞍长度、直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男性的蝶鞍深度大于女性,蝶鞍长度及蝶鞍直径男女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男性与女性间蝶鞍的大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鞍桥部分和完全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1.75%和15.53%,但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鞍桥部分和完全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8.73%和4.85% 。实验组鞍桥发生率是对照组的8.52倍。结论:腭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的蝶鞍长度、直径均较对照组大,其鞍桥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但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畸-外科联合矫治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合并牙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报告临床治疗的一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合并牙瘤的病例。患者:男性,17岁。主诉:右上乳尖牙未脱、恒尖牙未萌,要求矫正。患者无面部创伤史,口内检查可见:右上侧切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的部位骨质膨胀,右上颌乳尖牙滞留,余牙均为恒牙,下牙列I度拥挤,上牙列排列整齐(图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