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感染性强,死亡率高,引起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抗HIV药物的研究已经发展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但此种疗法均来自发达国家,治疗药物的价格昂贵,无法在发展中国家普及.因此价格低、疗效佳,副作用少的抗HIV药物急待问世.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在治疗HIV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正日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已成为HIV治疗的另一途径.从中医学的发病原理来讲,艾滋病当属瘟疫毒邪乘虚而入,导致机体阴阳失调、五脏不相协调,正气亏虚,因虚生瘀、积结成症,或变生它症.从中医药治病机理来讲,如能做到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平调阴阳,即可调整病人的全身机体障碍、代谢失调,使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得以增强,使病毒增殖受到抑制继而被控制或减少,从而延缓病情发展,减轻HIV携带者的全身症状,消除体征,提高生存质量,使其生存期得以延长.现将中药有效成分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目前世界上已获得批准的抗HIV/AIDs药品与预防和治疗HIV/AIDs并发症的药品及其研发特点。方法参考美国FDA公布的数据和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对1987年以来获得批准的抗HIV/AIDs药与预防和治疗HIV/AIDs并发症的药品归纳、分析、总结和概括性介绍。结果抗HIV/AIDs药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除了传统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s)类药物都有新的产品获得批准外,还有诸如整合酶抑制剂和复方抑制剂。但在数量上并不多,每年获得批准的产品仅有2~3种。获得批准的预防和治疗HIV/AIDs并发症的药分为抗生素、抗真菌制剂、抗病毒制剂、抗肿瘤制剂和其他5大类,但这些药多为已获得批准药品又申请用于新的适应证。结论在单种和新种类抗HIV/AIDs新药不断获得批准的基础上,单类型和多类型复方制剂逐渐增多;获得批准的抗HIV/AIDs并发症的药品以已获得批准药品用于新适应证的为多;抗HIV/AIDs及其并发症新药的数量长期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3.
运用猴免疫缺陷病毒筛选抗艾滋病中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40余种中药或中药有效成分的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其中5种中药有>50%的SIV抗原阳性细胞抑制率,抑制率在30~50%之间的中药有5种。实验初步结果认为,中药可以抑制猴免疫缺陷病毒,有些中药的实验结果与国内外报道对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抑制作用一致。尚发现几种未见报道的对SIV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因此,在没有P_3级实验室的条件下,采用SIV也可以较好地在普通病毒实验室内进行艾滋病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致病途径和致病特点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中医学的"阴毒",艾滋病无症状期处于正邪相争阶段,人体阳气损耗尚轻,主要是阴阳平衡受到破坏,所以重在和阳,可以用阳和汤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陈鹏  李艮弟  卓燊  陈君  王晓鲁 《陕西中医》2012,33(3):374-376
<正>中药复方的优势应用人类疾病数以万计,治疗的药物、方剂应当数量更多。中药复方是中医药的精髓所在,其君臣佐使等配伍的独特规律及效用的优越性已为数千年临床实践所证明。中药治病的优势正是复方整体调节的结果,一些中药复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艾滋病病人身体状况,改善检测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现就中药复方治疗艾滋病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及其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目前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进行分类,并综述了抗HIV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抗HIV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问题可通过选用合适的剂型如脂质体、透皮给药等得以改善。结论为进一步提高抗HIV药物的疗效,减缓机体对这类药物的耐受性,应深入研究一些能将该类药物有效传递到HIV病毒贮库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7.
<正>中药复方治疗疾病是中药复方系统与机体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1]。中药复方强调"君、臣、佐、使",是特定的几味药组合在一起,才能显示出该方剂的疗效[2]。中药复方若很好地符合疾病复杂多变的特点,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3]。近年来,我国运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艾滋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73-2175
目的:探讨三叶青提取物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HIV-1病毒株(实验株HIV-1_(IIIB)、HIV-1耐药株HIV-174V、HIV-1临床分离株HIV-1_(KM018))为研究对象,通过合胞体抑制等多种方法检测三叶青提取物对不同病毒株的抑制作用,MTT法、ELISA法及荧光法分别检测三叶青提取物体外细胞毒性、提取物对HIV-1逆转录酶及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三叶青提取物对C8166、MT4、PBMC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CC50值分别为158.73μg/m L、96.42μg/m L、120.67μg/m L。三叶青提取物对不同HIV-1病毒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EC50值在3.54~78.56μg/m L之间,TI值在2.03~43.18之间;其中实验株HIV-1_(IIIB)急性感染C8166细胞抑制HIV-1 p24抗原表达EC50值最大,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TI值最大。提取物对HIV-1慢性感染细胞与正常T淋巴细胞C8166融合阻断、重组HIV-1逆转录酶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14.79μg/m L、170.15μg/m L。结论:三叶青提取物体外对HIV-1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可能是通过抑制HIV-1病毒至细胞及HIV-1逆转录酶活性达到抗HIV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选择适宜的药味及剂量配伍而成。因此中药复方发挥疗效的不是单个或几个有效成分,而是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属于不同的化学类型,也可以是不同的作用机制的物质,它们通过不同途径实现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有效成分是以西药药理模型筛选出来的、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单一成分,这些成分具有该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能为该中药复方治疗目的疾病起到主要治疗作用。无庸置疑,复方中的有效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因此进行复方…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融合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述了包膜糖蛋白gp41介导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和靶细胞膜的融合机制及近年来HIV-1融合抑制剂的研究现状。方法以近几年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Gp41介导的膜融合是一个多步过程,主要包括gp41解离变构,融合肽插入,发卡结构形成和融合孔出现。针对这一过程设计的药物,可有效地阻断HIV-1病毒和靶细胞的融合,阻止HIV-1侵入细胞,从而抑制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综述近年来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及外敷、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将114例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静滴清开灵注射液,痰热闭肺证口服儿童清肺口服液,风热闭肺证口服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注射液,口服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疗程10d。对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或t检验。结果:临床疾病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愈显率87.72%,对照组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前后主症积分的差值对主症进行疗效再评价,结果两组在咳嗽、气促、肺部听诊、胸部X线片方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以治疗前后主症积分之和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发热、痰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RSV肺炎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周跃华  冯怡 《中草药》2023,54(8):2357-2364
处方药味均一化处理是减少不同批次中药制剂质量差异的有效方法。为推动均一化处理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均一化研究的现状及相关要求进行回顾,进而对均一化的研究对象、前期准备、质量要求、计算方法、风险管理等进行讨论。此外,提出了中药制剂中药用物质的概念,认为保证药用物质的稳定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关键,就药用物质的均一化研究设想进行探讨,并提出以下建议:(1)以饮片为对象进行均一化投料,需关注待检饮片的同质性,设法保证检验抽样的代表性,必要时应增加取样包件数、包件内取样量,以减少抽样误差。(2)如中药新药处方中的饮片单独提取与混合提取对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不大,可将饮片制成的提取物作为处方药味列入处方,并将饮片制成提取物的工艺列入提取物质量标准。(3)应根据制剂的质量目标、质量传递情况合理确定均一化需达到的质量要求,并结合品种特点(如给药途径、安全风险、成分特点及含量高低等)进行调整。(4)建议以制剂中的药用物质为均一化对象,开展探索性研究。如将其作为均一化对象,将比饮片更有利于减少不同批次中药制剂的质量波动;建议加强以多个处方药味合并提取得到的药用物质为均一化对象的研究,并就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提取物HNA-1治疗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提取物HNA-1治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作用。方法:采用SIVmac239毒株静脉感染15只中国恒河猴,待感染10周病毒载量进入平台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1.8g.kg-1.d-1和0.6g.kg-1.d-1HNA-1药物以及等容量温开水;给药治疗8周,之后停药观察8周。观察、检测动物的一般情况、血浆病毒载量、CD4+和CD+8T细胞、血细胞学和活检淋巴结病理改变等。结果:模型对照组在观察期间有2例动物死亡,而治疗组动物均存活;且治疗组动物在体质量、CD4+T细胞数上均显著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活检淋巴结病理检查显示,治疗组动物淋巴组织保存较好,部分原本淋巴组织结构已发生退变甚至耗竭的动物,经治疗后出现了恢复。结论:中药复方提取物HNA-1虽然不能直接起到抗SIV的作用,但可以提高动物体质量、减少动物死亡、提高CD4+T细胞数、改善淋巴结组织结构的病理退变,对SIV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破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泽华 《北京中医药》2009,28(8):579-582
目的 通过对临床文献研究,分析高血压病采用中医药防治的理法方药规律.方法 选择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1978-2005年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临床文献数据库和中药复方数据库,经过统计分析,对中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类.结果 汇总出防治高血压病的单味中药156种,根据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分类标准,将其归为18类.结论 文献研究结果表明,补虚、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药使用频率较高,印证了高血压病中医药防治中补益肝肾基本治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女性黄褐斑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6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祛斑胶囊为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温肾健脾方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后对中医证候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2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94.1%,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慢性腹泻效果优于单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的污染以及生长繁殖是影响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药及其制剂在生产过程中,因环境空气、设备用具及操作人员等原因,极易出现染菌现象,影响最终产品质量和临床疗效。中药生产企业药品GMP认证检查明确规定:"中药材、中间产品、成品的灭菌方法以是否不改变质量为原则"、"直接入药的药材粉末,以是否做微生物检查为原则"。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灭菌技术和方法,对产品质量、企业能耗及其效益尤为重要。臭氧是一种安全、环保、高效、无残留的新兴灭菌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及生产生活等各领域。该文通过对臭氧灭菌技术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探讨臭氧灭菌原理、优势、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总结臭氧灭菌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指导中药及其制剂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环节的灭菌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为臭氧灭菌技术应用于中药及其制剂的适宜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肥胖是由于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导致脂肪异常堆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免疫、情绪、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肥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骨关节炎和慢性肾病的风险,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有两大类,胰脂肪酶抑制剂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治疗措施虽有效,但是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不能确定其安全性。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疗效在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中得到广泛验证,以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为线索,阐述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理论基础,从脂肪组织形成和代谢的关键因子角度,总结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作用靶点,提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瘦素(Leptin)、解偶联蛋白1(UCP1)为其共性作用靶点,旨在为今后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实验设计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临床资料,综述中药微球制剂的研究现状,展望中药微球制剂的发展前景。主要包括微球制剂载体材料以及制备工艺,从中药单体化合物微球制剂、中药有效部位微球制剂、中药单味药微球制剂以及中药复方微球制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