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形成的救治经验,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5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存活42例,死亡14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7例,中残疾13例,良好16例。结论:建立有效的循环和有效通气,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小脑幕切开术的综合治疗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经验,方法:统计本院6年来收治的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47例。分析治疗结果。结果:1993年至1999年共收治急重型颅脑损伤347例,其中病人恢复良好199例(占57.35%),中残36例(占10.37%),重残18例(占5.19%),死亡94例(占27.09%)。结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及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0例重型颅脑损伤存活32例(64%),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18例(36%),重残14例(28%),死亡18例(36%)。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50例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活170例(68%),其中恢复良好110例(44%)、中残45例(18%)、重残14例(5%)、植物生存3例(1%),死亡80例(32%)。结论:及时有效地改善脑灌注压及脑血流是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和/或去骨瓣减压、加强专科监护、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防治二次脑损伤与并发症等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至2004年收治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30例,重度脑挫裂伤38例,中度脑挫裂伤18例,颅内血肿9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6例。单纯血肿清除46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62例,脑挫裂伤组织清除加去骨瓣减压48例,保守44例。均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200例均配合高压氧治疗,治愈85例(42.5%),显效66例(33%),有效36例(18%),无效13例(6.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除必要的外科手术外,配合高压氧治疗是创伤救治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可提高救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造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的死亡因素和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0月死亡的1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结果:156例死亡病人中,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占首位;死于脑挫裂伤、脑肿胀、颅内血肿导致颅高压131例(84.0%);死于合并伤7例(4.5%),其中胸部外伤4例(2.6%),休克3例(1、9%);死于并发症18例(11.5%),其中多器官衰竭9例(5.8%),肺部感染6例(3.8%),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1.9%);入院时合并缺氧63例,合并休克34例,入院后合并高热70例,合并高糖6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与受伤原因、院前急救、伤情严重、二次损伤、合并伤、并发症等多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治疗、积极处理合并伤、预防并发症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脑幕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小脑幕切开术。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环池、脚间池、四叠体池的显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12个月后患者良好率、中残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物生存率、重残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治疗方面,小脑幕切开术可有效缓解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的病情,疗效好于常规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治疗,致残率和死亡率更低,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血肿致颅内压持续性进行性增高,是导致病人脑疝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疝,降低死亡率仍是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主要课题。我科2000年3月至2006年10月采用美国加州大学Becker教授等主张的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桂增  宋志惠 《广东医学》2006,27(4):547-548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已有脑疝表现且双侧均有脑损伤,或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结果 恢复良好24例,中残15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5例,病死率21.7%。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减压同时行血肿清除挫碎脑组织清除,并减张缝合硬脑膜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减压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能前  尹绍雅 《四川医学》2000,21(12):1058-1059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减压术后死亡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脑外伤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我科3年来收治的33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病例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 33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其中特重型占63.6%,除1例为单纯硬膜外血肿外,余者均为复杂性损伤,即有挫裂伤和(或)颅内血肿和(或)创伤蛛网膜下出血并存,其中18例(54.6%)术前严重脑疝致双瞳孔散大时间超过3小时,术后存在高热、低血氧、严重电解质紊乱、顽固性癫痫等并发症。结论 原发脑损伤过重及脑受压时间太长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低血氧、术中脑膨出、顽固性癫痫、高热及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0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对照组53例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将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脑积水、术后脑梗塞、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李晓兵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10-110
资料与方法 2000年7月-2009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7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6例(9.4%);男32例,女14例;年龄15~75岁,平均45岁。46例颅脑损伤病人经头颅CT证实:脑挫裂伤16例(含颅内血肿).硬膜下血肿12例,硬膜外血肿11例,弥漫性脑轴索损伤4例,脑干损伤3例,其中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9例,合并脑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8例。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31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评分分级,恢复良好8例、中度残废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32.26%,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并发症及脑损伤和继发脑功能严重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感染、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失衡、脑积水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伤情严重,应早期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手术进行干预,综合救治,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及小脑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作用。方法 对1998年11月“2004年11月间收治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患者在清除颅内血肿的基础上行大骨瓣减压及小脑幕切开术。结果 术前CT显示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中线移位,脚间池消失15例.环池消失或受压28例,四叠体池消失12例,术后48h内行CT观察中线基本恢复正常28例(87.5%),脚间池出现13例(86.7%)。环池恢复25例(89.2%).四叠体池出现10例(83.3%)。结论 应用大骨瓣减压及小脑幕切开术可以快速使颞叶钩回疝复位,缓解脑疝引起的继发性脑干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原因和早期诊断与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迟发血肿患者,6例直接于着力部位钻孔探查后清除血肿,包括2例钻孔探查阴性的26例进行术中CT检查,确定血肿部位及类型后再行血肿清除。结果:存活20例(62.5%),其中恢复良好7例(21.9%),中残6例(18.8%),重残7例(21.9%),死亡12例(37.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处理迟发性颅内血肿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救治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02—2007年收治的386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多发性血肿资料。对其血肿部位分类,双侧多发血肿所致中心性脑疝及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治疗原则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36例,手术治疗350例(其中单侧开颅213例,双侧开颅137例)。恢复良好127例,轻、中残73例,重残61例,术后死亡12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性颅内血肿病情急危,病程演变快,意识障碍较深,应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首要因素。血肿位置、大小、特别是环池受压的程度等是决定早期手术时机的重要因素。广泛脑挫裂伤、脑受压、脑水肿肿胀的程度是充分减压的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长时间脑疝,持续低氧血症、广泛性脑挫裂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早期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术中缓慢降低颅内压、清除颅内血肿、控制血压、过度通气可有效防止术中脑膨出.结论 根据术前及术中CT表现,及时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原则。方法:23例重度颅脑损伤(GCS3~7分)合并胸外伤患者,有连枷胸者6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0例,胸腔闭式引流13例。6例有呼吸衰竭者建立人工气道后,予以机械辅助/控制通气,常规使用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结果:治愈好转21例,死亡2例。1例死于重度颅脑损伤,1例死于ARDS。结论:头胸严重伤常见,两者病理生理改变显著且互为因果,给临床诊治带来很多困难。优先稳定呼吸、循环,及时解决颅脑及胸部致命性损伤,结合积极、合理的机械通气等综合措施,有望降低此类患者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早期手术救治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总结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91例,其中男407例,女84例,年龄以青壮年居多,车祸伤占首位。结果良好295例(60.08%),中残6例(1.22%),死亡164例,死亡率33.4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早期救治争取在脑疝前或脑疝早期手术。先在瞳孔散大或最重侧做切口或在第一个钻孔内扩大骨窗,切开硬脑膜,清除大部分血肿,提前缓解脑受压,术前、术后早期应用大剂量金尔伦(盐酸纳洛酮)及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伤残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伤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伤病人的救治和护理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病人中,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4例,同时开腹行肝、脾破裂修补术7例,保守治疗2例。其中治愈11例(84%),死亡2例(15%)。结论:颅脑伤合并腹部损伤具有伤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尽快正确诊断、救治和有效合理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