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恩替卡韦对合并乙型肝炎的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食管癌术患者,恩替卡韦组28例,手术前及手术后规律口服恩替卡韦,并持续至术后至少24周;历史对照组121例,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及预后进行比较,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恩替卡韦组术后肝功能异常率和肝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历史对照组。结论应用恩替卡韦能明显降低合并乙型肝炎的食管癌患者术后肝功能异常率和肝炎发生率,并改善预后。因为恩替卡韦的强效抗病毒作用和低耐药性,建议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核苷(酸)类药物是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药物,其临床使用的主要缺点是乙肝病毒会在其选择压力下产生耐药突变株,从而导致治疗失败[1]。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是临床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常用核苷(酸)类药物,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相比,使用恩替卡韦进行初始治疗所发生的5年耐药率很低[2-3],而未经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发生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的情况则罕有报道。现发现1例,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吉林油田总医院肝病科2009-01-2009-12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28例初治患者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12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予恩替卡韦1.0 mg口服,1次/d。观察治疗前、治疗第12、24、36、48周肝功能、HBV-DNA、HBV。结果恩替卡韦治疗CHB,48周HBV-DNA转阴率90%以上,血清学转换率42.3%。结论恩替卡韦具有显著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4.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全世界最大数量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目前公认的治疗是早期、合适的抗病毒治疗,能延长乙肝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阻止肝癌、肝硬化的发生。新一代抗病毒治疗药——恩替卡韦,有强效的病毒抑制作用和高耐药基因屏障,需要多个位点同时突变才会发生耐药,初始能有效预防耐药,使得最大限度地实现抗病毒目标成为可能。恩替卡韦在临床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本次研究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的水平变化。方法 40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Mig水平,并同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 DNA水平。结果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Mig及HBsAg、HBeAg、HBV DNA明显下降,且治疗后24周比治疗后12周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下调Mig,降低血清HBsAg、HBeAg、HBV DNA水平,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回顾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院诊断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2年以上患者99例,其中拉米夫定100mg/d治疗2年以上患者48例、恩替卡韦0.5mg/d组51例。对比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恩替卡韦组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且对改善肝组织炎症活动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凝血等指标的改善有无临床意义,并且该药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拉米夫定。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符合诊断标准且不同意行人工肝治疗、无腹水、感染等并发症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5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A组)18例、拉米夫定治疗组(B组)12例和对照组22例,A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联用恩替卡韦,B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联用拉米夫定,对照组单纯内科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精神症状、出血倾向等,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的肝功能、凝血常规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有效率(61.1%)高于拉米夫定组(50.0%)及对照组(40.9%);但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及凝血各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及各项化验指标。  相似文献   

8.
恩替卡韦是环戊酰鸟苷类似物,是一种口服型的、比较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能够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主要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谷丙转氨酶持续升高或肝脏有病变的慢性乙肝患者.恩替卡韦对初治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但由于其疗程长,用量较大,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为了该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我们对应用恩替卡韦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D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Child-PughB级乙型肝炎DLC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和拉米夫定对照组33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口服,1次/d),疗程均在48周以上。在治疗开始前、开始后1、12、24、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肝病毒定量(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清肌酐(SCr)、血常规和Child-Turcotte-Pugh分级(CPT评分)等指标。结果恩替卡韦组有24例、拉米夫定组30例已完成48周治疗。恩替卡韦组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拉米夫定组疗效相似。拉米夫定组有7例出现耐药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恩替卡韦组无1例发生耐药。恩替卡韦组2例、拉米夫定组3例发生原发性肝癌。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DLC1年临床疗效较明显,无耐药发生,是乙型肝炎DL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王改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99-320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乙肝相关性肾炎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例常规治疗,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乙肝系列各项指标、HBV-DNA滴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肝肾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变化、降低HBV-DNA滴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过程中,其对患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和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1年,不服用其他抗纤维化、抗病毒及调节免疫药物。结果:治疗组血清纤维化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较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更好抗肝纤维化,阻滞肝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景  金洁  叶卫江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87-1188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肝衰竭,目前其病死率仍高达50%~70%。本院自2005年11月至2009年6月应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9例,并与单纯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进行对比,取得一定疗效,现回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CHB-ACLF)患者中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病死率。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住院,使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且出院诊断为CHB-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56例患者纳入研究,拉米夫定组36例,恩替卡韦组20例。拉米夫定组患者7、14和28 d生存率分别为94%、72%和64%,恩替卡韦组患者分别为70%、65%和65%。拉米夫定组7 d病死率低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14 d和28 d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30分和ACLF 0-1级患者两组28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拉米夫定组7 d的病死率低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14 d和28 d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ACLF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第1周生存率高于恩替卡韦,但短期(28 d内)生存率与恩替卡韦相似,有肝硬化基础或有肝移植意愿的患者也可考虑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8例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7例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随机对其中42例恩替卡韦治疗者、36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12、24个月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8.4%、80.4%,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的31.1%、41.9%(P均<0.05);2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恩替卡韦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均<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阿德福韦酯更能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既往抗病毒失败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4例既往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以HBV DNA定量、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作为观察指标,判断治疗后12、24、48、96周的疗效,疗程为96周.结果 34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HBV DNA载量、HBeAg滴度在治疗12、24 、48、96周后均明显好转,疗程结束时19例患者完全应答,12例患者不完全应答,3例患者无应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治疗既往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损害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5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恩替卡韦组27例患者于TACE术前1周给予恩替卡韦(0.5mg/d)口服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患者行单纯TACE治疗。2组均在TACE术后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TACE术前后肝功能及血清HBV—DN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TACE术后5d恩替卡韦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升高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肝损害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术后5d血清HBV—D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前1周起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减轻TACE术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且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王聪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5):2581-258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患者与同期住院治疗的60例初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第4周生化学复常率为10.00%(6例),第12周生化学复常率为51.67%(31例),第48周复常率为83.33%(50例),其中第4周生化学复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4周、第12周和第48周HBV-DNA转阴率分别为85.00%(51例)、100.00%(60例)、100.00%(60例),其中两组第4周与第12周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eAg转换率、HBsAg滴度下降50%比率分别为63.33%(38例)、20.00%(12例),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HBV-DNA转阴,安全性高,但肝功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恩替卡韦治疗重症乙型肝炎的影响.方法:将40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重症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详细健康指导和护理;对照组仅行一般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治疗顺应性为95%,对照组为6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配合系统化健康指导有利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顺应、规范抗病毒治疗,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替卡韦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为提高抗病毒效果,预防病毒变异,本院采用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8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17~58岁,平均(36&#177;10)岁,病程(33&#177;22)个月。  相似文献   

20.
李颖  刘均娟  曹丽霞  赵桂明 《临床荟萃》2009,24(13):1133-113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1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基因型,给予恩替卡韦(O.5mg/d)抗病毒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定量,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03例CHB患者中感染B基因型者34例,感染C基因型者69例。治疗48周,感染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HBVDNA转阴、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和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血清转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基因型不影响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