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心肌、肝脏、肾脏和脑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3—2018-09期间心肺复苏术成功的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用亚低温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功能、肝肾功能及NSE水平和GC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肌酐(Cr),NS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肺复苏患者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肌功能,肝肾功能,调节体内NSE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脉注射液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脉饮源自<内外伤辨惑论·中暑伤胃气论>,由人参、麦冬、五味子(1:3.12:1.56)3味中药组成,是益气复脉的基础方,在中医学中是抢救垂死病人的重要方剂.研究证明,生脉可以加强窦房结电信号,稳定信号传递,增加心肌灌注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明显,对于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说明生脉在心脏复苏过程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现将生脉方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40例,经心肺复苏(CPR)达到基础生命支持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各20例.随访3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予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的致残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脏骤停后CPR患者实行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正确使用电脑降温毯及专科护理等是降低亚低温治疗脑复苏并发症的关键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素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定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冠状动脉灌注压,即主动脉舒张压和右房舒张压之差。实验证明右房舒张压很低,与正常窦性心律相比,在胸外按压时变化也较小,但是,正常心律时平均主动脉压舒张压约100mmHg,心搏骤停10分钟后复苏时约10~15mmHg,因此复苏时增加主动脉舒张压,亦即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可以提高复功苏成率。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冉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CPR)后、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低温麻醉、高热惊厥或超高热、感染巾毒性休克早期及颅内感染等患者。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成功救治重症热射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成功救治1例重症热射病(HS)患者,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40岁。2006年7月5日16:20,患者在室外高温环境下骑三轮车时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呼吸费力、牙关紧闭、全身发烫,但无口吐白沫、无二便失禁。10 m in后“120”急救医护人员到现场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7.
心肺脑复苏中的肾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肺脑复苏后,大量的续后工作是最终治疗成败的关键。这些续后治疗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压、脑水肿、急性呼吸衰竭、感染等,肾脏的保护也处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周为以上情况极易损伤肾脏,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一旦合并肾衰,病死率明显提高,一般认为肺衰合并肾衰时病死率可高至80%,有人认为在合并3个脏器衰竭的病人中,只有不伴肾衰者才能存活,累及4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脑复苏后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近2年来急诊科收治的心脏骤停后基础心肺复苏成功患者43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1例为对照组,B组22例为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基础心肺复苏用药及程序相同.B组在复苏即刻加用电脑控制降温仪降低体温.A、B两组均在复苏即刻、复苏第1、3、7 d,抽静脉血5 ml送化验室检测丙二醛(MDA)、尿酸(UA)和血小板凝聚率(PAGT),于复苏第7天进行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结果 亚低温组GOS分级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组治疗后MDA、UA浓度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变化不大(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PAGT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变化不大(P>0.05).结论 亚低温有明显改善心肺脑复苏神经功能的作用,是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心肺脑复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术后亚低温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及动态脑电波监测对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循环稳定的CPR术后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体温(颈静脉球温度)控制在31~34℃,维持3~6 d后复温.治疗期间行各项常规检查,同时监测脑电波并进行Hockday分级,对于存活3个月者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结果 良好转归组(包括恢复良好、中度残疾,19例)与不良转归组(包括严重残疾、植物状态、死亡,23例)间停跳后至开始CPR时间及复苏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中剩余碱、乳酸浓度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停跳后至开始CPR时间(min):4.11±1.80比13.08±11.37,GCS(分):5.48±1.32比4.13±1.61,剩余碱(mmol/L):-10.27±6.23比-13.18±7.29,乳酸(mmol/L):6.82±3.12比8.47±4.14,P<0.05或P<0.01];37例患者行动态脑电波监测,Hockday分级Ⅱ级与Ⅲ级间的良好预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12/14)比37.5%(3/8),P<0.05].结论 停跳后至开始CPR时间及复苏后GCS、血中剩余碱、乳酸浓度有助于判定亚低温治疗后患者的预后;脑电波监测对判定亚低温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转归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心搏骤停后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复苏成功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急诊医学和危重症医学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亚低温治疗的降温技术、降温开始时间、降温速度、目标温度、亚低温治疗的持续时间、复温、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说明亚低温治疗在急诊脑复苏抢救中的重要作用,为心搏骤停后脑保护提供了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手段,最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总结2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脑复苏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从基础护理、呼吸支持护理、消化系统护理、脱水治疗护理等4个方面介绍了护理措施,并就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治疗护理作了讨论。认为做好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脑复苏的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降温监护治疗仪在心肺脑复苏(CPCR)中的应用时机及护理方法。方法:将确定心跳和呼吸停止时间在6 min内、经心肺复苏(CPR)术后自主循环恢复并能维持24 h以上的68名复苏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患者在实施常规CPR同时,2 min内即用颅脑降温监护仪进行亚低温治疗;B组患者经CPR、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再用颅脑降温监护治疗仪进行亚低温治疗。两组均在2~4 h内使体表温度降至32~34℃,持续12~24 h。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情况、意识恢复(GC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人数及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48 h时、72 h内意识恢复(GC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降温监护治疗仪实施越早越好,最好在实施常规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同时开始,并配合高质量CPCR技术及精心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紧急体外循环在心肺脑复苏中应用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 1月~ 1999年 6月 ,我院共完成心脏手术 2 0 5 8例 ,心脏停搏 (CA )38例 (1.8% )。对其中 2 0例行紧急体外循环心肺脑复苏 (CPB CPCR) ,另 18例行标准心肺脑复苏 (S CPCR)。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38例 CA中 2例发生在手术室麻醉诱导过程中 ,余均发生在术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技术在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03-2008-05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亚低温技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温组与亚低温组,每组各15例。对复苏后患者的平均脑部温度、血氧饱和度(SaO2)、血酸碱值(pH)、平均动脉压(MAP)、意识障碍评分(GCS)等指标进行分析,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定。结果:常温组与亚低温组患者复苏时平均脑部温度分为(36.7±1.3)℃和(33.5±1.1)℃(P<0.05),血氧饱和度(SaO2)、血酸碱值(pH)、平均动脉压(MAP)、意识障碍评分(GCS)等基本相近(P>0.05);3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转归良好率分别为40%和73%(P<0.05),其中亚低温6h内实施者优于6h后实施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in-sufficent,NFI)分别18.7±4.3和14.9±3.7(P<0.05),修改后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分别为69.5±3.6和74.4±4.5(P<0.05)。结论:亚低温技术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复苏中具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实施降温越早,对脑复苏越有利。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采用肾上腺素联用山莨菪碱抢救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采用肾上腺素联用山莨菪碱抢救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采用肾上腺素联用山莨菪碱抢救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采用肾上腺素联用山莨菪碱抢救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采用肾上腺素联用山莨菪碱抢救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