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灵敏和简捷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方法。方法 在应用一种新的模板纯化处理技术 (Microcon 10 0 )基础上 ,采用适应于检测我国马来丝虫的两套DNA扩增引物(P1、P2与P3、P4) ,对实验感染马来丝虫的中华按蚊进行扩增检测。结果 两套引物均可检出蚊体内不同发育期幼丝虫 (L1、L2 和L3) ,其灵敏度达 1只蚊体内 1/ 6 4条L1和 2 0 0只群体蚊中含有 1只感染蚊 (体内有 1条L3)的水平 ,而对犬恶丝虫及未感染蚊却不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结论 初步建立特异、灵敏和简捷的PCR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彭亨丝虫及罗阿丝虫的微丝蚴(mf)被蚊摄入后,立即在胃内脱鞘。也有人报告:彭亨丝虫mf被四斑按蚊摄入后,立即在血块中脱鞘。Yamamoto等(1983)报道,彭亨丝虫在骚扰阿蚊的胃及腹部血腔内脱鞘。从而认为,鞘可能起着保护幼虫的作用。为了了解mf脱鞘是否常在蚊血腔中进行,作者采用感染丝虫的长爪沙鼠作蚊血源进行实验。感染彭亨丝虫的鼠血mf平均密度为73.5条/cmm和2.6条/cmm;感染马来丝虫的为1.5条/cmm,均以40mg/kg戊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中华按蚊、东乡伊蚊、淡色库蚊分别人工感染亚周期型马来丝虫,通过观察其微丝蚴摄人数、幼虫穿壁率、幼虫发育成熟率及感染24h 幼虫的黑化率等指标探讨了蚊种对亚周期马来丝虫的易感性。结果表明,中华按蚊、东乡伊蚊对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易感,淡色库蚊不易感。黑化反应在三蚊种体内均可发生,从多方面影响幼虫在淡色库蚊体内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究了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彭亨丝虫和犬恶丝虫的微丝蚴及蚊体内的幼丝虫的酸性磷酸酶活力(以下简称酶活力)。采用Barka和Anderson(1962)的方法,以萘酚AS-TR磷酸盐-六碳唑盐副品红为基质,pH  相似文献   

5.
中华接蚊、嗜人按蚊均可感染牛腹腔丝虫和马来丝虫。在马来丝虫病流行区进行蚊媒调查,特别是在马来丝虫病防治后期的蚊媒监测中,蚊体内人、畜丝虫幼虫的鉴别尤为重要[1]。为了排除牛腹腔丝虫幼虫对马来丝虫病防治后期蚊媒监测的干扰,1987~1992年,1995~1996年,我们选定已无微丝蚴血症者的蔡金镇两个原马来丝虫病流行村,总人口1963人为观察区、先后共8年观察人房内中华接蚊和嗜人按蚊自然感染牛腹腔丝虫的情况。材料与方法1.牛腹腔丝虫自然传染原调查:上午抽采观察区村民饲养的水牛耳背静脉血各6大滴(约120μl),涂制成1.5×3.0…  相似文献   

6.
作者等(1982)曾报告,马来丝虫Ⅲ期幼虫感染雪貂后,可作为丝虫性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甚或其它潜隐性感染的致病机理的实验动物模型。本文旨在研究采用雷貂静脉内注射马来丝虫微丝蚴,是否可引起与Ⅲ期幼虫感染相同的典型的潜隐性丝虫感染,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马来微丝蚴贵州虫株传代现象。方法 分别用周期型马来丝虫贵州虫株f31和f25微丝蚴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在温度、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幼丝虫在蚊体内发育情况。结果 贵州虫株f31在感染中华按蚊后24h解剖,仅在按蚊腹部和胃内可见脱鞘和未脱鞘的微丝蚴,第2~9d未发现各期幼丝虫,经6批次实验,结果相同。贵州虫株f25感染中华按蚊后24h解剖,蚊胃内未发现微丝蚴,在胸部可见早期腊肠期(L1)幼丝虫,第2~9d解剖可见各期发育中的幼丝虫。结论 贵州虫株f31马来微丝蚴经6批次传代失败,可能与同一地方单一虫株的多次传代发生遗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经斑点杂交法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可测到丝虫和微丝蚴2ng的DNA量,不与其它动物丝虫标本发生交叉反应。将单个蚊直接压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检测,感染蚊中含有1条感染期幼虫就可出现阳性反应。将一组蚊虫在裂解液中研磨集体检测时,在20只蚊虫中有1只感染蚊即可检出。显示该探针可用于马来丝虫地区的蚊媒监测。  相似文献   

9.
应用DNA探针检测蚊体内丝虫幼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经斑点杂交法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可测到丝虫和微丝蚴2ng的DNA量,不与其它动物丝虫标本发生交叉反应。将单个蚊直接压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检测,感染蚊中含有1条感染期幼虫不可出现了性反应。将一组蚊虫在裂液中研磨集体检测时,在20只蚊虫中有1只感染蚊即可检出。显示该探针可用于马来丝虫地区的蚊媒监测。  相似文献   

10.
尽管尚未确定自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犬恶丝虫的自然宿主,实验室观察已发现犬恶丝虫微丝蚴可在这两种蚊体内发育成感染性幼虫。因此,作者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这  相似文献   

11.
作者不久前曾介绍了左旋四咪唑在宿主体内对懒猴丝虫的效果。本文报告了该药在体外对懒猴丝虫感染期幼虫、微丝蚴和成虫的作用。感染期幼虫取自实验室纯系培养的骚扰阿蚊(在叮咬阳性动性12天后解剖),微丝蚴从宿主血液中分离,成虫在解剖阳性动物后获得。将上述三个虫期分别放置于含有  相似文献   

12.
通过膜饲吸血法,使中华按蚊同时吸入马来丝虫微丝蚴和标记物(~(35)S-蛋氨酸、~3H-尿嘧啶核苷和~(32)P-磷酸二氢钠)。待微丝蚴发育至第三期幼虫后分离并测定其放射性。结果表明幼虫都成功地获得了标记,但幼虫获得标记物的量并不相同,成蚊和幼虫获得的~(35)S-蛋氨酸标记量均较~(32)P-磷酸二氢钠为高。提示成蚊和幼虫对不同营养物具有选择性。本文为研究马来丝虫幼虫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个接近自然条件的体内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为了寻找理想的哺乳类的马来丝虫动物模型,以供生物医学的研究,对非洲狒狒进行了马来丝虫的实验感染。首先用实验室的东乡氏伊蚊叮咬感染马来丝虫的家猫,饲养14天,待丝虫发育为第三期幼虫,使存活的3只蚊虫叮咬出生3个月的小狒狒的腹部,然后解剖这些蚊虫,  相似文献   

14.
PCR及PCR-ELISA法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灵敏、快速、特异的方法。方法:选择应用PCR及PCR-ELISA法检测马来丝虫幼虫DNA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在该条件下分别以马来丝虫Ⅰ期、Ⅱ期、Ⅲ期幼虫各1条作模板,测定检测的灵敏度及检测实验室人工感染中华按蚊体内的马来丝虫幼虫。结果:PCR及PCR-ELISA法均能检测出1条Ⅰ期幼虫(L1),而PCR的检测下限为1/10条L1,PCR-ELISA检测下限为1/100条L1;将分离的感染期幼虫加阴性蚊媒进行粗提、扩增及电泳,结果未见明显的扩增条带,扩增产物作ELISA检测,全部为阴 性;个体解剖人工感染的中华按蚊120只,分别收集113只阳性蚊体内的幼丝虫,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初步建立了PCR及PCR-ELISA法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可产生抗感染作用的丝虫功能性抗原,制备了抗班氏丝虫微丝蚴分泌代谢抗原的McAb(F_((3)2))和抗马来丝虫第Ⅲ期幼虫(L_(3))的McAb(F_(46))。免疫扩散试验证实两种McAb均为IgM_(0)用ELISA方法检测丝虫抗原结果表明,F_(46)对马来、班氏及彭亨丝虫L_(3)抗原具有高度反应性,而对这些丝虫的微丝蚴(mf)抗原反应性低得多,与钩虫、  相似文献   

16.
定量了解淋巴丝虫传播动力学,对制订合理的防治对策非常重要。传播动力学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丝虫幼虫产率(即蚊媒体内微丝蚴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的成功率)和人血中微丝蚴密度之间的关系。在班氏吴策线虫和蚊媒间存在三种类型关系——限制、促进和均衡。限制关系,即当微丝蚴摄入量增  相似文献   

17.
以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为靶抗原制备多株单克隆抗体(McAb)从中筛选出1G1、1H1单克隆抗体,检测人工感染马来丝虫的中华按蚊。当中华按蚊吸食含马来微丝蚴的兔血后,分别解剖,同时以ELISA及Dot-ELISA检测饲养不同时间的中华按蚊。结果显示,饲养9d的按蚊马来丝虫幼虫阳性率,人工解剖为86.6%,ELISA和Dot-ELISA法分别为82.2%和77.8%。经统计学处理,人工解剖与单抗检测无显著性差异,其灵敏度为每只蚊0.5条幼虫。实验证明,此McAb与牛腹腔指状丝虫、猪肺丝虫抗原无交叉反应,显示了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马来丝虫有夜间周期型和夜间半周期型两种类型,而这两型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不同,亚周期型又有动物保虫宿主,因此区分这两型马来丝虫,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曾有人发现在厚血片中许多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有脱鞘的倾向,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则无此现象。本文作者对两型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的微丝蚴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出现脱鞘的情况作了观察。取两型马来丝虫携带者及阳性猫的60立  相似文献   

19.
已有报道,印度很多马来丝虫病老流行区的丝虫病流行率呈下降趋势。作者于1979年/1980年对5个老马来丝虫病流行区进行了调查,并将人群微丝蚴阳性率的调查结果与本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调查结果作了比较。五个地区原来两种丝虫微丝蚴阳性率为:1,丹达(中央邦)——马来丝虫13.3%;班氏丝虫0%。2,拉坦普(中央邦)——马来丝虫16.2%;班氏丝虫0%。3,帕特纳加尔(奥里萨邦)——马来丝虫17.8%;班氏丝虫0%。4,埃尔尼(泰米尔纳德邦)——马来丝虫  相似文献   

20.
布利氏丝虫是新近在马来西亚发现的一种丝虫。这种丝虫分布于马来西亚的东部和西部,成虫寄生于野生啮齿动物的肺、肝和肠,人工感染接种实验室的大白鼠已获成功。幼虫在蚊体内发育,埃及伊蚊、东乡氏伊蚊和骚扰阿蚊均可作为实验室的传播媒介。它可能是一种适用的丝虫啮齿动物模型,所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作者等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于1973~1974年,在西马来西亚的马来半岛各省设点,进行野生啮齿动物感染布利氏丝虫情况的调查,观察阳性动物的地理分布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