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福建省登革热疫情及其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福建省登革热数据和22区县蚊媒监测点数据,蚊媒密度指标采用容器指数(CI)和布雷图指数(BI)。结果:全省共报告发病976例,其中输入性病例55例、本地病例921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2.54/10万;全年发病最多的月份依次为8月、9月和10月,共占比92.01%。全省蚊媒监测点CI为12.23%;高传播风险(BI>20)记录数为159个,占比10.31%。CI较高的月份为5-10月。CI居前的区县分别为集美、晋安、新罗,分别为52.07%、33.26%、23.13%。高传播风险(BI>20)占比居前的为思明、晋安、福清,分别为37.50%、30.43%、26.04%。存在高传播风险(BI>20)的蚊媒生境为废旧物品处、医院和居民区,分别占比46.43%、38.89%和9.86%。结论:思明、晋安、集美等蚊媒密度较高区县以及医院、港口/码头/车站等人口流动频繁复杂场所,传播登革热风险较大,应加强蚊媒监测和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2.
全球应警惕登革热的流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登革热(Dengue fever,DF)于1779年在埃及的开罗、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和美国的费城被发现,并基于症状被称作为关节热和骨折热;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于1869年将其命名为登革热。该病主要由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引起,是一种通过埃及伊蚊(Aedesaegypt)、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和其它伊蚊(Aedes Spp.)媒介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3~14天。临床特征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与关节疼痛;极度疲乏、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3.
白蚊伊蚊经卵传递登革2型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明白蚊伊蚊亲代能够经卵传递登革2型病毒给子代,并且在传递过程中病毒毒力呈逐渐增强趋势。方法采用套式PCR分批检测感染雌蚊的子一代至子四代卵内登革病毒结合C6/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及TCID50法滴定病毒滴度。结果白蚊伊蚊能经卯传递DEN-2,至少可传四代以上:且在传代中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结论实验证明白蚊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有较大的媒介效能,且在维持登革病毒的自然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