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EST治疗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51例患者(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和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210例患者(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的临床资料,探讨JPDD与胆总管结石发病的关系,分析JPDD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成功率、EST取石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JPDD直径<1 cm、1~3cm、>3 cm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分别为39.3%(11/28),53.2%(33/62),7/8,JPDD直径越大,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边缘型[81.0%(17/21)]显著高于并列型[41.9%(26/62)]和包绕型(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ST取石成功率明显低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91.8%(45/49)比99.5%(208/209)],EST切口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11.1%(5/45)比1.9%(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JPDD是EST切口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结论 JPDD特点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相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会受到JPDD的影响,但仍是治疗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取石术治疗,试验组采用ERCP取石术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8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常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必要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46例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成功率95.8%。另2例结石嵌顿于壶腹部行乳头开窗术取石成功;36例一次取尽结石,11例分2次取石成功,总成功率98%,1例取石失败。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0例,胆道感染4例,急性胰腺炎1例,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6天。结论:经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通过网篮套石、机械性碎石网篮取石,球囊套石等方法排除胆总管结石。结果其中2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施行EST,289例完全排除结石,通过胆汁查到109例华支睾虫卵确诊并治愈,同时并发的急性胆管炎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也得到治愈。随诊5年,复发胆管结石67例,其中并华支睾虫感染者胆道结石29例复发,再次或多次内镜治疗成功。结论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能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及其并发症,且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华支睾虫感染是结石成因之一,内镜通过查胆汁易于发现,治疗及预防华支睾虫感染可减低胆石复发。  相似文献   

6.
近一年来,我科利用该项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人52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准备 1.1 器械和物品的准备 术前要对十二指肠镜及各种配件进行严格消毒及灭菌处理,如高频电刀、各类导丝、造影导管、取石网和碎石器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乳头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取石球囊、机械碎石等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7.9%(47/48),对照组成功率为95.8%(46/48),两组患者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对照组为18.8%(9/4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窒的效果显著,相较于乳头扩张术安全性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通过网篮套石、机械性碎石网篮取石,球囊套石等方法排除胆总管结石。结果其中2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施行EST,289例完全排除结石,通过胆汁查到109例华支睾虫卵确诊并治愈,同时并发的急性胆管炎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也得到治愈。随诊5年,复发胆管结石67例,其中并华支睾虫感染者胆道结石29例复发,再次或多次内镜治疗成功。结论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能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及其并发症,且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华支睾虫感染是结石成因之一,内镜通过查胆汁易于发现,治疗及预防华支睾虫感染可减低胆石复发。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结石是引起胆道梗阻性黄疸及感染的原因之一,以往主要靠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1例,具有不开刀、创伤小,费用低、疗效高等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后,结石复发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关系.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月,508例因胆总管结石做EST或EML取石的连续病例,其中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48例,随访复发率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头位于憩室边缘或在憩室内时与结石再发有关,而邻近和远离憩室者与结石再发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38例MRCP证实小于20mm的胆总管结石行小切开后以8~20mm球囊扩张后取石。结果完全取石率95.7%(132/138),术后并发症胰腺炎10.1%,胆管炎1.45%,胆囊炎2.17%,无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且保留了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144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80例为观察组,开腹手术治疗64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1)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等。(2)治疗效果:包括术后胆总管通畅率、结石残余率、复发率,手术治愈率等。结果 144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损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少、疼痛反应轻、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胆道结石较理想的微创术式。但术者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9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LCBDE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CBDE)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手术情况、二次手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9.9±5.7)、(1.3±0.5)、(7.5±1.9);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4.9±5.8)、(1.7±0.7)、(10.6±3.0),两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8.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手术成功率较高,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与剖腹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行剖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ERCP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7.2%)与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可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胆总管结石(CBDS)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急性胆囊炎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行ERCP术的186例CBDS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组(n=35)和非急性胆囊炎组(n=151)。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病等。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检测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检测IL-6基因rs1800795(-174G/C)、rs1800796(-572G/C)和rs1800797(-597G/A)位点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胆囊炎组患者术后3 d和7 d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高于非急性胆囊炎组患者(P<0.05),IL-6基因-572C/G位点基因型CC、CG和GG分布频数与非急性胆囊炎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等位基因C的频率低于非急性胆囊炎组(P<0.05);术后7 d血清IL-6(OR=1.964,P=0.020)、TNF-α(OR=1.931,P=0.031)、CRP(OR=1.939,P=0.028)和IL-6基因-572C/G位点多态性(OR=1.908,P=0.038)均为影响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发生的独立因素;术后3 d和术后7 d,IL-6基因-572C/G位点基因型为CC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低于基因型为CG+GG患者(P<0.05)。结论IL-6基因-572C/G位点多态性与CBDS患者ERCP术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有关,是影响术后急性胆囊炎发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后腹腔感染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进行治疗的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微创手术组(A组)5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B组)43例,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占42.7%、胆漏占28.6%、残余结石占21.4%、胆道自身炎症占7.14%;B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胆漏、残余结石、胆道自身炎症各占25.0%;A组感染率为25.5%,B组为9.3%,A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胆道(胆总管结石)手术易引起腹腔感染,临床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瘘道硬性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价值。方法 胆管术后残留结石患者327例,手术4周后经瘘道使用硬性胆道镜治疗,其中经T管瘘道315例,U管瘘道5例,胆肠支撑引流管瘘道7例。结果 327例患者,取石486例次,平均1.5次/例,326例患者取石成功,但14例患者残留结石。1例患者因瘘道太长或石失败,结石取净率为95.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瘘道硬性胆道镜可经术后瘘道进入大多数肝内胆管或胆总管进行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治疗,该法能解决与残石治疗有关的许多问题并获得较好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嵌顿、铸型或伴有胆管狭窄等纤维胆道镜下处理困难的残留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13例患者的Il盘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胆囊内伴有多发性小结石,均有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病史,1例转氨酶升高,3例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总管增粗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MRCP检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因出现不适症状发现胆总管结石,其大小与胆囊内小结石相当,6例经保守治疗结石自行排出,7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详细复习病史资料,及时补充检查,正确的操作方法是预防此并发症的关键。采用保守治疗可使部分结石自行排出,EST治疗为首选手术方式,必要时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C中胆管操作的原因、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LC中出现的3例胆管损伤病人的手术经过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在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及时处理,痊愈.结论:对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的熟悉和熟练操作技术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万德培 《现代保健》2011,(14):59-6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7月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