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肠道病毒71型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外周血EV71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的81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患儿均有发热,48例抖动,45例惊跳,42例呕吐。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53例;血糖升高10例,降低20例;肌钙蛋白无异常;脑脊液白细胞升高73例。81例患儿均采用甘露醇减轻神经系统水肿,其中32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控制炎症,27例采用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除1例发生左上肢迟缓性瘫痪,其余80例均临床治愈。结论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均有发热、精神差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抖动、惊跳、呕吐;治疗上应积极降颅内压,酌情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医院近5年来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特点与病原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疑似手足口病患儿490例,经过临床确诊44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资料观察手足口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病菌分布情况和病原学特征并对手足口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患儿中EV-71病毒感染占比较大(P<0.05);春季患儿的EV-71病毒感染占比较大,夏季患儿的CoxA16病毒感染占比较大,秋、冬季节以其他类型病毒感染者为主,(P<0.05)。重症和普通患儿感染病毒类型均为EV-71;家庭卫生条件较差、饮水条件较差和与手足口病患儿有过接触是手足口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家庭卫生条件、饮水条件、与手足口病患儿有过接触是手足口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V-71感染是患儿的主要病毒感染类型;根据季节不同其病原体有着明显区别;家庭卫生状况、饮水条件、是否与手足口病患儿有过接触是影响手足口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特异性蛋白(S100B)在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脑脊液、血清中的表达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治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组30例,单纯手足口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患儿脑脊液、血清中S100B水平.结果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组脑脊液、血清中S100B水平均高于单纯手足口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脑脊液、血清中S100B水平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对病毒性脑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资料。方法:报道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并对该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医师通过对患者脑脊液、电生理学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病毒性脑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表现识障碍、发热、精神行为异常、呼吸肌麻痹、肢体瘫痪、脑脊液细胞数升高为特征。应警惕出现严重进展性呼吸衰竭,建议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济宁市2012—2021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型)疫苗接种前后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EV-71型疫苗接种前后手足口病发病和病原学变化。结果 2012—2021年济宁市6月龄~5岁儿童中,手足口病发病率为658.93/10万,其中,2018年发病率最高(1 094.63/10万),2021年发病率最低(247.23/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型占27.89%,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占34.59%,非EV-71非CV-A16型占37.52%。6月龄~5岁儿童中,EV-71型估算发病率为131.04/10万,2017年估算发病率最高(322.13/10万),2021年最低(7.71/10万)。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占76.25%。2016—2021年济宁市EV-71疫苗平均估算接种率为7.98%。EV-71型疫苗接种后手足口病EV-71型占比低于接种前,下降4.80%。优势毒株为EV-71型的年份是2013年和2017年,2018年起EV-71型占比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合并颅内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病原学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45例手足口病合并颅内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和相同时期内住院治疗45例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手足口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现象。结果合并颅内感染患者均有头痛、发热、精神不集中等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和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异常;观察组患儿发热天数大于3天占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疾病的高峰期前出现典型皮疹占88.89%,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测定值和外周WBC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合并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压力均有增高的现象,脑脊液细胞数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病原学检测结果中,EV71感染占66.67%,A16感染占13.33%,EV71感染的发生率在脑干脑炎患儿和其他非脑干脑炎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出现高烧不降、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压和血糖升高等现象,应特别重视。手足口病合并颅内感染患者中主要的病原体感染是EV7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的神经系统临床特征.方法 对56例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儿均有发热,病程3~5d出现惊跳样动作38例(67.9%),瘫痪24例(42.9%),呕吐23例(41.1%),意识障碍19例(33.9%),抽搐13例(23.2%),共济失调10例(17.9%),头痛7例(12.5%).40例(71.4%)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中脑干脑炎21例,脑膜脑炎14例,脑脊髓炎5例.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AFP)24例,以单侧肢体瘫痪居多,其中一侧下肢瘫痪9例,一侧上肢瘫痪5例,双下肢瘫痪6例,四肢瘫痪4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1年,仅有1例合并AFP的患儿肌力未完全恢复,未遗留其他后遗症.结论 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AFP,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联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2020年6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干扰素治疗,观察组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联合治疗。观察治疗疗效,血清与脑脊液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症状缓解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与脑脊液S100B、NSE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体温恢复、疼痛、呕吐缓解、精神状态缓解等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疗效显著,症状缓解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且很多手足口病患儿会在患病的过程中合并病毒性脑炎。目前手足口病的治疗较多采用降颅压、消炎及抗病毒等方法[1]。本文对我院儿科近年来收治的46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辅助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确诊为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脑炎严重程度与EEG异常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84例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首次EEG异常为率100%,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部分阵发性尖(棘)波或尖(棘)慢波。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脑炎严重程度与EEG的异常程度密切相关(r=0.533,P<0.001))。结论 EEG对小儿HFMD并发脑炎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动态监测EEG可辅助临床判断小儿HFMD合并发脑炎患儿的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苏州市2010 - 2018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 - 2018年苏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苏州市2010 - 2018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11 530例,重症2 687例,年均发病率为175.24/10万,重症比例为1.27%;重症病例发病高峰在5 - 7月(62.93%);市辖区重症比例高于县(市)区;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1.59%,散居儿童占78.79%,男女性别比为1.99∶1。63.49%的病例发病至诊断为重症的时间间隔≥3 d。98.98%的病例出现发热,98.52%的病例有出疹。病原监测结果显示:EV71占阳性标本的79.23%,CoxA16占6.59%,其他肠道病毒占14.17%。结论 苏州市重症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EV71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应加强对社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的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和识别能力,加强EV71监测,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3-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HFMD患儿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98例轻症HFMD患儿病历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80例重症HFMD患儿平均年龄为(18.52±3.23)个月,<3岁者70例(87.50%);均发热,伴持续高热36例(45.00%),重症肺炎10例(12.50%),神经系统损害70例(87.50%),血压升高42例(52.50%);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71型阳性73例(91.25%);外周血平均白细胞计数为(14.24±3.87)×109/L,平均血糖值为(8.45±1.21)mmol/L;心肌酶CK MB升高71例(88.75%),平均CK MB值为(69.71±18.26)IU/L。与轻症组患儿比较,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HFMD患儿发生持续高热、神经系统损害较多。对年龄小、热程长、嗜睡、高白细胞计数、高血糖、高血压的HFMD患儿应警惕发展为重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重症病例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比例将海南省各县分为"高、中、低"三层,每层随机选取2个县,共对6个县的12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125例普通病例进行现场调查,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诊在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非母乳喂养、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es 71,EV71)感染、就诊前最高体温高于39℃、发病到确诊时间≥ 2 d等5个因素在两组病例间分布存在差异。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EV71感染,初诊在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非母乳喂养及发病到确诊时间≥ 2 d为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病原学监测,根据EV71比例变化及时发布预警;提倡母乳喂养,禁止乡村医生、个体诊所接诊5岁以下发热儿童;加强培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断水平,有助于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病例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大防控措施,避免死亡。[方法]对2009年潍坊市2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儿均因发热分别就诊于村卫生室、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未能及时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确诊,按一般发热、呼吸道感染方案救治,病情逐步加重;首例病例先后转诊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诊断为手足口病、青岛市妇幼儿童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第二例转诊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2例病例均因病情时间长、发展快、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2例病人由于确诊不及时,早期未及时得到规范救治,逐步发展为手足口病危重病例,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5.
120例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FRE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08年5-9月收住院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以<5岁者为主,男多于女;发病集中于5~7月份,多有与手足口病者密切接触史;发热发生率为60.83%,所有患儿均出现皮疹,分布于手、足、口、臀、躯干及肛周,皮疹消退时间为(4.59±1.36) d;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等并发症;重症病例4例(3.33%),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仅1例合并严重病毒性脑炎者转院,其余均达到临床治愈,住院时间为(6.36±2.53) d。48例患儿行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71型阳性占12.50%,柯萨奇病毒A16型阳性占66.67%,未检出病原体者占20.83%。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流行强度大,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对患儿早期诊治及采取隔离、消毒等有效措施,可控制传播。治疗以抗病毒为主,若无严重并发症,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波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原学类型,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2011年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粪便标本,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结果:171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EV71型病毒占81.28%,CoxA16型病毒占1.75%,其他肠道病毒占16.96%;5月-7月为高发月份,1岁组重症病例最多,重症病例人群男性高于女性(1.76∶1)。结论:EV71型是宁波地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致病病毒类型,其流行具有明显的年龄、季节界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蒙古第四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4例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手足口病合并AFP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4周的随访。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儿童,平均年龄(30.33±11.37)月;1例成人。患者在发热后(2.50±0.50)d出现急性迟缓性瘫痪表现,在2~3d内发展至高峰。4例均表现为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单侧上肢瘫痪2例,单侧下肢瘫痪2例,肌力为0~Ⅱ级。4例均合并中枢神经受累。随访瘫痪肢体在1周内自远端开始恢复。结论手足口病合并AFP者〈3岁儿童多见,成人极少;瘫痪发生在手足口病的初起阶段,在瘫痪发生后2~3d内发展到顶峰;多数患者以单侧肢体瘫痪为主,单纯下肢瘫痪者比单纯上肢瘫痪者恢复快;儿童比成人恢复快;多合并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损害。早期针对AFP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及重症后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就诊过程、临床症状及病原学等资料。以死亡为观察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不同年龄手足口重症病例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2岁组的病例,“照看人文化程度低”(OR=2.58)和“EV71病毒”(OR=7.36)明显增加重症病例的死亡风险;“初诊为手足口病”(OR=0.33)及“发病时出疹”(OR=0.27)会降低该组儿童的死亡风险。对≥2岁组的病例,“头痛”(OR=13.84)和“同伴发病”(OR=3.63)会增加该组重症病例的死亡风险;“发病时出疹”(OR=0.14)也被观察到能明显降低该组死亡风险。以上的OR值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监护人及基层医疗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识别能力,可能有效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风险。此外,对<2岁的患者应加强病原学监测,重视EV71病毒感染病例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宁夏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宁夏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5月~2010年6月共报告病例11123例,其中重症病例24例,死亡2例;全区各县区均有发病,兴庆区发病率最高,为679.5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男女性别比为1.60︰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90.31%,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实验室检测EV71和CA16是引起我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全区共报告10例以上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6起,均发生在幼儿园,14起检出肠道病毒阳性,其中10起为EV71阳性。[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及地区、性别、年龄差异,且疫情处于上升状态,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及对农村偏远地区和城镇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力度,同时提高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诊断及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宜兴市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正确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宜兴市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兴市2010年报告22例重症病例,以5~7月为发病高峰,男性、散居儿童、1~3岁婴幼儿为高发人群。外地户籍儿童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本地儿童(P=1.43×10-6),EV71感染较CoxA16更易导致重症(P=0.0385)。重症病例临床症状多有发热、皮疹、精神差、易惊、心率加快、呕吐等症状。首诊确诊率为52.38%,重症病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时间为(2.10±0.80)d,较普通病例有诊断延迟。结论对外地流动人口及小年龄组儿童的家长要加强宣教,改善卫生条件,提高卫生意识。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及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