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增生病在祖国医学对其称之为乳癖,因为乳癖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病变,它既包括乳腺腺体的小叶性增生及囊性增生,又包括乳腺腺瘤样增生结节,正如《疡科心得集》所言:“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其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乳癖发病多以乳腺结块伴胀痛为主,病因每与月经周期、情志因素有关,由于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病位多与肝、肾、胃及冲任关系密切,乳腺增生病从现代医学内分泌角度,认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26例鲁立宪孟安琪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110032)乳腺增生病是妇人良性乳腺病中较为常见病之一。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属中医“乳癖”范畴。其发病多以乳腺肿块伴胀痛为主,病因每于月经周期、情志因素有关,由于情志内伤、冲任失调...  相似文献   

3.
马朝群 《中医研究》2008,21(12):54-57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乳房肿块和乳房胀痛是其两大主要症状,症状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是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的以乳腺不同程度增生为主的病变,与卵巢内分泌失调有关,即黄体功能相对不足而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致乳腺在经期过度增生,月经后复原不全,从而导致乳腺导管、小叶或周围结缔组织细胞增生。其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为"乳癖",是妇女乳房部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胀痛和肿块为主症,常见于中青年妇女。其病因与情志、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正气虚弱,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气滞、痰凝、血瘀,凝滞于乳房,搏结不散,日积月累而成。患者常感  相似文献   

5.
温阳通络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阳通络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体会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继芳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卫生院张继范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温经通络为主治疗乳腺增生屡收奇效。就个人的临证体会陈述如下:乳腺增生为中医的乳癖。乳癖一疾,多由情志不舒,郁怒伤肝,损伤脾胃,脾虚痰湿内生,肝胃...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是困扰广大女性的常见乳房病之一,中医称为“乳癖”,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结块,并多随月经周期或情志变化而变化。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而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增生症(hyperplastic disease of breast,HDBA)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临床表现以乳房肿块及疼痛为多见。现将陈鹏主任医师用中药敷贴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经验介绍如下。1病困病机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乳痞"、"乳痛"、"乳中结核"等范畴~([1])。《诸病源候论》有言:"癖者,所谓癖侧在于两胁之间。"指出病位在两胁乳房之处。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记载:"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概括了乳癖的临床特点,亦可知乳癖之病与情志调顺相关,情志顺则消,情志郁则长。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既非炎症 ,也非肿瘤 ,是中年妇女的常见病 ,占乳腺疾病的 75 %以上。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 ,多采用内分泌治疗和手术疗法 ,存在着服药疗效好 ,但停药反跳明显的缺点 ,且手术对周围腺体组织有刺激等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就近 10年中医药对本病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内治法结合月经周期治疗 陈华元等〔1〕主张经后期服用以养阴为主的乳癖I号合剂 3天 ,经间期服用以补阳为主的乳癖Ⅱ号合剂 3天 ,经前期服用理气、消瘀、化痰、散结为主的乳癖Ⅲ号合剂…  相似文献   

9.
浅谈从调摄冲任治乳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迪梨 《光明中医》2011,26(5):907-908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25~45岁的妇女,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属乳癖范畴。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及情志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癌变危险,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1]。临床上,中医辨证论治较西医治疗有较大的优势,常从调摄冲任治疗乳癖。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卵巢功能、内分泌失调有关,属于祖国医学“乳核”、“乳癖”范畴。多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气滞血瘀、痰结络阻于乳腺部,结聚成核,日渐增大,遂发该病。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6月应用消乳核胶囊配合热敷及离子导入治疗乳  相似文献   

11.
臧平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1049-1049
乳癖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是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其临床表现为月经前5~15d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经期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乳房肿块常有多枚,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肿块常随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而消长。本病属于中医学“乳癖”、  相似文献   

12.
乳癖是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中青年妇女多见,多由于情志不遂或受到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气血瘀滞、肝郁痰凝,瘀血阻于乳络所致,笔者以疏肝解郁汤治疗乳癖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胡德祥 《河北中医》2008,30(4):445-447
乳腺增生病(erythroplasia of mammarygland,EMG)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是非肿瘤性、非炎症性乳腺上皮增生性疾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现代医学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一般认为其发病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由于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黄体素减少,而雄激素相对增多,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上皮发生随月经来潮而出现增生和复旧不全.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有关的慢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晚婚、离婚、人工流产、不愿哺乳、精神紧张、社会竞争等等致使乳腺增生病有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特异性疗法,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显示出其独特优势.现就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证治规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其形成以肾虚、冲任不调为发病基础,肝气郁结为诱因,痰瘀互结为结果。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小叶在成熟期或周期变化中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因而病理表现为上皮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及部分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erythroplasia of mammarygland,EMG)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是非肿瘤性、非炎症性乳腺上皮增生性疾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现代医学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一般认为其发病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由于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黄体素减少,而雄激素相对增多,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常见于中青年妇女,多因情志不遂所致。笔者自1993年~2000年用自拟消癖汤内服和三鲜药(鲜地龙、鲜蒲公英、鲜紫花地丁)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6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病首位,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结块,并多随月经周期或情志改变而变化,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等范畴.笔者在多年诊疗过程中,有以下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1本的辨治乳腺增生病与脏腑、经络、气血关联紧密.  相似文献   

19.
<正>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腺疾患,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由于该病病机复杂、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量化标准,故目前该病中医辨证分型多元化,且临床大多病例证候兼杂。宋爱莉教授根据多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认为痰瘀互结为乳腺增生病的主要病机。1气滞血瘀、痰浊结聚为乳腺增生病共有病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情志、饮食、先天不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精神刺激,急躁恼怒,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凝滞,阻滞  相似文献   

20.
乳腺囊性增生病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究其病因病机,多由情志内伤,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所致。诚如《外科正宗》所云:“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治当疏肝解郁为主,以四逆散为主方,佐以化痰软坚、活血散结之品,如浙贝母、生牡蛎、郁金、夏枯草等,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