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对脑出血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以来经CT扫描确诊的100例脑出血影像表现。结果:颈叶出血19例,颞叶出血10例,枕叶出血3例,顶叶出血2例。基底节核出血50例,丘脑出血5例,脑干出血3例,小脑出血5例,脑室出血2例。结论:CT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及观察疗效,预后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CT定位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11例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介入组)及同等数量单纯药物治疗患者(保疗组),进行疗效观察及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探讨CT定位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影像在高血压脑出血风险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录入42例连续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颅脑CT影像特征,随访患者发病3个月的生存质量(做mRS评分)和总体认知功能(做MMSE评分),对CT影像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是发病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预测因素;年龄、血肿体积和首次NIHSS评分是发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出血量超过10 ml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及对预后的影响将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结论 CT影像特征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转归的评价指标,可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螺旋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46例经临床和手术明确诊断的急性胰腺炎CT征象进行分析评价,并进行CT分级。结果4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中,42例首次扫描诊断为急性胰腺炎,1例在复查CT扫描时确诊为急性胰腺炎,3例在首次及复查时CT均表现为正常。40例A、B、C级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6例D、E级患者,其中4例非手术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CT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发现并发症,而且还可以准确地进行CT分级,对临床判断预后、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对急性自发性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acut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hICH)血肿周围脑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定量研究,验证血肿周围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方法 对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33~74岁,平均55.08岁)临床及CT确诊为幕上shICH患者行CTP检查,自发病到灌注扫描的时间为8~19h,平均14.88h.以血肿最大层面为参照,测量血肿内部、血肿周围、远隔区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计算相对灌注参数值rCBF、rCBV、rMTT(患侧/健侧).结果 shICH血肿灌注参数伪彩图从血肿中心到外周色差呈阶梯样分布.血肿周围组CBV值为(1.61±1.53)ml·100g-1、CBF值为(16.48±17.38)ml·100g-1·min-1),低于对侧镜像区(ZCBV=-2.603、ZCBF=-4.178,P<0.05);MTT值为(9.12±2.57)s,较对侧镜像区延长(t=4.747,P<0.05).方差分析显示血肿内部、血肿周围组及远隔区组灌注参数MTT及相对值rCBF、rCBV、rMTT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MTT=9.043、FrCBV=38.031、FrCBF=25.023、FrMTT=12.486,P<0.05),进一步LSD分析,血肿周围组与远隔区组MTT、rMTT、r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rCB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秩和检验显示血肿周围组CBF明显低于远隔区组(Z=2.288,P<0.05),但两组间CBV均值差异无显著性(Z=-0.357,P>0.05).结论 CTP可反应shICH血肿周围低灌注状态,但没有证据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6.
小儿癫痫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螺旋CT扫描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小儿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分别行螺旋CT及EEG检查,并对其CT表现及EEG异常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20例小儿癫痫患者中CT表现异常者80例,阳性率为67%。其中脑萎缩28例,炎性病变14例,外部性脑积水11例,先天性疾病7例,颅内肿瘤6例,脑内缺血灶5例,外伤(包括产伤)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蛛网膜囊肿2例,颅内钙化2例。EEG异常者107例,异常率89.1%。80例CT异常患儿EEG异常率为100%。结论:CT检查在小儿癫痫病因查找及病变定位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Cr与EEG二者的结合可提高小儿癫痫的诊断准确率及定位率。  相似文献   

7.
<正>脑内原发性淋巴瘤较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05%[1],容易误诊。随着免疫制剂的过多使用、器官移植及AIDS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8]。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现总结多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73岁,平均53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  相似文献   

8.
唐明   《放射学实践》2010,25(7):768-771
目的:探讨CT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病变范围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胰腺增大、胰周及胰外间隙扩散范围进行CT分级,分析CT分级(Ⅱ~Ⅳ级)与临床Ranson评分标准[R1(0~2分),R2(3~5分),R3(〉6分)]及预后因素(死亡人数、手术例数、非手术例数)的相关性。结果:病变范围的CT分级Ⅱ级且临床Ranson评分与R1~R2级者16例,病程相对平稳;同属于Ⅲ~Ⅳ级和R2~R3级者共21例,病程迁延、反复、并发症多,病情危重;介于中间者,同属于CT分级Ⅲ级和R1级者共5例。病变范围的CT分级与临床Ranson评分标准呈正相关(r=0.429,P=0.005)。CT分级Ⅱ级16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Ⅲ级14例中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1例死亡;Ⅳ级12例中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7例手术,4例死亡。病变范围CT分级与临床预后间呈正相关(r=0.711,P〈0.001)。结论:病变范围的CT分级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临床Ranson标准结合更能提高早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临床治疗和实验室相关检查确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吸虫病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2例中单发4例,多发18例。病变位于幕上20例,其中额叶6例,颞叶4例,枕、顶叶10例,病灶分布于皮层或皮层下区,呈等或稍高密度,大多数强化显著,呈多发小结节状、斑片状或簇状聚集成团,灶周有明显水肿区。幕下小脑半球2例,表现为片状水肿区内多个强化小结节或团块。结论:脑血吸虫病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疫水接触史、免疫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脑出血患者59例,分别在入组时、入组后7d、14d、28d应用CT灌注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参数数值,计算脑岀血侧(患侧)与其健侧镜像部位各参数的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后rCBF、rCBV 7d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MTT与TTP 7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且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波动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CT征象与Masaoka临床-病理分期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腺瘤患者术前的CT资料和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并对7例复发患者的CT征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5例中,非侵袭性胸腺瘤11例,侵袭性胸腺瘤34例,CT上二者在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不清、肿瘤内有囊变/坏死或钙化、纵隔脂肪层浑浊/消失、大血管浸润、心包受侵以及不均匀强化中有显著差异(P<0.05).7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与边缘毛糙/不清、淋巴结肿大、胸膜受侵、大血管浸润及其他脏器受侵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有助于术前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胸腺瘤,为设计合理治疗方案以及术后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及脑梗死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在随访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成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行CT扫描,初诊时采用常规剂量组即A组(130kV、240mAs),复查时使用低剂量扫描条件,管电压使用110kV ,即B组(110kV、150mAs)和C组(110kV、100mAs)。并通过双盲法对三组图像的优良率及噪声值进行评价,比较图像质量。并记录三组图像的CTDIvol值和DLP值,对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B组和C组的CTDI‐vol值分别为24mGy、16mGy ,分别较 A 组(56、7mGy )下降约58%、72%,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B组和C组图像噪声值均略高于 A 组,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110kV、150mAs、110kV、100mAs)在成人脑梗死、脑出血复查中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儿童Legg-Calve-Perthes病(LCPD)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49例LCPD,其中X线平片49例,CT 15例,MRI 8例,99mTc-MDP骨显像2例,DSA和动脉内药物灌注5例,X线平片采用Catterall分级方法。结果:49例53髋LCPD,初诊I级6髋,Ⅱ级6髋,Ⅲ级13髋,Ⅳ级20髋,修复后扁平髋和巨髋、大转子高位8髋。治疗后32例38髋LCPD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39(17.7±10.5)月,其中I级5髋变差,1髋痊愈;Ⅱ级2髋变差,2髋好转;Ⅲ级5髋变差,5髋好转;Ⅳ级3髋变差,15髋好转。结论:影像学检查对LCPD预后判断起重要作用,其中X线平片分期对本病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患者避免负重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CT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临床诊断TIA的病人行CT灌注成像,在常规轴面CT扫描后根据临床症状选取4个相邻的兴趣层面,团注对比剂4s后开始持续50s的连续动态扫描,重建的200幅动态图像使用脑灌注软件包进行处理,获得灌注图像。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到达峰值时间、血流量和血容量,对这些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IA患者中有8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达峰时间延迟和/或血流量下降;另外7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区。15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12.01±3.53)s和(10.31±2.68)s,经配对t检验:t=3.68,P<0.01,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两侧平均血容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脑灌注成像能够为TIA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显示灌注异常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评估宫颈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0例,根据是否存在风险预后因素分为中-高风险组(15例)与低风险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EUS表现与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增强强度(EI)最佳诊断阈值。结果宫颈癌CEUS表现以非均匀性高增强为主,两组增强水平与增强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风险组灌注缺损多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增强时间(AT)与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风险组峰值强度(PI)与增强强度(EI)高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I在最佳诊断阈值25.75 d B时,评估宫颈癌存在中-高风险预后因素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4.0%、准确度为77.5%。结论 CEUS技术在评估宫颈癌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合并症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39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合并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多种临床合并症(昏迷、严重高血压、破入脑室、脑室铸形、呕吐、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低氧血症、S-T及T波改变、心律不齐、高血糖症、脑膜刺激征、双侧肢体瘫痪、中枢性高热等)使死亡率增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合并症对预后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临床可疑小肠出血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7.5mm层厚平扫后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析诊断,大部分病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部分与DSA对照.结果:13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患者,MSCT明确诊断出血部位11例,2例MSCT未发现出血灶及肠道异常.13例中5例行DSA,4例显示出血灶·1例表现阴性.MSCT出血显示率84.6%(11/13).CT显示出血部位:十二指肠出血3例,空肠出血4例,回肠出血4例,其中溃疡2例,肿瘤3例,炎症4例,血管畸形1例,憩室1例.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提高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VU后CT尿路造影(CTU)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及评估IVU不显影肾的肾功能应用价值。方法:对IVU 120min单侧肾不显影或IVU显示泌尿系统形态结构异常,但不能确诊的60例作IVU后CT扫描。结果:CTU对IVU不显影或不能确诊的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对IVU不显影的梗阻肾的肾功能做出进一步评估。结论:IVU后CT尿路造影把IVU与CT结合为一体,可作为IVU的一种重要补充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medial branches of the cerebellum and other arteries opacified in vertebral arteriography should be of clinical importance, because this distinction can be regarded to indicate in some measure the nature of a mass in the posterior fossa.
Arterielle Mittellinien-Verlagerung im Bereich der hinteren Schädelgrube
Zusammenfassung Bei der Vertebralis-Arteriographie ist es ein besonderes Problem, die Mittellinie des Kleinhirns zu bestimmen und festzustellen, ob ein raumfordernder Prozeß von einer Kleinhirnhemisphäre oder von der Mittellinie ausgeht. Die Unterscheidung zwischen den medialen Ästen von Kleinhirngefäßen und anderen Arterien ist besonders wichtig, da dadurch die Art eines raumfordernden Prozesses im Bereich der hinteren Schädelgrube festgestellt werden kann.

Déviation de la ligne médiane artérielle dans la fosse postérieure
Résumé L'auteur insiste sur la distribution entre les branches médianes et les autres artères opacifiées par angiographie vertébrale. Cette distinction permet dans une certaine mesure de reconnaître la nature d'une masse expansive de la fosse postérieur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眼动脉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1例因缺血性脑血管病而行宝石能谱CT颅内血管成像患者的眼动脉血管成像,在70KeV高分辨薄层轴位图像上以及VR和MIP两组重建图像上对眼动脉的起源、变异及其分支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70KeV高分辨薄层轴位图像上眼动脉起源、变异及其分支显示较好,VR和MIP两组图像对眼动脉主干显示良好,同时还可观察颈内动脉钙化以及有无动脉瘤的情况。三种方法结合能很好地显示眼动脉与颈内动脉之间的起源关系、眼动脉与视神经之间的方位关系以及颈内动脉钙化与动脉瘤对眼动脉的影响。结论宝石能谱CT眼动脉血管成像有利于内、外科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介入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时选择合理有效的路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