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徐霖  杜恩辅  周选民  李小力  杨守俊  陈平有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071-1074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首次椎体成形术后胸腰椎其它椎体新发生压缩性骨折再次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必要性、技术方法特点和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41例首次椎体成形术后新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再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在心电监护下采取局麻下手术操作,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在严密监测下依次向各病变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术后1周评价治疗效果。重点分析新发生椎体骨折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术中操作的技术问题和与疗效有关的因素。结果:41例患者46个病变椎体行椎体成形治疗,39例40个椎体为再次椎体成形,2例6个椎体先后施行第2~3次椎体成形。46个病变椎体中43个椎体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成形,3个椎体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形。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4.0~8.5ml,平均5.5ml,椎体骨髓腔内骨水泥大部充填者13个(28.3%);中度充填者27个(58.7%),少部分充填者6个(13.0%);术中未发生明显椎管和血管泄露及相关并发症,术后1周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者13例(31.7%);部分缓解者25例(61%);效果较差者3例(7.3%),但术后4周亦明显缓解。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中老年患者首次椎体成形术后性椎体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应在严密的心电监测下尽早施行。对骨质疏松的椎体一般勿需预防性成形处理,但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反复发生症状性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高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椎体高度是否能提高.资料与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40例共68节,其中椎体内合并囊性裂隙12例共16节.应用64层螺旋CT在脊椎二维重组图像的正中矢状面分别测量PVP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比较PVP前后椎体高度的变化、与椎体压缩程度关系及合并囊腔裂隙者与无囊腔裂隙者的高度变化差异.结果 PVP后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分别提高(2.01±1.72)mm、(1.78±1.47)mm及(0.44±1.03)mm;PVP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增加值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椎体内合并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4.13±1.88)mm、(3.76±1.51)mm,椎体无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1.35±1.01)mm、(1.17±0.7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有囊变者PVP术中注入骨水泥的量较无囊变者明显增加.结论 PVP可提高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合并椎体囊变者的高度提高更明显;椎体高度的提高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为治疗椎体溶骨性骨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脊柱疾患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并发症。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椎体成形术后其相邻椎体发生了新发骨折,但两者之间究竟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目前尚无定论。因为接受椎体成形术的患者本身即患有转移性骨肿瘤、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新发骨折可能并不是椎体成形术引起的并发症,而可能仅仅是原有基础疾病的进展。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重点讨论椎体成形术后是否容易导致新发骨折,新发骨折的发生率是否高于无椎体成形术者,从支持及反对椎体成形术与新发骨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两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 fracture,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邻近椎体骨折再行PKP、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行PK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再行PVP术患者(A组)16例,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58~89岁,平均69.8岁;同期收治的行PKP术后发生邻近脊椎骨折再行PKP术患者(B组)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56~86岁,平均67.6岁。统计分析A、B组邻近椎体骨折行PKP、PVP术前、术后2d、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发生第二次邻近脊椎骨折个数。结果 A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9±1.6)分、(2.0±0.9)分、(2.9±1.1)分;B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8±1.7)分、(2.0±0.7)分、(2.2±0.8)分。两组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A组末次随访时VAS高于术后2d(P0.05),B组随访时与术后2d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间术前以及术后2d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A组有4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而B组只有1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两组发生的邻近脊椎骨折均位于初发骨折邻近3个脊椎以内。结论骨折邻近3个脊椎是PKP术后好发骨折的部位,PVP和PKP是治疗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有效手段;邻近椎体骨折行PKP发生再次邻近椎体骨折的几率比PVP低。  相似文献   

5.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11个。在X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伤椎,置入可扩张球囊,推注对比剂扩张球囊,使塌陷椎体复位,并在椎体内形成空腔,应用骨水泥在牙膏期时向空腔内填充。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状况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48h内疼痛均完全缓解,无临床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矫正6°~24°。1例患者术后CT检查发现在椎体前侧缘有少量骨水泥外溢。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42例采用PVP或PKP治疗的OVCF患者,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继发性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经行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13例21个椎体,再次行椎体成形术,术后予以卧床、配戴支具、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所有患者均缓解疼痛明显,X片及CT片复查见所有患椎骨水泥弥散良好。再次骨折治疗术后随访1~12个月,腰背部疼痛无反复,椎体高度无继续丢失。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继发性骨折,再次采用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需加强对再骨折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45例(共9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有手术均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使用止痛药物评分及Cobb角测量。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8±1.1)分下降至术后的(2.3±0.8)分,最终随访时为(2.5±0.6)分。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3±0.5)分改善到术后的(1.2±0.3)分,最终随访时为(1.3±0.4)分。使用止痛药物评分由术前的(1.6±0.5)分下降至术后的(0.3±0.1)分,最终随访时为(0.4±0.2)分。Cobb角由术前的(30±5.3)°,矫正到术后的(21±3.6)°,最终随访时为(23±3.8)°。术后与术前、最终随访时与术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与最终随访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安全性好,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5~86岁。共治疗40个椎体:单椎体23例,2个椎体4例,3个椎体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138 min,术中球囊扩张压力200~300 psi(1 psi=6.89 kPa),骨水泥注射量2.5~5 ml。1例球囊术中破裂,1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中出现血压、脉搏下降,对症处理后好转。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掌握好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技术以及把握好骨水泥的推注时机等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诊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85例因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PV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行X线和CT检查,25例术后再发疼痛的患者行MRI检查.结果 40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26个椎体出现椎旁静脉渗漏,10个椎体出现椎旁软组织渗漏,10个椎体出现椎管内渗漏,5个椎体出现椎间盘渗漏,2个椎体出现椎间孔渗漏,2个椎体出现穿刺针道渗漏.新发骨折12例共15个椎体,6个椎体骨折发生在相邻椎体,9个发生在不相邻椎体.结论 CT应作为PVP后观察骨水泥渗漏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在诊断新发骨折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PKP组(43例)和PVP组(44例),PKP组患者采用PKP治疗,PVP组患者采用PVP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椎体恢复情况、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椎体前柱高度、椎体中柱高度均明显高于PVP组(术后即刻:t=3.366、2.668,P=0.001、0.009;术后3个月:t=3.658、3.847,P<0.001、P=0.002),椎体前柱高度恢复率明显大于PVP组(t=8.115、6.065,P均<0.001),后凸角角度明显小于PVP组(t=4.655、5.716,P均<0.001)。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PVP组(t=2.652,P=0.009),健康调查量表36 (SF-36)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PVP组(t=2.187、3.013,P=0...  相似文献   

12.
C.C.  Lin  S.H.  Wen  C.H.  Chiu  I.H.  Chen  T.C.  Yu  杨静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4):396-396
目的描述2型羟基戊二酸尿症(L2HGA)在MRI上的异常表现,并探讨影像的异常与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56例确诊为遗传性L2HGA的病人[30例男性,26例女性;平均年龄(11.9&#177;8.5)岁]的MRI,本研究得到了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免除了知情同意书。每例病人至少有一组可用的完整T2WJ横断面影像。使用预先制定的评分表来评估这些影像。评估MRI的异常表现与病程之间的相关性(Mann-Whitney或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脑白质(WM)异常易于累及额叶和皮层下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经皮椎体成形术(PV)后液体信号影和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得到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了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包括2006年8月-2007年8月间的52例病人(41例女性,ll例男性;平均年龄75.9岁;年龄范围56~95岁)。所有病人均行术前MRI检查,并行运动和疼痛评分。实施PV术后,对病人进行1、3和6个月的随访。结合临床结果,分析了MRI上的液体信号(T2加权矢状面上相当于脑脊液信号强度的点状、线状或者三角形高信号影)和真空裂隙。  相似文献   

14.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30椎,其中T81椎,T113椎,T1212椎,L111椎,L22椎,L31椎。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下降到术后的2.2分。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5.3±34.2)%,中部恢复(61.5±35.1)%,后缘恢复(40.1±32.3)%。手术后Cobb角平均改善9.6°(0~30°)平均灌注骨水泥5.6 ml(2.5~9.0 ml)。除1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其余椎体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随访2~18个月,平均9.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矢状面排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支架成形术(PS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1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PSP组与PKP组,每组各5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局部Cobb角、压缩Cobb角。结果 PSP组、PKP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PKP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性疼痛、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均较术前增大,局部Cobb角、压缩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0月Ovid 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关于Pkp及Sky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0.25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4篇,其中Pkp组146例,Sky组183例.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种术式在恢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柱高度、矫正Cobb角和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的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50,95%CI-0.27~1.27; SMD=0.33,95%CI-0.11~0.77; SMD=0.46,95%CI-0.74 ~ 1.66; SMD=-0.09,95%CI-0.37~0.18).但亚组分析显示,Sky在恢复椎体前缘和中柱高度以及纠正椎体后凸角方面优于Pkp.结论 Pkp与Sky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但Sky的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其临床应用效果优于Pkp.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4岁,于2005年11月因腰腿痛3月、加重1月入院。患者卧床4月,无大小便障碍。查体:右侧小腿外侧、双侧足背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跑趾背伸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300(+)。  相似文献   

18.
Rhrl B  Sadick M  Brocker K  杨海涛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41-1041
目的:评估MDCT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后监测椎体结构中的价值,观察椎体形态学变化。材料与方法:66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行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后连续观察26个月。术前和术后以及追踪复查CT分别观察椎体高度,椎间隙宽度,矢状面指数,COBB角和骨水泥渗漏。测量这些参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后患椎椎体前缘增加的高度(0.15cm,P〈0.0001)和椎体中央增加的高度(0.17cm,P〈0.0001)均有显性改变。而椎体后缘的高度并没有显性变化。矢状面指数也有同样的结果,在术后追踪复查中指数保持稳定。在术后一年的复查中手术椎体的高度和对照组未手术椎体均有同样的丢失,椎体的形态保持稳定。比较所有结果手术椎体的高度显示减小。COBB角也发现有显性变化。71%的病例发现有骨水泥渗漏。结论:MDCT是一种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后评价椎体结构的准确方法。能够准确发现椎体形态的改变,骨水泥渗漏和骨质疏松进展等并发症。术后椎体的高度和矢状面指数均有显的提高,而COBB角则有显性减小。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目的: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矫正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后凸畸形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发生单个椎体OVCF并于我院行PKP治疗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椎体前缘高度(Ha)、中间高度(Hm)及椎体后凸角。术后24h及随访6个月复查VAS评分,椎体Ha、Hm及后凸角。对△VAS和△后凸角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与其相关的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VAS和△后凸角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椎体Ha、Hm在术前、术后和随访中逐渐上升(椎体Ha分别为63.90%±11.82%、76.88%±11.86%、76.38%±11.82%;椎体Hm分别为67.34%±12.51%、81.26%±12.52%、80.72%±12.46%),椎体后凸角、VAS逐渐下降(后凸角分别为17.84°±7.85°、12.39°±6.58°、12.41°±6.57°;VAS分别为8.27±1.44、4.45±1.91、3.26±2.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严重程度、骨水泥渗漏、术前VAS评分与△VAS存在线性关系,其拟合方程为△VAS=4.124-0.554×骨折严重程度-1.359×骨水泥渗漏+0.319×术前VAS评分(R2=0.399)。骨密度、术前后凸角与△后凸角存在线性关系,其拟合方程为△后凸角=6.236+1.375×骨密度+0.199×术前后凸角(R2=0.795)。结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OVCF后凸畸形的矫正程度主要与骨密度有关,其拟合方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后凸畸形的矫正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