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皮下肾膀胱分流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下肾膀胱分流手术在治疗输尿管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晚期盆、腹腔恶性肿瘤患者36例,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岁(37~82岁),其中双侧输尿管梗阻9例,右侧输尿管梗阻19例,左侧输尿管梗阻8例。B超检查显示患侧的平均肾盂积水宽度3.2 cm(1.8~5.2 cm),血清肌酐水平261 μmol/L (73~760 μmol/L),患肾的肾小球滤过率为22 mL/min(19~26 mL/min),逆行造影显示患侧输尿管完全梗阻。使用肾膀胱分流套件,共行经皮下肾膀胱分流手术45次。术后复查B超、立位腹平片(KUB)、血清肌酐水平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结果:3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成功放置肾膀胱分流导管。术后72 h复查B超,平均肾积水宽度0.6 cm(0~1.8 cm),导管位置良好,血清肌酐水平105 μmol/L(72~173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33 mL/min(25~40 mL/min)。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05天(67~481天)。结论:经皮下肾膀胱分流手术操作简单、微创,可有效保护因输尿管梗阻而损害的肾脏功能,明显减少肾造瘘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肾积水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30例行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肾积水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小儿肾积水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小儿肾积水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30例小儿肾积水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发生尿路感染32例,发生率为24.62%(32/130),设为发生组,其余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分肾功能<40%、有吻合口张力、重度肾积水、肾实质厚度≥4 mm、内置管、C反应蛋白≥32 mg/dL、血尿素氮≥9 mmol/L、肌酐≥81μmol/L、肾小球滤过率≥23.86 mL/min、胱抑素C≥1.45 mg/L、手术时间≥130 min、术中出血量≥8 mL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肾功能<40%、有吻合口张力、肾小球滤过率<23.86 mL/min、胱抑素C≥1.45 mg/L、手术时间≥130 min均为影响小儿肾积水腹腔镜肾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输尿管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成人输尿管囊肿,术前均行B超,IVU及膀胱镜检查,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输尿管囊肿,术后留置双J管4周,并行IVU和B超复查。结果 16例均一次手术治愈,手术时间26~40 min,平均34 min,随防6~15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个月行B超及IVU复查,未见复发及肾积水。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一种适宜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输尿管口囊肿致上半肾、输尿管积水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囊肿电切术的治疗价值。 临床资料与方法: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其中患侧腰部酸胀不适3例,排尿困难2例,反复尿路感染2例。9例患者术前均行彩超、IVU、CTU和膀胱镜检查确诊。均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囊肿电切术治疗。 结果:9例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手术时间20min-40min,平均28.3min,术中出血均少于20ml,3例患者术中放置双“J”管,术后膀胱冲洗颜色清亮,所有病人均于术后24小时内停膀胱冲洗,术后2-3天拔除导尿管并出院,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3天。术后6-8周拔出双“J”管,术后随诊1-24个月,复查B超,所有肾积水均减轻,仅有3例病人仍有轻度积水,未再出现肾积水加重,无腰酸、腰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尿路感染者也未见复发。 结论:经尿道异位输尿管口囊肿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接受程度好等优点,可作为有手术指征的伴有输尿管口囊肿的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病人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应仔细观察正常及异常输尿管开口喷尿情况,电切时对于较大的囊肿注意电切范围尽量保护好输尿管抗反流机制,而较小的囊肿甚至可切除全部囊壁避免术后瘢痕愈合导致输尿管口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 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 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一期同时治疗双侧输尿管路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双侧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均采用输尿管镜下弹道碎石解除梗阻,术中留置双J管,并比较手术前及术后血SCr、Bun的变化,观察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均一期行URL,手术时间23-45min,平均33.5±4.8min;术前SCr350-1880μmol/L,平均475.9±259.1μmol/L,术前Bun 18.1-25.4mmol,平均21.1±3.6mmol;SCr、Bun于术后2d开始下降,术后SCr245-1440μmol/L,平均391.6±157.9μmol/L,Bun 16.9-23.8mmol,平均18.9±3.2mmol;术后1周SCr 55-128μmol/L,平均(89.6±37.8)μmol/L,Bun 3.2-7.1mmol/L,平均5.4±1.1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1.1月,结石无复发,肾功能正常。结论输尿管镜取石一期同时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并急性肾功能不全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有效优点。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例1 男,54岁,因腰背痛1年,B超检查示双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于1996年9月25日收入院.查体:腹软,脐周有压痛,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血肌酐335.92μmol/L,尿素氮10.2mmol/L.胸部X线片示右侧肺炎.B超示肝囊肿,双肾积水,中腹部可探及7.1cm×2.8cm中低回声区.经静脉尿路造影(IVU)显示双肾显影减慢,双肾盂积水,双输尿管未显影.逆行造影显示第3~5腰椎水平双侧输尿管狭窄,双肾盂积水.以双输尿管梗阻原因待查行剖腹探查术,术前3天输尿管各置双"J"管一根.  相似文献   

8.
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其中2例为孤立肾结石梗阻。结石大小(0.6-1.7)cm×(0.7-1.8)cm,血肌酐(Scr)560-1450μmol/L,平均740μmol/L,血尿素氮(BUN)13.7-37.8 mmol/L,平均19.2 mmol/L。结果:29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碎石后留置双J管。单侧手术时间10-45 min不等,平均19 min。术后第1天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第2天共1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周后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4周,24例患者结石排净,5例患者肾盂内有结石残留加行体外冲击波碎石,2周后残石排净。29例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可安全有效地一期处理输尿管全段结石所致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1b期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RCC) 行各种保留肾单位手术 (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50 例行开放、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下NSS的T1b期RCC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成功行NSS,手术时间 (70~210) min,平均 (122.8±44.1) min。阻断肾血流38例,热缺血时间 (20~47) min,平均 (29.0±8.5) min。术中出血量 30~1 100 mL,平均 (196.6±212.8) mL,肿瘤RENAL评分4~10,平均7.3±1.6,术前血肌酐42~150 μmol/L,平均 (77.4±22.0) μmol/L;术后住院5~46天,平均 (8.4±6.5)天。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45例,嫌色细胞癌3例,乳头状癌2例。50例患者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肾功能复查,肌酐分别为 (87.3±11.6)μmol/L、 (82.5±10.8)μmol/L和(79.7±12.1)μmol/L,血尿素氮分别为 (5.7±1.6) mmol/L、 (5.2±1.3) mmol/L和(5.1±1.2) 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S既能有效切除肿瘤,又能保留部分肾单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T1b期RCC可行的选择,尤其对双侧肾肿瘤或者孤立性肾脏肾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联合电切术治疗高龄巨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高龄巨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联合电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方法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3±8)min,切除前列腺平均(45±5.8)g,术中失血量平均(209±18)mL,术后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输血及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前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28.4±3.4)分、生活质量评分平均(4.5±1.3)分、最大尿流率平均(8.9±3.1)mL,剩余尿量平均(140±26)mL;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9.7±1.1)分。生活质量评分平均(2.5±0.7)分,最大尿流率平均(23.6±5.7)mL,剩余尿量平均(19±9)mL,上述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联合电切术治疗高龄巨大前列腺增生临床效果显著,是两者优点的集中体现,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等离子针状电极在经尿道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切除的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基底部距离输尿管口1 cm以内者7例,其中侵犯输尿管口者2例,距输尿管口1~2 cm者9例。全部研究对象术前均明确诊断并除外手术禁忌,采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将全部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行规律灌注治疗并随访。对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出血量、输尿管导管或双猪尾管留置情况、术后肾积水发生率、肿瘤临床分期、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7 min,平均(32.6±11.8) 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闭孔神经反射及围手术期出血。术中肿瘤切除前需要预置输尿管导管7例,术后继续留置输尿管导管4例,更换留置双猪尾管3例。术后病理提示所有肿瘤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低级别9例、高级别7例;病理分期:Ta期10例、T1期5例、T2a期1例,所有肿瘤基底部及侧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接受3~56个月的随访,平均(26.0±18.1)个月,无1例出现上尿路积水和肿瘤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可以整块切除膀胱肿瘤,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并有效保护输尿管口结构,是一种治疗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等离子针状电极在经尿道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切除的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基底部距离输尿管口1 cm以内者7例,其中侵犯输尿管口者2例,距输尿管口1~2 cm者9例。全部研究对象术前均明确诊断并除外手术禁忌,采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将全部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行规律灌注治疗并随访。对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出血量、输尿管导管或双猪尾管留置情况、术后肾积水发生率、肿瘤临床分期、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7 min,平均(32.6±11.8) 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闭孔神经反射及围手术期出血。术中肿瘤切除前需要预置输尿管导管7例,术后继续留置输尿管导管4例,更换留置双猪尾管3例。术后病理提示所有肿瘤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低级别9例、高级别7例;病理分期:Ta期10例、T1期5例、T2a期1例,所有肿瘤基底部及侧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接受3~56个月的随访,平均(26.0±18.1)个月,无1例出现上尿路积水和肿瘤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可以整块切除膀胱肿瘤,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并有效保护输尿管口结构,是一种治疗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99Tcm-DTPA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血清胱抑素C(Cys C)评价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肾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69例,根据超声检查肾积水程度分为轻度肾积水组、中度肾积水组及重度肾积水组;20例非肾病检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测GFR,同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ys C.结果 轻度、中度及重度肾积水组99Tcm-DTPA GF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30,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肾积水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肾积水组Cys 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1,P>0.05).结论 99Tcm-DTPAGFR可准确评价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患肾功能受损情况;而Cys C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联合肾镜气压弹道或超声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7月,对48例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同期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或超声碎石取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 4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膀胱结石均一次性清除,总手术时间55~145min,平均(78.6±10.6)min,其中膀胱结石清除时间为12~45min,平均(26±4.3)min;术中无膀胱破裂、严重失血、TUR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4~7d拔除导尿管,其中46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Qmax)〉15 mL/s;2例排尿不畅(Qmax〈6mL/s),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显示与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有关,术中给予膀胱造瘘、术后行膀胱训练2个月后排尿通畅。IP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8±4.0)分下降至术后(7.4±3.1)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平均(5.2±0.7)分下降至(2.0±0.5)分,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4.8±3.3)mL/s上升至(18.8±3.6)mL/s。术后随访2~18个月,患者均排尿通畅,无结石复发。结论 TURP联合肾镜气压弹道或超声碎石术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碎石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不受结石成分限制,是微创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手术时间为(65.5±23.6)min,出血量为(320.4±95.3)mL,术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最大尿流率(Qmax)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残余尿量(PUV)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尿潴留者5例,发生尿路感染者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膀胱微造瘘通道钬激光碎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就诊的52例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膀胱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TURP治疗组与47例单纯采用TURP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作比较。结果改进组52例及对照组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膀胱碎石时间(23±18.5)min和(28.5±22.5)min。TURP时间(55±24)min和(61.5±29)min。改进组无大出血、膀胱穿孔、尿失禁、严重感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5例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5±3.2)d和(6.2±3.2)d。1个月后复查尿流率(-22±3.8)mL/s和(19.5±3.5)mL/s。术后均随访6~12个月,超声检查未见结石复发,无尿失禁及排尿不畅症状。结论经皮膀胱穿刺微造瘘钬激光碎石联合TURP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损伤,恢复快,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7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PKRP治疗的BPH患者70例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效果和经验。结果:本组切下腺体组织平均为(42.25±2.10)g,手术时间平均(68.20±2.1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2.28±2.16)mL。所有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主要并发症为穿孔与尿外渗2例、早期出血1例、远期出血2例、暂时性尿失禁1例、前尿道狭窄1例,无继发性大出血及死亡病例。所有病例随访0.5-1年,IPSS降至(15.40±2.30)分,QOL降至(2.06±1.02)分,RUV减至(34.47±2.17)mL。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01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验,提高术手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至2008年2010例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184min,平均61min;切除腺体4.2-80.4g,平均32.3g。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4.8±6.1)分降至术后(4.3±2.2)分;生命质量评分(QOL)由术前(4.2±0.8)分降至术后(1.8±0.7)分;残余尿由术前(103.8±10.6)ml降至术后(11.5±2.3)ml。2000年后1253例患者最大尿流率由术前(4.9±2.4)ml/s升至术后(13.6±5.6)ml/s。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充分的术前准备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2)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880例,术后生理盐水冲洗1~2 d,导尿管3~5 d拔除。880例中,术后6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0个月,平均24.5个月。结果 88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5.0±12.0)min;术中出血量10~480 mL,平均80.0 mL±15.0 mL,早期有20例术中输血200~400 mL;术后24 h内出血再次手术止血30例,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随访5年无再次需要前列腺电切手术病例;术后发生前尿道炎性狭窄54例,均为尿道外口处狭窄,门诊经尿道扩张后治愈;无尿失禁发生。880例术后6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7.4±2.2)mL/s升高到术后(22.6±2.4)mL/s(P<0.00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6.8±1.8)分降到术后(6.8±1.2)分(P<0.01);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4.2±0.3)分降到术后(1.8±0.8)分(P<0.01)。术后6个月Qmax、IPSS评分和QOL评分与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