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发病年龄轻,其发病年龄与生育年龄重叠,因此患者对生育问题更加关注,而随着目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对怀孕的过程、治疗药物的影响、分娩方式和哺乳等生育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阐述炎症性肠病与生育的关系,使临床医师对这一问题充分认识,能够给予炎症性肠病患者科学、合理的生育指导.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的发病有逐渐增多趋势,已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与肠道的免疫机制有关,也受感染、遗传与环境(食物、消化道菌群等)的影响。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另一种叫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的发病有逐渐增多趋势,已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与肠道的免疫机制有关,也受感染、遗传与环境(食物、消化道菌群等)的影响。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另一种叫克罗恩病(CD),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组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肠道共生菌与肠上皮屏障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的肠粘膜免疫失衡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对揭示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无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昊平 《医学综述》2002,8(11):653-654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 ,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与克罗恩病 (Crohn′sdisease ,CD)。这两种肠道炎症性疾病的病因迄今均未完全明确。而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呈增高趋势[1 ] 。现就IBD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氨基水杨酸盐制剂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salicylazosulfapyridine ,简称SASP ;又称salfasalazine或Azalfidine)已有 50年的使用历史 ,至今仍是治疗IBD的基本药物。…  相似文献   

6.
1病因及发病机理小儿Crohn病的病因仍不很清楚。有学者认为系免疫功能紊乱所致,亦有认为可能与一些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有毒物质或过敏体质有关,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尚有争议。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目前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功能障碍、感染、精神及遗传等因素有关,一些炎症介质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病机制。2病理学小儿Crol。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但以右侧结肠和朱端回肠为主,病变呈跳跃式,累及的肠粘膜可表现为充血、水肿、溃疡等,严重的会出现肠管肥厚、僵直,但肠腔狭窄、内疾及肿块形成较成人少见。组织学上国内往往缺…  相似文献   

7.
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大多炎症本身不重,且为自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但少数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的肠道机会感染病毒可出现巨大溃疡、出血等严重的肠道病变.病毒感染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近年受到重视.病毒不是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但IBD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紊乱比正常人容易感染有肠道侵袭性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人细小病毒B19、单纯疱疹病毒等,而感染病毒后IBD的病情会加重.  相似文献   

8.
一、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病变,病变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本病虽有药物控制病情,但由于反复迁延,常常出现并发症,甚至癌变.因此应坚持治疗,定期追踪.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总称.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发生于结肠的一种弥漫性、连续性、表浅性、且局限于粘膜层的炎症,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克罗恩病是指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从口腔到肛门)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跨膜性炎症,常见于回肠和结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以腹痛和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并有很多肠外表现如发热、营养障碍等.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不能够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病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益生菌是近10余年用于IBD治疗的新兴药物,本文主要就益生菌在IBD治疗中的应用做一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平如  周锋 《中外医疗》2010,29(4):7-8,10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结肠镜检查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腹痛、腹泻、恶心、纳差、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国外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IBDSI)可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进行疾病活动的自我评价,但该量表目前尚未在国内得到验证。 目的 探究IBDSI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IBD患者102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9例,克罗恩病(CD)患者43例。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评估UC病活动度,克罗恩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评估CD疾病活动度。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填写由本院消化内科医生翻译的中文版IBDSI。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CDIA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包括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肠道并发症、全身并发症)评估UC、CD疾病活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结果 59例UC患者改良的Mayo评分:临床缓解1例,轻度8例,中度46例,重度4例;IBDSI评分(26.27±15.16)分。43例CD患者CDAI评分:缓解期11例,轻度8例,中度22例,重度2例;IBDSI评分(26.95±16.19)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呈正相关(P<0.05)。CD患者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C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子量表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836、0.710、0.786(P<0.05);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全身并发症子量表评价CD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911、0.806、0.785、0.867、0.734(P<0.05)。 结论 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UC和CD的疾病活动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有助于初步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评价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172例门诊及住院IBD患者进入本研究,IBD病情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参考True-Love标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克罗恩病(CD)依据Harvey和Bradshaw标准分组:积分<4分为缓解期,4~8分为中度活动期,≥9分为重度活动期。调查以面谈方式进行。营养风险评估采用NRS2002方法。结果 172例患者中UC 102例,CD 70例;男95例,女77例。患者IBDQ总分及其4个维度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CD组缓解期和活动期的IB-DQ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的IBDQ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患者疾病诊断(UC或CD)、年龄、性别、医疗费用以及营养风险等因素与IBDQ评分无显著相关。结论IBDQ与IB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有效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23与炎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亚娟  王为 《医学综述》2013,19(6):978-980
炎性肠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共同参与及免疫紊乱在炎性肠炎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23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属于前炎性因子,参与机体控制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白细胞介素23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在炎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炎症性肠病有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效果的观察,总结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对试验组患者在必要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有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单纯地进行必要的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手段,试验组患者治愈率达到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4%,护理满意度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有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朱水津  马天乐 《医学综述》2012,(21):3624-3626
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多青壮年发病,其目前的药物治疗均存在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IBD患者中营养不良情况普遍存在,营养治疗对IBD具有诱导缓解、维持缓解、改善营养状态、利于疾病恢复的作用。这些观念已基本得到肯定,但在我国IBD的营养治疗使用仍不广泛,现就营养治疗在IBD中的作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徐睿玲 《医学综述》2012,18(23):3944-3947
炎性肠病(IBD)是遗传易感宿主对异常的环境因素作出免疫反应的结果。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内源性、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调控人体多种生理过程。目前发现,miRNA在IBD中表达异常,这可能有助于今后明确IBD的发病机制,并且在疾病的诊断、靶向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炎性肠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  王承党 《医学综述》2009,15(17):2608-2611
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世界各国普遍流行,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炎性肠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所广泛接受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牛奶及油炸饮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麻疹疫苗接种、阑尾切除术等,本文综述了这些因素在炎性肠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建荣 《河北医学》2014,(4):617-620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2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和42例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方法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时间后的内镜复查效果、最终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内镜复查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80.95%;临床治疗效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30.95%;不良反应联合组发生5例,对照组发生23例;两组内镜复查效果、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treatment 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effect of endoscopy review , the final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After 8 weeks ,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mbination group and was 90.48%and 80.95%and respectivel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outcomes in combin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2.86%and 30.95%;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five cases of the combined group and 23 cases in control group;groups endoscopic review effects ,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Mesalazine combined pro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has a good effect ,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相似文献   

20.
李家群 《医学综述》2013,19(18):3330-3332
炎症性肠病(IBD)可以使患者出现许多并发症,营养不良是其中之一,其主要原因有摄入不足、吸收不良、能量消耗及丢失增加等,其可造成IBD病情持续不缓解甚至恶化,因此在IBD的治疗中营养支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外的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已证实,营养支持可诱导IBD病情缓解、促进病变肠道组织修复,使病情保持在较长的稳定状态,其与药物及手术一样,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该文就目前肠内营养治疗及肠外营养治疗在IBD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