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CBCT观测研究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 third molar,MTM)的临床特征与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mandibular second molar external root resorption,MSMERR)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6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近中阻生MTM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为研究对象,观察同侧MSMERR存在与否,对患者的性别、年龄、MTM的阻生角度、MTM萌出高度、MTM近中以及MSM远中釉牙骨质界之间的距离(MTMMCEJ-MSMDCEJ)以及接触点位置等进行记录,并分析各个因素对下颌第二磨牙ERR的影响。结果: (1)MSMERR的概率为15.89%;(2)MSMERR与年龄、MSM咬颌平面与MTM咬颌平面夹角(a)°以及MTMMCEJ-MSMDCEJ距离有关;(3)当患者年龄≥35岁,MSM咬颌平面与MTM咬颌平面夹角(a)°为45°~60°以及MTMMCEJ-MSMDCEJ大于6 mm时,MSMERR危险程度增加。结论: 当年龄大于35岁、影像学检查发现MTM与MSM夹角在45°~60°、或者MTMMCEJ-MSMDCEJ大于6 mm时,可视为预防性拔除MTM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常导致邻近第二磨牙发生病变,第二磨牙病变程度的不同决定了阻生的第三磨牙拔除与否。本文旨在对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伴邻近第二磨牙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为牙体牙髓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进化和食品日益精细,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越来越普遍。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易导致第二磨牙的龋坏已被重视,而第三磨牙阻生引起第二磨牙根吸收是其另一个不良后果,能占拔除阻生牙数的2.74%。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多采用拔除阻生的第三磨牙,第二磨牙的牙髓牙体治疗、试保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收集因下颌第三磨牙不适而就诊的患者204例,运用锥形束CT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与第三磨牙阻生类型(高位、中位、低位)、阻生角度以及两磨牙的釉牙骨质界距离(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等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在下颌第三磨牙存在的情况下,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发生率高达78.4%;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高位、中位和低位阻生的龋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而当第三磨近中阻生角度为40~80°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最易发生龋坏,与其他阻生角度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第二磨牙与第三磨CEJ距离在6~9 mm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角度、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的CEJ距离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发生密切相关。当第三磨近中阻生角度在40~80°间,且两磨牙间的CEJ距离在6~9 mm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更容易发生龋坏,此类阻生齿建议尽早拔除。 相似文献
5.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可能遗留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的牙周组织缺损,其发生及预后受年龄、第三磨牙的阻生状态、术前局部的感染情况、术前邻牙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拔牙时年龄较大、低位阻生、术前存在冠周感染或反复食物嵌塞、邻牙龋坏等因素将使这种牙周骨质缺损加剧且预后不佳. 从预防的角度,尽可能在小于25岁的低龄期拔牙,有利于阻止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加剧;进行骨质移植可以有效促进术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骨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颌中高位近中 水平或垂直阻生智齿与相邻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ERR)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2022年就诊的88例患者共计93颗患牙的临床资料,对上颌中高位近中 水平或垂直阻生第三磨牙引起相邻第二磨牙ERR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第二磨牙ERR的患病率为44.1%,性别和年龄不同,上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不同,第二磨牙ER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智齿阻生深度不同第二磨牙ER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第三磨牙高位阻生更易导致相邻第二磨牙ERR的发生,建议临床上尽早预防性拔除。 相似文献
7.
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德国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2,(6):394-396
目的研究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58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例数据,将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与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牙位等变量之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58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例中,120例出现远中邻面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中的Pell-Gregory牙合平面分类(P=0.00〈0.01,OR=0.43〈1)和Winter分类(P=0.00〈0.01,OR=2.45〉1)以及性别(P=0.00〈0.01,OR=1.99〉1)、年龄(P=0.00〈0.01,OR=1.06〉1)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下颌第三磨牙在下颌骨内的位置越高,近中倾斜的角度越大,越容易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年龄越大,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发生率越高,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例由于下颔第三磨牙阻生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外吸收的病例。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丝影像学检查,发现易被诊断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导致的牙髓根尖周病实为牙根外吸收.拔除患牙后证实了诊断的正确性。临床工作中为了避免误诊或漏诊.应建立正确识别阻生智牙造成邻牙牙根吸收的意识.注意借助各种临床及辅助手段仔细检查。本病例提示应早期拔除异常萌出的智牙,以保护第二磨牙,维持牙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统计分析下颌第二磨牙龋坏始发部位及严重程度, 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与X线检查对481例下颌第二磨牙龋坏患者进行统计调查, 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龋坏多始发于面和远中邻面, 其次为颊面, 发生率分别为33.8%、33.2%、24.4%;累及牙髓的龋坏最多, 占49.7%, 深龋、浅中龋分别占31.7%、18.6%;男、女性别在龋坏部位分布总体上无显著差异;年龄与下颌第二磨牙的龋坏部位分布及严重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 随着年龄增大, 面和远中邻面龋坏增多, 程度加重;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对下颌第二磨牙龋坏影响显著。结论: 下颌第二磨牙始发龋坏牙面以面及远中邻面最多, 龋损程度严重, 年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与龋坏状态关系密切。预防性拔除异常萌出的下颌第三磨牙及定期检查, 是预防和早期治疗下颌第二磨牙龋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下颌阻生智齿致下颌第二磨牙龋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颌阻生智齿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或颈部龋损是其中之一[1],但其危害程度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作者自行设计表格,进行相应记录。对1993年7月~1997年6月间528例下颌智齿阻生且下颌第二磨牙无龋损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有下颌阻生智齿且下颌第二磨牙无龋损病例528例(双侧者只随机选择一侧进行随访),男271例,女257例,年龄18~45岁,平均30岁。其中已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者312例,随访306例,为拔牙组。不同意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者216例,随访213例,为非拔牙组。追踪随访时间均为4a。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7例下颌第二磨牙早失的病历进行了临床及解剖学分析。结果提示:下颌第二磨牙严重龋坏,根尖破坏严重,难以修复保留者,可在8┳8牙根未形成前进行拔除。8┳8基本可移位到7┳7位置,比7┳7治疗更为有利,是更值得采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第三磨牙阻生与相邻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external root resorption,ERR)的关系,并为此类病例的防治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2013—2017年收治的85例第三磨牙阻生患者的105颗阻生牙及相邻第二磨牙ERR情况。利用CBCT对第二磨牙ERR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第二磨牙ERR检出率及其严重程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第二磨牙ERR的检出率为44.8%,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比较发现,≤20岁组与>20~30岁、>30~40岁和>40岁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磨牙ERR的检出率随第三磨牙阻生角度的变大和位置的变深逐渐增加。第二磨牙ERR的严重程度在上、下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阻生第三磨牙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磨牙ERR检出率无性别差异,与年龄及阻生第三磨牙位置、角度、深度相关。发生于下颌的第二磨牙ERR要比上颌的严重。对于造成第二磨牙ERR的阻生第三磨牙要积极拔除,特别是发生于下颌者。 相似文献
13.
下颌阻生智齿引起第二磨牙龋坏的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阻生智齿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本文收集2000~2005年来我科就诊的下颌阻生智齿病例365例,其中引起第二磨牙龋坏的有15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0年5月~2005年5月门诊患者,如为双侧阻生智齿作两例统计,男性194例,女性171例,年龄18~53岁。按阻生智齿的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之的关系分为近中阻生、水平阻生、垂直阻生、远中阻生、颊向阻生、舌向阻生及倒置阻生[1],由于后四种在临床少见,统称为其它类型。各类阻生类型分布及引起第二磨牙龋坏情况的关系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发现,χ2=63.48,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2种竖直下颌前倾第二磨牙的正畸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 选择12例下颌第二磨牙前倾阻生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共16颗前倾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2组,每组8颗磨牙。A组采用下颌第一磨牙带环焊支架的方法,通过橡皮链连接支架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面上粘结的舌侧扣,控制力值在2.5~3.0 N,拉第二磨牙向远中直至完全竖直;B组采用下颌第一磨牙带环焊双曲或三曲推簧的方法,将推簧放置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面粘结的舌侧扣的近中,推第二磨牙向远中直至完全竖直,力值与A组相同。对2种方法矫治时间的差别及矫治结束后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的改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A组8颗前倾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完全直立所需的矫治时间为4.5~8.4个月,平均6.3个月,B组为6.5~11.5个月,平均8.5个月,2组数据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A组下颌第二磨牙完全直立后近中牙槽嵴高度增加的平均值为4.8 mm,B组为5.0 mm,2组比较P>0.5。 结论 2种矫治方法都成功地竖直了前倾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并且使第二磨牙的近中牙槽嵴高度增加,A组的方法矫治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5.
下颌第二磨牙阻生极为少见。笔者近30余年收治9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情况,以及与相邻第二磨牙病损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拔除高风险的下颌第三磨牙、预防第二磨牙病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拍摄的全景片3000张(共4328颗下颌第三磨牙),观察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情况及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龋坏、牙周病、牙根吸收情况,使用R语言χ2检验统计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阻生类型与第二磨牙病损均有相关性(P<0.001);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时,第二磨牙远中的龋坏率最高(P<0.001);下颌第三磨牙垂直阻生和远中阻生时,第二磨牙的牙周病发生率最高(P<0.001);下颌第三磨牙倒置阻生时,第二磨牙牙根吸收发生率最高(P<0.001)。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对其邻牙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较高,临床上建议早期拔除。 相似文献
17.
18.
李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5)
临床资料患者,男,28 岁,因右下后牙区反复发炎就诊.检查见:48远中颊尖破龈萌出,冠周牙龈无急性炎性表现.X 线全颌曲面体层片显示:48 前倾低位埋伏阻生,牙冠近中部分嵌入47 远中根部,48牙冠与47 根部有明显线状透射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最佳拔除方法。方法:将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病例235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舌向脱位法、劈牙法、涡轮钻磨牙去骨法拔除患牙,统计平均拔牙时间和拔牙后并发症。结果:舌向脱位法手术时间最短,但舌侧骨板厚的低位水平阻生病例易并发出血和感染;劈牙法手术时间最长,术后易并发肿胀、疼痛、出血和张口受限;涡轮钻磨牙去骨法手术时间可控,术后并发症少且轻。结论:对于舌侧骨板薄的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病例,用舌向脱位法,简单、创伤小;对于舌侧骨板厚的病例,用涡轮牙钻磨牙去骨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颌近中、水平、倒置完全埋伏阻生智齿与邻近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及牙周组织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2022年我院收诊的140例患者共计251颗此类患牙的临床资料(CBCT影像资料),对下颌近中、水平、倒置完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引起相邻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及局部牙周改变的相关情况进行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下颌近中、水平、倒置完全埋伏阻生智齿导致邻近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患病率为22.7%,远中边缘骨吸收(或牙周破坏)发生率为68.5%,多数情况下均存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其中轻度占主要(36.2%)。不同年龄和性别及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不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下颌第三磨牙深度及角度不同,牙根外吸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近中、水平、倒置智齿完全埋伏阻生时易导致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发生及周围牙周组织的破坏,应给予足够重视,建议尽早拔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