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因子 κB(NF κB)是一种与炎症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 (ECM )交联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转录因子 ,参与多种炎症介质的信号传导过程[1]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 ,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患儿肾组织中NF κB的活化 ,为阐明MsPGN的发病机制及防治MsPGN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MsPGN患儿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8 5岁 ,均排除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所有患儿均经肾穿刺活检 ,按W…  相似文献   

2.
薛玉文  李玉 《山东医药》1997,37(10):13-13
测定了20例哮喘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离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于体外加药培养,结果显示,哮喘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在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植物血凝素(PHA),抗原可激发PBMNC产生TNF-α,治疗浓度氨茶碱可抑制PBMNC分泌TNF-α。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豚鼠哮喘模型核因子κB表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多种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等炎症蛋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核因子κB(NF κB)作为一种转录因子调节多种炎症蛋白基因的表达 ,从而参与了哮喘的炎症机制[1] 。近来有研究发现黄芪能降低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 ,并能调节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本研究观察豚鼠哮喘模型NF κB表达的特点及相关的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程度 ,并观察黄芪对NF κB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选健康雄性豚鼠 30只 ,体重 2 0 0~ 35 0g,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腹腔内注射 10 %卵清蛋白(OVA)溶液 1ml致敏 ,2…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者PBMC中NF—KB活性及血浆IL—10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亮  毕文祥 《山东医药》2000,40(19):6-7
为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KB活性及血浆白介素10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测定了16例发作期哮喘患者及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及10例正常人PBMC中NF-KB活性及血浆IL-10水平。结果,哮喘组NF-KB活性较COPD组及对照组显著增加;血浆IL-10水平显著降低;哮喘组NF-KB活性与血浆IL-10水平呈负相关。认为哮喘患者NF-KB活性增加,从面放大炎症信号及调节炎症持续过程;血浆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κB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Sen和Baltimore〔1〕 即在B淋巴细胞中发现一种特异结合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上的核转录因子蛋白 ,因而命名为核因子 κB (nuclearfactorκB ,NF κB)。NF κB是机体细胞快速反应系统中关键的因子 ,随其功能变化可快速调节细胞的转录程序 ,使其能适应外界应激情况〔2〕 。NF κB本身和调节分子的复杂性使得NF κB可在不同的细胞中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  一、NF κB的功能与活化   1.NF κB的结构与活化 :现已证实多种细胞中均有NF κB ,其蛋白亚基主…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哮喘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活化诱导细胞凋亡 (AICD)及影响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以期为揭示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机制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 按 1997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 ,选择初治哮喘患者 10例为哮喘组 ,男、女各 5例 ,平均 (35 8±10 3)岁。选择 10名无吸烟史的健康人为对照组 ,男、女各 5例 ,平均 (35 9± 11 0 )岁。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尼龙毛柱分离出T淋巴细胞。一部分加入PHA P液 (终浓度为 10 μg/ml)和IL 2 (终浓度为 5 0U/ml) ,另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 ,嗜酸细胞 (EOS)浸润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核因子κB(NF κB)是一个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核转录因子 ,激活后可促进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等基因转录 ,与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1] 。我们的研究观察小剂量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哮喘豚鼠气道EOS凋亡和NF κB表达的影响 ,探讨EOS凋亡和NF κB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健康雄性豚鼠 30只 ,体重 (30 0± 5 0 )g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哮喘组 :第 1天和第 8天腹腔内注射 10 %卵白蛋白 (OVA ,美国Sigma公司 ) 1ml…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是支气管哮喘炎症过程中重要的前炎因子 ,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TNF α是由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 (TACE)蛋白水解其无活性的膜结合前体而来[1] 。我们的研究观察了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ACEmRNA和蛋白的表达 ,及其培养上清TNF α的水平 ,同时观察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对TACEmRNA和TNF α的影响 ,旨在探讨TACE在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地位。对象与方法 哮喘组 16例 :男 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32± 5 )岁 ,为本院呼吸科门诊患者并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损伤时黄芪对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芪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对急性肺损伤 (ALI)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机制尚不清。核因子κB(NF κB)在细胞因子的转录调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观察黄芪对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即抗炎作用是否与NF κB的活化被抑制有关 ,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SD大鼠 5 4只 ,体重 2 0 0~ 30 0g ,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房提供。将 5 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 18只、模型组 18只、黄芪组 18只。每组分第 1、3、4h 3个时段各 6只放血杀死。分析纯油酸购自湖北大学化工厂 ,NF κBP6 5抗体购自美国SantaCruz公司。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采用重组白细胞介素-4(rIL-4)和γ-干扰素(IFN-γ)对30例哮喘患者及25名正常人作对照,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IgE合成调控的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体外自发合成IgE明显高于对照组(t=4.4712,P<0.001)。经rIL-4刺激后PBMC合成IgE显著升高。rIL-4诱导IgE合成的程度哮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6719,P<0.005)。IFN-γ不仅抑制PBMCIgE的自发合成,而且抑制rIL-4的诱导合成。IFN-γ抑制PBMCIgE合成的程度哮喘组大于对照组(t=7.1833,P<0.001)。结论哮喘发作与体内IL-4及IFN-γ失衡导致IgE合成失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因子-кB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认为 ,急性肺损伤 (ALI)是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肺部表现 ,其严重阶段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是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导致肺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广泛损伤的结果[1] 。核因子 κB(NF κB)是有关炎症病理过程中许多炎性介质、黏附分子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性转录因子 ,它是起动多形核白细胞 (PMN)炎症的关键 ,NF κB的活性与ALI和ARDS密切相关[2 ] 。本研究通过观察ALI大鼠肺组织NF κB活性的变化 ,探讨其机制及其在ALI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模型复制和分组 :健…  相似文献   

1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 functionsyndrome ,MODS)早期即有过度的炎症反应。外源性因子通过多种途径 ,活化巨噬细胞产生致炎性细胞因子 ;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引起氧自由基等释放 ;激活中性粒细胞、内皮粘附分子 ;内毒素血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可继续发展至MODS。与致炎性细胞因子有直接关系的上游信号分子为核因子 κB (nuclearfactorκB ,NF κB) ,NF κB的活化和易位入细胞核后介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1] 。氧自由基在细胞…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型细胞因子分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免疫分为Th1型和Th2型[1,2 ] 。Th1型细胞能通过分泌白介素 2 (IL 2 )、干扰素γ(IFN γ)等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免疫 ;而Th2型免疫却通过白介素 10 (IL 10 )、白介素 4 (IL 4 )等细胞因子抑制Th1型细胞免疫。肿瘤患者存在Th免疫功能的紊乱[3 ] 。我们的实验以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 ,检测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 ,发现NSCLC患者存在Th型细胞免疫失衡。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30例NSCLC患者 ,年龄 36~ 70岁 ,平均年龄 5 6岁 ,男 2 1例 ,女 9例 ,鳞癌 18例 ,…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患者CD23表达与体外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CD23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对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单个核细胞(PBMC)CD23阳性百分率(CD+23%),发现中、重度和轻度哮喘患者CD+2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98,P<0.01)。CD23表达的体外调控发现干扰素(IFN)-γ可抑制哮喘患者的PBMC自发及重组白细胞介素(rIL)-4诱导表达CD23。结果提示CD23异常表达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CD+23%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严重度分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临床应用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甲基强的松龙 (MP)冲击治疗的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与细胞浆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后 :①结合于DNA启动子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 ,调控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 ;②与激活蛋白 1(AP 1)结合并抑制其活性 ;③与核因子κB(NF κB)结合而阻碍其功能 ,并促进核因子抑制因子 (IκB)的合成 ,从而抑制NF κB活性。糖皮质激素通过上述机制可产生下列效应 :①抑制炎症细胞向病变组织游走和聚集 ;②抑制多种致炎因子的产生 ;③抑制抗体的产生和作用 ;④降低补体水平。糖皮质激素发挥抗免疫、抗炎症的作用。大剂量糖皮质激…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κB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转录因子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 κB ,NF κB)是可与多种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上的κB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能促使基因的转录的蛋白质总称。NF κB为NF κB Rel家族的一员。在哺乳动物细胞中 ,已区分出如下几种核因子 κB的蛋白质 :p6 5 ,c Rel,RelB ,v Rel,p5 0 p10 5与 p5 2 p10 0 ,其中p5 0与RelA (p6 5 )两亚基形成的异二聚体为最常见的形式[1 ,2 ] 。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NF κB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与抑制性蛋白κB (IκBs)以非活性的形式结合成三聚体存在于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17.
G-CSF动员同胞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动力学,分析移植物细胞成分,探讨供者年龄、特别对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40个HLA相合的同胞供者一日两次皮下注射G-CSF5μg/kg,于第5、6天采集PBSC,所得PBSC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表型。结果:①G-GSF动员过程中供者耐受良好,外周血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MNC)峰值在第5天;②PBSC含有MNC5.8(3.  相似文献   

18.
哮喘患者辅助T细胞活化与白细胞介素5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过敏状态和哮喘状态下辅助(CD4^+)T细胞活化及白细胞介素5(IL-5)释放的原因和作用。方法 对过敏性哮喘组12例(AA)、非过敏性哮喘组10例(NAA)、过敏性非哮喘组9例(AN)及正常对照组10名(N)在有无抗原刺激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及周围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比较组内和组间CD4^+T细胞活化(标志物CD25^+)与IL-5释放水平。结果 PBMC在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Th2细胞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液及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平衡状态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RA患者滑液单个核细胞(SF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表达情况结果 RA患者SFMC中Th1、Th1/Th2比值与自身及正常人PBMC相比显著升高(P〈0.01),Tb1/Th2比值与患者Sr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对12例过敏性哮喘患者、10例非过敏性哮喘患者、9例非哮喘过敏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在有无过敏原刺激条件下在体外进行培养,观察辅助(CD+4)T细胞活化状态和白细胞介素(IL)-5释放水平。结果表明,过敏性与非过敏性哮喘组BAL液细胞和PBMC在无刺激培养条件下,CD+4T细胞活化数量及释放IL-5水平均显著增高;过敏性哮喘组患者T细胞对过敏原的反应性明显高于非过敏性哮喘组(P值均<0.01);非哮喘过敏症组患者PBMC在过敏原刺激下,CD+4T细胞活化数量和上清液IL┐5含量显著增加,但其BAL液细胞在过敏原刺激下培养,释放IL┐5水平仍然显著低于两哮喘组(P值均<0.01)。研究表明,支气管┐肺局部CD+4T细胞活化程度和IL┐5释放能力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