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应用抗RSV-ADV-I-RNA治疗病毒性肺炎33例,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提示,抗RSV-ADV-I-RNA可提高患儿自身抗病毒能力,为应用本药治疗病毒性肺炎取得较好疗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抗ADV-RSV-iRNA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26例,治疗后患儿外周血NK细胞活性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抗病毒iRNA可通过增强患儿外周血NK细胞活性,达到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抗ADV-RSV-iRNA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26例,治疗后患儿外周血NK细胞活性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P〈0.01),提示抗病毒iRNA可通过增强患儿外周血NK细胞活性,达到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机体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感染后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的发病有关。RSV既可以通过其两个膜蛋白F和G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又可能使机体辅助性T细胞1和2比例失调,并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造成免疫病理损伤。RSV感染还可以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致哮喘因子,增强机体对变应原的致敏作用,诱导辅助性T细胞2反应等机制诱发哮喘。目前针对RSV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而F蛋白和G蛋白亚单位疫苗能够诱导中和抗体和保护性抗体,在RSV疫苗的开发中有比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免疫核糖核酸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3~5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抗巨细胞病毒.免疫核糖核酸(抗cMV-iRNA)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3~5年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将CM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抗CMV-iRNA 3mg/次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连用3d,对照组不用。结果治疗组:RRI患病率3~5年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抗CMV-iRNA可降低CM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3~5年内RRT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8.
RSV感染中能产生中和性抗体的抗原是F和G糖蛋白,但中和抗体时机体无明显的保护作用。推测细胞免疫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M)感染RSV后,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抑制物,同时病毒基因的干扰使(M)抗原提呈功能受损,结果辅助性T细胞(T_H)不被激活,故不能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而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的细胞克隆不受抑制,IL-4分泌增多。IL-4能特异性诱导B细胞合成IgE,从而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但其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中和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中和活性测定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310014)陶明方,周馥英浙江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项哨呼吸道台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因其流行广泛,特别是低龄婴儿感染后常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对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M2基因mRNA构建的短发卡结构状RNA重组质粒在细胞水平对RSV复制的影响,为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RSV感染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已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shRNA7816/8330转染HEp-2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pshRNA7816/8330对RSV感染细胞病变(CPE)的抑制效率,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实验检测pshRNA7816/8330的细胞毒性,经RT-PCR方法检测pshRNA7816对RSVM2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shRNA7816对细胞内RSV蛋白的影响。结果pshRNA7816/8330对HEp-2细胞的正常生长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2个重组质粒均能抑制RSV所致的CPE,但pshRNA7816对CPE抑制作用较pshRNA8330要强,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pshRNA7816能明显降低RSVM2基因mRNA和RSV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针对RSVM2-1基因所构建的短发卡结构状RNA重组质粒pshRNA7816在细胞水平能有效抑制RSV的CPE形成降低RSVM2mRNA和病毒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干扰RS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容易引起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严重时可累及其他脏器, 其具体致病机制较复杂, 可能与病毒自身属性、宿主抗RSV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不足或失调密切相关。目前, 新生儿RSV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策略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已相继批准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用于预防新生儿RSV感染。该文就RSV分子特征及其与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5例RSV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4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病毒唑对照组3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病毒唑。结果干扰素治疗组可明显缩短患儿喘憋时间、咳嗽时间及肺部哕音消失的时间,提高治愈率。结论干扰素治疗RSV肺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14.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病原与合胞病毒抗原亚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2年春河北省发生了一次婴幼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简称流喘肺炎)的暴发流行。流行波及7个地区,40余个县,住院患儿逾万例。我们于1992年1月7~17日从13个(市)县医院采用床边接种分离患儿咽拭子标本69例,成功地分离到18株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率为26.1%。经8株RSV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定均属RSVA亚型。67例患儿单份血清经ELISA检出RSV IgM阳性22例,阳性率为32.8%。研究结果不仅为国内首次直接从流行现场分离到RSV,而且也是国内首次对导致流喘肺炎的RSV进行了抗原分型,这为今后进一步对RSV防治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病毒消除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使用IVIG0.4~0.5g/kg.d共2天治疗23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对照组32例比较,发现应用IVIG后3~5天血清IgG水平升高1.91倍RSV-SIgG升高3.22倍,呼吸道RSV抗原68小时内阴转,临床症状体征较快恢复正常,本批IVIG制品中RSV-SIgG水平(1:640)远远高于用药前RSV感染患儿平均水平(1:116)提示IVIG能迅速提高血清IgG水平,补充大量RSV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抗体对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婴幼儿病毒性肺炎108例(间质性肺炎76例,毛细支气管炎32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其血清RSV-IgM抗体。结果间质性肺炎患儿血清RSV-IgM抗体阳性率48.68%(37/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IgM抗体阳性率为25.0%(8/32例),二组有显著性差异(χ2=5.20P<0.05)。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28.59,11.25Pa<0.05)。病毒性肺炎婴幼儿RSV-IgM阳性率发热病例最高,占81.97%(50/61例),其次为呼吸困难占57.14%(12/21例),最低为气促,占26.87%(18/67例)。结论RSV-IgM抗体检测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诊断中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其检测对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和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观察了i-RNA对CM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和血浆干扰素(IFN)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i-RNA治疗组NK细胞治性治疗后比治疗前平均增加了16.63±10.47%,血浆IFN效价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了17.3±5.85u/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证明抗CMV的i-RNA对新生儿外周血NK细胞活性和血浆IFN水平均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陈媛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1,(7):621-624
目的:调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临床特点,为临床尽早识别RSV感染重症病例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入我院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重症RSV肺炎82例。(1)RSV感染高峰出现在1月至3月;(2)收入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年龄以<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