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一种设计新颖的中心静脉导管,采用放射显影的、用硅胶材料制成,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2002年3~9月在北京进修期间.将一种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见图1)应用于临床36倒患者。主要用于5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和(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PICC管为医用高级硅腔.长期留置体内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在常规输液完毕时,即使无肝素封管,也不会产生血液逆流或堵管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王智 《吉林医学》2013,34(19):3933-3933
目的:探讨与分析经外周至中心静脉插管在呼吸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呼吸科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经外周至中心静脉插管,B组患者采用股静脉插管,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插管方式下的插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出现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的人数少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穿刺静脉肿胀和导管的人数与B组患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周至中心静脉插管在呼吸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 d~1年)[1~3].PICC的应用,一般有如下好处.①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率;②全疗程"一针治疗";③减少穿刺次数,给患者减少痛苦;④给危重患者赢得抢救时间;⑤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⑥操作简单,可由专业护士穿刺,床旁完成;⑦是可靠的静脉通路,维护简单,节约时间,降低总费用.  相似文献   

5.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顶端到达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其不受年龄、疾病种类的限制,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76例肿瘤内科置管病人作为对照组,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466例置管病人作为细节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双腔Power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体会,探讨其置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患者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双腔Power PICC,并行导管维护、输血输液、对比剂团注、中心静脉压监测和预防静脉炎等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双腔Power 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置入一根双腔Power PICC同时满足了患者治疗、检查、监测3种需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双腔Power PICC具有优越性,良好的护理让其在临床中能广泛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王敏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79-880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起着“人工胃肠”作用的治疗措施。胃肠外营养支持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如消化道瘘、急性重症胰腺炎等,以禁食、水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建立1条有效的静脉通路是实施TPN的首要条件。传统的方法有外周静脉营养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营养,两者均有一些不足,如并发症多、易破坏静脉、输入困难等,而影响TPN的实施。我科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简称PICC)进行TPN,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插管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插管(CVC)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证。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PICC组和CVC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置管时间、治疗完成率、置管目的、病种构成并进行比较。结果 PICC组和CVC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21d和18d,治疗完成率为90%和86%,置管目的、病种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PICC组并发症率20%,无气胸、误穿动脉等严重并发症,但静脉炎发生率10%,高于CVC组。CVC组并发症22%,但无静脉炎发生。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在临床上可达到与CVC相同的目的,在肠外营养时可代替CVC成为全营养混合液输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侯小娟  李琳  宋茜  文君 《医学争鸣》2002,23(6):567-567
1 对象和方法  1999- 0 6 / 1999-~ 12采用美国 BD公司生产的导管对 10例患者行 PICC. 1物品准备 :穿刺包 1个 ,手套2付 ,10 0 m L 肝素盐水 1瓶 . 2穿刺部位 :常选择肘部头静脉 ,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为插管部位 . 3操作步骤 :按 Abi-Nader介绍的方法 [1 ] ,在预先选择好的部位 ,先测量置入导管的长度 ,上臂外展角度 90°,由穿刺点至锁骨头距离 ,消毒范围由上臂中段到前臂中段 ,据测得的静脉长度剪去多余导管 ,扎止血带 ,插入引导套管 ,拔出针芯后插入选择好的导管 ,插至预定的长度 ,拔出引导套管和金属导丝 ,抽回血 ,再用肝素盐水 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资料,180例PICC置管为A组,12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与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2%(175/180)和91.7%(110/120),P< 0.05,相差显著;A组与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48天(15~320)和18天(10~30),P<0.01,差异非常显著.药物渗漏或脉管炎发生率、穿刺处疼痛发生率、焦虑或恐惧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导管平均日消耗价格分别为6.25 元和16.11元,A组费用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B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天和42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ICC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一次置入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它是一条放射显影的,用硅胶材料制成的长50cm的导管。经外周的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使管体直达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2002年起我院将PICC应用于临床患者。此方法由护士床旁操作,直观下插管快速简便,成功率高。减轻了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对外周血管的损害。患者可带管活动,液体流速不受体位影响。3例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保证了管腔的正常使用,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并得到患者及医生的认可。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告下。  相似文献   

13.
恶性血液系疾病均具有岀血、感染及贫血等特点,而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血肿和感染,以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甚至皮肤坏死,血管的破坏,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覃艾新 《微创医学》2006,1(5):399-4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经外周肘部浅静脉穿刺,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置管新方法。1929年德国医生Forss manm在自己身上将一根长65cm的导管由肘部静脉插入右心房,即为中心静脉量管(PICC)的开端。1992年德国医生在X线辅助下定位首次成功完成[1]。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PICC于198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无痛、安全、有效并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路,但二者在临床应用时各有优劣,就二种置管方式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日—2012年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首次化疗患者,按化疗时建立静脉通道给药方法不同分为PICC组(21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在化疗静脉通道静脉炎、药物外渗及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PICC组静脉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中,能明显减少静脉炎、药物外渗的发生,且不增加感染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深受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喜爱,尤其需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近年来,我科使用PICC较好地解决了患者化疗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但也有少数患者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治疗而拔管。现对我科3年来发生的42例PICC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7d~1a)的静脉输液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PICC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关系密切。2004年1月以来,对250例肿瘤患者应用了PICC,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选取2004年1月至今在本科住院的肿瘤患者250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150例,女100例;11~岁8例,26~岁64例,46~80岁178例;并发糖尿病10例。250例中,非小细胞肺癌75例,小细胞肺癌13例,结肠癌35例,乳癌68例,淋巴瘤53例,其他癌症6例。1.2PICC操作前准备物品准备:PICC包1个,无菌手套2双,250mL生理盐水1瓶,10g/L利多卡因1支(5mL),肝素钠2mL(12500U)1支,1mL注射器1个,可来福1个。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PICC的应用特点及操作方法,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订同意书后,实施PICC。1.3PICC操作方法经过严格、慎重选择,250例均选择上肢静脉,其中头静脉170例,贵要静脉30例...  相似文献   

20.
30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能满足各类输液的深静脉导管,可以用于输入高渗透压液体,也可以用于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或化疗药物。避免了由外周静脉输入高渗液或化疗药物引起的血管损伤,降低了颈部和胸部插管的严重并发症,如血胸、气胸,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为远期治疗提供了方便。现将PICC在应用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