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梗死多为血栓形成或栓塞脑动脉所致,因而理想的方法是早期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正因如此,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甚至有的学者提出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唯一办法。近年对这一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溶栓药物的应用,介入放射技术和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方法。现就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的现状和展望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但至今所有的方法均不能起到较明显的效果。由于大多数脑梗死是血栓堵塞动脉所致 ,因而理想的方法似乎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 ,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给予及时供血。正因为如此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近年来 ,国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许多结果表明 ,早期溶栓可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方法。1 历史回顾溶栓治疗脑梗死最早在 195 8年 ,早期研究结果显示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易引发脑出血 ,显著增加病死率。因…  相似文献   

3.
吴浩 《大家健康》2014,(1):54-55
脑梗死的“黄金三小时”医生告诉宋伯,根据病史和头颅CT的结果,估计他的脑梗死发病尚不足3小时,只要及时溶栓,治疗效果将会不错。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奥扎格雷钠针80mg稀释后静脉点滴,每天1~2次,清开灵针40ml加入5%GS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同时应用高氧液500~100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3例,占69.3%,好转12例,占24.4%,未愈4例(其中死亡2例,大面积脑梗死)占8.2%,总有效率91.8%。结论综合疗法通过对49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本组观察脑梗死27例,其中女9例,男18例,平均年龄63.5岁,本组病例治疗前后均做头颅CT、血流变学、血脂、凝血4项等检查,入选病人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有肢体瘫痪、言语不利,偏身感觉异常等局灶症状,另选患者25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4岁,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0例患者为2005年11月~2007年12月间急诊来我院就诊并收入住院的患者,皆发病在21小时以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全部经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或其他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尿激酶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4(56±8.1岁);伴有高血压病30例;基底节区梗死30例,脑干梗死2例,小脑梗死3例,多发性硬死5例。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峙钧 《广西医学》2001,23(5):1151-1154
近年来 ,CT、MRI以及新的磁共振技术和液体稀释反向复原显像、弥散、灌注及功能性磁共振显像和磁共振波谱术等 ,使人们能够正确了解脑缺血的部位、缺血程度及潜在的可逆性缺血区。由于脑缺血病理生理研究的进展 ,使人们对由于脑缺血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和引起脑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与预后转归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并由此产生了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近来脑梗死治疗的进展及注意事项作一些介绍。1 尽快恢复脑梗死区域的灌注脑梗死治疗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能否及时 (发病后数小时内 )建立再灌注。目前主要采取直接手术或血管成形术和溶栓药物及血…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观察加压氧 (HBO)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将 8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HBO组 4 5例 ,对照组 4 0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HBO组同时给予加压氧治疗共 30次。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 ,评价HBO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③结果 HBO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uc=2 .5 5 ,P <0 .0 5 ) ;HBO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6 .5 11~ 8.5 37,P <0 .0 5 )。④结论 加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老年性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CT和MR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11下半年到2012上半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且每组中都有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CT诊断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MRI诊断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CT和MRI图像,探讨CT和MRI的诊断应用效果.结果 试验组MRI诊断中显示的梗死病灶有56个,检查出患者人数为25例,MRI的检出率为83.3%;观察组中CT诊断显示梗死病灶38个,检出患者20例,CT的检出率为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MRI诊断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MRI可联合CT作为临床中急性脑梗死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30例分水岭脑梗塞,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主要依靠CT证实。文中提出应积极防治心血管病及血粘度异常,预防医原性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4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以来应用谷安枢(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与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首次住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5岁~72岁。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7岁~69岁。全部病例符合国内制定标准[1]。于发病后经颅脑CT明确诊断。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功能缺损均无显著差异,起病至入院平均2.5d,凡生命垂危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均未列入本组观察。1.2治疗方法治疗组:谷安枢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滴注,1次/d,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1次/d,14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对照组: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脑复康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14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加用20%甘露醇脱水,或降压、降糖药物。1.3疗效判定根据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判断标准[2]。...  相似文献   

14.
赵晓伟  赵晓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60-2561
脑梗死急性期对血压和颅压的控制极为重要,若措施得当,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体会如下:脑梗死急性期对血压和颅压的控制极为重要,若措施得当,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应柱  刘刚  杨璞  杨德刚  黄金忠  刘筱洁  朱艳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45-1245,1286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的构成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8例ACI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按照OCSP标准分为4大亚型,分析不同亚型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OCSP各亚型构成比:完全前循环型13.46%、部分前循环型30.29%、后循环型19.71%、腔隙性梗死型36.54%;OCSP四个亚型中,完全前循环型NIHSS评分最高、预后最差;其次为后循环型和部分前循环型,腔隙性梗死型NIHSS评分最低。与腔隙性梗死型比较,完全前循环型和后循环亚型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患者NIHSS评分随OCSP不同亚型而变化,OCSP分型可作为ACI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阿托伐他汀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与增强血管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IL-1β和TNF-α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基础用药相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选取治疗后2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作为观察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 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daily living, ADL)评定临床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IL-1β和TNF-α血清水平。结果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NDS和ADL评分显著增高(P〈0.05)。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IL-1β和TNF-α血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VEGF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低剂量组治疗1周后有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治疗3天后明显变化 (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增强VEGF活性,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和增强血管修复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的抗血小板作用及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藻酸双酯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抗血小板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半月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藻酸双酯钠(PSS)、阿司匹林(ASA)与噻氯匹啶(TP)等3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清脂质的改变,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状况。结果(1)PSS对ADP与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g T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ASA对AA诱导的PAgT作用更显著,TP主要抑制ADP诱导的PAgT。(2)PSS延长aPTT,对PT仅3d时有延长.对TT与Fbg作用不大。ASA、TP对以上指标均无影响。(3)PSS有明显降脂效果,而ASA、TP无此作用。(4)PSS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ASA与TP组。结论PSS具有降脂、抗凝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作用,能在多个环节上发挥抗血栓作用,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结合针灸、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行综合康复、针灸、高压氧;对照组仅给针灸、高压氧。治疗前及治疗30d后,运用Fugl-Meyer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标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早期康复组有效110例,有效率达92.60%,而对照组有效92例,有效率为7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FMA与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结合针灸、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赵颖  赵连东 《医学综述》2012,18(16):2647-2649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给予米诺环素(MC)后脑梗死体积及不同时间点谷氨酸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MC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MC高剂量干预组、MC低剂量干预组,各36只。每组内随机将6只用于脑梗死体积测定。每组剩余30只大鼠按再灌注不同时点(2、6、12、24、48 h)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6只。造模后根据不同时间点取脑缺血半暗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谷氨酸水平。结果①脑梗死体积测定: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MC治疗后脑梗死体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谷氨酸水平测定:缺血2 h再灌注2 h后谷氨酸开始升高,24 h谷氨酸水平达到最高点,MC干预组谷氨酸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较对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可缩小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梗死体积,降低谷氨酸水平,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型和梗死面积与心电图(ECG)改变的关系。方法给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ECG检查,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GSP)分型和梗死面积分型,对各组患者的EC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LACI)组患者的ECG异常率分则是:95.5%,80.4%,62.5%和48.5%,TACI组和PACI组明显高于LACI组(P〈0.05~0.01);大中面积梗死组(83.7%)的ECG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60.4%)和腔隙性梗死组(53.2%)(P〈0.05~0.01);小面积梗死组的ECG异常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5)。OCSP和梗死面积分型亚型组出现ST—T改变和心律失常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病情重和梗死面积大的患者ECG异常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