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轻胆囊切除术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应用冷光源拉钩暴露系列器械、分离钩、钛夹、术后镇痛泵和固定手术步骤、技巧,完成胆囊切除术122例。结果:微小切口(2.5~3.5cm)113例,小切口(4~4.5cm)9例,无死亡病例,胆道微损伤1例,平均手术时间短,术后无痛或微痛。结论:直视下微创无痛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广、患者创伤轻、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轻胆囊切除术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应用冷光源拉钩暴露系列器械、分离钩、钛夹、术后镇痛泵和固定手术步骤、技巧,完成胆囊切除术122例.结果:微小切口(2.5~3.5cm)113例,小切口(4~4.5cm)9例,无死亡病例,胆道微损伤1例,平均手术时间短,术后无痛或微痛.结论:直视下微创无痛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广、患者创伤轻、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切口手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石症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4年4月以小切口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1367例胆石症的临床资料。胆道镜处理有3种途径:经胆囊管途径(297例),经胆总管切开途径(327例)和经术后T管窦道途径(305例)。结果1367例中在小切口(3~5cm)下完成手术者1320例,47例(3.4%)因出血、粘连、解剖变异或胆道损伤等各种原因将切口延长至5cm以上始完成手术。743例为单纯胆囊切除。624例联合胆道镜处理,其中150例未发现胆总管结石,474例发现胆总管结石,467例经术中术后胆道镜取尽,7例胆总管结石紧嵌于胆总管末端,术后以EST(4例)和气压弹道碎石后取尽(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1例。结论小切口联合胆道镜手术是一种相对微创的直视下治疗胆石症的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与胆道镜的联合应用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胆总管结石(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第一阶段为2005年5月至2010年1月期间完成的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术中胆道镜检查,留置T管,再经T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检查。第二阶段为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的30例患者,在第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分两组:①开腹免T管组,共17例;②腹腔镜组,共13例,其中5例为经胆囊管取石,免T管手术;8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留置T管手术,术中或术后再经T管胆道造影检查。结果第一阶段74例中,术中经常规胆道探查后,再行纤维胆道镜检查发现有结石残留者13例,占18.9%。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急性心梗1例。全部10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两个阶段中,共有82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另共有22例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胆总管切开取出胆总管结石免T管手术。所有患者无死亡,无胆管损伤,无胆管残余结石,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与胆道镜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满意,能很好地降低残余结石率。  相似文献   

5.
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两种方法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评价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按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将28例胆石症患者分为胆囊管组(n=8)和胆总管切开组(n=20)。患者经B超和术中胆道造影或加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确诊。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随访。结果:胆总管切开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明显长于或高于胆囊管组(P>0.05)。胆囊管组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12.5%);胆总管切开组5例(25.0%),其中胆道并发症4例(20.0%),需要再次微创处理2例(10.0%),需再次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2例(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切开组明显高于胆囊管组(P<0.05)。随访两组患者均无胆管狭窄、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发生和结石复发。结论:经胆囊管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点,适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其疗效优于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 ,诊断和处理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 方法  17例采用小切口切除胆囊后 ,凡结石 <0 5cm ,胆囊管 >0 5cm者 ,经胆囊管插管行术中胆道造影 ,并经胆囊管插入纤维胆道镜取石。 结果 全部病例均取净结石 ,无并发症。随访 (2~ 7)年 ,无黄疸 ,B超复查无结石残留或复发。 结论 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和纤维胆道镜取石是诊断和处理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510例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2007年对51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duct exploration,LCDE),与同期300例开腹(opensurgery,OS)手术者比较。术前确诊者,术中直接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前有黄疸史、胰腺炎史和(或)直接胆红素增高、胆系酶(AKP、GGT)增高者,或胆总管在0.8cm以上者行术中造影,明确有胆总管结石的切开胆总管胆道镜取石。405例置T管引流(留置T管组),105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I期缝合组)。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与OS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瘘、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日、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腹。30例T管引流口靠近肋弓而引起术后疼痛,2例术后2dT管才引流出胆汁。留置T管组有24例胆总管残余结石,3月后经胆道镜取石成功。留置T管组手术时间平均(110±15)min,平均术后住院8d;Ⅰ期缝合组手术时间(95±8)min,平均术后住院5d。结论LCDE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样可起到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等微创效果,如能在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对隐匿性胆总管结石及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4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7例术中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207例未行造影.结果 137例行术中胆道造影者,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8.03%),胆管损伤1例(0.72%);术后随访3~6个月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4例(2.92%),未发现胆管损伤.204例未行术中胆道造影者,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5例(2.45%),术中未发现胆管损伤;术后随访3~6个月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18例(8.82%),胆管损伤2例(0.98%).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操作安全、快速、无创,可提高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度,及时发现胆管损伤,降低胆总管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部小切口行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右上腹肋缘下4~6cm切口开腹,经胆囊管残端放入胆道镜检查及取石135例。结果135例中109例(80.7%)胆总管结石被清除,阴性探查26例(19.3%)。术后发生残余结石4例(2.9%)。1周后均经EST+取石治愈。术中及术后发生胆总管末端损伤1例(0.7%),胆囊管残端撕裂伤2例(1.4%)。漏胆2例(1.4%),均经处理治愈。结论经腹部小切口行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4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4例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322例未行造影。114例行术中胆道造影者,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9例(7.89%),胆管损伤1例(0.88%);术后随访3~6个月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1.75%)。322例未行术中胆道造影者,术中发现胆管损伤1例(0.31%);术后随访3~6个月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19例(5.9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胆道造影操作安全、无创,可提高胆总管结石诊断率,及时发现胆管损伤,降低胆总管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6月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或探查术确诊Ⅲ型胆道闭锁82例,行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上腹横切口,4把S拉钩分别在上下左右对拉,暴露肝门,游离切除胆囊,彻底游离切除肝门纤维块,行肝门空肠吻合。结果 82例均完成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手术切口长度平均4.2 cm(4~4.5 cm);开腹手术操作时间平均71.8 min(55~90 min);平均出血量8.3 ml(5~20 ml),无术中输血者。均未放置腹腔引流。术后24~48 h拔除胃管,48~72 h进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第2天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切口裂开2例。82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5月,术后4周获得胆汁引流率(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或较术前下降超过60%)占69.5%(57/82),术后胆管炎发作3次以上占29.3%(24/82)。结论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胆道闭锁,可以不将肝脏拖出腹腔外进行吻合,避免对患儿循环系统的严重影响,同时直视下肝门空肠吻合可以保证吻合确切在门静脉后方,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联合胆道镜的胆总管探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适应证、手术技巧和疗效. 方法: 分析经小切口胆总管探查的96例临床资料. 结果: 96例中,有91例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结石并胆道蛔虫症,3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0例并发胆管炎,6例胰腺炎恢复期,2例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均完成了手术,1例发生胆总管残余石.2例在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和取虫后扩大腹部切口行胆肠吻合.无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13.2天,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 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术安全可行、疗效好、符合微创外科要求,适合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术中胆道造影、应用胆道镜、胆道流量及压力测定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在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在50例胆囊切除手术中有选择性地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并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组和单纯胆囊切除组比较。结果:造影后发现结石者6例,其中胆总管结石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右肺管结石2例。提示有右肝管损伤者2例。全组造影阴性率为84%,结论: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中可作为胆囊切除术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检出胆管结石或异常,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并为减少胆道损伤提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总管末端结石的治疗。方法 对110例胆总管末端结石患者采用小切口术中胆道镜、气囊导管等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术中采用胆道镜、气囊导管等清除末端结石86例(78.2%)。术后用胆道镜取出结石10例(9.1%),胆道镜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技术清除结石14例(12.7%)。术中18例(16.4%)并发胆总管末端医源性损伤,其中1例术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病例经2~20年随访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胆总管末端结石采用小切口术中胆道镜、气囊导管等相结合能清除多数结石,难以取出的末端结石于术后经内镜处理为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4月~2001年12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88例临床资料。结果 85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腹壁小切口辅助下手术8例。手术时间100分钟~260分钟,平均140分钟。85例中胆总管切开取石75例,胆道蛔虫1例,探查阴性9例。中转开腹3例,其中胆总管下段肿瘤2例。并发症7例:1例胆管损伤,4例胆管残留结石,2例胆漏。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总管良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胆总管探查前作术中胆道造影可减少阴性探查,除低术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肠侧侧吻合术后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式,以及胆肠内引流"翻修"手术的适应症。方法 7例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结石病人再手术,术中利用纤维胆道镜尽可能取尽结石,同时发现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复原胆道的原有解剖结构,放置胆总管T管引流,若已有肝叶或段积累大量结石或已发生肝纤维化甚至脓肿、癌变者则同时行相应的肝叶或段的切除。术后6周行T管造影,无结石者拔除T管,若有结石残留,则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多次取石,直至取尽结石为止。电话结合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07月31日。结果 7例患者均有胆道感染症状,肝内胆管和/或胆总管存在结石;5例联合肝叶切除,其中4例因肝叶萎缩,而1例因癌变;7例均手术复原胆肠吻合,其中4例术后胆道造影未见结石残留,3例均经一次纤维胆道镜取尽结石。结石最终清除率为100%。术后7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过禁食、抗感染、胸腔穿刺、再手术等处理均好转。随访中位数30个月,均无结石复发与胆道感染的症状。结论胆肠内引流术应严格限制在其适应症内;在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的情况下,翻修胆肠内吻合后放置胆总管T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是胆肠侧侧吻合术后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2012年5月对27例LC术中发现的隐匿性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治疗。胆囊管内径>5 mm者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胆总管内径>6 mm者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后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或留置造影管;胆囊管内径≤5 mm、胆总管内径≤6 mm者直接留置造影管,术后再次造影,必要时行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取石。结果手术均获成功。8例直接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11例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后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7例,留置造影管4例,1周后造影均阴性;8例直接留置造影管,1例术后36 h滑出,1周后ERCP造影胆囊管残端无渗漏,EST取石,术后1周再次造影3例结石消失,4例仍有结石,均经EST取出。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24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熟练运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技术,对LC术中发现的隐匿性胆总管结石实施微创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末端狭窄的预后.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6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造影发现胆总管末端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未做任何处理拔管30例.延长带管时间到6个月,复查T管造影后再拔管14例.7例夹闭T管有症状,其中3例逐渐延长夹管时间J后再拔管;另4例一直未能夹管,第一次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行气囊扩张置管支撑半年后拔管13例.结果 能够夹闭T管的47例中,41例(87.23%)在2~6年的随访期内没有出现胆道梗阻症状.6例出现胆道梗阻症状,占12.77%.气囊扩张后支撑半年的13例中,7例出现胆道梗阻症状,占53.85%.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末端狭窄;如果能夹闭T管,最妥当的临床处理是可以不做任何处理拔管,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选择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LC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患者因胆囊管过细,过短及急性胆囊炎致Calot三角粘连、解剖不清而致插管失败外,余51例(98.1%)均插管成功。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4例,其中3例术中经纤维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因结石嵌顿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管过长或变异3例,在造影片指导下成功完成LC;胆道损伤2例,转开腹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未见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LC术中选择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简单易行,能显著降低胆道结石残留和及时发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胆道术中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2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术中及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效果。方法:(1)术中应用:常规探查胆总管及取石后,胆道镜通过胆总管切口进行检查,取石。(2)术后应用:经T管造影证实有残余结石后,拔除T管、腹部常规消毒铺巾、经窦道插入胆道镜探查取石。结果:术中应用胆道镜取石183例,其中174例一次性取净。结石取净率为95.1%。术后经窦道取石17例,取净者13例,结石取尽率76.5%。结论:应用纤维胆道镜进行术中术后探查并取石、可使残余结石率大大降低,减少了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