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提高新护士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卫生学校门诊部的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的培训,定人带教,专人负责制度,定期考核,提高实践技能,热情服务,精心工作,合理配班等待措施,使新护士们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3.
一、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逐步转变服务理念,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和高情感性护理服务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社区护士岗  相似文献   

4.
高爱萍 《现代保健》2010,(11):137-138
目的探讨提高儿科急诊护士培训的整体效果的方法。方法提出了“急诊护士在职岗位培训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的思路,明确了整体有效的指导思想,并在现场管理、业务学习、安全教育、模拟演习等多个环节,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具体措施。结果经过长期的全过程培训,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各项指标均处于较好水平,急诊护士的临床护理急救技能的显著提高,也是急救成功率持续提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结论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的急诊护士在职岗位培训,在基本不增加护士培训负担的前提下,着眼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增强护士在意外情况下的应急、应对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ICU岗位培训期间,将新护士长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管理能力的专业型人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护士长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实施多种培训方式,系统培训专科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实践临床护理管理。结果本科片内新护士长上岗12名,均能较好地适应护士长角色,得到科室主任的认可和患者的好评。结论在ICU开展有效而规范的培训是促进新护士长角色转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提高消毒供应专业人员整体水平,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方法收集2012年7月和12月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分两次对来自运城市共69所医院从事消毒供应工作的护理人员培训资料,使用图表、柏拉图等形式对培训人员的进行分析。结果共培训100名护理人员,二级医院培训人数最多占64.00%;在69所医院中未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的占81.16%;参加培训人员主管护师37名,占37.00%;民营医院手术台数12台,乡镇卫生院5台;从已培训的人数相比,二级医院所占比例较大,占58.49%;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的5.80%。结论通过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提高了各级医院消毒供应专业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和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等3项强制性标准的理解,提高了消毒供应人员整体专业水平,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保证为临床提供合格安全的医疗用品。  相似文献   

7.
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急诊科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措施,使其职业暴露的发生机率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急诊科护士在职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现代急诊医学发展的需要,提高抢救质量,迅速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素质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在职教育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针对科室护士现状,采取了四个结合的培训方法,即打实基础与更新知识结合;理论学习与应急训练结合;送出去学习与请进来授课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提高了护士学习的自觉性,使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抢救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云  王海燕  沈昱 《工企医刊》2012,25(4):91-9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独立学科,而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刚刚进入临床工作的新护士来说,怎样尽快地适应急诊这个特殊的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急救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胜任急诊临床工作,关系到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服务质量[1].我院急诊科新护士多,护士流动性增大、更新频率快.这要求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适合医院和科室发展的急诊护理人才,从而使我院急诊科临床带教的艰难性与紧迫性尤为突出.现将具体带教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原因、状况,找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查笔者所在医院20名急诊科护士。结果所有被调查人员都对工作有不同的倦怠心理,其中超负荷的工作,紧张的工作环境、工资及待遇低是产生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占调查人数的98%。结论建议医院领导采取一定措施,护士也应通过各种完善自我等方法应对工作及生活的压力,消除工作倦怠心理,积极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师式带教模式在急诊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对急诊科新入科护士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实施个性化、师徒一对一导师式的带教模式。结果急诊科新入科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急诊专科护士人力资源短缺现象得到解决;急诊抢救室新上岗护士的工作压力减轻;获得医生、上级部门和病人的一致好评,病人满意度达97%,护士满意度达100%。结论导师式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病人和新入科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侯兴丽 《工企医刊》2015,(2):1292-1293
目的探讨急诊科年轻护士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法,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使之成为知识全面,护理技能精干的护理新生力量,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我院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成立培训小组,采用护理部集中理论授课,科室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专科知识培训,科室单项操作训练的方法进行培训。采取双向评价方式,考核培训效果。护士在每次培训后接受考核、分期、分批、定时、定点、人人过关,做到既保证考核质量,又不影响临床护理工作。理论考核<80分,操作考核<90分,重新培训直到达标为止。结果通过各项培训方法的实施,急诊科护士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对急诊科护士实施综合能力的培训,是保障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朱晓珊  伍艮玉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633-1635
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探讨其压力来源的相关因素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压力,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提供依据,以增进其群体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我院急诊科病房及门诊6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在病人护理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和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等问题上护士感到压力较高,均值分别为3.29、3.07、2.51,为急诊科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结论护理人员应当提高自身抵抗压力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压力和进行高效的工作。同时医院管理者应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采取有效措施,使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感与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妇产医院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水平的关键,也更是衡量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妇产医院急诊护士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是和谐沟通的技巧与能力、比较敏锐的观察反应能力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导致护士心理素质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处在忙碌和高度紧张的状态和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不够理解。要培养妇产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素质,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树立积极乐观的职业观,注重护士独立思考和工作的意识的培养和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不断地调整护理心态。放松高度紧张和敏感的神经心理,有利于心理负担的减轻。  相似文献   

15.
郭祥英 《现代保健》2009,(20):137-138
目的使急诊科护士具备娴熟的抢救技能,提高急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以急诊科22名护士为对象,对8项常见抢救技能掌握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急诊护士抢救操作技能及心理应对能力有待提高,及时制订了定期培训计划,对培训前后护士技术操作进行了考核。结果经过1个月的培训,急诊护士的常见抢救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及急救意识都比培训前有显著提高。结论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抢救技能的培训,能使护士具备较好的应对能力,为抢救急救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诊儿科输液带教新护士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指导和矫正护生在与患者沟通时的应对方式,提高其法律意识。结果急诊儿科输液厅的新护士管理、带教个人和带教质量以及新护士情况均处于优良水平。结论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带教方式,提高了急诊儿科输液新护士的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分析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来源,探讨减轻护理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促进社会关注并重视护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实习护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带教方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实习护士不能及时进入抢救角色,辅助老师进行抢救的问题已成为抢救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为发挥实习护士在抢救中的最大作用,提高出科考核成绩,我们采用情景模拟带教的方法进行带教。通过更改带教方法,护士出科考核合格率明显上升。由此可知,采用新的带教方法,可增强老师的学习动力,提高护士整体水平,并能使实习护士尽快适应抢救角色,发挥更大潜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锐器伤的发生率、刺伤的原因、环节及提出持续改进的防范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7—2008年我院不同职称在岗临床护士锐器伤104名,其中急诊护士24名作观察组,临床科室80名作对照组,将二组锐器伤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被调查中的104名护士中,观察组24名护士与对照组80名护士的职业锐器伤比较,在被污染针头刺人次,被血液污染人次及被带血针头刺伤人次,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急诊护士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急诊护士经常暴露于血源性的危险之中,提示加强和改进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及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遭受暴力侵害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发生的暴力事件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在遭受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中,其心理暴力多于身体暴力,暴力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针对发生的现状和原因,积极加强医院系统应对、干预和控制急诊暴力事件的发生。并强化急诊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