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初诊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A组)和门冬胰岛素30每日2次组(B组),观察两组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日平均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胰岛素日平均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索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1%(42例)、92%(48例)、65%(34例)、90%(47例)。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行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80例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血糖过程中血糖波动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5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睡前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1%(42例)、92%(48例)、65%(34例)、90%(47例).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BG、2hPG以及HbAl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联合组治疗后FBG、2hPG以及HbAlc降低较对照组治疗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组52例和预混人胰岛素30R组50例,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BG、HbAlc均明显下降(P〈0.01),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组(P〈0.05)。结论采用门釜瞌岛塞3Q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更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房山区阎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2020年2月-2021年3月,随机抽取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卡波糖,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对两组患者治疗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增长较快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到9 200万以上,且仍有增长的趋势,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医疗负担。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随着血糖控制效果的提高,低血  相似文献   

9.
贾亚非 《现代保健》2011,(18):25-2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FPG、2hPG、GHbA1C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治疗组FPG、2hPG、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尤其餐后高血糖改善更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对体质量的影响。方法46例≥60岁的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三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餐前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体质量指数(BMI),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FBG、P2hBG、HbhlC下降显著(P〈0.01),BMI无明显变化(P〉0.05),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30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hF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餐后血糖,加快血糖控制速度,减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常选用德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方式进行治疗,不同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将对德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对两种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的对象均来自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内科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该时间内符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共50例。将50例患者进行随机打乱后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德谷联合阿卡波糖方式用于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则单使用药物阿卡波糖,对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情况控制更好(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等情况控制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的症状出现更少,病情控制情况更好,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治疗的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1倍[1].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良好控制血糖在治疗中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能够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人们对胰岛素的错误认识,胰岛素乃至强化治疗仍不能广泛接受.随着病情进展,许多口服降糖药患者的血糖都变得难以控制,这给门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带来了困难.笔者在门诊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结果,选择波动性高血糖患者30例,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波动变化.结果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分别由治疗前的8.29%±0.73%和(10.06±2.48)、(2.36±0.53)、(5.64±1.22)和(1.72±0.60)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7.37%±0.47%和(8.04±2.25)、( 1.52±0.35)、(4.40±1.02)、( 1.26±0.4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波动幅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衡绿果 《中国校医》2020,34(3):217-218
目的 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预混入胰岛素,观察组联合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及阿卡波糖,比较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胰岛素抵抗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每日3次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诺和锐30组80例进行诺和锐30每日3次餐时注射治疗,诺和灵组96例每日三餐前30 min注射诺和灵R,睡前注射诺和灵N.结果 诺和锐30组空腹血糖从(10.46±2.68)mmol/L降至(5.80±0.90)mmol/L,餐后2 h血糖从(15.15±3.64)mmol/L降至(8.80±1.58)mmol/L;诺和灵组空腹血糖从(11.00±2.88)mmol/L降至(6.50±1.43)mmol/L,餐后2 h血糖从(15.89±3.76)mmol/L降至(8.50±1.43)mmol/L,两组控制血糖均较好且疗效相似(P>0.05),诺和锐30组胰岛素用量(48.7±12.9)U/d,较诺和灵组(57.9±12.4)U/d减少(P<0.05),低血糖发生率诺和锐30组较诺和灵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诺和锐30每日3次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减少,且治疗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陈玲 《中国保健营养》2012,(8):1000-1001
目的:对比分析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使用预混人胰岛素30R与门冬胰岛素30的疗效。方法:针对2011年3月-2011年12月治疗的135例2型糖尿病病例进行用药对比分析,62例使用预混人胰岛素30R的病例为一组,73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病例为二组,疗程统一为3个月,监测不同时间的血糖含量,统计低血糖发生百分率。结果:疗程结束各组不同时间的血糖含量均低于用药前(P<0.05),二组降糖情况比一组理想(P<0.05);一组低血糖发生百分率为24.2%(15/62),二组低血糖发生百分率为9.6%(7/73),二组比一组血糖稳定(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使用门冬胰岛素30能够显著降糖,安全性高,可作为首选降糖注射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或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49例,西格列汀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阿卡波糖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BG、HbAl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卡波糖组治疗后比较,西格列汀组FBG以及HbAlc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甘精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较阿卡波糖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64例.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84例和西格列汀组80例.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用量,1次/d睡前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片0.25 g/次,3次/d,三餐前15~30 min口服;阿卡波糖片50 mg/次,3次/d,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结果 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达到了控制标准.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疗效确切,且不会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