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永斌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342-3343
目的 探讨总结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1月我院诊治的中风病患者共80例,治疗2个疗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常规药对照组,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针灸治疗组40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结论 针灸治疗中风病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治疗中若能抓住有利时机、重点突破,对于中风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卒中单元治疗组50例和普通病房对照组40例,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20峋,显效20例(40%),好转12例(24%),总有效率84%;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10%),显效8例(20.0%)好转10例(25%),总有效率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科住院部收治的8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加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方法进行辩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70.73%)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68%)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可做到因证立法、随法施治,临床疗效显著明显,而且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体针加刺华佗夹脊穴治疗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针加刺华佗夹脊穴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体针加刺华佗夹脊组和对照组,观察中风后遗症恢复情况。结果体针加刺华佗夹脊穴治疗中风病人恢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体针加刺华佗夹脊穴治疗中风有较好的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热敏灸治疗中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热敏灸组),对照组(热敏灸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热敏灸治疗。采用全国统一标准(计分法)对治疗前后的的患者进行评分,了解积分降低以及总的生活能力提高情况。根据不同水平分为临床治愈、显效、好转以及无效。结果: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热敏灸在中风病患者的在身体运动功能、思维模式、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均优于热敏灸组。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热敏灸在治疗中风病方面疗效显著,但将其应用于临床,仍需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萍 《中国校医》2003,17(6):486-488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长期服用通心络胶囊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30 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西药治疗组 15 8例 ,常规西药对照组 15 0例 ,疗程 3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脂变化。 结果 治疗组 1个月临床症状、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 82 .0 5 %、6 5 .38% ,明显优于对照组 1个月的 6 9.33%、5 2 .6 7% (P均 <0 .0 5 ) ;治疗组 3个月临床症状、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3%、80 .77% ,与治疗组 1个月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P <0 .0 1) ;治疗组 1个月、3个月的血脂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5 ,P <0 .0 1) ,治疗组 3个月降脂疗效更明显 ,与治疗组 1个月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对照组 3个月与 1个月上述三方面疗效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通心络加常规治疗可显著提高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可改善心电图表现 ,并降低血脂 ,更适合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中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7.
中风又称卒中(包括脑出血、脑缺血诸种疾病),是内科四证之一。且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以中医药为主要手段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日趋提高。无论在成活率和治愈率及减少病残率方面,均体现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集中医药治疗中风的临床资料和笔者的临证体会,认为中风的辨证分期治疗法是至关重要的。故将中风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作一探析和归纳,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龙胶囊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营养神经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芪龙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中医征候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龙胶囊对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患者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症状制定合理的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三个疗程后根据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4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方法 将9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36例,仅针灸康复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风后遣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16,(5):688-690
目的应用自拟的益气活血降浊汤,配合小剂量辛伐他汀片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异常,观察其调节血脂、减少缺血性中风复发及改善预后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用自拟的益气活血降浊汤口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连服3疗程后,改为2日1剂至治疗1年。同时口服辛伐他汀片(舒降之)10 mg,1日1次,晚上临睡前服,疗程1年。对照组44例,口服辛伐他汀片(舒降之)20 mg,1日1次,晚上临睡前服,疗程1年。治疗前、治疗6周及治疗1年后各查一次血脂四项。并记录治疗1年内缺血性中风复发例数和预后不良例数,计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缺血性中风复发率及预后不良率。结果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两组药物均能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中LDL-C水平(P<0.05,P<0.001)。对照组的调脂效果优于治疗组(P<0.05)。随访后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内缺血性中风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发生预后不良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拟的益气活血降浊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血脂异常进行辨证治疗,即使口服小剂量的辛伐他汀片,也可显著改善血脂状况;调脂效果虽然与口服中等剂量的辛伐他汀片仍存在明显差异,但治疗期间在预防缺血性中风复发上,两组却无显著性差异,而且治疗组可更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脑心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脑心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减小IMT及斑块面积,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学斌  郑新华 《中国保健》2006,14(22):50-50
目的探讨药针并用治疗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路路通胶囊,结合针刺穴位对120例中风后遗症致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统计,总有效率达95%,同时缩短治疗过程.结论用路路通胶囊配以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于遐 《药物与人》2014,(6):184-184
目的: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中风后遗症的30例病人随机分3组,其中A组采甩药物治疗,B组采用针刺治疗,C组采用针刺加药物治疗。结果:C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有效率90%。结论:针刺加药物治疗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莨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参七脑康胶囊治疗高血压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因血压增高引起轻重程度不同的头痛,伴随有头晕、头胀、头脑不清醒感等症状患者214例.均经颅脑CT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脑内实质性病变和其他神经、血管疾病.214例患者随机分为参七脑康胶囊组(治疗组)129例,盐酸氟桂利嗪组(对照组)85例.两组患者根据血压指数常规应用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120~150mmHg/65~95mmHg范围内,并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天麻密环菌片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七脑康胶囊4粒,3次/d,两组均以6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测定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CBA)检测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高血压性头痛及伴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参七脑康胶囊组有效率100%;盐酸氟桂利嗪组有效率70.6%;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CBA)检测指标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参七脑康胶囊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扩张血管、疏通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皮质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稳定血压,降低外周阻力,改善颈动脉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和供氧量,缓解脑缺血缺氧导致的高血压性头痛、头晕及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硝酸酯类、降脂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显效率69%,有效率23%;对照组总有效率78%,显效率22%,有效率56%.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有效率72%;对照组有效率46%.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有显著临床疗效,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硝酸酯类、降脂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显效率69%,有效率23%;对照组总有效率78%,显效率22%,有效率56%.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有效率72%;对照组有效率46%.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有显著临床疗效,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硝酸酯类、降脂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显效率69%,有效率23%;对照组总有效率78%,显效率22%,有效率56%.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有效率72%;对照组有效率46%.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有显著临床疗效,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硝酸酯类、降脂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显效率69%,有效率23%;对照组总有效率78%,显效率22%,有效率56%.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有效率72%;对照组有效率46%.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有显著临床疗效,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硝酸酯类、降脂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显效率69%,有效率23%;对照组总有效率78%,显效率22%,有效率56%.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有效率72%;对照组有效率46%.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有显著临床疗效,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