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葎草煎液浸足治疗非感染性婴幼儿腹泻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葎草,别名拉拉藤,当地民间多用来给婴幼儿洗足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颇佳。自2001年5月,我们对葎草煎液浸足治疗非感染性婴幼儿腹泻进行了临床试验。到2004年5月,共完成蓰草煎液浸足治疗非感染性婴幼儿腹泻100例,并与常规治疗组100例进行疗效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腹泻是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的常见"四病"之一,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保健学>(王令仪,1997).本病发病和病死的危险人群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是造成我国儿童营养不良的主因,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婴幼儿疾病之一.笔者自2001年1月以来对收治的婴幼儿腹泻126例,现将临床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护理经验,为临床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方法对2011年4月到2012年5月收治在我院的60例小儿急性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资料,针对其所采取的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60例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经过运脾化湿法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全部治愈。并无1例死伤,治愈率100%。结论及时以及有效的护理对于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有良好效果,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6-2021年上海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病原谱特征, 为上海市儿童感染性腹泻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方法, 在上海市5家儿童感染性腹泻监测点医疗机构的儿科肠道门诊或儿科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症状监测, 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等, 同时采集患者粪便标本, 送至医疗机构所在区CDC开展12种细菌和5种病毒的病原学检测, 分析比较2016-2021年不同人群、季节和时期的病原谱等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2 456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 常见肠道病原总阳性率为45.11%(1 108/2 456), 单一细菌感染阳性率为16.00%(393/2 456), 单一病毒感染阳性率为20.81%(511/2 456), 混合感染为8.31%(204/2 456)。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2.95%, 318/2 456)、诺如病毒(10.91%, 268/2 456)、轮状病毒(7.49%, 184/2 456)、沙门菌(5.82%, 143/2 456)和空肠弯曲菌(4.68%, 115/2 456)为主。儿童感染性腹泻病患者病原谱呈现明...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感染情况。方法:2006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48例腹泻标本,检出轮状病毒133例,阳性率为53.6%。轮状病毒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监测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0~5岁婴幼儿腹泻病例的发病和感染现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因症就诊问卷调查、门诊和住院治疗等临床信息收录;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常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检测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男性占66.20%(376/568),女性占33.80%(192/568);感染性腹泻占41.90%(238/568),非感染性腹泻占58.10%(330/568),不同性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症状有发热者占46.83%,呕吐者52.11%,有呼吸道症状者36.09%,有神经系统症状者3.17%,脱水症状者35.56%,各类症状感染与非感染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238例感染性腹泻病原(HRV)病毒占53.78%,沙门氏菌22.23%,痢疾12.61%,其他菌株11.34%;感染性腹泻以3~5岁年龄组为主,非感染性腹泻以0~2岁年龄组为主;季节分布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腹泻季节分布轮状病毒(HRV)以3~4月份和11~12月份为主,沙门氏菌、痢疾和其它病原菌以5~9月份为主。结论0~5岁婴幼儿腹泻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以腹泻、发热、呕吐、脱水为主;感染性腹泻以轮状病毒(HRV)为主,其次是沙门氏菌和痢疾,发病高峰以夏秋季节为主。  相似文献   

7.
1 定义 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婴幼儿因感染性疾病接受抗生素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或治愈后继发于原发病而发生的非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8.
李传杰  蔡月莲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525-4527
[目的]探讨夏季婴幼儿腹泻流行特点及其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6~9月我院儿科住院腹泻患儿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结果]103例住院腹泻患儿中感染性腹泻82例、非感染性腹泻腹泻21例,医院感染性腹泻占17.46%(18/103)。腹泻病例病原学检查阳性34例,检出率33.01%(34/103),主要病原体依次为A群轮状病毒(15株)、福氏志贺菌(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和粪肠球菌(3株)。15例A群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均为男性,年龄3~11个月,7月份和8月份各占46.67%(7/15)呈夏季流行趋势。88例非A群轮状病毒腹泻中3~12个月年龄段共76例,男性占72.73%(64/88)。医院感染性腹泻中A群轮状病毒腹泻占38.89%(7/18),表现为夏季院内流行趋势(7月份4例、8月份3例)。[结论]A群轮状病毒腹泻可在夏季局部范围内流行,健康教育、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防治夏季婴幼儿腹泻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泻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增多、脱水等,小儿腹泻需要通过基础护理、心理指导、输液护理及饮食调理进行护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3~2018-10于我院收治的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10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并且能得到较高的护理满意度,获取患儿家属的认可,是一种可靠的临床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1.
徐庆玲 《现代保健》2011,(25):166-167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干混悬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以阿莫西林于混悬剂治疗30例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为对照组,阿莫西林干混悬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30例为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显效率80.5%,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显效率65.5%,总有效率83.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泻、症状体征好转及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莫西林干混悬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高,病程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辖区内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通过病原谱监测,明确病原体流行趋势,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10年-2011年感染性腹泻病例,培养分离出优势菌株,监测目标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辖区内全年均有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生,婴幼儿及中青年为高发人群,病例地域分布有差异,所确立的监测菌不能完全揭示腹泻流行特征,需增加监测菌种类。结论: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沙门菌感染集中在婴幼儿,需要引起疾控机构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轮状病毒疫苗免疫状况,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常山县人民医院报告的婴幼儿(0~3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轮状病毒检出率、描述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并探讨免疫接种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关联.结果: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率1.19%,婴幼儿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人中轮状病毒检出率34.01%,11月至次年4月为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峰时段;1~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例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为38.54%,免疫接种一剂次者占98.69%.研究对象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存在统计学关联(x2=14.76,P<0.001);6~12月龄阶段接种轮状疫苗与发病的关联也有统计学意义(x2=10.75,P<0.001).结论:常山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和人群特征,与温州王金文、丽水丁友法等研究结果一致.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较好保护作用,婴幼儿在6~12月龄阶段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发病情况及病原分布,探讨引起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月某院儿科收治的46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结果46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11 d~3岁285例(60.90%), ~ 6岁111例(23.72%),~ 14岁72例(15.38%);夏季发病率最高,占29.27%,其次为秋季26.50%。大便培养阳性118例(25.21%),其中病原菌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51%(36/118)、痢疾杆菌23.73%(28/118)和肠球菌属11.02%(13/118);轮状病毒检测阳性47例(10.04%)。婴幼儿感染性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学龄前期儿童以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为主要病原。结论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病以婴幼儿多见,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病原复杂多样,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以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发病情况及病原分布,探讨引起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月某院儿科收治的46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结果 46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11d~3岁285例(60.90%),~6岁111例(23.72%),~14岁72例(15.38%);夏季发病率最高,占29.27%,其次为秋季26.50%。大便培养阳性118例(25.21%),其中病原菌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51%(36/118)、痢疾杆菌23.73%(28/118)和肠球菌属11.02%(13/118);轮状病毒检测阳性47例(10.04%)。婴幼儿感染性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学龄前期儿童以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为主要病原。结论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病以婴幼儿多见,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病原复杂多样,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以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小儿急性腹泻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夏秋季节假日多发,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纳差,乏力,小便短黄、舌红脉细数,严重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本组病例均为非感染性单纯性腹泻,中医认为本病主由饮食不节或感受湿热之邪所致,临床上采用单纯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致病因素多而复杂,腹泻标本(大便)检测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手段,也为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通过对1860例婴幼儿腹泻标本检测结果的观察分析,发现婴幼儿的腹泻标本性状主要为蛋汤样便,占总数的33.8%,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近半数为这种便(占该年龄组总数的46.7%),其次为水样便和糊状便,占总数的32.6%和22.4%,粘液便最少,仅占总数的9.2%。蛋汤样便大部分能在镜下见到少量到大量脂肪球,仅少部分能查见红白细胞,此种情况多为喂养不当、消化不良所致,而水样便、糊状便和粘液便则很少查见脂肪球,却常能查见红白细胞、脓球等,此种情况多为细菌感染所致。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加,蛋汤样便患儿比例及脂肪球检出率逐渐下降。个别患儿查见真菌(霉菌),虽然人数不多,但毕竟也是引起腹泻的致病菌,且治疗用药不同,故也不可忽视。轮状病毒阳性率较高,为20.1%,3岁以内婴幼儿感染者居多,并多发于秋季。腺病毒阳性率较低,为3.0%,二者均能引起病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患者腹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3月北京大学医院门诊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2例病例中感染性腹泻214例,占84.9%;非感染性腹泻38例,占15.1%.在非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肠道恶性肿瘤8例,占3.2%;肠易激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肠道疾病均为7例,各占2.8%;药物性肠炎、原因不明性肠病各5例,各占2.0%;其它占2.2%.各年龄段中感染是主要病因,自身免疫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好于年龄<30岁及30~60岁组,肿瘤好发于>60岁组.明确病因诊断的247例患者中,215例患者病程<3周,感染性腹泻有211例,非感染性4例;病程≥3周的病例32例,感染性腹泻为3例,非感染性29例.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腹泻的主要病因,肠道恶性肿瘤为非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桔红  张凌玲 《中国校医》2013,27(6):448-450
目的了解小儿腹泻病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耐药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来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小儿腹泻大便进行粪常规、轮状病毒的检测以及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54例腹泻患儿的大便共培养出致病菌109例(16.7%),检出A群轮状病毒115例(17.6%)、寄生虫4例(0.6%),感染性腹泻占34.9%,非感染性腹泻占65.1%。感染性腹泻主要发生在1~6岁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是首位原因,细菌次之;细菌性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季,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非感染性腹泻75.8%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细菌性感染前5位分别是志贺菌(28.4%),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5.7%),沙门菌(11.0%),致病性弧菌(7.3%)和真菌(6.4%)。3种主要致病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对第3代头胞及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耐药率低,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82.1%),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高(>66.7%)。结论小儿腹泻病因多,临床医生和家属应根据粪常规、粪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腹泻患儿禁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或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20.
齐齐哈尔铁路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感染性腹泻在全球广泛流行,尤以婴幼儿多见,婴幼儿轮状病毒(HRV)是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1973年Bishop等发现HRV使婴幼儿患急性胃肠炎,1978年我国庞其芳等首先报道HRV感染为北京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HRV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HRV腹泻流行因素也有不同报道。为了调查齐齐哈尔铁路地区HRV腹泻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