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81,自引:3,他引:8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病原学。方法 采用血培养及常用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检测102例ALRI患儿常见的致病原。结果 ⑴102例儿童ALRI中,明确病原诊断的有60例(58.8%)。⑵在检出病原的60例中,单纯细胞菌感染15例(25%),单纯病毒感染19例(32%),单纯支原体感染8例(13%),单纯衣原体感染1例(2%),混合感染17例(28%)。⑶检出的主要病原:102例A  相似文献   

2.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1386例,占51.1%,其余,依次是偏肺病毒(hMPV)513例(18.9%),副流感病毒Ⅲ(PIVⅢ)338例(12.5%),腺病毒(ADV)192例(7.1%);流感病毒A(IFA)128例(4.7%),流感病毒B(IFB)79例(2.9%),副流感病毒Ⅰ(PIVⅠ)41例(1.5%),副流感病毒Ⅱ(PIVⅡ)33例(1.2%)。6个月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5%。RSV、hMP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伴喘息)、支气管炎(不伴喘息)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4%、63.6%、50.5%、30.1%和43.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hMPV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痛原学分布.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儿中7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810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茵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结果 810例患儿中556例病原栓测阳性(68.6%),单纯病毒感染181例(22.3%),单纯细菌感染124例(15.3%),单纯支原体感染72例(8.9%),单纯衣原体感染10例(1.2%),混合感染169例(20.9%).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35.8%),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3.8%),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4.6%).结论 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痛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道感染227例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 观察成都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常见病原体,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痰液细菌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ELISA间接法测定常见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IgM抗体。结果 1.227例ARI儿童病原学检查中,有明确病原者158例(69.6%);2、痰细菌培养40例,阳性26例(65%),其中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均3例(7.5%),流感嗜血杆菌4例(10%),肺炎克雷伯菌2例(5.0%);MP、CP抗体检测187,MP阳性25例(13.4%),CP33例(17.6%);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166例,抗体阳性72例(43.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VS)25例(15.1%),其次副流感病毒(PIV)24例(14.4%),所有受检儿童中混合感染17例。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ARI以细菌感染为主,病毒感染中的首位病毒是RSV,PIV,MP、CP感染占一定比例。研究本地区不同时期ARI的病原谱对指导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1 668例7岁以下ARI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IV A,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 1,2,3)及腺病毒A(ADA)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用RT-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结果:① 1 668例患儿中,病毒检测阳性597例(35.8%)。单项病毒感染561例(33.6%),其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23.1%,以RSV为主(17.6%),好发于冬春季,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② hMPV阳性率为10.6%,3~5月份为检出高峰期。③ 36例混合感染中,22例为RSV合并hMPV感染,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结论:RSV是该地区ARI的主要病毒病原,RSV感染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hMPV是3~5月份ARI患儿的主要病毒病原,混合感染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29-531]  相似文献   

6.
1017例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5年至1990年对长春地区101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进行病毒病原连续监测。咽分泌物病毒分离率29.3%;血清学检测阳性率45.9%;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分离和/或血清学检查阳性率42.7%,下呼吸道感染为42.0%。结果证实3,7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3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是ARI的主要病原;URI病原主要为副流感病毒和甲3型流感病毒,其次为腺病毒;IRI主要为3,7型腺病毒和呼吸道合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冬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冬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病毒病原学构成,探讨其鼻咽分泌物病毒抗原与血清ELISA病毒抗体检测对AL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813例ALRI住院患儿中875例取鼻咽分泌物标本免疫荧光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RSV、ADV、IA、IB、PIV1、PIV2、PIV3),1938例用ELISA方法检测3种病毒(RSV、ADV、CMV)血清IgM或IgG抗体。结果875例病毒抗原检测阳性358份(40.91%),其中RSV阳性318份(36.34%),PIV3阳性32份(3.66%),ADV为6份(0.69%),IA为2份(0.23%),IB、PIV1、PIV2均为0份;1938例血清ELISA病毒抗体检测阳性824份(42.52%),RSV_IgM阳性139份(7.17%),ADV_IgM阳性82份(4.23%),CMV_IgM阳性289份(14.91%),CMV_IgG阳性679份(35.04%)。结论重庆地区冬季小儿ALRI中病毒感染率高,抗原与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91%与42.52%,抗原检测显示RSV感染居第1位。病毒抗原免疫荧光检测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对临床病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89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当前小儿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的状况。方法 选择 891例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科门诊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4年 4月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做咽拭子病毒分离 ,进行合胞病毒(RSV)、腺病毒 (Ad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  891例患儿中阳性 2 37例 ,总阳性率2 6 6 0 %。单项病毒感染中RSV占首位 ,为 73例 (30 80 % ) ;其次为甲3 型流感病毒 70例 (2 9 5 4 % ) ;乙型流感病毒4 0例 (16 88% ) ;副流感病毒Ⅰ 2 6例 (10 97% ) ;AdV 2 0例 (8 4 4 % ) ;副流感病毒Ⅲ 8例 (3 38% )。最少为疱疹病毒Ⅰ 3例 (1 2 7% )。混合感染 3例 (RSV +甲3 型流感病毒 1例、AdV +副流感病毒Ⅲ 1例、乙型流感病毒 +甲3 型流感病毒 1例 ) ,占 1 2 7%。结论  2 0 0 2年夏至 2 0 0 4年春北京儿科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仍以RSV、流感病毒为冬春季节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9.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及时作出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诊治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1993年~1995年度部分肺炎住院病儿及呼吸衰竭病儿的气道病原学检测作了回顾性分析,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资料 均为住院病儿,年龄1个月至12岁。分两组,肺炎组:肺炎252例,在病程5天内作呼吸道病毒检测;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并机械呼吸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出情况,并分析儿童喘息症状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618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取其鼻咽分泌物进行七项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并分析其结果,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IVⅠ、Ⅱ、Ⅲ).结果 (1)618例送检标本中,166例阳性,总阳性率为26.86%,其中RSV最高,阳性率为17.96%,其余依次为PIVⅢ(5.99%),IFA(1.62%),ADV(0.81%),PIVⅠ (0.49%);混合感染1例,阳性率为0.16%,为RSV与PIVⅠ混合感染.(2)14d~ <1岁、1岁~<3岁、3岁~<6岁及≥6岁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阳性率依次为35.04%、18.25%、17.11%、9.26%.(3)不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毒检出率不同,以毛细支气管炎检出率最高,为47.37%.(4)所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更易出现喘鸣体征,喘息患儿中以RSV检出阳性率最高,为42.17%.结论 RSV和PIVⅢ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毒;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病毒感染;喘息患儿中RSV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潍坊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的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 016例ALRI患儿,于入院当天,待患儿咳嗽后无菌操作吸取鼻咽深部分泌物及痰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采用VITEK-60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1)1 016例中获得阳性标本516例,阳性率为50.78%;培养出细菌559株,革兰阳性(G+)球菌294株(52.6%),革兰阴性(G-)杆菌265株(47.4%),其中前8位细菌依次为A组链球菌80株,表皮葡萄球菌77株,肺炎链球菌51株,大肠埃希菌4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铜绿假单胞菌28株,D组链球菌27株.(2)年龄越小细菌感染率越高,1岁内与1岁后细菌感染率分别为58.8%(443/753)及27.7%(73/263),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75.31,P<0.01).(3)某些细菌在不同的季节、年龄其感染情况有所不同.(4)315例做血培养,获得阳性标本45例,阳性率为14.3%.结论潍坊地区小儿ALRI细菌感染率为50.78%,A组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等8种细菌为该地区小儿ALRI的常见细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 患儿肠道病毒(EV)的感染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抽取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因ALRTI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住院的患儿的鼻咽抽吸物单数号样本404份,应用EV5′端非编码区(5′-NCR)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巢式逆转录RT-PCR法检测标本中EV感染状况。结果:404份ALRTI标本中,检出EV19例(4.7%),大部分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95%),男女EV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阳性患儿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者13例(68%)、毛细支气管炎者6例(32%),90%患儿有发热症状,84%有咳嗽,63%有气喘,63%有合并症,其中主要为腹泻(6例)、粒细胞减少症(4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EV阳性患儿白细胞异常的发生率为26%,一半以上存在肝功能异常,少数有心肌受累。结论:EV是儿童ALRTI不可忽视的病原之一,应密切关注EV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和临床特点,并定期测定患儿血常规、肝功能和心肌酶,努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咽拭子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4 年3 月至2015 年2 月5 150 例ALRTI 住院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A 型(FA)、流感病毒B 型(FB)、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副流感病毒1、2、3 型(PIV-1、2、3)检测,了解ALRTI 患儿中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结果 5 150 例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中病毒检测阳性2 155 例(41.84%),其中RSV、 PIV-3 、FA 是检出率最高的前3 位病毒,分别为1 338 例(25.98%)、439 例(8.52%)、166 例(3.22%),并有29 例为2 种病毒混合感染。随年龄增加病毒检出率呈下降趋势(χ2=279.623,P<0.01)。RSV 检测阳性率自9 月开始呈增高趋势,11 月最高,达60.09%,6 月最低,仅为1.51%。PIV-3 检测阳性率5 月最高(21.38%),11 月最低(1.77%)。结论 ALRTI 患儿的病毒流行分布随年龄、季节而不同,秋冬季以RSV 流行为主,春夏季以PIV-3 流行为主。RSV 是ALRTI 住院儿童的最常见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维生素D(Vit D)摄入是否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相关。方法:比较因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入院的5岁以下儿童和非配对、无呼吸道感染的同龄对照组儿童之间Vit D摄入的差别。197例儿童的看护人完成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变量、ALRI 危险因素和饮食。评估ALRI与Vit D摄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LRI组儿童的平均Vit D摄入为每日48 IU/kg,对照组为每日60 IU/kg。当控制年龄、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北部地区居住、母乳喂养、免疫接种和接触吸烟等因素时,Vit D每日摄入<80 IU/kg 的儿童患ALRI 的可能性比每日摄入≥80 IU/kg 的儿童高4倍(OR=4.9; 95%CI: 1.5~16.4)。结论:为了避免罹患ALRI等疾病,5岁以下儿童可能需要摄入比现在推荐量更高的Vit D剂量。 因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是年幼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增加Vit D的补充可能有重要的公共卫生保健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 住院儿童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点,为本地区儿童ALRT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诊断为ALRTI的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标本1165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流感病毒A(IFVA)、流感病毒B(IFVB)、副流感病毒1~3(PIV1~3)、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及冠状病毒HKU1(HCoV-HKU1);PCR方法检测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巢式PCR方法检测多瘤病毒WU(WUPyV)和多瘤病毒KI(KIPyV)。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以证实。结果:1165份标本中有871份检出了病毒,总检出率74.76%,其中RSV最为常见,检出率为27.03%,其次为HRV(17.33%)、PIV3(13.73%)及新发现病毒HBoV(8.67%)和hMPV(6.52%)。病毒总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PIV3、hMPV和HBoV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P=0.027),以6个月至1岁以内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病毒总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7,P=0.006),以冬季检出率最高。结论:病毒病原在长沙地区儿童ALRTI中占重要地位,其中RSV、HRV及PIV3是主要病毒病原,近年新发现的HBoV和hMPV也占较高比例;病毒检出率以6个月至1岁以内年龄组最高;冬季病毒总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9.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93 children admitted to Kasturba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Manipal and TMA Pai Rotary Hospital of Udupi and Karkala. Blood samples from 93 children admitted to the ward with no respiratory illness were taken as age-matched controls for the inpatients, IgM antibody against Mycoplasma pneumoniae was detected using a commercial kit (Virion-Serion ELISA, Germany) following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23.96% of the in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had IgM antibodies against Mycoplasma pneumoniae. The highest infection rate was found to be in the 2-5 and 5-10 year age group. The most common mode of presentation was an upper respiratory focus of infection with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Bronchial breathing signifying pneumonic consolid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Mycoplasma positive group (p = 0.006).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diological findings in the Mycoplasma positive and Mycoplasma negative groups.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tiologic agents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DESIGN: A survey of a series of patients. SETTING: General pediatric hospital serving an urban population with and without referrals in Helsinki, Finland. PARTICIPANTS: 135 Finnish children aged 2 months to 15 years (mean, 1.75 years), with clinically defined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ith difficulty of breathing), or found to have fever and a pneumonic infiltrate on chest roentgenogram. SELECTION PROCEDURES: Consecutive sample on voluntary basis. INTERVENTIONS: None. MAIN RESULTS: Of 121 children with adequate samples, an etiologic diagnosis could be established in 84 (70%): 30 (25%) had bacterial, 30 (25%) viral, and 24 (20%) mixed infections. Antibody assays alone identified the agent in 91% of positive cases. CONCLUSIONS: Bacterial infections are common but generally underestimated in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serologic methods add significantly to their de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