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04-8605
目的 探讨不同的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符合条件的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68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各340例,传统组采用羊肠线间断或连续缝合会阴各层,丝线缝合会阴皮肤,4~5d拆线;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会阴各层,皮肤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拆线.结果观 察组产后伤口甲级愈合97.6%、1级以下伤口疼痛78.5%、产后48 h内活动56.5%,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会阴侧切采取可吸收合成线皮内连续缝合方式具有切口愈合好、住院时间短、疼痛程度轻等好处,是一种较理想的缝合方法,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方法的愈合效果.方法 取符合条件的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320例,各80例随机分为四组:传统缝合方法、内"8"字缝合法、全层间断一次缝合法、皮内连续缝合法观察愈合效果.结果 皮内连续缝合法切口均Ⅰ期愈合,会阴切口平软,无需拆线,产后48 h出院.结论 皮内连续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会阴切口无硬结,皮缘对和好呈线条状,无线头反应,降低了会阴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会阴侧切术中不同侧切角度及缝合方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分娩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会阴侧切角度、不同的缝合方法 对会阴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10月在本院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施行30°会阴切开,采用连续缝合法,对阴道黏膜、会阴肌层、皮下脂肪与皮内进行连续缝合;对照组施行45°切开,采用间断缝合法,对阴道黏膜、会阴肌层与皮下脂肪实行间断缝合后,最后皮内连续缝合.结果 实验组30°会阴侧切后进行连续缝合,会阴切口出血少,缝合时间缩短,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切口炎性反应轻,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30°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在会阴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足月临产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选用可吸收肠线连续缝合阴道黏膜、会阴肌层及会阴皮肤;对照组常规采用羊肠线间断缝合,会阴皮肤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结果:两组患者切口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及产妇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会阴切口,可有效减少产妇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增加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会阴侧切伤口美容缝合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伤口的缝合方法。【方法】取符合条件的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2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传统缝合组)采用7号羊肠线间断或连续缝合会阴各层,1号丝线缝合会阴皮肤,5d拆线;试验1组(DG线缝合组)采用DG线替代羊肠线,缝合方法与会阴伤口拆线同对照组;试验2组(美容缝合组)采用DG线连续缝合阴道黏膜。会阴肌肉层,皮下组织,会阴皮肤采用DG线皮内缝合.不需拆线。【结果】三组在伤口缝合耗时和伤口渗血量方面有差异,伤口局部反应、会阴伤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平均住院时间试验2组明显缩短。【结论】会阴伤口美容缝合法优于传统缝合法。能减轻产妇产后伤口疼痛,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1998年 1月至 1998年 6月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用可吸收缝线快薇乔线缝合会阴侧切切口 ,用 2 0快薇乔连续缝合阴道粘膜 ,间断缝合会阴肌层 ,再加缝一层会阴浅层肌肉 ,皮内连续缝合皮肤。临床应用10 0例 ,从产妇的会阴侧切愈合及产妇、医生和护士的满意程度做一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顺产分娩行会阴侧切助产的正常初产妇 10 0例 ,肝肾功能正常 ,产程进展顺利 ,无产后出血。 10 0例产妇随机分为快薇乔缝合组及丝线缝合组 ,两组从年龄、孕次、孕周比较 ,其差异无显著性。1.2 缝合方法 丝线…  相似文献   

7.
刘恩强  刘玉珍 《天津护理》1999,7(6):234-235
本文选择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缝合术产妇60例,其中用聚羟基乙酸线(2—0 DexonⅡ)全层间断缝合30例,丝线间断缝合皮肤30例,将两组分娩后伤口缝合时间、出血量及会阴疼痛情况,伤口硬结、红肿及伤口感染、裂开情况作比较,并且产后60天随访,比较伤口愈合情况,了解疼痛消失时间。结果表明:用Dexon线全层间断缝合,产后疼痛轻,伤口红肿和感染发生率均较低(P<0.05),疼痛消失时间短,瘢痕形成少。从而得出采用Dexon线全层缝合会阴侧切伤口具有多种优点,完全可代替丝线间断缝合会阴侧切伤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会阴侧切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美芳 《临床医学》2007,27(7):50-51
目的在会阴侧切缝合术中,对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与丝线皮肤外缝合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420例为观察组;选择丝线皮肤外缝合38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术中、术后伤口疼痛情况、伤口愈合及产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口疼痛轻、伤口愈合理想且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会阴侧切缝合术使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优于丝线皮肤外缝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会阴切开缝合术对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会阴切开薇乔线连续缝合+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会阴侧切开薇乔线分层间断缝合术+皮内包埋缝合术;观察2组患者会阴切口缝合所需时间、术后疼痛、产后尿潴留、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会阴切口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产后尿潴留率低、会阴切口感染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会阴切开薇乔线连续缝合+皮内包埋缝合术,会阴切口缝合时间短,产妇术后疼痛轻,产后尿潴留率低、会阴切口感染率低,有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会阴侧切皮肤切口缝合方式对产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宋秀红  刘芙  蓉万欣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2):1656-1657
目的观察会阴侧切皮肤切口丝线全层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会阴侧切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法,观察组采用丝线全层缝合法,对两组产妇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产后42d随诊会阴皮肤异物感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皮肤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2d随诊有会阴皮肤异物感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会阴皮肤切口丝线全层缝合可减少产妇的痛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科技术.  相似文献   

11.
会阴侧切伤口两种缝合线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会阴侧切伤口两种缝合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自然分娩会阴切开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观察组采用快薇乔可吸收合成缝线连续皮内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丝线传统缝合法。并对两组产后切口疼痛、炎性反应、硬结、愈合情况及产后远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会阴切口疼痛、炎性反应、硬结、愈合情况及产后远期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会阴侧切连续皮内缝合法疼痛轻,组织反应小,甲级愈合率高,愈合后的切口瘢痕小、产妇产后更舒适,有利于产妇身心康复,改善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会阴侧切皮肤切口缝合方式对产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会阴侧切皮肤切口丝线全层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会阴侧切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法,观察组采用丝线全层缝合法,对两组产妇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产后42d随诊会阴皮肤异物感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皮肤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2d随诊有会阴皮肤异物感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会阴皮肤切口丝线全层缝合可减少产妇的痛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科技术。  相似文献   

13.
会阴侧切术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会阴侧切术两种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①观察组:200例。采用快薇乔线连续皮内缘缝合切口;②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丝线间断缝合切口。并对两组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快薇乔线连续皮内缘缝合明显优于传统的丝线间断缝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会阴侧切两种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40例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丝线全层缝合,对照组采用分层缝合,对两组产妇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愈合、缝线反应、瘢痕及硬结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伤口愈合、缝线反应、瘢痕及硬结形成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全层缝合方法可缩短缝合时间短、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并发症,效果明显明优于分层缝合。  相似文献   

15.
会阴侧切术的缝合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1997年1月起,对118例会阴侧切伤口改用0/2快薇乔缝线连续缝合阴道粘膜、肌层和皮下组织,皮内连续缝合皮肤的连续缝合法,并与1996年同期按传统方法间断缝合的118例会阴侧切伤口进行缝合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连续缝合法优于间断缝合法,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华利康缝合线缝合会阴侧切口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4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用华利康缝合线进行会阴侧切口皮内连续缝合)和对照组(常规用络制肠线间断缝合会阴侧切口),各100例,比较2组产妇会阴切口疼痛情况,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切口硬结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切口硬结者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口皮内连续缝合可减轻会阴切口的疼痛,切口愈合良好,硬结少,同时保持了会阴皮肤的完整性,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产妇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快薇乔与铬制羊肠线缝合会阴侧切口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随着缝合技术的熟练与缝合材料的先进,术后伤口疼痛、感染、吸收不良等并发症逐渐减少。本文对我院2007年间两种不同缝线缝合会阴伤口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2007年间会阴侧切术者100例,年龄22~36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用1/0快薇乔可吸收性合成缝线(观察组)缝合会阴侧切口,50例用传统1/0铬制羊肠线(对照组)。两组的手术助产士为同组者,两组孕妇产前均无阴道炎、会阴水肿、静脉曲张,产后检查无伤口延裂,手术缝合方式相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宫口开全,胎头拨露后,常规冲洗消毒外阴,铺无菌产包,1%利多卡因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用碘伏消毒会阴侧切部位。宫缩时行侧切术,用纱布压迫伤口止血,待胎儿胎盘娩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及会阴部。观察组以1/0号快薇乔从阴道断端上方0.5 cm处开始连续缝合阴道黏膜层,直至处女膜内缘,肌层用1/0号快薇乔间断缝合,皮肤用1/0号快薇乔连续埋缝;对照组以1/0络制羊肠线同法缝合。两组术后常规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用碘伏会阴消毒,每日上、下午各1次。术后4 d检查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如内诊阴道黏膜光滑、...  相似文献   

18.
李海筠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912-913
目的:观察产后应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侧切伤口2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无妊娠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观察组于产后侧切口缝合完毕,用0.5%碘伏纱块持续湿敷侧切口2h;对照组于产后侧切口缝合完毕,用0.5%碘伏纱块擦拭侧切口,比较两组会阴侧切口的肿胀及愈合情况。结果:产后24h会阴侧切口的肿胀率观察组为18%,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至会阴侧切伤口拆线时,侧切伤口甲级愈合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会阴侧切伤口缝合完毕,用0.5%碘伏纱块持续湿敷会阴侧切伤口2h,能有效减轻产后24h会阴侧切口肿胀,降低会阴侧切口感染率,促进侧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会阴侧切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连续缝合法在会阴侧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阴道分娩初产妇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均行会阴左切术。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间断缝合会阴切口,两组所用缝线均为0/2可吸收线。结果 两组在缝合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和住院时间均有显性差异,均P<0.05。结论 连续缝合法应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减轻病人术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将280名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别采用全层褥式间断缝合法和分层间断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观察切口愈合的情况.结果示采取全层褥式间断缝合法缝合的会阴侧切口愈合良好,拆线时间短,产后会阴部疼痛和不适少,42天内无线结反应,与传统分层间断缝合法进行比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