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整合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程进展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血压、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教育前两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实验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控制良好率为88.4%,与对照组69.8%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97.7%(42/43),高于对照组76.7%(3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血压、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肾动脉阻力指数(RI)在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运重建后的肾功能及血压(BP)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55例。评估两组患者的RI与肾功能及血压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对于肾功能结果,无效患者的狭窄肾和对侧肾的RI显著高于有效患者(P0.05)。对侧肾中RI0.73具有最高灵敏度(80%)和特异度(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对侧肾脏RI0.73是肾功能无效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无血运重建患者在狭窄和对侧肾脏具类似的RI,与血压改善患者相比,脉压、蛋白尿较高且高血压持续时间较长。结论对侧肾脏RI是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运重建术后肾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无法预测血压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若不能有效的控制血压,患者的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控制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都具有积极意义。高血压的控制除了要依靠良好的用药依从性,也离不开患者自身的护理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社会护理于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在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等方面提供给患者健康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方式与血压控制的相关性,并讨论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 分层抽样选取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268例,设计调查表调查所有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方式,分析其对血压控制的影响,分析其护理对策.结果 年轻、文化程度高、生活水平高、自我管理能力强、蔬菜摄人量充足、食盐和烟酒摄入量少以及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的受调查者血压控制情况更好.年长、自我管理能力差、盐摄入量高均不利于血压的控制.结论 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多发性疾病,起初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继而伴有多个靶器官功能损害和代谢紊乱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主动脉、颈动脉、脑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及四肢动脉等的粥样硬化,从而引发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颈动脉较为表浅,病变出现较早,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改变及粥样斑块情况可较好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对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及不同血压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因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早期识别和准确评价,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和疗效评估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和中性粒细胞白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AG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68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98例,动脉内膜正常170例,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为正常组、不足组及缺乏组,将NAGL水平不同分为正常组、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观察和记录维生素D、NAGL水平对动态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h收缩压(SBP)、夜间收缩压(nSBP)、白天收缩压(dSBP)、24h舒张压(DBP)、白天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收缩压标准差(24hDSD)高于动脉内膜正常者(P0.05);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NAGL水平越高,上述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水平也越高(P0.05);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越严重,维生素D水平也越低,而NAGL水平越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与动态血压密切相关,维生素D、NAGL水平参与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动态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7.
彭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0):917-919
高血压除了损害心脏、脑、肾和眼等靶器官外 ,大血管特别是主动脉也常直接受影响 ,并可导致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分离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等重要的心血管事件 ,易造成患者病残或高死亡率发生等凶险临床经过和严重不良预后 ,实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和充分认识。高血压发生时间越长 ,程度越高 ,波动幅度越大 ,对血管损害就越显著 ,但血压升高的迅速程度比血压的绝对水平在产生急性血管损害中更为重要。高血压对主动脉损害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与高血脂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并加重血管内膜损伤 ,加速中层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高血压性脑室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62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6个月后用ADL分级判定预后,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临床资料中各个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预后与患者性别、发病后血糖值、白细胞数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脑实质血肿量、瞳孔对光反射、血压、GCS评分、发病后意识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与发病年龄、血压、脑实质血肿量、意识障碍及瞳孔对光反射相关,其中意识状态及血压与预后显著相关.为降低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需控制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有关高血压的知识、信念及行为.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填写.结果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高血压病的预后了解较少;患者对高血压治疗药物知识欠缺,对血压应控制在何种水平模糊不清;服药依从性较差,部分患者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结论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知程度,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确立终生治疗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稳控制血压与非平稳控制血压对老年高血压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脑卒中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53例平稳控制血压组老年高血压肿瘤患者和40例非平稳控制血压组老年高血压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临床资料,结合术前、术后24 h、术后2~7 d内颅脑CT或MRI结果.观察两组术后颅内出血、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对发生脑卒中并发症患者临床随访,观察两组术后脑卒中患者3个月GOS评分的差异.结果:平稳控制血压组术后发生颅内出血3例,术后脑梗死2例,非平稳控制血压组术后发生颅内出血8例,术后脑梗死4例,两组术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术后脑卒中患者3个月GO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平稳控制血压可显著减少老年高血压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但短期内不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