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机体在严重创伤诱导下产生的应激不良反应可激活自由基、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介导炎症介质大量产生和释放.实验观察半肝切除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大同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实验室完成,对动物处置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选用25只健康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肝切除组(n=20)麻醉后按正规肝切除方式切除左半肝组织,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后关腹;对照组(n=5)仅行开腹、关腹术.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1,2,3,4周取外周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索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结果:25只大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肝切除术后24h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有一定程度升高,术后1周降至低于术前水平,以后缓慢回升,术后4周接近术前水平:白细胞介素6术后24 h开始升高,术后3周达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术后4周近术前水平;白细胞介素8变化规律与白细胞介素6类同;肿瘤坏死因子术后24 h略有下降,以后逐渐升高,术后4周略有下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术后24 h开始缓慢上升,术后2周升至最高.以后缓慢回落,术后4周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肝切除手术刨伤可引起大白兔外周血T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降低,肝再生启动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及促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9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组(A组)和开腹治疗组(B组),分别于术前2 h、术后24h及48 h抽取静脉血测白细胞总数(WBC)、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KP)的水平.结果 两组术前2hWBC总数、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相近(P>0.05),术后24 h及48 h WBC总数、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B组术后24 h及48h的W-BC总数、血清IL-6、TNF-α和CKP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腹腔镜与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对机体的应激反应较开腹手术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肝酶学异常的相关性。方法以86例无亲缘关系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和9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绝经后女性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血清总睾酮(TT)、雌二醇(E2)和胰岛素(INS)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血清雌酮(E1)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采用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肾功能、血脂。结果 NAFLD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NAFLD组患者INS、HOMA-I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Z=2.812和3.129,P<0.01),而TT、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Z值为1.611和3.052,P<0.01);而两组间E1、E2水平无显著差异(Z值为0.564和0.946,P>0.05)。经年龄、血糖和血甘油三酯纠正后,NAFLD患者TT、E1和E2与HOMA-IR呈负相关,与HOMA-ISI呈正相关。与<95%可信区间相比,E1和E2=95%可信区间和>95%可信区间组NAFLD患者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TT=95%可信区间和>95%可信区间的NAFLD患者ALT、GGT显著低于<95%可信区间(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可通过诱导胰岛素抵抗途径,介导NAFLD的发生,且与NAFLD的肝酶学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兔深层巩膜切除术后房水前列腺素E2(PGE2)浓度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组.实验组14只行深层巩膜切除术,对照组16只行虹膜周切术.术后1、4、7、14、28、56 d分别抽取房水放射免疫法检测PGE2浓度.两组数据用SAS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4、7 d两组房水PGE2浓度较术前水平提高(P<0.01).深层巩膜切除组明显低于虹膜周切组(P<0.01).深层巩膜切除组术后14 d房水PGE2浓度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虹膜周切组术后28 d房水PGE2浓度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兔深层巩膜切除术后房水炎症介质PGE2浓度升高后较快恢复至术前水平.手术对眼内环境的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内镜置支架内引流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IL-6,sIL-2R和TNF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上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十二指肠镜置支架内引流患者共18例为A组,设10例健康老年人为B组,A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7和10 d及B组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IgA,IgG和IgM的浓度、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SIL-2R,IL-6,IL-2,TNF的浓度。结果A组与术前1 d相比术后3 d IgA,IgG,IgM,TNF,SIL-2R下降,CD4 ,CD8 ,CD4 /CD8 回升,术后7 d IgG,IL-6,SIL-2R,TNF进一步下降(P<0.01);术后7 d CD3 、CD4 、CD8 、CD4 /CD8 、IL-2进一步回升,与术前相比意义显著,术后10 d CD4 /CD8 升高明显;IgG和SIL-2R进一步下降;术后第10天除免疫球蛋白外与B组相比差别显著。结论术后7 d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提高,术后10 d各免疫指标进一步恢复。经内镜内引流术后10 d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可能与肿瘤的继续作用有关,因此,应加用免疫调节剂或中药进一步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术期硬膜外腔输注利多卡因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36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 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组(Ⅰ组,n=12),全麻 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组(Ⅱ组,n=12)和全麻 术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组(Ⅲ组,n=12)。分别于术前0.5 h、术后0h、24 h和48 h抽取血样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C)及血清皮质醇、TNF-αI、L-6浓度。同时记录体温(T)、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1)各组病人体温、心率变化均不明显(P>0.05);平均动脉压变化:Ⅱ组术后0 h及Ⅲ组术后0 h2、4 h较术前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变化:3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术后0 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Ⅱ、Ⅲ组较Ⅰ组亦明显升高(P<0.01),随后均下降,术后24hⅢ组明显高于Ⅱ组;淋巴细胞计数变化:3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术后0h均较术前升高,其中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术后24 h4、8 h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P<0.01)。(2)3组患者皮质醇术后0h均较术前升高,其中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术后24 h4、8 h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P<0.01);3组TNF-α在各时点均逐渐上升,术后0 hⅡ组明显高于Ⅰ组,术后24 h4、8 hⅢ组明显高于Ⅰ组;3组IL-6水平术后0 h均为最高,其中Ⅰ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明显高于术前。(3)皮质醇与IL-6呈正相关(r=0.818,P<0.01)。结论:围术期硬膜外腔输注利多卡因可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同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且两者之间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腹部手术患者56例,其中伴腹腔感染28例为观察组,另28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后静脉血TNF、IL-6和IL-8的变化。结果:术前观察组静脉血TNF、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d两组TNF、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7d观察组TNF、IL-6和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经相关性分析证明患者静脉血TNF、IL-6与IL-8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腹部感染患者静脉血中TNF、IL-6和IL-8水平明显增高,监测三者的变化可作为观察老年腹部感染患者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4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采集骨髓150~230 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插管植入肝脏,观察植入治疗术前及术后第2、4、8、12、24周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TBil)等主要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 (1)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术后第2、4、8、12、24周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2)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Child A、B级患者术后第2、4、8、12、24周血清ALB升高,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hild C级患者血清ALB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 A、B级患者术后第2、4、8、12周PTA升高,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4周时PTA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 c级患者PTA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 A、B级患者血清TBil与术前比较、Child C级患者血清TBil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6个月内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2.5%(6/48),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6.6%(8/48),感染发生率为12.5%(6/48),共6例(12.5%)患者死亡,均非死于肝功能衰竭,而是死于合并症或肝硬化的并发症.结论 经肝动脉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肝功能Child A、B级患者治疗效果优于Child C级患者.虽然患者肝功能得到改善,但是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等的发生,仍然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oux-en-Y胃大部切除术后糖尿病的缓解并探讨具体的机制。方法 15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溃疡或胃癌,接受Roux-en-Y胃大部切除术,在基线、术后1周和4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血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血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血清胰岛素、C肽,测体重,计算HOMA-IR。结果术后1周、4周未发现明显体重下降,术1周GLP-1曲线下面积(AUC)较术前显著增加[(867.5±142.6)pmol/L vs.(485.1±117.1)pmol/L,P<0.01],术后4周GLP-1 AUC亦较术前显著增加[(922.8±131.3)pmol/L vs.(485.1±117.1)pmol/L,P<0.01],术后1周GIP AUC较术前明显降低[(2 939±791.3)pmol/L vs.(5 305±1047)pmol/L,P<0.01],术后4周GIP AUC亦较术前显著增加[(2 143±811.1)pmol/L vs.(5 305±1 047)pmol/L,P<0.01],术后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结论 Roux-en-Y胃大部切除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改善、GLP-1分泌的改善、胰岛素和GIP分泌的正常化参与了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与开腹子宫切除术(AH)引起机体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60例有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和剖腹子宫切除术各30例.测术前、术后24h指血白细胞(WBC)数、中性粒细胞比率(NGR),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散射比浊法测术前、术后24h和48h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病率.结果AH组术后24hWBC计数比术前明显增高(P<0.01),LH组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NGR均明显升高(P<0.05),但AH组升高的更多(P<0.01).两组术后24h、48h的血清IL-6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AH组术后24h、48h的血清IL-6和CRP浓度均显著高于LH组(P<0.01).与剖腹手术组比,腹腔镜手术出血少,用药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日短.结论腹腔镜手术组IL-6和C反应蛋白反应水平较剖腹手术组低,与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波依定和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波依定组(35例),依那普利组(40例),联合治疗组(45例)。波依定组5 mg、依那普利组10 mg,联合治疗组波依定5 mg 依那普利10 mg 1次/d,共6周。用药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组药物治疗第6周末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单药波依定组与依那普利组对全天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分别为(24.6±13.5)mmHg和(23.6±7.3)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对全天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为(31.8±15.4)mmHg,与两单药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联合组的有效率和达标率较单药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1),但单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波依定及依那普利较单独应用波依定与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通过动态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浆中IL-4和IL-6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关系。采用蛋白芯片方法对32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住院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因子IL-4和IL-6的含量进行10周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IL-4含量在aGVHD组患者移植后第1周迅速增加,显著高于无aGVHD组(P〈0.05);而在无aGVHD组,在移植后的第7周,血浆IL-4含量大幅增加,显著高于aGVHD组(P〈0.01)。IL-6含量在移植前两组患者即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移植后的第1周,aGVHD组患者血浆IL-6上升达到最高水平,显著高于无aGVHD组(P〈0.01),而在无aGVHD组,在移植后的第4周IL-6含量非常显著高于aGVHD组(p〈0.01),在移植后的第5周,IL-6显著高于aGVHD组(P〈0.05)。结论:IL-4和IL-6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含量突然升高提示即将发生aGVHD;移植前高水平的IL-6可能是移植后aGVHD高发的危险因素;无aGVHD的患者,如果血浆几4含量增高,提示可能有相对延迟的aGVHD出现。通过对IL-4和IL-6含量的动态观察以预测aGVHD发生,这一技术可能是一个颇具前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内毒素 (endotoxin ,ET)、细胞因子 (cytokine,CK)、氧自由基 (oxygenfreeradi cals ,OFR)等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时急性肺损伤 (acutelunginjury ,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管逆行注射 1 5 %去氧胆酸钠制成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时ALI模型。选用纯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共 4 0只 ,体重 2 2 0~ 2 5 0g,随机分成两组 :假手术对照组 (Sham ,n =10 ) ;SAP模型组(SAP ,n =30 ) ,分别于造模后 2 4h活杀。测定动脉血气 ,血清淀粉酶的含量 ,血清内毒素及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的TNF α、IL 6、MDA、SOD的含量 ,肺湿 /干系数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SAP组血清内毒素 ,血淀粉酶 ,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TNF α、IL 6、OFR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动脉血气显示肺损伤严重 ,肺湿 /干比值较Sham组明显升高 ,肺通透性明显升高 ,肺病理学形态改变加重。结论 ET、TNF、IL 6、OFR在SAP时ALI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代谢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度颅脑损伤大鼠模型,40只SD雌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肠内营养组(EN组);肠内营养添加Gln组(Gln组)。C组8只动物,其余各组16只。C组不致伤,其余2组于致伤后4h开始灌胃等氮、等热卡的肠内营养制剂。第1天给予半量71.49kcal/(kg.d),第2天给予全量142.97kcal/(kg.d),每天2次。连续灌喂第3、7天后,取外周血标本,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IU)、皮质醇(Cor)含量。结果伤后第3、7天EN组和Gln组的INS/GLU较C组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Cor含量则非常显著升高(P<0.01)。Gln组的INS/GLU在第3天和EN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了第7天明显高于EN组(P<0.05)。Gln组的Cor含量在各时相点都非常显著低于EN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出现明显的代谢激素分泌紊乱,添加Gln的肠内免疫营养可促进机体合成代谢激素分泌,降低分解代谢激素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素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观察了15例重型和16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24h内、1周及2周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颅脑损伤24h内两组病人血浆内皮素均明显升高,且重型组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1),伤后1周下降,但重型组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2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分析了内皮素升高的原因和病理意义,提示临床上可将血浆内皮素做为判断伤情轻重的一项生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4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乌司他丁8 kU/kg组(U1组)及乌司他丁12 kU/kg组(U2组),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术前(T1)及停止CPB 1 h(T2)、4 h(T3)、24 h(T4)取静脉血,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浓度;同时测定动脉血气,对比观察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呼吸指数(RI).结果 ①3组患者T1时血浆TNF-α、IL-6和IL-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4时则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U1、U2组T2~4时血浆TNF-α、IL-6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且U2组变化较U1组明显(P<0.05或P<0.01).②3组患者T1时PaO_2/FiO_2、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4时则出现PaO_2/FiO_2减少、RI值增大(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U1、U2组T2~4时PaO_2/FiO_2增大、RI值减小,且U2组变化较U1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在CPB过程中,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的产生,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CPB术后肺功能,并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法(TT)评价阿霉素致兔心脏毒性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42只兔分成4组A组(对照组)10只,注射2mg/kg生理盐水8周;B组1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注射2周;C组10只,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4周;D组12只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8周。12周后对4组兔心脏用组织追踪法测量二尖瓣瓣环的收缩期位移(Ds);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下移距离(Dm);用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D组二尖瓣瓣环平均Ds、Dm和、EF明显减低(P<0.01)。C组二尖瓣瓣环平均Ds、Dm明显减低(P<0.01),而EF正常低值(P>0.05)。B组与A组间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平均Ds与Dm显著相关(P<0.04);同时二尖瓣瓣环收缩期平均Ds与LVEF也呈显著相关(P<0.03)。病理结果从B组到D组的心肌损害程度逐渐加重。结论组织追踪法可无创有效地评价阿霉素心脏毒性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不同预后患者凝血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心搏骤停后CPR患者,依复苏最终结果分为3组.复苏失败组25例,患者初期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72 h,但最终死亡;存活组10例,患者复苏成功,康复出院;死亡组15例, CPR 30 min后无效死亡,或虽复苏成功但ROSC<2 h.于CPR过程中及ROSC 24、48、72 h取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vWF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死亡组CPR过程中PT、APTT、TT、D-二聚体、vWF均高于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Fg、PLT、ATⅢ均低于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P均<0.01);而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苏失败组和存活组ROSC 24 h起PT、APTT、TT、D-二聚体、vWF水平升高,Fg、PLT、ATⅢ降低,均于ROSC 48 h达峰值或谷值(P<0.05或P<0.01);ROSC 72 h存活组各项指标较ROSC 48 h明显改善(P均<0.01),而复苏失败组则改善不明显(P均>0.05).复苏失败组ROSC 24、48、72 h PT、APTT、TT、D-二聚体、vWF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Fg、PLT、ATⅢ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或P<0.01).结论 心搏骤停和随后CPR患者存在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内/外源性凝血功能紊乱,纤溶功能紊乱;其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长激素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应激反应阶段生长激素(GH)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LI组和GH组,按致伤与否及致伤后的观察时间又随机均分为0、0.5、1、2、4、6和24h7个亚组。分别测定大鼠肺泡隔面积密度(PASAD),肺泡隔中性粒细胞数,肺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阳性细胞数和肺匀浆液中NF-κB抑制蛋白(I-κBα)含量。结果致伤后ALI组大鼠PASAD进行性增大,肺泡隔中性粒细胞数进行性增多,两者均于6h达峰值,24h基本恢复正常;GH组大鼠PASAD较ALI组同时间点进一步增大,中性粒细胞数增多更明显。ALI组致伤后0.5h肺局部TNF水平开始迅速升高,1h达峰值,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6h后逐渐恢复;致伤后1h IL-6水平开始明显升高,4h达峰值,6h后逐渐恢复;GH组大鼠IL-6水平升高更明显。ALI组致伤后0.5h肺组织中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4h达峰值,6h开始恢复;GH组大鼠肺组织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ALI组同时间点。伤后0.5h I-κBn含量开始明显下降,4h达最低值,6h后开始回升;GH组大鼠肺组织I-κBa含量下降更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PASAD、肺组织TNF和IL-6水平及肺泡隔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NF-κB的表达、活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NF-κB表达、活化在LPS诱导ALI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应激反应阶段应用GH可加剧LPS诱导的ALI。其机制与促进肺局部NF-κB表达与活化而加剧肺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