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T细胞受体(TCR)ξ链的表达水平以及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方法采用细胞表面染色、细胞内染色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在单个细胞水平分析细胞的表面标记以及细胞内TCRξ的表达。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CD45RB^bright和CD62L+淋巴细胞的数量多于健康人,然而CD4^+D25^+调节T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体外的TCR刺激可以导致TCRξ表达的下降,但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使TCRξ的低水平表达处于持续状态;在健康人外周血中也可以检测到TCRξ^dimT细胞的存在;TCRξ^dimT细胞在RA外周血中的数量少于健康人外周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性RA患者滑液中TCRξ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的外周血。结论TCRξ^dimT细胞可能为循环中的效应细胞,在炎症部位关节中聚集并在RA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滑液和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ζ链的低水平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T细胞受体(TCR)ζ链的表达水平以及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方法采用细胞表面染色、细胞内染色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在单个细胞水平分析细胞的表面标记以及细胞内TCRζ的表达。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CD45RBbright和CD62L+淋巴细胞的数量多于健康人,然而CD4+CD25调节T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体外的TCR刺激可以导致TCRζ表达的下降,但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使TCRζ的低水平表达处于持续状态;在健康人外周血中也可以检测到TCRdimζT细胞的存在;TCRζdimT细胞在RA外周血中的数量少于健康人外周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性RA患者滑液中TCRζ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的外周血。结论TCRζdim T细胞可能为循环中的效应细胞,在炎症部位关节中聚集并在RA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7表达的变化.方法 30例经甲氨蝶呤(MTX)治疗至少3个月病情仍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按3:1:1比例由计算机程序产生随机分配方案分为A、B、C 3组,A组接受为期14周的英夫利西单抗(3 mg/kg)治疗;B组接受为期6周的英夫利两单抗(3 mg/kg)治疗;C组接受为期14周的安慰剂治疗.治疗期间继续口服原剂量的MTX.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平均荧光强度水平(MFI)变化,并观察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①治疗前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 MFI为(101±25),健康志愿者为(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RA患者外周血CD147 MFI与病情活动指标DAS28(r=0.471,P=0.000)、红细胞沉降率(ESR)(r=0.371,P=0.000)、C反应蛋IQ(CRP)(r=0.249.P=0.010)、晨僵持续时间(r=279,P=0.010)呈正相关.②3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 MFI均有下降,第18周与基线相比,A组平均改变差值(-26.9±21.7)、B组平均改变差值(-35.4±15.5)与C组平均改变差值(-10.0±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表达增高;与单用MTX相比,英夫利西单抗联合MTX治疗CD147 MFI表达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受体(TCR)β链Ⅴ区(BV)中互补决定区3(CDR3)谱型特点.方法 采集8例CHB患者(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CD8~+T淋巴细胞亚群,提取RNA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CR BV中CDR3基因的24个家族,采用免疫指纹技术进行TCRBV各家族基因扫描和谱型分析.不同细胞亚群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8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BV家族CDR3谱型发生明显偏移,表现为单克隆性,寡克隆性及偏峰性克隆增生.8例患者CD8~+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TCR BV CDR3谱型偏移家族总个数高于去除CD8~+T淋巴细胞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0.6±4.7)个比(4.1±3.1)个,t=6.619,P<0.01)];比较单、寡克隆增生2种形式偏移的家族,CD8+T淋巴细胞亚群也高于代表CD4+T淋巴细胞的去除CD8~+T淋巴细胞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8.8±4.5)个比(3.9±2.8)个,t=5.706,P<0.01].对其中3例患者磁珠分选前后TCR BV谱型的比较发现,分选后CD8+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TCR BV谱型偏移家族数均高于分选前.结论 通过淋巴细胞亚群分选方式分析TCR BV家族CDR3谱型变化可以减少不同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峰型重叠干扰;应用这一方法分析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克隆增生程度有助于了解CHB患者炎症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研究发现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单克隆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疗效相关的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入组患者为17例经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后病情仍为中至重度活动性RA患者,分别在第0、2、6、14和22周联合英夫利西单抗(200mg/次)静脉滴注。分别留取治疗前(第0周)、治疗中(第14周)及治疗后(第26周)血清,并进行详细临床病情评估。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检测血清中蛋白组学。结果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临床改善者13例(76.5%),无改善者4例(23.5%)。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蛋白组学分析共有10种小分子蛋白水平随治疗而下降;而治疗无效的患者上述10种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此外,无论是治疗有效还是治疗无改善的患者血清中均有2种蛋白分子峰值随治疗升高。结论利用蛋白组学方法可发现与TNF抑制剂治疗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能有助于预测TNF抑制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调节性T淋巴细胞新旧标志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用CD127代替FOXP3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进行研究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活动性RA患者32例,其中未经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者20例,经DMARDs治疗效果不佳者12例,以2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和2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及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患者CD4+CD25high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与CD+CD25+CD127low/-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CD4+D25+FOXP3+、CD4+CD25+CD127low/-T淋巴细胞在RA患者与pSS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三群细胞的表达水平在RA未经治疗组和治疗效果不佳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RA患者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与CD4+CD25+CD127low/-T淋巴细胞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698,P=0.001),但这两群细胞与患者的CRP、ESR等水平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活动性R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降低,并且与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呈显著正相关性,提示CD127可能被作为Treg细胞中FOXP3的替代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Thd)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Thd(2.5、25、100、300、500μg/ml)共同培养.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和T淋巴细胞CD152、CD28的表达情况,用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淋巴细胞的自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体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500μg/ml,Thd组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T淋巴细胞早期凋亡,抑制T淋巴细胞CD3+CD28+表达,促进CD8+CD152+表达,而≤300μg/ml,对T淋巴细胞未见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00~500)μg/ml剂量组可抑制T淋巴细胞IL-6、TNF-α mRNA表达,(2.5~500)μg/ml可促进IL-10 mRNA的表达.结论 Thd可能通过影响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早期凋亡、CD3*CD28+和CD8+CD152+表达,以及IL-6、IL-10、TNF-α mRNA表达,反转RA患者的免疫平衡失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评价接受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治疗的中国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不良反应,为生物制剂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在我科接受了TNF-α拮抗剂治疗的369例中国汉族人群AS患者,未完全跟踪随访给药1011次.所有患者均评估了用药后2h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其中126例长期用药患者进行了第8、12、52、104周的随访.观察患者用药后2h的短期不良反应和长期不良反应.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的369例AS患者,随访用药后2h共计发生30次不良反应.英夫利西单抗和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引起的短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2.6%,P=0.31).126例患者分别依次进行了第8、12、52、104周的随访,共计39例发生不良反应,长期应用英夫利西单抗和rhTNFR:Fc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51%,P=0.69).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AS患者在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时应注意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应注意第3、4次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接受英夫利西单抗和rhTN FR:Fc治疗的患者用药后2h内和长期(≥2年)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3+HLA-DR+活化T淋巴细胞(简称活化T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8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96例UC患者,根据纳入患者活化T细胞水平分为活化T细胞升高组和活化T细胞正常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活化T细胞水平与UC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疗效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活化T细胞升高组与活化T细胞正常组比较,重度UC患者更多(P<0.001),CRP和ESR水平更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活化T细胞水平与UC疾病严重程度和CRP水平均呈高度相关(P<0.001)。两组患者药物疗效分析,活化T细胞升高组的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 VDZ)临床缓解率和糖皮质激素有效率更低(P<0.05),两组间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 IFX)临床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ROC曲线分析,活化T细胞水平预测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AUC=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R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及CD4+ 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①采用ELISA检测77例RA组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IRAK1的活性表达量;②收集RA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观察指标(包括DAS28评分、ESR、CRP、外周血CD4+ T细胞亚群等);③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RAK1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 RA组外周血IRAK1的表达相比于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② RA组外周血CD4+ T细胞亚群, 较健康对照组相比, 调节性T细胞(Treg)绝对值、Treg%均降低(P<0.001), 辅助性T细胞17(Th17)绝对值、Th17%、Th17/Treg比值均升高(P<0.001), 且Th1/Th2比值明显升高(P<0.05)。③随着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增加, IRAK1的活性表达量也增加, RA组外周血IRAK1的表达与ESR、受累关节的个数、DAS28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T淋巴细胞上淋巴细胞激活诱导的受体4-1BB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RA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前后4-1BB的表达。结果RA患者CD4~ T和CD8~ T细胞表达的4-1B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18.56±4.08)%,(10.33±2.13)%,(1.24±0.12)%,(0.87±0.09)%,P<0.01],经抗CD3单抗体外刺激后CD4~ T和CD8~ T细胞表达的4-1BB均显著高于活化前[表达百分率为(33±4)%和(21±8)%,P<0.01]。RA患者CD4~ T/CD8~ T比值明显升高,而且与4-1BB~ CD4~ T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84,P<0.01),另外4-1BB~ CD4~ T细胞数与血沉、IgA呈正相关关系(r=0.476,P<0.05;r=0.659,P<0.05)。结论RA患者T细胞表达的4-IBB在RA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4-1BB可能通过对CD4~ T活化与增殖参与关节炎症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不同时期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B淋巴细胞的数量,并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心肌损害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探讨其在VM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期VMC患者(n=126)外周血CD4+CD45RA+和CD4+CD45RO+以及CD19+的表达,并设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n=50)。结果: 急性期(<3个月)患者CD4+CD45RA+和CD4+CD45RO+以及CD1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1个月以CD4+CD45RA+和CD4+CD45RO+为著(P<0.01;P<0.01)。病程<7 d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D4+CD45RA+值的降低具有显著性(P<0.01);CD4+CD45RO+值下降明显(P<0.01)。而病程7~14 d、14~21 d及21~30 d的患者CD4+CD45RA+值、CD4+CD45RO+值及CD19+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4+CD45RO+值恢复较快。CD4+CD45RA+/CD4+CD45RO+在发病14 d内的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4~30 d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发病1~3个月患者以CD19+为著(P<0.01)。急性期CD4+CD45RA+/CD4+CD45RO+细胞的比例失衡。恢复期(3~12个月)患者CD4+CD45RA+和CD4+CD45RO+以及CD19+、CD4+CD45RA+/CD4+CD45RO+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VMC患者感染初期(<1个月)以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为主,感染后期(1~3个月)以B淋巴细胞异常较为显著,以上两时期均存在CD4+CD45RA+/ CD4+CD45RO+细胞比例失衡。恢复期(3~12个月)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逐渐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3.
背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克罗恩病(CD)的传统治疗药物,然而部分CD患者对传统药物耐药或依赖。目的:评价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中重度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4例CD患者随机分为英夫利西单抗组、硫唑嘌呤组、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组(联合治疗组)。英夫利西单抗组于第0、2、6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mg/kg,随后每隔8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 mg/kg;硫唑嘌呤组给予硫唑嘌呤2.5 mg/kg qd;联合治疗组给予硫唑嘌呤2.5 mg/kg qd,并于第0、2、6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 mg/kg,随后每隔8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 mg/kg。治疗第26周末以CD疾病活动指数(CDAI)和内镜检查评价治疗疗效。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26周末,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内镜下总有效率较英夫利西单抗组和硫唑嘌呤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第26周末联合治疗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SR和CRP水平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激素抵抗或依赖的中重度CD患者,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的疗效优于单用英夫利西单抗或硫唑嘌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T淋巴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154的表达及依那西普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6例AS患者(其中活动期39例,非活动期27例;按临床特征分为外周关节和中轴均受累者35例和单独中轴受累31例)、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CD154在CD3+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此外,观察39例AS活动期患者在随机双盲依那西普和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用药前后CD154的变化.结果 ①AS和RA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较健康志愿者高(P<0.05),而CD8+T淋巴细胞较健康志愿者低(P<0.05);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CD154的表达较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都明显升高(P<0.05);②活动期或外周关节受累AS患者T细胞CD154的表达分别较稳定期或单独中轴受累AS患者明显升高(P<0.05);且CD154的表达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呈正相关(P<0.05);③在依那西普试验的第6周,依那西普组AS患者(19例)T淋巴细胞CD154表达较安慰剂组(20例)明显下降(P<0.05),与健康志愿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外周血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和T淋巴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154异常表达,可作为临床评价AS病情活动性和依那西普疗效的生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病灶部位即关节滑膜组织浸润的受某种自身抗原驱动的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P)β链的取用格局。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分析RA患者病灶部位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β链的取用:采用PCR—SSP方法对所调查的RA患者的人类自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进行了分型。结果 研究发现中国人群RA患者病灶关节滑膜浸润的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主要取用BV14和BV16家族:中国人群RA患者HLA基因型主要以HLA DRBI*0405为主要特征,与白种人RA患者不同。结论 研究提示中国人群RA患者病灶区自身反应性T细胞具有TCR BV14和BV16的限制性取用.其中TCR BV16的偏移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而HLADRBI*04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现出TCR BV16取用的趋势,提示TCR BV16取用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约束,这为进一步分析诱发RA的发生的免疫异常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生物学特陛提供了重要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2作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与骨关节炎(OA)外周血T淋巴细胞前后,T淋巴细胞中STAT3及STAT5的酪氨酸磷酸化活化状态,并进行比较.方法从RA与OA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继而纯化得到T淋巴细胞,静息后,用重组人IL-2刺激,在各时相裂解细胞,收获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在静息后,RA与OA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STAT3与STAT5均处于极低水平磷酸化的状态;在IL-2作用后,T淋巴细胞中STAT3和STAT5发生时相性的酪氨酸磷酸化,而RA的T淋巴细胞磷酸化程度较OA显著增高.结论IL-2对RA患者T淋巴细胞的STAT3和STAT5过度激活,引起T淋巴细胞中IL-2信号传导的异常放大效应,可能在RA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慢性疾病性贫血(ACD)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76例RA伴ACD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7例,为使用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3个月以上并同时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患者;B组39例,为单纯使用传统DMARDs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54周,并于不同观察时点记录相关指标。结果随访54周,A组患者贫血改善者35例,改善率为94.6%,其中30例贫血得到完全纠正,完全纠正率81.1%;B组患者贫血改善率为51.3%,明显低于A组(P<0.01),贫血完全纠正者12例,纠正率为30.8%,明显低于A组(P<0.01)。A组患者12~54周内的最高一次血红蛋白(Hb)质量浓度显著高于B组[(117.2±14.2)g/L对(106.7±13.4)g/L,P<0.01]。A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S28)的降低与Hb质量浓度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P<0.01);而在B组两者之间未呈现明显相关关系(r=0.21,P>0.05)。结论与DMARDs相比,英夫利西单抗可以更迅速、显著地改善RA相关ACD,并且贫血的改善可以作为评价英夫利西单抗有效性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Rho激酶(ROK)活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SLE患者30例,健康人12名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例作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提取,ROK活性用磷酸化MYPT1蛋白表达来表示,磷酸化MYPT1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T细胞增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细胞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 新鲜分离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ROK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RA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24 h后ROK活性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显著抑制SLE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分泌自细胞介素(IL)-6,但对IL-10分泌无显著影响.中、重度病情活动的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OK活性显著高于轻度活动者(P均<0.05).SLE患者关节炎、神经精神症状和蛋白尿表现阳性组T淋巴细胞ROK活性显著高于上述临床表现阴性组.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存在ROK信号活化异常,并且可能与T淋巴细胞活化、狼疮? 疾病活动性和某些脏器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变化情况及其对关节局部趋化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 T细胞的比例,并分析CD4 T细胞比例与RA疾病活动性评分系统(DAS28)评分间的关系。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RA患者滑膜局部浸润CD4 T细胞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RA患者CD4 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PBMC中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且R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与DAS28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753 0,P=0.001 2)。关节局部CD4 T细胞浸润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滑膜中具有更多的CD4 T细胞浸润。趋化因子受体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CCR5、CXCR1和CXCR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表达升高的CCR5、CXCR1和CXCR3可能参与外周血CD4 T细胞向滑膜局部的趋化。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炎性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TNFα等炎性因子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多种TNFα抑制剂已上市,主要用于RA与AS的治疗。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商品名类克)是中国最早上市的TNFα单克隆抗体,在国外已上市十年余,大量的临床证据为中国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基于2009年制定的“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参考意见”,结合近2年来国内外对RA和AS诊疗领域的新进展,以及美国风湿病学会对RA治疗的更新建议,国内风湿病学专家就英夫利西单抗在RA和AS中的临床应用、疗效、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参考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及5年临床应用经验再次进行认真的讨论,更新参考意见,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