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以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将197例原发性高血压且LVEF正常的患者依据晨峰血压水平分为两组:A组(晨峰血压正常组),共90例;B组(晨峰血压增高组)共107例。检测患者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Hcy、UmAlb及血脂水平等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晨峰血压与肾功能、Hcy、UmAlb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患者在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血压平均值,24 h平均动脉压(MAP)等方面均无显著性意义。B组在BUN、SCr、UA、Hcy和UmAlb水平方面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晨峰血压水平与BUN、SCr、UA、Hcy和UmAlb均显著相关( P <0.05),其中晨峰血压与UmAlb相关性最强。【结论】晨峰血压在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致早期肾功能损害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患者晨峰血压水平越高所致肾功能损害越重,且与Hcy、UmAlb密切相关,提示控制晨峰血压可降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结果】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及白昼收缩压(dSBP)与夜间收缩压(nSBP)、白昼舒张压(dDBP)均显著高于无LVH组,且差异显著( P <0.05);LVH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除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外,均比无LVH组增大,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和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增高对左心室肥厚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动态血压负荷对高血压病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已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对预测高血压性靶器官损害(TOD)有重要意义。动态血压负荷值表示一定时域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超过正常范围的次数的百分率。为探讨动态血压负荷值对高血压的评价作用,我们对132例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病Ⅰ、Ⅱ、Ⅲ级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血压负荷对高血压程度及TOD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龙佑玲  苏勇  谢向东  王晓玲  沈静 《临床荟萃》2001,16(23):1062-106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运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左室重量测定,根据左室重量指数将其分为左室肥厚组30例和无左室肥厚组26例,比较其血压变异性参数、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并进行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上述各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左室肥厚组血压变异性、24小时及昼夜血压负荷、平均血压均较无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大和升高。24小时及昼夜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24SP、24DP、DSP、DDP、NSP、NDP)、24小时及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白昼收缩压负荷(24SPL、24DPL、DSPL、DDPL、NSPL、NDPL)、收缩压变异性与舒张压变异性(SPv、DPv)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EH者左室肥厚是平均血压水平升高,血压负荷增大和血压变异性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以夜间血压升高和血压负荷增大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价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患者心肌做功。 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高血压患者45例(高血压组),纳入同期正常高值血压患者4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和正常血压受试者30例(正常血压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受试者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机械离散度(MD);通过左心室PSL评价心肌做功参数,包括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做功(GCW)、整体无效做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3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心肌应变和心肌做功参数,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心肌应变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正常血压组、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GLS呈减低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高值血压组MD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值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GWI、GCW增加(P均<0.05)。高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GWI、GCW、GWW增加,GWE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较高值血压组GCW、GWW增加,GWE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组中,GWI、GCW分别与GLS(r=0.695、0.691,P<0.001)、LVEF(r=0.409、0.406,P=0.001)呈正相关。GWW与GLS呈负相关(r=-0.306,P<0.05),与MD呈正相关(r=0.384,P=0.002)。GWE与GLS呈正相关(r=0.519,P<0.001),与MD呈负相关(r=-0.482,P<0.001)。 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心肌做功效率仍正常,而高血压患者心肌做功效率受损,能量损失增加。超声心动图左心室PSL定量评价心肌做功可为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评估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方法检测8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结果:左室重量(LVM)及其指数(LVMI)与各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LVH尚与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负相关。结论:LVH与血压升高及血压节律密切相关,减轻体重及调脂治疗对于逆转LVH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冯霞  崔炜 《临床荟萃》2006,21(1):59-61
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临床上常用来描述血压的4个参数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脉压(pulse pressure,PP),由其演变出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收缩压分数(fractional systolic pressure,FSP)、舒张压分数(fractional diastolic pressure,FDP)。其测量方法有无创和有创两种,常用的无创测量方法是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或动态血压监测,测得的肱动脉血压称外周血压;通过动脉导管或脉搏波分析(pulse wave analysis)测得的主动脉或颈动脉血压称中心血压。研究发现,SBP主要取决于每搏排出量,左室射血速率和大动脉顺应性,DBP主要受外周血管阻力影响。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证实,动脉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70例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组)和4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B组)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24h、7:00-22:00(白昼)、22:00-次日7:00(夜间)的平均收缩压标准差(SSD)、平均舒张压标准差(DSD)。结果:A组在24h、白昼和夜间SSD、DSD的平均标准差均高于B组(P〈0.05,0.01)。结论: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24h、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正常血压组(12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132例)和高血压组(124例)血清CRP水平。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CRP水平(3.25±1.43mg/L)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2.16±0.97mg/L,P〈0.01);高血压组(4.52±1.85mg/L)又显著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P〈0.01)。结论CRP在正常高值血压时已开始升高,检测CRP有助于预测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晨血压高峰与左心结构及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7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监测变化将其分为清晨血压高峰组(MP+组)和非清晨血压高峰组(MP-组)。对两组患者分别用M型、二维超声及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观察左心结构及舒张功能,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MP+组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MP-组(P〈0.05);MP+组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及与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的比值(e/a)较MP-组减低(P〈0.05)。结论清晨血压高峰可以加重左心结构变化及舒张功能减退,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对颈动脉硬化、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影响,探讨Hcy和UmAlb在晨峰血压所致颈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①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对197例原发性高血压且LVEF正常的患者行24 h血压监测,按晨峰血压的高低分为两组:A组:晨峰血压正常组,共90例;B组:晨峰血压增高组,共107例。②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对每例患者均行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内径(LCCAd、RCCAd)、颈内动脉内径(LICAd、RICAd)、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LCA‐IM T、RCA‐IM T )及确定左侧、右侧颈动脉有无斑块,计算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均值(CCAdM)、双侧颈内动脉内径均值(ICAdM)、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值(CCA‐IMTM)以及两组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例数。③入院24 h内对以上患者均留取空腹静脉血,利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cy、UmAlb及血脂等观察指标。结果 ①A组与B组患者在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血压平均值,24 h平均动脉压(MAP)等方面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1)。②B组在颈动脉硬化各参数、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例数方面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③B组在Hcy和UmAlb水平方面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④晨峰血压与颈动脉硬化各参数、Hcy和UmAlb均显著相关( P<0.01),其中晨峰血压与CCA‐IMTM相关性最强( r =0.623,P =0.000)。结论 晨峰血压在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致早期颈动脉硬化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且与Hcy、UmAlb密切相关,提示晨峰血压的控制是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性左室肥厚与偶测血压、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合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了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和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偶测血压值明显高于动态血压值(P<0.01);偶测血压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24小时动态血压、白天动态血压、夜间动态血压及血压负荷与LVMI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动态血压与LVMI相关性优于偶测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孕产妇的凝血指标与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15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组各500例,将一般资料、孕晚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与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孕产妇孕次、产次、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增重(GWG),孕晚期PT、FIB,剖宫产率,与正常血压组孕产妇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孕产妇孕前BMI,孕晚期PLT、MPV、PDW、PT、APTT,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早产、羊水过少、小于孕龄儿及胎儿窘迫,与HDP组孕产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孕产妇部分凝血指标发生变化,除剖宫产率升高外,不良妊娠结局并未显著增加,正常高值血压孕产妇无需纳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管理。  相似文献   

14.
邓亚安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2):749-750
目的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33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血压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长期或间断降压治疗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33例,分别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其血压进行24h动态监测(ABPM),观察收缩压最高值、舒张压平均值、压差、血压峰值等。并根据其结果计算血压负荷值、昼夜变化率及昼夜血压分型并加以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仅有4例血压维持正常范围,最高收缩压〉213kPa者23例(697%),压差〉80kPa25例(75.8%),平均舒张压5.3~78kPa 12例(36.4%),8.0~105kPa20例(60.6%),10.6~12.0kPa1例(3.0%)。血压昼夜节律及分型:减弱、非勺型22例(667%),消失、反勺型7例(212%)。结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特点:①收缩压明显增高,而舒张压明显减低,且脉压差明显增大。②24h昼夜血压多无峰谷变化的特点。③血压昼夜节律以减弱和消失多见,昼夜血压变化分型多为非勺型和反勺型。④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在言语治疗中血压上升患者和血压不变患者的言语改善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了30例脑卒中患者在2个月的言语治疗过程中,血压的变化和治疗前后的汉语失语检查法(ABC)检查得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压上升者(12例)口语表达方面的得分变化较血压不变者(8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听理解方面的得分变化,血压上升者较血压不变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治疗中血压上升者口语表达方面进步明显。  相似文献   

16.
曾明安  贺琳  曹国扬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881-882,88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早晨服药组(A组)和晚间服药组(B组),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诊室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早晨服药和晚间服药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间服药组患者24hSBP和nSBP明显低于早晨服药组患者(P〈0.05).[结论]早晨或晚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晚间服药组患者能更有效的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提高血压监测及控制的质量。方法选择血透6月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n=12)和同时期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GN组,n=40),测量血透前基础血压及血透0 h、1 h、2 h、3 h血压,计算各时段血压变化值;进一步将DN组分为老年组(≥65岁,n=7)和非老年组(〈65岁,n=5),分析其血压变化特点。结果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CGN组(P〈0.01);2组间血透各时段血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老年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47.6%,高于非老年组(P〈0.05),但2组间血透各时段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老年糖尿病者更易于出现血透中低血压,在血透时更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提高血压监测及控制的质量。方法选择血透6月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n=12)和同时期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GN组,n=40),测量血透前基础血压及血透0 h、1 h、2 h、3 h血压,计算各时段血压变化值;进一步将DN组分为老年组(≥65岁,n=7)和非老年组(〈65岁,n=5),分析其血压变化特点。结果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CGN组(P〈0.01);2组间血透各时段血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老年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47.6%,高于非老年组(P〈0.05),但2组间血透各时段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老年糖尿病者更易于出现血透中低血压,在血透时更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123例和对照组124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24 h SBP、24 h DBP分别为(121.6±9.7),(82.7±7.9) 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24.7±10.1),(84.3±8.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01,1.968;P <0.05);两组患者其他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勺型血压比例较前升高,血压晨峰发生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23,4.562;P <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勺型血压、血压晨峰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与无高血压病的成年肥胖男性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关系.[方法]体检无高血压成年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48例,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并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非杓型血压检出率为54.2%.非杓型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及腰臀比(WHR)均高于杓型组(P均<0.01).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WHtR为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β=-85.310,P=0.000)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β=-109.726,P=0.00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HtR与肥胖人群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密切相关,WHtR可作为识别非杓型血压的简便身体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