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ASC)的T细胞亚群状态。方法设对照组(n=32)及ASC组(n=104),ASC组中又分别根据HBV—DNA及HBeAg的定性分为HBV—DNA阳性组(n=62)及阴性组(n=42)和HBeAg阳性组(n=56)及阴性组(n=48)。血清HBV标志物和HBV-DNA分别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和基因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细胞亚群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APAA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结果ASC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HBV—DNA阳性组CD.、CDJCD8明显低于HBV—DNA阴性组(P〈0.05或〈0.01),CD8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HBeAg阳性组的CD4、CD4/CD8较HBeAg阴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CD8明显升高(P〈0.01)。结论儿童ASC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尤其以HBV—DNA阳性及HBeAg阳性者为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前筛查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659份外科手术前患者血清标本Pre—S1、HBVM,HBsAg阳性标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结果]HBeAg、Pre—S1、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o%、16.1%和17.9%。Pre—S1明显高于HBeA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HBV—DN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者与肝功能的密切程度(相关性).也有相同的趋势,若以HBV—DNA筛查出的异常肝功能患者为100%,则HBeAg的筛查效率为44.9%,而Pre—S1则高达90.6%。差异非常显著(P〈0.01)。f结论]术前筛查前S1抗原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HBV感染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倪  王颖  潘洪洋 《中国医师杂志》2007,9(3):333-334,338
目的研究住院肝硬化病人的HBV感染状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EIA、PCR方法。对158例乙肝肝硬化病人的年龄、性别、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定量、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7:1、HBsAg阳性79.7%、eAg阳性42.9%。DNA检测阳性率84.1%、其中eAg阳性组的血清DNA载量明显高于eAg阴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DNA阳性组呈明显低龄(P〈0.01)、肝功检测ALT、TBIL、ALB明显高值(P〈0.05)。结论住院乙肝肝硬化以男性、HBsAg阳性、eAg阴性、DNA阳性的慢性感染者居多。HBV的活跃复制与肝脏的炎症及进展有关。抗病毒应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包括肝硬化在内的任何阶段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PreS1检测与分析。结果PreS1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组中检出率为84.21%,高于其在HBe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32.98%(P〈0.01);HBV DNA阳性组中PreS1阳性率为92.45%,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的17.72%(P〈0.01)。HBeAg与HBV DNA均阳性模式的PreS1阳性率在乙型肝炎所有血清标志模式中最高,达90.63%。结论HBV PreS1与具有病毒复制活动性意义的指标(HBeAg和HBV DNA)有良好的相关性,HBV PreS1的检测可以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陈明 《药物与人》2014,(1S):51-5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阿德福韦酯治疗。统计、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ST、ALT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HBV—DNA、HBeAg转阴率及HBeAg/liBeAb转换率,且能更好的恢复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乙肝病毒DNA间的关系。[方法]对320例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结果]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率为96.9%(95/98),“小-Z阳”HBV—DNA阳性率为59.9%(91/152,Х^2=42.99,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96.2%(100/104);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60.2%(130/216,Х^2=44.93,P〈0.01)。[结论]血清HBV—DNA能直接反映HBV的存在状态及感染性标志。在乙肝诊治中,不能仅凭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同时应做HBV-DNA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0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干扰素α1b+胸腺肽α1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α1b组),均在保肝、护肝及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组加用胸腺肽α1,疗程3个月。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乙肝核酸(HBV—DNA)载量阴转率、HBeAg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α1的治疗,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该方法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张华煜 《现代保健》2010,(35):27-29
目的探讨男性肝纤维化患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NP)、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及肝功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1例健康男性、26例男性慢性肝炎和34例男性肝硬化患者的HA、Ⅳ—C、PⅢNP、LN;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上述对象的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结果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的HA、PⅢNP、Ⅳ—C和LN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且肝硬化组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或P〈0.01)。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的E1、E3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且肝硬化组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或P〈0.01)。三组的E2水平逐渐增高,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E1、E3浓度与HA、Ⅳ—C呈正相关,E2与两种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肝纤维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并且雌酮、雌三醇的升高程度与肝硬化肝功能受损程度有明显关系,测定雌激素水平变化,可以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探讨肝活检的重要性及价值。方法对76例慢性HBV携带者的血清ALB、GLB、HBVDNA定量与肝穿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慢性HBV携带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76例慢性HBV携带者中,65例(85.53%)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G)及纤维化(s)改变,其中G0-1 46例,占60.53%,G2-4 30例,占39.47%;S0-1 56例,占73.68%,S2-20例,占26.32%。ALB水平G0-1明显高于G24(t=7.954,P〈0.01),S0-1明显高于S2-4(t=9.405,P〈0.01);而GLB水平则相反(t=6.669,P〈0.01;t=2.508,P〈0.05)。HBVDNA不同复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不同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34、0.819,P〉0.05)。≥40岁年龄组纤维化程度较重,与〈4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0,P〈0.05)。结论动态监测慢性HBV携带者血清ALB、GLB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程度,但要确诊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肝组织病理活检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徐依峰  张晴  廉靖贤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54-1855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体检人员HBsAg携带情况,结合丙氨酸转氨酶(ALT)及HBeAg分析,探讨HBV感染者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对其中部分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结果2006-2008年92349名体检人员,HBsAg携带率为3.47%,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046,P〈0.05);其中1452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的人员ALT异常率为31.79%,与HBeAg阴性人员的ALT异常率14.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1.37,P〈0.01)。结论要加强宣传乙型肝炎相关防护知识,对HBsAg阳性者应做乙肝标志物并结合肝功能(ALT)来判断其病情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与香菇多糖(LTN)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ADV单一治疗组和ADV与LTN联合治疗组,疗程6月。结果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计分、肝纤维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均下降,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HBeAg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和血清HBVDNA滴度下降均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HBeAg转换率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香菇多糖可以提高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副作用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周琳  宋成  顾园园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586-1587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M、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568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标志物及preS1-Ag检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HBsAg阴性血清中,preS1-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时preS1-Ag的阳性率为84.6%,HBeAg阴性时preS1-Ag的阳性率为43.4%,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Y。=95.3,P〈0.01);HBV—DNA与preS1-Ag一致性比较Kappa=0.697,一致性较好;HBV-DNA与libeAg一致性比较KaPPa=0.345,一致性较差。结论preS1-Ag与HBeAg和HBVDNA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preS1-Ag与HBVDNA结果的一致性优于HBeAg,preS1-Ag检测可作为判断HBV感染与复制的一项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探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HBV—M)联合病毒DNA(HBV—DNA)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HBV—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IK)检测。结果HBsAg^+各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各组(P〈0.001);HBsAg^+各组H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HBsAg^-各组(P〈0.001)。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联合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有利于对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和病程监控。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干扰素对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67例患者随机分为A(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B(单用干扰素治疗)两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BV—DNA、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药联用较对照组在HBV.DNA及HBeAg转阴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下降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用干扰素在抗病毒方面无协同增效作用;而在保肝、抗纤维化方面有协同增效作用,可获得更佳抗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15.
香菇多糖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香菇多糖和ADV联合治疗组(34例)、ADV单一治疗组(32例),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下降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和12个月,联合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5.48%、61.29%,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10.34%、34.48%(分别x^2=5.29,P=0.02;(x^2=4.31,P=0.04);治疗12个月,联合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48.39%,高于单一治疗组的24.14%(x^2=3.79,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分别为54.84%、67.74%、77.42%,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24.14%、41.38%、51.72%(分别x^2=5.88,P=0.02;x^2=4.21,P=0.04;x^2=4.35,P=0.04。治疗个月、3个.2421P004;435P004)1月和6个月的HBVDNA阴转率,联合治疗组分别为41.94%、61.29%、70.97%,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13.79%、34.48%、44.83%(分别x^2=5.84,P=0.02;x^2=4.31,P=0.04;x^2=4.21,P=0.04)。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香菇多糖可增强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短期疗效,尤其是可提高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ADV可有效降低HBVDNA复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eAg水平及其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检测3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以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配对检测其血清HBeAg水平。结果不同HBeAg水平对应的HBV—DNA载量有所不同。HBeAg1—50(s/co)组的患者其HBV—DNA载量高于0~1(s/co)(即阴性组),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HBeAg水平〉50(s/co)组患者的HBV—DNA与1~50(s/co)组及0~1(s/co)阴性组比较,发现前者血清HBV—DNA载量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HBV—DNA载量与HBeAg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不完全一致;在低水平HBeAg的患者中,其血清仍有一定的HBV—DNA检出率,临床、流行病学上仅以HBeAg作为复制的血清指标,来判断HBV复制和评估传染性有明显的局限性,临床应结合HBV—DNA与HBeAg水平综合判断HBV复制程度。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生化指标和血清病毒标志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对132例CHB患者行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同时检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y-GT)、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和血清病毒标记物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血清TBIL,ALT、AST、y—GT、TBA平均值随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ALB则相反,与肝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有明显相关(P〈0.05);HBehg的表达与肝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HBV—DNA水平与肝炎症变化和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轻度74.24%(49例),中度60.38%(32例),重度53.85%(7例)。结论血清TBIL、ALT、AST、γ—GT、TBA可反映CHB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程度;ALB是慢性乙型肝炎病变进展的指标。血清HBeAg的表达和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仅凭血生化指标、血清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判断肝病活动性是不全面的,应将肝组织病理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唾液HBV-DNA在乙型肝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50例来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HBV感染者的唾液和血清。结果 250份标本血清中HBV—DNA为阴性的有25例(10.0%);唾液中HBV-DNA为阴性的有68例(27.2%)。血清中HBV-DNA大于10^3U/ml的有225例(90%),唾液中HBV-DNA大于10^3U/ml的有182例(72.8%)。其中大于10^3U/ml标本中,血清209例(83.6%),唾液123例(49.2%),血清与唾液HBV—DNA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r=0.79,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和血清中含有感染性的高载量HBV—DNA,可成为传染源之一。为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9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在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与preS1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模式HBsAg(+)、HBeAg(+)和HBcAb(+)中血清HB—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278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HBV—DNA与preS1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preS1阳性组HBV~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阴性组。结论HBV—DNA或preS1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较HBeAg更能敏感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联合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确定乙肝检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整群抽样调查的健康人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HBV—DNA,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8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327例,阳性率为65.66%;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率为90.35%,小三阳HBV—DNA阳性率为59.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90.00%,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57.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二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有所不同,不能只以HBeAg的检测结果作为判断HBV传染性和复制的指标,而应选择检测HBV—DNA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